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教堂,科隆大教堂为何是黑的(德国科隆大教堂高清图片)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2 23:22:34
科隆大教堂的介绍
科隆大教堂的内部构造
大教堂分为五个小教堂(根据一些数据是10个)。中央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跨度15.5米,是现存最高的中厅。每个大厅有5700个整洁的木制座位和104个供神职人员使用的座位,所有座位都由极其厚的木板制成。具有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班是德国最大的唱诗班,其特色是每个唱诗班都为教皇和皇帝预留了座位。大厅里还有几幅石头浮雕,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故事。科隆大教堂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包括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数千张,第一任建筑师哈德在设计教堂时使用的羊皮图纸至今还保存着,为研究13世纪的建筑和装饰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从东方来朝拜新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的骨头被放在一个大金盒里的祭坛上。还有最古老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像,教堂内外无数精美的石雕。一些珍贵的文物现在被保存在一个金色的神龛里,被视为中世纪金饰的代表作品之一。教堂的祭坛上有一个中世纪的金盒子,由黄金和宝石组成。教堂里还有一尊德国11世纪奥托王朝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成为哥特式艺术的先驱,对后世雕刻影响很大。在唱诗班回廊里,至今还保留着15世纪初科隆画家斯蒂芬洛克纳(Stephen Lochner)于1440年为教堂制作的壁画、法衣、雕像、福音书等文物。这些都是教堂的古代珍宝,具有很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上世纪80年代,教堂地基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以往建筑中不同的地基工程方式,非常珍贵。科隆大教堂由两座相连的双塔组成。整个教堂呈灰褐色,左塔(北塔)的一半是银白色。夕阳下,一个亮白,一个截然不同。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里的每一块石头。这座大教堂建于160多年前。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和腐蚀,双子塔由银白色变成了深棕色。为了恢复教堂原有的建筑风格,当地文物部门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子塔“洗澡”。虽然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和亮度,但比以前清新多了。后来市议会得知后,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的深棕色,以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大教堂的“阴阳脸”促使科隆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消除和减少污染,保护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例如,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严禁排气污染严重的车辆进入市区;城市中污染严重的企业的搬迁;正式设立“环境保护区”.特别先进的是,上世纪中叶,他们提出了“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倡导绿色生活”的口号,成为“倡导低碳,防止气候变暖”的践行者。
科隆大教堂是什么建筑风格
哥特式风格。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称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它以轻盈优雅著称。它是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从建筑的规模和装饰艺术的质量来看,科隆大教堂优于它之前的所有哥特式建筑,因而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资料:二战时期的科隆大教堂损毁严重,入口处仍能看到珍贵的影像。德国人民认为科隆大教堂是信仰的象征,是中欧文化传统统一的见证。所以在二战后的重建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和重建。科隆之初,石头还处于米黄色状态,但在二战战火的炙烤下,科隆大教堂的外墙逐渐变黑。二战后期德国经济发展迅速,科隆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主要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里的每一块石头。由于工业废气和酸雨的长期污染和腐蚀,双子塔已经从银白色变成了深棕色。政府决定保留双子塔的深棕色,以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来源:百度百科-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位于哪里?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位于德国莱茵河畔,是一座罗马时代历史悠久的城市。科隆早在公元前50年就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殖民地,它的名字就是由殖民地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这座位于莱茵河中游的历史古城,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