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中国公认四大名将,历史上真正文武双全的人(中国最顶尖十大谋士)

摘要: 中国四大名将是 他们是:白起、王建、廉颇、李牧。1、田雷田雷(?——公元前257),33,360,010-30,000,出自公...

中国四大名将是

他们是:白起、王建、廉颇、李牧。1、田雷田雷(?——公元前257),33,360,010-30,000,出自公孙,战国时生于秦国贾县(今陕西省眉县长兴镇白家村),出自项氏。楚国白的后裔,唐代白的墓志铭多有详细记载,其始祖为初平孙白人。《战国策》,“白易C”理论被错误证明是错误的。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秦名将,军事代表。白起擅长打仗,与楚国秦国许安泰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冉关系很好。白起在秦赵浩棋时期征战六国,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伊阙之战,魏汉联军大败,楚国国都应城被攻占。长平之战重创赵主力,战功卓著。白起担任秦国大将三十余年,攻下七十余城,歼灭敌军近百万,被封为。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将他与廉颇、李牧、王建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2.王建,王建(生卒年不详),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兵家,杰出的军事家。他的主要功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灭燕赵;以秦国的绝大多数兵力灭楚。与儿子王贲一起成为秦始皇灭六国的最大功臣。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使他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战国四大名将。他是王建琅琊王和太原王的祖先。西汉司马迁认为王建作为秦国大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但他无法帮助秦始皇建立仁政巩固国家基础。相比百田,可谓“尺短,寸有劲”。3.廉颇,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今保定定州兴义)人,得其姓,连氏,颇有名气。他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建、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公元前283年,他率军讨伐齐国,大获全胜,夺取了,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以勇敢无畏著称。长平战争前期,他通过坚守成功抵抗了秦军。长平之战九年,击退燕国入侵,杀死燕军统帅李傕,三月行军包围燕国窦,使对方割五城求和,于是被任命为相,封诏平君,到了赵浩棋牟乡,因受挫而相继去魏、楚。魏逃亡时住在梁,后在楚老死,葬于寿春。4.李牧,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名牧,战国时生于赵白任(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是战国时期赵的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建、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唯一一个支撑危局的精兵,史称“李牧死,赵亡”。李牧的人生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他在赵国北部边境与匈奴作战。之后主要是为了抵御秦国,因为它在易安之战中重创了,得到了的称号。公元前229年,赵王移师秦国,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就杀了李牧。李牧是战国末期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军。赢得了士兵和人民的爱戴,具有很高的威望。在一系列战斗中,他多次重创敌人而不失,显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部分地

白起崛起于秦赵浩棋时代,征战六国,硕果累累。就指挥能力而言,白起样样精通。指挥伊阙之战是阵地战,指挥三远征强楚是运动战,华阳之战是闪电战,浑成之战是攻坚战,长平之战是歼灭战。白起是天生的军事动物,只为战争而生。白起做了三十多年的秦国将军,占领了七十多座城池,收效甚微。田雷作战的最大特点是消灭对方军队,不是占领土地,而是运用战术。因此,毛主席说,要评价田雷:“说到歼灭战,几千年来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所向披靡,所向披靡。但是田雷用计太狠,太绝。白田是天生的军事天才,为战争而生,是杀人机器的操纵者,是军事战略的绝对指挥者,但在政治上和感情上,他是个傻逼。被秦王警惕。敌视首相。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融洽。功德岂止是震主而不自知。不知道低调内向。他打败了所有人,但最后还是输给了自己,自杀了。王健。战国四大将之一,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政治家,是四大将中唯一一个一开始就能有好结果的。是秦国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与田雷不同,王建谨慎低调,洞察人性,深谙人情世故。用现在的话说,他情商很高。攻楚,可以向秦王要钱,比白天强一百倍。仅仅认为王建政治正确就错了。作为一代名将,王建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这一点和诸葛亮颇为相似。战术不太高明。可以说是貌不惊人,实则招招。王健是第一个确保自己不犯错的人。敌人的错误一旦被发现,他会立即给予致命一击,看似不起眼,实则无懈可击。招兵买马,步步控制敌人,是王建的特点。也就是说,王建擅长打消耗战,但这必须建立在秦国强大的物质基础上。在面对李牧的时候,面对没有任何失误的李牧,老虎咬了刺猬——没有办法说话。但是他用反阴谋的策略杀死了赵的李牧。这是典型的攻击士兵。李牧,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兵家、大军事家,是战国末期赵国乃至六国唯一的大将。他是当时唯一能抗秦的武将,但一代名将不是在战场上败下阵来,而是被小人所困。白起、李牧,被封为“武安君”。两人都死于政治能力低下。一是李牧抗击匈奴;后来,他与秦国作战,秦军在易安之战中受到重创,这使他名扬天下。李牧在中国战争史上创造了以步兵消灭骑兵的典型,李牧善于围歼。文帝曾说,我要有李牧。为什么不怕匈奴?我帮不了廉颇和李慕石做我的将军。我为什么要担心匈奴哉?首先我必须承认李牧又牛逼了。就算李牧死了,秦国还是会灭赵。因为它的国家

力量决定了一切,不是个人能力可以扭转的。如果说,廉颇的作战特点是善守的话,那李牧就是能攻了,在北地20多年与匈奴作战中,几乎全歼敌军。而且是擅长多兵种协同作战。李牧首开10几万步兵军团全歼10万游牧骑兵军团的战例,这绝对是开创性的,给后世卫青,霍去病提供了范例与经验。在调回以后,李牧能够伐燕取武遂、方城,两次以弱声腔大败秦军。显示了高超军事指挥才能。白起百战百战。相比之下,王翦面对李牧也只有使用反间计而已,但这样的计策虽然庸俗,但往往很管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四大名将

中国四大名将是

中国公认四大名将都是谁?

1、廉颇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册封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实现“将相和”。长平之战前期,坚守不出,成功抵御秦军进攻。2、霍去病 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十七岁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3、王翦 王翦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将,但军事生涯中未败一役只有他一个。王翦自少喜欢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5、孙武 曾以《兵法》十三篇鉴于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一生从无败战争。扩展资料:廉颇的战绩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册封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实现“将相和”。长平之战前期,坚守不出,成功抵御秦军进攻。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相国,册封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和楚国。

中国古代四大名将是哪四大?

四大名将:韩信,卫青,岳飞,袁崇焕 。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详述中国战国四大名将.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年代是人才辈出,在历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如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三国时期,盛唐时期等等,在这些年代里,名家如雨,名将如云。说到战国时期,就不得不提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以司马迁著《史记*六国年表》记载为实,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结束于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在此274年中杰出的将领数不胜数,但期间最为有名的当为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在此四人当中最为世人所崇拜和推崇的当为白起。 白起(?—前258),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秦国本为西陲小国,孝公以商鞅变法,国家变得富饶强大,遂开始对外发展势力。秦昭王是任白起为将。公元前294年,任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次年,领军攻韩,魏,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敌大将公孙喜,攻陷城池五座,因功升为国尉。后领军数次攻韩,赵,楚等国,皆立战功。并于公元前278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令楚王远逃。同年,被秦王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后乘势攻占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公元前273年,白起领兵救韩,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一十三万,后有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陉城,陷城五座,斩首五万。公元前260年,秦王命左庶长王龅攻韩,以取上党,百姓逃入赵国。后王龅攻赵,赵于长平抵抗,赵以廉颇为将,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能克。后利用流言使赵王以赵括代廉颇,秦则以白起为将。白起诱敌成功,包围赵括大军。后射杀赵括,四十万赵军投降。白起道:“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遂坑杀四十万降卒。公元前259年,秦王派王陵攻邯郸,不能。遂令白起领兵,白起以有病拒之。后以王龅代王陵,仍不能克,秦王又令白起出征,白起仍以病拒绝出征。秦王大怒。后将白起被贬迁出咸阳,白起有怨,后为秦王赐死。白起一生争战达37年,攻取城池70余座,杀敌百万,未逢一败,被称为“军神”(又“杀神”)。司马迁称赞“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王翦(?-前212),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公元前236年,王翦率军攻赵,夺城九座。公元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攻赵井陉。赵王派李牧前往,两军相持一年多。后秦以离间计使赵王派赵葱代李牧,李牧不从,赵王以隐蔽手段杀李牧。李牧一死,赵国无人能抵挡王翦,王翦势如破竹,杀赵主将赵葱,虏赵王迁,迫使赵国投降。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以献图为名刺杀秦王政,未果。派王翦前往攻打,大破燕代联军,夺燕都城蓟,取太子丹首级,燕王喜迁都,燕已名存实亡。公元前225年,王翦子王贲以黄河之水灌魏大梁,灭魏。嬴政问李信:多少人可以伐楚?李信:二十万足以。秦王政问王翦:多少人伐楚可成?王翦:非六十万不可。政以王翦年老,胆小,遂派李信伐楚。后李信为楚军所败,秦王政亲请王翦,让其领兵伐楚。王翦率60万大军伐楚,出发前,王翦请求秦王先行赏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并说为子孙后代所求,表明了自己的意志,以此打消了秦王的疑虑。后大破楚军,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攻陷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后又率军平定百越之地。后其子王贲分别于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秦国统一了六国。王翦一生不仅战功显赫,更重要的是能保全自己,更显示出他的智慧。 廉颇,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廉颇于前283年带赵军伐齐,深入齐国境内,夺取晋阳,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为东方各诸侯国之首。前280年,秦王欲与赵王在渑会盟言和,蔺相如与廉颇都赞成赵王前往,在期间,蔺相如于秦王周旋,而廉颇于周边安排周密,令秦国不敢妄动,使赵王平安而归。后蔺相如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有嫉妒,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不为所动,后廉颇感动,负荆请罪,二人结为生死之交,这也是后人广为流传的“将相和”。因廉颇,蔺相如交和,赵国内部团结一致,使秦国十年内不敢攻赵。后赵奢病死,蔺相如病重。秦攻赵,廉颇于长平抵挡,坚守不出,秦军不能攻下。后赵王中离间计,派赵括换廉颇,后被白起大败,四十万赵兵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前251年,廉颇率8万赵军大败燕国40万,杀燕将栗腹,后长驱直入500里,于前250年,围燕都蓟,逼燕国割城求和。后廉颇不为赵王所重用,后又至楚为将,郁郁不得志,卒于楚寿春。 李牧(?-前229)。李牧的生平活动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赵国北部抗击匈奴;后期在朝中参于军政,抵御秦国为主。李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抗击匈奴的中原将领,开始李牧大力训练骑射,严格管理烽火警报,并多派间谍侦察,凡有敌来袭,都坚守不出。长久以来,边境即无大胜也无重大损失。后换将,新任将领每战必出,每战必败。后赵王又令李牧上任,而李牧仍用老方法。几年后以大部队出动,匈奴以小股部队骚扰,李牧佯装不敌,诱敌大军前来,后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并攻灭、收伏了襜褴、东胡、林胡等三个游牧部落,匈奴单于10多年都不敢近赵国边境。前233年,秦国大军威胁到赵国后方,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于宜安歼敌十万。次年,李牧又于番吾击退秦军。前299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攻赵,赵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军久攻不下。后用离间计使赵王用赵葱代李牧,李牧不从,并被赵王所杀。一代名将就这样而去,令人颇感遗憾。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