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筝名曲,古筝经典名曲十首(古筝气势磅礴的曲子)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7 06:08:07
中国的十大古筝名曲是哪些?
1.第一曲《渔舟唱晚》是著名的传统古筝独奏。2.第二首《出水莲》是广东潮州客家筝乐。3.第三首《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也是浙江筝派的代表作。4.第四首歌010-30005,第五首歌《林冲夜奔》表现了侗寨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侗族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6.第六首歌《侗族舞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歌之一。7.第七首,《汉宫秋月》,是客家筝的代表作。8.第八首歌《寒鸦戏水》是张艳在70年代写的。9.第九首《东海渔歌》创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10.第十首《香山射鼓》是王昌源在60年代中期写的,感受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斗争的精神。扩展资料:古筝又名韩筝、秦征、郑尧、銮筝,是中国汉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特有的重要民族乐器之一。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是一种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鹅柱(部分地区也称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脚、后岳山、侧板、出音孔、底板、弦孔组成。现在也有小筝,便携筝,迷你筝,半筝,新筝,十二调移调筝。古筝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在这片有着中国悠久文化的沃土黄土地上土生土长。参考:百度百科古筝
古筝十大名曲分别是什么
谢谢你邀请我。除了《战台风》,还有哪些古筝歌曲会让你流连忘返?1、《梁祝》 3354传说先秦时期的钢琴家伯牙曾在荒山弹琴,樵夫钟子期听得懂,这是“山中有志气”“流水有志气”的描写。伯牙大吃一惊:“好,儿子的心和我在一起。”第四期之后,博雅失去了知音,断了琴和弦,于是有了山河之歌。歌曲《高山流水》录制于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高级生物宣讲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2.《高山流水》 3354据《广陵散》记载,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因拖延日期被杀,聂政决定为父报仇。他上山学琴十年,一技之长,在韩国小有名气。汪涵召他入宫游玩,聂政终于实现了杀死汪涵的夙愿,被毁容而亡。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了一种乐器,激昂雄壮,是著名的古琴曲调之一。3.《琴操》 3354从明朝悠扬流畅的曲调入手,通过断断续续的雁鸣,描写大雁在天空中盘旋,然后落地的场景。关于旋律的理解,有“取清秋疏雁飞之意”描写秋景的方法;有“取秋气,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飞鸿,借洪湖之志写伊势之心”;还有从鸿雁“回望项之感,上下之态,项之象而后聚,惊而复之神”。现在的多树有七段,主要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上下起伏,连续优美。音色安静优美。4.《平沙落雁》 ——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的主题,描绘了刘邦与项羽在盖夏的决战。音乐主要讴歌楚汉之胜刘邦,极力刻画“胜之师”威武雄壮的姿态。整首歌气势磅礴,充满了金戈马铁的冷战之声。《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带到了巅峰,以单一乐器的独奏形式创造了壮丽的史诗场面。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
第《十面埋伏》是传统古筝独奏。这首歌有两个出处。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楼叔华是由30年代的古歌《渔舟唱晚》发展而来的。近几年有人建议邻居金卓南把这首曲子改编自山东传统古筝曲《归去来》,《双皮》,《三环套日》。娄淑华广为流传的版本前半部分与金卓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则是娄淑华版本独有。歌名取自唐代诗人王波的名作《流水激石》:“渔舟唱晚,响栗鹏穷岸。”整首乐曲富有诗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感层层叠叠,生动地描绘了湖光山色、渔舟竞归、渔翁在夕阳下共歌的惬意状态。此曲不仅是筝曲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作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移植而来。第二首《滕玉阁序》是广东潮州客家筝乐。有人为这首歌写了一段解释,说“以红莲水作封面,象征着音乐演奏的开始,象征着底座的明亮和温柔。”这首歌以悠扬优美的旋律和“专注六调”的特殊魅力,纯净通透,寄托着人们对“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古筝演奏家潘妙星演奏了以上两首歌曲。他出生于1940年。他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1959年开始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从国盈、曹正、赵金山、罗九祥、苏文贤。1961年,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他以娴熟的技巧展示了他的古筝独奏才华。几十年来,它广泛吸收了中国南北方各古筝流派的风格,以技艺全面、演奏精湛而闻名于世。第三首《出水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也是浙江筝派的代表作。虽然有《高山流水》支筝曲流传在全国各地,但差别很大,而浙派的《高山流水》支筝曲是学得比较近的人,演奏得最多的。这首曲子最早见于中国现存最早的钢琴曲集,《高山流水》。该书在题注中写道:“《神奇秘谱》只有一段,唐代分为两段,没有任何段落。宋代分为四段《高山流水》,八段《高山》。”音乐以中国古代著名音乐故事“博雅落琴谢知己”为主题,呈现出“雄伟如山,壮阔如河海”的境界。整首歌以清弹和高山流水为主。前半段用滑钮隔两个八度的“大捏”,音色丰富优美,刻画出雄伟浑厚的山势。在音乐的后半段,在按压滑动的同时,连续使用了大量的上下刮擦技法,细腻地描绘出流水的不同形态,从涓涓细流到汇聚成河。《流水》是一幅写意的画。
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古筝演奏家王蔚,1966年出生于浙江遂昌。1978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84年升入该院本科,师从何宝泉、孙文妍副教授,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院任教。1986年获首届中国唱片作品大奖赛新作品演奏奖;1989年获“山城杯”电视器乐大奖赛表演奖和“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古筝专业组三等奖;1991年获“上海之春”表演奖。曾先后赴港台、新加城、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演出。王蔚演奏技巧全面,细腻动听,韵味浓厚,激情奔放。本片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也是王蔚的精彩佳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是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为素材加以改编发展而成,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演奏本曲和本片中第九首的是朱小萌。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5年在上海青年汇演中获古筝第一名,1990年3月,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电影乐团联合为她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同年11月,在上海园林宾馆举办了有各国驻上海领事馆出席的朱小萌古筝独奏欣赏音乐会。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 演奏本曲的是中国古筝大师、筝乐作曲家及中国音乐协会会员焦金海。他1939年出生于河南安阳,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他曾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及湖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古筝独奏,现于厦门大学音乐系任古筝教授。由于他刻苦钻研,在古筝演奏、筝曲创作和筝理论形容等方面均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由于焦氏的演奏风格独具一格,有丰富的创作乐曲,加上发展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实践,令他一再备受到海外筝界的重视与学习,除被称为“焦派筝”外,更被推崇为“师古不泥古,能把传统古筝音乐赋于现代化,使之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的古筝大师。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种即为筝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情况。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筝曲”又叫“中州古调”,流传于潮州一带。乐曲采用了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调”演奏,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间,时分时合,相得益彰,听来饶有情趣。生动地描绘了寒鸦(即鱼鹰)在水中逐戏的情景。本次录音担任椰胡伴奏的 郭鹰先生为潮州筝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录古筝独奏《寒鸦戏水》唱片,声名大噪,极受欢迎。四十年后虽已八十高龄,闻弟子郭雪君再录《寒鸦戏水》,兴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丝丝入扣,为这首名曲再显风采锦上添花。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郭雪君,1942年出生于上海。十三岁师承潮州筝派名家郭鹰,后又师承浙江名派王异之,并先后受到曹正、林毛根、许守诚等古筝名家的指教。19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郭雪君在学习各地传统筝派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并形成了自己细腻含蓄的演奏风格,给人以回味。她的古筝演奏基本功扎实,富于抒情,经常在各种音乐会和广播电视中独奏。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乐曲以上下历音描绘的大海波涛,以号子音调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激情的歌唱性主题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台风的呼啸奔腾;第三部分以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十大古筝名曲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2、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树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段,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4、梅花三弄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咏梅》。5、十面埋伏《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6、夕阳萧鼓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棉会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7、鱼樵问答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8、胡笳十八拍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9、汉宫秋月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10、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拓展资料:在民间,筝乐出现在职业艺妓的表演中,在大众娱乐场所、酒楼、歌馆进行,听众广泛,也更具娱乐性。现代社会,很多大型的文艺演出上,经常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古筝演奏,深受大众的喜爱。许多人学习古筝就是因为喜欢它的音色和弹奏时优雅的感觉,把从在古筝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和无形中获得的修养,运用到生活中去,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各种古筝音乐的创作中,作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见解和价值判断,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感知到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价值判断、伦理态度等。一些优秀的作曲家在创作时,不仅是用声音来抒发一种情感,而且能够通过情感的抒发和逻辑发展来表达一种哲理,这同时也是音乐作品的意蕴。这些意蕴要靠教师的适时点拨才能完成,古筝音乐教育就是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将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渗透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大古曲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