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壮族的传统节日,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壮族人最忌讳的是什么?)

摘要: 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是一个有很多节日的民族,包括春节、歌圩节“三月三”、送灶节等。——春节是壮族的...

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是一个有很多节日的民族,包括春节、歌圩节“三月三”、送灶节等。——春节是壮族的新年。时间比汉族早一个月。过去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家家杀猪宰羊,祭拜祖先,并入村拜社拜年。在过去,8月1日有一个新年。宋代音乐史书《太平寰宇记》记载:“滕州风俗不知岁,只以八月(即十月左右)为蜡,老少庆岁。”壮族以八月收割稻谷作为新年的节日,与汉族的春节不同,被说是“俗而不知岁”。壮族的春节虽然受到汉族春节的影响,但其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宋代以前,壮族各地的节日都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来确定的。自明代以来,大多数地区逐渐采用农历节日。壮族的拜年活动与汉族大致相同。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完祭祖的“母亲粽子”(特大号粽子)后,称为“除夕”,意味着过年的庆祝活动结束。有些地区将新年的节日延至月底,白头翁或艾草糯米(俗称“艾巴”)的节日为岁末庆典,有些节日延至二月底。因此,整个正月通常被视为庆祝新年的春节,称为“庆正月”和“吃正月”。壮语“正月”是春节的别称。二、歌圩节三月歌圩: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三歌圩”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圩。壮族每年都有几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八月十五日,其中三月三日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煮五色糯米饭,染彩蛋,庆祝节日。节日通常一次持续两三天,设在离村子不远的空地上。一个帐篷由竹子和布制成,用来接待来自其他村庄的歌手。二重唱以未婚青年男女为主,但老人和孩子都来观看和娱乐。小的歌圩一两千人,大的上万人。歌圩旁,摊贩云集,百姓贸易活跃。附近的人给来赶歌会的人提供住处和食物,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热情接待。方圆有一个盛大的歌会,来自几十英里外的年轻男女都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真是热闹。乔叶在田阳县一直是大歌圩。人们去歌会是为了比赛和欣赏歌曲;年轻的男女会通过互相唱歌给对方信物作为爱情的象征。此外,还有抛绣球、摸鸡蛋等有趣的活动。抛绣球主要是为了娱乐,也是作为爱的信物。女生看上一个小伙子,就把绣球扔给他。摸蛋是为了互相取乐,也有爱的意思。歌会是人民贸易和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3月3日定为广西民族艺术节。3.送灶节,除夕送灶节:12月23日是壮族人民祭拜灶神的传统节日,旨在送灶王爷回天。认为灶神常年为农民的厨房灶台管火,既辛苦又脏。从腊月二十三到次年正月初一,农夫给灶神放了七天假,陈饯行,在灶口贴了一个小对联:“上天是好东西,下凡带来好运”。那就是

春节、三月初三、七月十四、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节日是壮族比较隆重的节日。关于壮族盛大节日的信息。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30日,在一顿丰盛的晚餐后,人们聚集在火坑周围庆祝生日。时间一到,人们马上焚香点烛,在祭坛上供奉祭品。孩子们燃放鞭炮。在许多地方,壮族妇女会立即拿着水桶或竹筒到泉水和河流中取水以求好运。年轻人举行歌会或舞狮,敲敲打打大厅,听壮剧等等。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2.陀螺节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会举行一项名为陀螺节——的著名体育活动。从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到大年正月十六,用了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乐将”,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的大如和田柚,重约一斤,有的小如鹅蛋,有的两三两。3.龙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及附近地区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龙段”(壮语,意为赶上田坝)是壮语的音译,意为在宽阔平坦的地方相遇。端午节始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持续三天。4.辣椒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和凭祥市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壮语“吃里”的意思是“庆祝”。节日期间,人们舞狮,玩龙灯,唱歌跳舞,非常热闹。5.拜亚节。每年四月,兔年这一天,云南富宁县坡隘镇镇宁、索乌的壮族人,都会宰杀一头牛、一头猪、两只鸡、四十八条鱼,到拜亚山,祭祀拜亚(相传为侬高智之母)。那一天,男女老少都到场了,礼仪非常隆重。6.3月3日是清明节,也是壮族的歌节。清明节受汉族影响。但也有一些强势的人在3月13日、14日、26日清明节去扫墓,与汉族有很大不同。壮族人非常重视追悼会。届时,全家人都会出门,带上五色板、肉、香、纸椽到祖坟前祭祀、祭奠。很多地方会在祭扫仪式的同时举行盛大的歌会,这是为了三月三歌会。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青年男女通过歌会找到心仪的伴侣。7.牛魂节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也叫脱轭节。在强者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不是地上的普通动物。每年的四月初八,牛王默从天而降,保佑牛免于瘟疫,因为这是给牛庆祝的节日,人和牛在这一天停止工作。师傅用枫叶浸泡糯米,然后揉成一团给牛吃。在牛棚外提供供品。

,点香烛,祭祀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欢庆牛的生日。8、莫一大王节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9、中元节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人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10、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壮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陀螺节、陇端节、铜鼓节、蚂拐节、花婆节、“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百灵节等。除了这些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外,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传统节日。陀螺节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陇端节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壮族的传统节日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铜鼓节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花婆节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壮族的传统节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 。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有盘歌、哭嫁歌、贺新居歌、生活歌、农事歌、时政歌、历史歌等等。“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