十大古琴曲,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4 18:48:16
中国的十大古琴名曲是什么?
1.潇湘云水的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分为十段:洞庭烟雨,江汉淑清,天光云影,水遇天角,滚滚云烟,风起云涌,水明河月冷,万里清波,万物之影。2.《广陵散》是中国十大著名古琴曲之一。又名《广陵止息》,原为东汉末年流行的民间音乐,推测是战国时期聂政以刺汉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歌谣。它以雄伟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表现出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受到音乐家们的高度赞扬。3.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神奇秘谱》的记载,高山流水只有一首歌。到了唐代,分为两首,而不是分成段。可以看出,《山流水》《山流水》《流水》这三首歌其实出自同一首钢琴曲,但是到目前为止只记录了《高山》和《流水》,现存的《高山流水》首钢琴曲记录为《高山》。4.于乔的《问答》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这首歌有30多个版本,有些还配有歌词。音乐表现了青山绿水中渔火自得其乐的乐趣。乐谱最早见于《流水》(明朝萧鸾1560年所作):“古今盛世繁华凋零,青山绿水固若金汤。千年得失,只付一言渔樵。”这首歌反映了一个隐士对渔火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世俗的羁绊。音乐生动准确。5.平沙罗燕是中国十大著名古琴曲之一。这首明代的歌叫《杏庄太音续谱》。旋律悠扬流畅,通过断断续续的雁鸣,描述大雁落地前在空中盘旋的场景。6.阳春白雪《雁落平沙》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也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展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早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相传为春秋时期晋国音乐家或齐国的刘所制。现有钢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阳春》是两部器乐作品,《白雪》在解题中说:“《神奇秘谱》表示万物知春,风和日丽;《阳春》取凛然清净,雪竹之声美。”7.胡佳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同名诗歌创作的音乐。反映的主题是“文熙归汉”。汉末战争期间,蔡文姬在南匈奴生活了12年。作为左的妻子,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曹操派人接她回大陆时,她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两个孩子。回家的喜悦被骨肉分离的痛苦淹没了,她的心情非常矛盾。8.阳关三叠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 《白雪》的诗改编的钢琴曲。9.《梅花三弄》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这首以物传心的歌,通过梅花洁白、芳香、耐寒等特点,歌颂了具有高尚节操的人。这首歌中的樊棋调在不同的微位置重复三次,所以叫“三农”。10.晚上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的一首钢琴曲。整件作品刻画了渔夫无拘无束的醉态,用料考究,结构严谨。这是一首精美的钢琴曲。目前比较流行的书是张空山的。延伸古琴演奏者:1。古代的博雅(春秋)、师旷(春秋)、石祥(春秋)、石闻(春秋)、孔子(春秋)、列子(春秋)、司马相如(西汉)、杨雄(西汉)、蔡邕(东汉)。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诸葛亮(三国)、周瑜(东汉)、姜维(三国)、嵇康(三国)、阮籍(三国——西晋
2.(新浙派)、管平湖(九一派)、(九一派)、(虞山派)、吴(吴门琴派)、(梅庵派)、许(梅庵派)、吴孙岚(虞山派)。张子谦(广陵派)、刘(广陵派)、梅月强(广陵派)、顾(樊川派)、夏一峰(山羊琴派)、查福熙(樊川派)。3.现代桂世民(金陵派:夏一峰的再弟子)、龚义(张子谦、许等人)、刘赤诚(梅庵派、许)、程公良(广陵派、张景少)。(潘川派:顾、张子谦)、李香亭(后现代派:关平湖)、吴(现代派,其父为)、陈昌林(闽派)、(广陵派:张子谦)、(九一派:李玉星)、朱默涵(师承老师:王盛翔、夏一峰、程武甲等。)、李毓贤(闽派)、(吴景略派)、刘洋(广陵派、刘、梅月强)、(关平湖嫡系弟子)、杨青(关平湖嫡系弟子等人)、戴晓莲。吴门琴派)、顾则昌(顾)、王(燕山派)、谢道秀(岭南派)、(九一派、派)、陈锡玮(关平湖、)、郑(许、新浙派)
中国十大古琴曲
中国十大古琴乐器如下:1。周代的“小号”(“小号”是周朝传说中的名器,居古代四大名器之首。这种乐器声音洪亮如钟,喇叭声久久不绝,令人撼胸造云。2.春秋时期的“廖亮”(相传“廖亮”是一个叫华远的人送给楚庄王的礼物,制作日期不详。自从得到“曲梁”后,楚庄王整天都在弹琴,陶醉在钢琴曲中。3.韩《吕奇》(相传是黑色的,泛着淡淡的绿色,像一条绿色的藤蔓缠绕在一棵古树上,所以叫“吕奇”。4.东汉时期的“魏娇”(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魏娇琴)。与其他三琴相比,交尾的名字直白朴实,但其身世却不同寻常,故为东汉名士。
蔡邕所创制。)5.唐代“春雷”(「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称,制琴世家雷威所作。)6.唐代“九霄环佩”(“九霄环佩”是古琴中的精品,为盛唐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制作,是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大典上用的。)7.唐代“大圣遗音”(“大圣遗音”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是李亨皇帝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由于此时的听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8.唐代“独幽”(灵机式,晚唐。通长120.4公分,琴额宽20公分,琴肩宽21公分,琴尾宽15公分。琴面桐木斵,琴底梓木斵,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9.唐代“太古遗音”(太古遗音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件藏品,唐初贞观年间斫制,长3050px,额宽550px,尾宽350px,中央音乐学院藏,师旷式。)10.明代“奔雷”(奔雷琴明长3190px肩宽475px尾宽390px故宫博物院藏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断纹。)扩展资料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目前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参考资料:古琴 (弹拨乐器)-百度百科
古琴十大名曲都是哪些?
古琴十大名曲:《潇湘水云》、 《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1、《潇湘水云》:《潇湘水云》是一首中国古琴曲,无射均(紧五弦)定弦。作者为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浙派古琴的创始人郭沔。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临安失守,官场腐败黑暗,朝廷偏安江南.作者感慨时势飘零,满怀愤国忧世之情,却只能观潇湘二水水起云涌,遥思故国,"每欲望九嶷,为潇湘水云所蔽",于是作《潇湘水云》以记。当时正逢金兵入侵宋,郭楚望移居湘中宁远九嶷山下。郭楚望先生於潇湘之上泛舟而游,潇水浇山,远远眺望,观赏云水奔腾。但此时山被云水遮蔽,不见天日,正如当时的时势,因此先生心中悲痛,如九嶷云萦,遂谱《潇湘水云》,以曲抒郁。此曲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其题解说:“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2、《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3、《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改编自琼瑶小说的爱情电视剧,由沈怡执导,琼瑶编剧。分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云间》、《鬼丈夫》;讲述了三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梅花三弄: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之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
十大古琴曲(music)
……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汉宫秋月不是古琴曲(小声说一句,其实除了10大之外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也很好听)要我说就是1.流水、高山此曲本一也,后唐分为两曲,宋分流水为八段,分高山为四段现在演奏的流水大都是张孔山的传本,此本加入了大段的滚弗手,被称为七十二滚弗手2.广陵散古有聂政刺韩相的故事(不是韩王),后来传来传去传成聂政刺韩王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写了琴曲《聂政刺韩王》,后人加工成了《广陵散》,嵇康本的广陵散是41拍,但是现存的广陵散大多为44或45拍,不过44拍除小序(小序为止息,疑为另一琴曲)45拍本除开指、小序(小序亦为止息),都是41拍,可能是嵇康所奏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 “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为六段(广陵派的是7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段,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4.渔樵问答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5.梅花三弄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唐人颜师古)移值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6.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本有词,后失,后人(唐 吕才)根据白雪曲调重新配词,但现存琴曲仍无歌词,《神奇秘谱》在阳春解题中说: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7.潇湘水云 潇湘水云:古琴曲,宋代浙派琴家创始人郭楚望的代表作。作于金兵入侵时,他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深感国事飘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 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 2、江汉舒清 3、天光云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云飞 6、风起云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万里澄波 10、影涵万象。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8.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 “ 行, 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9.酒狂晋代阮藉所作,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酒狂:晋代阮藉作。素材精炼,结构短小严谨(乐曲全长仅2’15” 《神奇秘谱·酒狂》(1425)解题云:“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阮籍是当时反对黑暗统治的有名之士,他为免遭统治者的迫害,以酒醉佯狂表示对统治者的批判和不合作。这一点在杨抡的《太古遗音》(1606)的乐曲解题中说得更为透澈:“盖启典午之世,君暗后凶”、“一时垣士大夫若言行稍危,往往罹夫奇祸’、“是以阮氏诸贤”、“镇日酩酊”、“庶不为人所忌”。 古琴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谱》的《酒狂》谱为兰本,又参照《西麓堂琴统》谱整理打谱,把乐曲处理成在古琴乐曲中罕见的6/8拍子。由于弱拍常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音,造成音乐的不稳定感,表现了人在酒醉后步伐踉跄的神态。同时他不着重表现表面的狂态,而是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以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 乐曲采用基本曲调的变化重复,曲首两小节的节奏型通贯全曲。另外,第一、二、三段出现两小节的固定终止型。乐曲结束段有“仙人吐酒”的文字提示。“长锁”指法演奏的一连串同音反复,音乐流动如注,满腔怒火尽泄,表现了外形酒醉佯狂,内心疾恶如仇的意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古琴曲目。10.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