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希尔斯堡惨案,407恐怖事件有多血腥(足坛十大惨案)

摘要: 利物浦史上最惨的意外是海瑟尔惨案还是希尔斯堡惨案? 论竞技影响力,是希瑟。希尔斯堡惨案似乎伤亡更多...

利物浦史上最惨的意外是海瑟尔惨案还是希尔斯堡惨案?

论竞技影响力,是希瑟。希尔斯堡惨案似乎伤亡更多,事故的一些细节现在还没有公开。应该说是够惨的了。

利物浦史上最惨的意外是海瑟尔惨案还是希尔斯堡惨案?

希尔斯堡惨案的事件经过

1989年,足总杯半决赛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被抽到一起,场地和去年一样,在谢菲尔德——希尔斯堡球场,中立的第三方。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大小球场惨案和1988年利物浦对森林的足总杯半决赛拥挤事件后,南约克郡警方仍然未能重视球迷的安全。无论事后有什么纠纷,警方都要保证球场内外球迷的人身安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保安大纲》并没有具体说明警方应该如何负责,只是提到了在炸弹警报和火灾警报的情况下如何疏散人群:高级警官通过有密码的无线电监督疏散。至于粉丝太多,看台上太拥堵,或者看台上有突发情况时怎么办,大纲没有说明。据《保安大纲》了解,当地大部分酒吧都会配合警方,同意从午餐到黄昏打烊。就算几个人坚持做生意,也要保证不让粉丝在里面喝醉。显然,自始至终,警方都把酒精作为安全的头号威胁,没有对体育场外的人群聚集和十字转门处的拥堵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任何延迟开球、开放出口、禁止人们从中央看台进入、关闭隧道等紧急预案。这一指示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发出的,用意良好,但过于乐观。警察没有借鉴前两年的做法,只注意监控球迷的行为,而没有关注他们的福利。南约克郡警察局的新局长杜肯菲尔德认为,他继承了一支久经考验的团队,有一个有效的大纲可以复制,所以没有理由去想它,事实上他也没有经验去想其他的事情。上任后,达肯菲尔德没有去希尔斯堡实地考察。即使他后来在谢周三会见米尔沃尔时去视察,他也只是将细节交给下属,自己参观,并与当地名人寒暄。他还错误地认为球迷的安全是俱乐部的责任。利物浦球迷从踏上南约克郡的那一刻起,就在警察跟踪、引导、随机抽查、搜身等一系列监控下前往球场。公交车、公交车、私家车不时被警察拦下。警察要看你是不是喝醉了,再决定你是否适合入场看球。被检查的车辆会贴着“已检查”的标签继续前行,但大部分车辆因为检查而延误。当球迷走向球场时,他们的行动自由也受到限制,因为沿途的街道都是封闭和安静的。希尔斯堡距离谢菲尔德市区只有两英里,周围都是住宅区,交通很差。这座体育场建于90年前。南看台是VIP区,下面是球员更衣室。双方球员都在南看台下面打球。东看台于1986年翻修,有20,000多个座位和一个雨棚。北看台位于房屋上方,可容纳近万人,急诊室和警务工作站在此看台下方。西看台位于列平巷的房屋上,这是为了响应1966年世界杯而增加的,可容纳一万多人。列平巷这边有6个双开铁门,左边3个门进去,后面是一片空地通向16个转门,剩下的3个铁门通向7个转门。这23个十字转门主要运送西看台和北看台的观众。两个看台的总容量达到25000人,其余看台的30000多名观众通过60个转门进入。这意味着25000多人要在列平巷一侧的狭窄区域排队等候,是典型的瓶颈区域。可想而知这些人叫嚣起来会有多混乱。利物浦球迷被安排在这里入场。中午之前,十字转门打开了,第一批利物浦球迷高高兴兴地走进了球场。但是人流量很少,因为票上印着2: 45球迷必须到场。中午两点以后,粉丝数量开始激增,入口处的警察检查放慢了通过转门的速度。2点半,开球前半小时,场外仍有5000名观众想入场。瓶颈区的粉丝越来越a

由于对讲机出现故障,场内的警员并不清楚场外的情况。呼吁广播台外的粉丝不要再挤进来了,人群里都是人,广播的声音根本听不清楚,警察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比赛开始前10分钟,两队球员开始入场,场外的球迷可以听到场内的欢呼声,但还是被困在场外。当球迷还在涌入的时候,比赛并没有因为他们而延期。5000人试图通过旋转栅门,他们在旋转栅门外的挤压引起了警方的关注。负责维持西看台外秩序的警官马歇尔要求指挥中心允许打开C门(原本用作没有转门的出口门),让球迷进入球场。这时,有人清楚地听到他的对讲机里传来声音:“请打开C门!指挥中心位于球场西南角,列平巷看台上方,俯瞰球场。2点30分,杜菲尔德和默里通过监视器看到了转门前拥挤的场面,但他们决定不到万不得已,不推迟比赛。2点47分,马歇尔的请求到达指挥中心。达菲尔德的直觉是拒绝这个要求。他担心球迷入场后随身携带的瓶子等硬物会造成球场内的流氓行为。反而对拥挤踩踏可能引发的命案不那么紧张了。他看了看监视器,发现C门“突然开了”。原来是一个警察没开罚单就把一个粉丝赶出去了,但是很快就有20个粉丝冲进来了。一名警察不顾一切地将粉丝推出围栏,阻止他们通过大门。这时,达肯菲尔德判断马歇尔的请求:“打开大门,否则会有人受重伤或死亡。“作为没有足球安保经验的主帅,他只是凭借与马歇尔多年的交往和信任,才做出了这个决定。当副警长默里接通所有警官的对讲机时,他问道:“杜肯菲尔德先生,你确定要开门吗?”达菲尔德停顿了一会儿,好像过了很久。“外面可能有死亡或重伤。我别无选择,只能开门。”他看着默里说:“打开大门。”于是,这扇鬼门关被打了。

开了。众多球迷一拥而上,闯了进来,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通往站台的地下通道。那个年代,英格兰球场足球流氓肆虐,警察为了更好地维护现场秩序,将希尔斯堡西看台站看台用铁丝网分隔成好几个区域。其中位于地下通道出口处的是3号和4号小区(正好在利物浦球门后方)。希尔斯堡球场已过期10年的安全执照显示,这两个小区可容纳2200人,而它的实际最大容量不足1700人。警方或安保人员原本应该站在通道入口处,引导人们向两侧的站看台分流,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这造成了中间3号和4号小区的极度拥挤,而两侧的看台却是十室九空。2000多人涌了进来,站看台的人数达到了可容纳人数的两倍。最初,还有可以走到看台前方的空间,但很快人们就无法移动胳膊了,何况身体。有人在尖叫,其他人则一片沉默、毫无意识。没人能够移动,哪怕一英寸。比赛已经开始,利物浦队一次射门击中对方门柱,引起现场一阵骚动。尚在地下通道内的球迷闻声后更加着急,拼命向前挤,希望尽快入场。而这时3号和4号小区内早就人满为患,最前方的大批球迷被死死挤到铁丝网上。更遗憾的是,后方在不断挤进场的球迷根本不知道站台最前方发生了什么,只顾着一个劲儿地往里冲。有些人的脸甚至被挤变形了。人们开始沉默,失去意识,无法呼吸,有人清晰地听到胸骨断裂的声音。有人发现身边的人死了,眼珠凸起,舌头外吐。不少人冲着铁丝网前值勤的警察大喊,让他们把门打开。但警察们似乎钉在原地、不为所动。如果这时在场值勤的警察能尽快打开铁丝网上的小门,放球迷进入场地,还能挽救不少生命。但他们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赛前从杜肯菲尔德处接到的命令是:未经允许,绝不能开门放出任何一人。人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求生。在靠后位置的一些球迷被上层看台的球迷拉上去得以逃生,两侧的球迷则翻越了侧边铁丝网,爬到了一半空着的两侧看台上,站台前方的球迷开始翻越铁丝网逃生。这时候,铁丝网中的一个小门被冲开了,一些球迷通过这个通道得以逃离,其他人继续翻越铁丝网。最后,铁丝网在人们的重压下终于倒塌了。后面的人也顾不上踩着死人还是活人,纷纷冲进了球场。 直到3点6分,当警官们陆续赶到铁丝网前,他们才发现了真实情况,急忙通知裁判中止比赛,开始救人。与此同时,一些警官还在坚定不移地执行着保卫球场另外三个角落的任务,阻止利物浦球迷接近诺丁汉森林球迷。森林球迷最初以为只是利物浦球迷闯入了场内,在获知可能发生了死伤惨剧后,一些球迷尝试冲破警方的人墙,把受伤的球迷抬到救护车上去,却被驱赶回来。 3点15分,当足总官员格雷厄姆·凯利和格伦·基顿以及谢周三俱乐部秘书麦克雷尔来到指挥中心时,杜肯菲尔德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利物浦球迷身上,他声称是球迷冲开了大门。几分钟后,凯利又将这一谎言转述给了全世界媒体:令人震惊的灾难发生了,利物浦球迷要为此负全责。杜肯菲尔德一直遮遮掩掩,缺乏果断的决策,现场救援工作相当混乱。没有受伤的球迷开始帮助救死扶伤,有些人在尝试人工呼吸,有些人把广告牌改装成临时担架。 3点17分,第一批死伤者被送到附近佩尼斯顿路上的体育馆。令人费解的是,死伤者没有通过救护车被尽快送往医院救治,而是转运到一个没有医疗功能的体育馆,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后来有44辆救护车陆续抵达球场外,但警察只放行了一辆。由于死伤者太多,这唯一一辆“救命车”只能不停地折返将死伤者运出球场。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一名伤者被抬上救护车时,被诊断已经断气了,又一名垂死伤者被运了上来,第三名伤者已经无法上车了。因为时间不允许再等下去,这辆载着一名死者的“救命车”就这样疾驰而去。最后96名死者中,只有14人被送往医院,其中12人到医院时已经死亡。从3点6分到3点45分,利物浦主帅达格利什通过球场广播高呼,要球迷保持镇静。4点,南约克郡总警司阿迪斯抵达球场,与警方高层会晤。5点,验尸官波佩通知阿迪斯,所有尸体必须留在原地,等待拍照和确认身份。6点45分,验尸官到达,确定验尸步骤。9点30分,在做好各项准备后,漫长而又苦痛的辨明身份过程开始了……94名球迷在当天失去了生命,766人受伤。4天后,死亡人数增加到了95人,14岁的李·尼科尔在医院去世。1993年3月,昏迷近4年的托尼·布兰德也离开了人世。96名遇难者中有年届70的老人,还有一个刚满10岁的儿童。

1985年海瑟尔惨案是什么?

没有人会忘记1985年5月29日发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海瑟尔体育场发生的那一幕。利物浦和尤文图斯在冠军杯决赛中相遇,这天本应该成为俱乐部历史上最伟大的夜晚之一,却变成了最黑暗的一晚. 利物浦的球迷们并没有看到球队第五次举起冠军杯,相反,在回英格兰之前他们见证了一场悲剧。在这场悲剧中,共有38个意大利球迷和1个比利时球迷死亡。 对于经历过那个惨案的人来说,海瑟尔唤起他们那晚沉痛的记忆… 菲尔.尼尔(1974-85赛季利物浦队员,海瑟尔惨案时的场上队长):我迫不及待地想参加我代表利物浦的第五次冠军杯决赛。但最终决赛却变成了一个悲剧,这真让人难以接受。 彼德.胡顿(利物浦球迷,前The Farm乐队主唱):球场管理不严格是那场惨剧发生的根源。 莱斯.劳森(利物浦球迷,利物浦官方球迷俱乐部秘书):彼德.罗宾逊在决赛前就告诉欧足联,球场的种族隔离工作做得不够好,而场上的安全措施也不合格,但是欧足联并没有听取意见。对于那些罹难的意大利球迷家属我深表同情,但如果当初欧足联听取罗宾逊意见的话,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菲尔.尼尔:利物浦和尤文图斯这两家俱乐部本身都没有过错。我常认为对于此事并没有过确切的调查。我想知道是谁选择了那个不合格的快要坍塌的体育场来举办冠军杯决赛这样一场重量级的豪门对决。很显然,巴塞罗纳和伯纳乌,还有其他很多球场都能承办,但为什么偏偏是这座破败的体育场呢? 在球场外善意的玩笑升级并蔓延到场内之前,利物浦曾对比赛的举办地表示反对。除了对于球场似乎要坍塌的担心外,利物浦对于双方球迷中间的中立看台非常担心。俱乐部强调只有利物浦和尤文图斯才应该被分配到球票,在中间留一个中立区会导致双方球迷从比利时黄牛那里买到票,这样就会出现双方球迷混杂的危险局面。历史证明,这个中立区很快就被意大利球迷所占据。 彼德.胡顿:此前几年阿森纳曾到那打过比赛,听他们球迷说那里简直是个垃圾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即使当我们在安菲尔德拿到球票看到X区被删去时,我们还在想‘那里是留给谁的呢?’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拿到球票时的情景,——现在我依然是在家里订票的。票上标有XYZ区,而X区被涂掉了。然后就有传言说尤文图斯拿去了我们一半的票。这是第一个谣言,但随着它流传开来,谣言变成尤文图斯拿去了我们三分之一的票。组织者称那个区是为中立球迷准备的,但是人人都知道布鲁塞尔有一大片意大利社区,而那些票都到了尤文图斯球迷的手中。 菲尔.尼尔:我们只得到11000张票,这让我们至今仍感到愤怒。乔.费根本应该光荣的离开球队,他应该在获得胜利后像佩斯利一样受到我们热烈的欢送,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至今仍让人感到遗憾,必须要有人对此负责。 莱斯.劳森:有时候你会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你感到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而那天就是这样。那次我头一回在去看比赛的时候有这种感觉。那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而且很热,我们住在酒店里,本以为会在那呆上好几天。我们离开旅馆前往赛场,天气依然不错,我们下车后四处闲逛。当时我们正躺在草地上,突然间就有了那种预感,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像你的脊柱突然颤抖了一下,总之那天一切都不太正常。 彼德. 胡特:我们遭到组织者的厌恶,即使在看台上什么也没有发生之前。我们问别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哪里排队啊?’但是人们都只顾着自己,即使你有球票也无济于事,你只能被人流挤进去,进去之后就被毫无理由地用棍子殴打。 莱斯.劳森:坐在球场外面的时候我们感到很不安,我的同伴们也是如此。于是我们决定先确保自身安全后再进球场。我们并没有随利物浦球迷一起坐在主看台,我们坐在旁边。进入球场后,我们本以为可以在大批利物浦球迷中间安下心来,因为我们是从安菲尔德拿到票并且和官方团队一起过来的。但让我们恐惧的是,我们竟然被包围在尤文图斯球迷中间。彼德.胡顿:我想警察的态度让我们无法接受。和我一起的那个小伙子进来后竟然被一个警察开枪射击。他有球票,仅仅是因为他想躲避那毫无理由的殴打。他买了张球票来看比赛但却在进球场的时候遭到警棍毫无理由的殴打!所以他进行反抗,而其中的一个警察就对他开了枪!我认为那些警察毫无经验,他们听说过英国的足球流氓,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来应付这么多的球迷,于是他们认定所有人来自英格兰的人都是足球流氓。 开球前一小时,场内的球迷开始发生冲突。双方隔着一道铁丝篱笆开始相互挑衅。在红军球迷经受了一阵雨点般的杂物攻击后,部分狂怒的利物浦球迷开始了反击,混乱就这样爆发了。尤文图斯球迷四散而逃,但是一道围墙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年久失修的墙壁突然倒塌,39个球迷遇难。 莱斯.劳森:我带着我的长镜头相机并挂在脖子上,想拍捕捉一些特别的镜头。我只记得在当时我正在调整镜头拍摄体育场。开球前有一场儿童的垫场塞作为娱乐。场内的气氛很敌对,而且看上去尤文图斯球迷要比利物浦球迷多。儿童赛结束之后,我坐下来对着镜头环顾体育场,恰好那时我的镜头对准了墙壁倒塌的那个区域。当时我不知道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只看到大片飞扬的尘土。 彼德.胡顿:我当时坐在事发地对面的看台上,所以没能第一时间看清楚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墙的坍塌。但似乎是有场小规模的冲突,但我确定,这样的场面在每个国家的赛场上都不止一次地发生过, 而且20个安菲尔德的警察就能很快将它平息掉。 肯尼.达格利什(1977-90赛季利物浦队员):我无法宽恕某些利物浦球迷的举动,但当对方球迷向你投掷杂物的时候,你很难不做出回击。除非利物浦球迷离开那里才有可能避免冲突的发生。特别是此前一年你曾被石块攻击过而且受了重伤,那你肯定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冲突就爆发了。 对于赛季末就要离开安菲尔德的利物浦主教练乔.费根来说,这样的惨剧让他在红军光辉的执教生涯不得不以噩梦般的结局告终。 菲尔.尼尔:乔.费根曾前去劝说球迷,而他们暗示作为队长我也应该那么做。所以大概一个小时后我带着一个保镖走向看台,但是不断地受到攻击。所以我们不得不走向看台另一端的扩音器,而那边是意大利球迷的看台,所以想要挤进去很困难,尤其是你还身穿着利物浦球衣。我记得当时有欧足联官员递给我一份声明让我去宣读,我看后对自己说‘尼尔,我不能照上面的读,我应该说出我心里真实的感受。’因此我把那份声明捏成团后扔在地上,然后呼吁我们的球迷保持冷静。 那晚,尤文图斯依靠普拉蒂尼罚入的一个有争议的点球1比0取胜捧走了冠军杯。此时比赛的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谁都不愿意再去记住这场比赛。 彼德.胡顿:即使在墙倒塌,比赛开始之后,看台上仍然不断地有冲突,你总能看到尤文图斯球迷在看台的另一端拿着棍子或其他各种杂物试图向利物浦球迷涌来。假如他们真的成功冲到利物浦球迷看台的话,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或许伤亡会更加惨重。我记得当时我在想‘我们已经打到冠军杯决赛了,但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玩笑’虽然那时我没料到更不知道有人死了,但我心里就在咒骂‘这里简直就是个屠宰场!’ 伊恩.拉什(1980-86,1988-96赛季利物浦球员):发生那样的事情后,决赛已经注定不会有完美的结局了。我认为当罗尼.威兰被绊倒绝对应该判罚点球,而他们的那个点球的犯规地点其实是在禁区外的。但相对于那天的惨案来说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我们都没有心思去比赛了,你去问问有谁是在真正比赛的,即使你去问尤文图斯的队员,他们也没有心思认真踢了,那已经不像是冠军杯决赛,简直就像一场游戏。似乎我们都只应付着踢完比赛然后急着去看看我们的家人以及其他所有人是否都还好。 彼德.胡顿:我想那场比赛对球员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有人丧生了,但大多数的球迷还没有意识到已经出了人命。 菲尔.尼尔:我们被告知要继续参加比赛,但我本以为比赛会取消。即使失去冠军我也不介意,我认为取消比赛应该是个更好决定。 直到第二天早上这场悲剧的伤亡情况才被报道出来。 肯尼.达格利什:我们离开酒店的时候看到意大利球迷在哭泣并用东西砸我们的大巴。而当我们离开布鲁塞尔的时候意大利球迷变得更狂暴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39个同胞遇难了。我们的大巴不得不需要大量的警力来保护。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意大利球迷的脸正对着我位置旁的车窗,他不停地在哭泣和嚎叫,那种情况下你会为失去同胞的他们感到难过。 彼德.胡顿:直到我们回到奥斯坦德才了解到整个悲剧的情况。我记得当时整个小镇都被封锁了,警察来调查我们并没收了旗帜和其他物品。我始终都记得那个和我一起的那个小伙子,他问警察‘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知道,也没有任何人知道,而直到我们回到旅馆才被告知究竟发生了什么。 彼德.罗宾逊(利物浦主席):这将是伴随他们一生的恐怖经历。 莱斯.劳森:我真希望那样的事情从没有发生过,你唯一能说的就是对那些失去性命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属表示同情。 伊恩.拉什:我们必须牢记那样的悲剧,必须从中吸取教训以保证以后再也不发生类似的事情。 肯尼.达格拉什:你去现场看比赛,但并不会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不是吗?足球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任何比赛值得人们为此付出生命。在生命面前其他任何事都显得毫无意义。尤文图斯球迷不应该向对方球迷扔石头,而利物浦球迷也不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还击。双方球迷都不该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如果他们预见到这样可怕的后果,或者他们考虑一下那么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确信意大利球迷决不会向对方球迷扔石头,而英国球迷也不会有报复行动。意大利和英国球迷中的每个人都肯定会为此感到后悔,我相信直到现在他们也依然后悔着。 5月29日将成为尤文图斯和利物浦球迷永远的纪念日。为那些在海瑟尔惨案中丧命的球迷默哀一分钟并祈祷这样的事永远不要再发生吧!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