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名曲十首,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在线听(中国十大音乐名著)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8 11:26:04
中国古典音乐的十大名曲有那些?
一、《高山流水》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本是一首曲子,从唐代开始,《高山》和《流水》被分成两个独立的钢琴曲子。其中宋《流水》在近代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其乐谱最早出现在明代《神奇秘谱》(朱权1425年所作)。管平湖的《流水》被载入美国太空探测器黄金纪录,该探测器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升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新的“知音”。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四个小曲的合奏,《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又称《四段曲》,33300。河南派的《四段锦》取自民间《高山流水》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第一次见面时经常演奏这首曲子,以示尊敬和友谊。它们和古琴《老六板》没有任何共同之处。都是同名不同风格完全不同的歌。二、《高山流水》 《广陵散》又称《广陵散》,是我国古代大型器乐作品,是汉魏时期的曲调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独裁而被杀。临刑前,他心平气和地弹了这首歌,以作寄托。据《广陵止息》的记载,这首歌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的民间音乐。曾用琴、筝、笙、竹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神奇秘谱》包含《神奇秘谱》,分为45段,分别是指向、小序、大序、正音、随机音、后序。乐曲的调音比较特殊,第二弦与第一弦谐音,这样就可以在这两根弦上同时演奏低音旋律,获得很强的音响效果。这首歌之所以能跻身古曲十强,部分归功于嵇康。嵇康,魏末著名的钢琴家,因反对司马氏独裁而被杀。临走前,嵇康淡定地放了这首歌作为寄托。打完之后他叹了口气,《广陵散》成了今天最后一个音。之后《广陵散》成名,人们在理解这种音乐的时候又多了一层含义,其中包含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懑不平的情绪。3.《广陵散》 《平沙落雁》是一首表现景物、抒发感情的秦乐,又称《平沙落雁》、《雁落平沙》。关于唐代的陈子昂,宋代的毛迅,明代的朱权,众说纷纭。乐谱最早发表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在《藩王朱常芳编》《平沙》中。这首歌原本由四段组成,在流传过程中发展为六段、七段、八段。整首歌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中秋江辽阔壮阔的景色,表现出浅浅的流沙声,程万里的云朵,天空中上下飞舞的大雁。音乐明快欢快,音乐豁达,给人一种庄重、活力的感觉。乘着大雁飞翔,人们抒发和寄托思念,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4.《古音正宗》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三弄》、《梅花引》、《梅花曲》,是我国古典音乐中梅花的代表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展现了梅花香白霜雪的高尚品格,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味道的钢琴曲。《玉妃引》说:“旋律安静,音节舒服,一种孤独感出现在手指下;好像有一股冷香渗进心里,要心平气和的接触才能得其所愿。”自晋隋以来,此笛声为东晋大将桓毅所作。之后唐代钢琴家颜师古将其改编成钢琴曲,流传至今。傲霜梅花的高洁是古今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常用来比喻节操高尚的人。杨明伦《枯木禅琴谱》记载:“梅是最清的花,琴是最清的音,最清的东西要用最清的音写出来,要有霜的韵。“三个的意思
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伯牙心法》 ,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律话》 中将它改名为《十面埋伏》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 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六、《琵琶谱》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七、《淮阴平楚》 《十面埋伏》 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夕阳萧鼓》 (1560年)。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春江花月夜》 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渔樵问答》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渔樵问答》 ,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杏庄太音续谱》 、《琴学初津》 、《胡笳十八拍》 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九、《胡笳十八拍》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大胡笳》 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
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十、《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扩展资料: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参考资料:百科百度—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求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资料来源:http://ke..com/view/1186.htm
中国古典音乐众多,十大古典名曲是哪几个?
古人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古典之中,音律也彰显了古人独特的情操。十大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汉宫秋月》《阳春白雪》《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每一首曲子都非常的有韵味,也有着不同故事。《高山流水》有一典故出自于《列子 汤问》,典故中先秦的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唯有樵夫钟子期领会了伯牙琴声之意“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已是一惊:“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随遇知己,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痛失知己,终生不弹。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也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夕阳箫鼓》又称为《春江花月夜》,《浔阳曲》或者《浔阳琵琶》。乐曲委婉的旋律,多变的节奏形象的展现了月夜之中春江的迷人之境,江南之景之情尽在此中。《阳春白雪》是一首流传广泛的琵琶曲,相传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这首曲子主要是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一个景象,所以曲风活泼轻快。《梅花三弄》又名《梅花曲》,相传原本是恒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的古琴曲。曲子一共分为十段两大部分。乐曲主要是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来歌颂节操高尚的人。曲中有一段重复演奏三遍所以称为《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原是崇明派琵琶曲,而今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古筝曲,琵琶曲,江南丝竹。这首曲子主要是表达古代宫女受压迫的幽怨悲伤之感。《渔樵问答》为古琴曲,有30多种版本,有的当中还附有歌词。这首曲子在清代秦嘉乐句歌词将曲调进行了微调。成为独立的器乐曲也流畅地对答式旋律描写了渔夫与乔夫的对话。《胡笳十八拍》是由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毅的女儿蔡文姬叙述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情怀的长诗谱写而成。1十八拍为十八首,一拍为一章,共有十八章。琴曲情绪悲凉激动,表达的主题“文姬归汉”。《广陵散》又名为《广陵止息》为古代大型琴曲,有一典故:魏晋琴家嵇康以善谈词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慨然:“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平沙落雁》明朝时称《落雁平沙》是一首古琴曲。曲调悠扬,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了燕群降落时在天空盘旋顾盼之景。《十面埋伏》是传统的琵琶曲,又名淮阳停处。主要是描写了在决战时的情景。乐曲激烈,震撼人心。这首琵琶曲也是极富代表性的,现如今依旧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曲。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