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王牌军,抗战老兵小说陈君临都市小说(抗日之少年战将)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5 12:05:04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都是什么?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有五支抗日“王牌军”(也是国民党引以为傲的五大主力)。他们顽强战斗,多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无所畏惧地击败日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也打动了盟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五支抗日皇军分别是新创建的第1军、新创建的第6军、第5军、第74军(即整编第74师)和第18军。其中18军建军最早,新1军和新6军建军最晚。但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视为发动内战的资本,再也没有续写辉煌。他们相继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中最早的是整编74师,最晚的是5、18军。“种子军”——第18军之所以被称为“种子军”,是因为其建制最早、变化最大,有很多师、旅进出部队。这支军队是陈诚培养的。1930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因立功被提升为18军军长。但当时18军其实只有11师。到1931年,18军已初具规模,下辖11师和14师。陈建之后,以各种借口不断收编杂军,所以18军最大的时候,下辖8个师。在陈诚之后,罗、黄维、彭山、和相继担任队长。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宠爱,十八军备受青睐,装备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是最先进的。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以能招到好兵著称。全面抗战爆发前,十八军驻扎广州。1937年8月,罗司令员率部从广州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为了不辜负使命,陈诚严令部队,只要完成任务,18军将不遗余力。战役初期,18军在罗店浴血奋战四次,双方伤亡惨重,罗店也因此一战成名。18军最著名的战绩是石牌之战。1943年4月下旬,日军调集7个精锐师10万兵力,数百架飞机,发动鄂西战役,旨在打通长江上游,抢洞庭湖上的粮食,断首都重庆的门户。战斗中,18军11师坚守石牌要塞,曾被重庆统帅部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在激烈的战斗中,陈诚给胡琏老师打电话,询问他是否有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回答说:“虽然成功不确定,但成仁是有决心的。”十一师官兵英勇作战,守卫要塞,为鄂西的伟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除淞沪会战、鄂西会战外,十八军还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枣宜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战功卓著。1944年冬,18军换装美式装备,由美军联络官担任教练,推行美式武器教育训练方法,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18军整编第11师,1948年9月恢复18军。内战中,军队为蒋介石冲锋陷阵,最终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11月8日,以18军为主力的12军(两个月前组建,武汉援徐)救出被围困在陇东的黄7军。十二兵团在我军不断骚扰和拦截下,只能走走停停,直到十四日才到达阜阳(辎重还在后头)。18日,其主力到达蒙城以西地区。到十一月二十二日,黄第七兵团被歼灭时,我中原野战军第十二兵团仍被困在浍河南岸。之后就被我们的ar引诱了
15日,史蒂文黄眼见末日来临,不得不征召10军军长秦道山和18军军长杨伯涛,决定孤注一掷突围。然而,我军早已未雨绸缪。趁敌不备,直接摧毁了史蒂文黄兵团的指挥中心,残敌不得不突围。当晚12时,史蒂文黄兵团4个军11个师10万人。除兵团副军长胡琏、十四军副军长顾炳奎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均被歼灭。至此,十八军大部被歼灭(其一骑兵团和四十九师逃出包围圈)。虽然1949年重建了军队,但是它的风光已经不在了。打击“钢铁军团”——第5军第5军是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是陆军装甲兵。1936年3月,蒋介石接受了许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提出的建议,在南京创办陆军和平学校。1937年,在学校的基础上,扩编为以杜为团长的第一军装甲兵。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杜率领装甲兵两个连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装甲兵撤到湖南湘潭整顿训练,后扩编为200师。同年冬,该师扩编为新11军。1939年1月,连队名称改为第5军,杜任军长,下辖第200师、第1荣誉师和第22新师。至此,第5军正式成为一支军队。在杜的指挥下,军队注重训练,士气高昂。它被称为新军,在一段时间内闻名全国。军队最好的战绩是昆仑关的胜利。1939年11月,为打通西南交通线,第5军向驻守昆仑关的日军发起进攻。战斗中,全军将士奋勇作战,被誉为“钢铁军团”的日军坂本清四郎第5师团第12旅共歼敌4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这是抗日战争中一场有影响的战役,也是军队最耀眼、最辉煌的战绩。战后,名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升任,带走了该师。后来5军从广西转战云南,96师转入建制。1942年3月,根据《中英联合防御滇缅公路协定》和英方要求,国民政府命令5军、6军、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赴缅甸抗日。3月初,200师到达铜鼓,第一次与日军作战,歼敌5000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200师被迫撤退。新22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4月中下旬,第96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 尽管远征军作战英勇,但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于4月底开始撤退,并招致惨重的损失。第5军的第200师、第96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第5军军部、新22师及第66军的新38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第5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42000人,战斗中死伤7300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14700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情景惨不忍睹。 第5军的第200师和第96师撤回国后进行了大休整,并补充了大批兵源。1943年初,第5军扩编成第5集团军,邱清泉接任军长,辖第45师、第96师、第200师,驻防昆明城郊。同年10月,该军开始接受美式装备。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200师赴滇西作 战,并于次年元月配合友军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缅公路。 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1947年改整5师,1948年扩编,后恢复5军,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年9月,第5军扩编为第2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军长。 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第2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企图坚守。11日,黄百韬兵团危急,向徐州求救。邱清泉遂指挥第2兵团的第5军、第70军和李弥的第8、9军组成“东进兵团”,向碾庄攻击前进,企图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在遇到我军坚决阻击下,17日前进到大许家一线后就再难突进。 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邱、李兵团已经失去东援意义,遂于23、24日以攻势手段掩护本部向徐州撤退。11月25日,徐州陷入我战略包围,固守徐州更加困难。杜聿明集团决定放弃徐州。11月30日,杜聿明集团开始撤离徐州城。仓促撤退中,殿后的第5军第45师被围。在主力解救下,该师死战两天才得以突围。然而就在这两天里,我军于12月4日在永城西南堵住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并于5日完成了战役合围。至12月6日,杜聿明集团完全被堵截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杜聿明妄图率部突围,然虽各级严厉督战,仍屡攻屡挫。第5军第45师与第4引币先后缴械投降,熊笑山只能指挥第200师负隅顽抗。 12月16日,我军停止攻击,在对杜聿明劝降无效后,于1月6日发动总攻。此时,杜聿明集团处境困难。因为自12月20日始,淮海战场雨雪交加,气温骤降。国民党军二十万人补给中断,饥寒交迫、宰马为食,掘棺为薪,军心涣散,相继投降。所以,总攻开始后仅两三天,国民党3个兵团就被全歼。第200师在毒气、战车配合下企图强行突围,被全歼。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熊笑山化装成伤兵逃脱。蒋介石最后一支“王牌军”覆灭了。 “抗日铁军”——第74军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的,由第51师和第58师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继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该军在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并取得许多重大胜利,战绩极佳。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常德战役。 74军组建后不久就参加了凇沪战役。第51师在罗店,第58师在蕴藻滨(这两处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在),浴血奋战,尤其是第51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中,均表现出色,首战便名震凇沪。 在1938年7月的德安战役中,第74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17000余人,战果辉煌。战斗中,第58U币付出了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余人。最让人感佩的是,万家岭战役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火力之优,全靠将士奋勇拼杀。 1940年,俞济时升职,王耀武接任军长。王耀武感谢蒋介石的提拔,立誓要将第74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1941年5月,王耀武指挥第74军作为“决战兵团”参加江西上高会战,恶战25天,击毙日军第34师团岩永少将指挥官,重创日军第33师团,使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伤亡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000人,并击落敌机一架,取得抗战以来空前大捷,被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国民政府特颁第74军以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74军从此获得“抗日铁军”美誉。 在1943年11月12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表现也极为英勇。当时,第57师固守常德,与日军3个主力师团二万人血战16昼夜。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第57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该师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师长余程万亲率卫队参战。战至弹尽后,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杀,战况惨烈空前。此役仅第57师就毙伤日军万人以上,但自己也伤亡惨重,全师八千多人只有师长率180人突围生还,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 1945年8月,第74军空运到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后改编为整编74师。蒋介石挑起内战后,该师成为内战急先锋。在华东战场上,该师凭借其强大兵力、火力、机动性,为蒋介石集团立下很多战功,师长张灵甫因此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该师打头阵,企图对我实施中央突破,将我军压入鲁南地区进行决战。5月11日,急功近利的74师急切地脱离了其左邻右舍,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气势汹汹地向坦阜扑来,企图一举击溃华野指挥中心。我华野部队抓住战机,于5月14日将74师团团包围在孟良崮,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歼灭该师近3万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后74军重建,但再次被歼灭。 扬威海外——新1军和新6军 这两支军队是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并在海外奋勇杀敌,名震中外。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新38师和第22师奉命于6月底和8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成了新1军的摇篮。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新1军,郑洞国任新1军军长,辖新38师和新22师。 1943年3月,新38师开出兰姆伽军营,重返前线。是年秋,该师被调往中印缅边境的列多地区驻防,并于12月打通了入缅的门户。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随即向缅北推进,新38、新22师分别担任左右冀,进军胡康河谷(在当地被称为死亡地带)。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主力,继而两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归新1军建制)、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第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1军(军长孙立人、潘裕昆继任)——辖第38师、新30师和新6军(军长廖耀湘、李涛继任)——辖新22师、14师、第50师。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前身全部诞生。 蜜支那攻克后,中国军队休整了约两个月,随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的日寇发动最后攻击,势如猛虎下山,一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1944年11月,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蒋介石匆忙把新6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后新6军空运至湖南芷江,参加雪峰山战役)。剩下的第50师仍与新1军配合作战。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后,在畹町城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 不久,为配合英军攻占曼德勒,新1军又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攻占了缅甸。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1945年春,新1军在腊戌附近准备回国,第50师正式编人新1军。 新1军和新6军这两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已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就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直取锦州。锦州危急,蒋介石急令沈阳的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由新1军、新6军等5个军组成)援驰锦州。10月15,“西进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于黑山、大虎山至沟子帮之间。西进不成,南撤受阻,只好北返沈阳。当廖耀湘兵团抑留在大虎山、黑山进退维谷之际,我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9个纵队迅速北上,昼夜兼程,通过黑山、大虎山,于26日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包围。新1军、新6军等其它5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激烈战斗,至28日拂晓,战斗结束。包括新1军(缺暂编53师)、新6军在内的廖兵团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全部被歼。几天后暂编53师在东北野战军3个纵队、6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投降。至此曾经战功卓著的新1军和新6军寿终正寝。
《抗战王牌军》txt全集下载
抗战王牌军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国民革命军第74军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御林军”。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和俞济时第58师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抗战第一年内已显露其?悍本色。这支由浙江保安团队,原山东北洋省军与中央军第1师旁枝部队合编而成的奇异组合,是抗战八年之间战功最为辉煌的部队,精彩战例不胜枚举:38年万家岭战役,作为核心主力,给日军重大杀伤,次役首创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佳绩,此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74军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伟。(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部队奇袭张古山,又坚守数昼夜,为最终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41年参加上高会战,歼敌16000,缴获骏马2800匹,击毙日军中将、少将各一名,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罗卓……需要别的再问
抗战时期国军精锐有哪些?
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74军(即整编74师),第18军。新1军、新6军和第5军都入缅同日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第74军、第18军在国内战场同日军作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曾有五支能征惯战的抗日“王牌军”(也是国民党引以为豪的五大主力)。他们作战顽强,屡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令盟国刮目相看,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这五支抗日王牌军就是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74军(即整编74师),第18军。他们中,建军最早的是第18军,建军最晚的是新1军和新6军。然而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当作发动内战的本钱,再也没能续写辉煌,先后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中,被歼灭最早的是整编74师,最晚的是第5军和第18军。 “种子军”——第18军 第18军之所以叫做“种子军”,是因为该军建制最早且多变,许多师、旅进出该军。 该军是陈诚一手栽培起来的。1930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因作战有功升为第18军军长。但当时,第18军实际上只有第11师。到1931年,第18军才初具规模,辖第11师和第14师。后陈减以种种借口不断收编杂牌军,故第18军规模最大时曾辖有8个师。陈诚之后,继任军长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的宠爱,第18军也就备受青睐,其装备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是最先进的。 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以能征善战著称。全面抗战爆发前,第18军驻守广州。1937年8月,军长罗卓英率部由广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为不辱使命,陈诚严令部队,只要完成任务,第18军打光打尽也在所不惜。会战初期,第18军曾四次血战罗店,双方伤亡惨重,罗店也因此战而闻名天下。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