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军排名,抗美援朝牺牲十大名将(十大元帅谁打仗最厉害)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6 06:32:41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怎么排的
十将军十将军:朱德、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许、聂、叶剑英十将军: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小、张、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国十大开国将军 以及其排名
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将军1。3354将军粟裕(1907-1984)粟裕,湖南会同县人,军事造诣和成就首屈一指,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他长期作为陈毅的副手指挥战斗。建国后,他曾短期担任参谋长,但授衔时已不在此要职,资历只能与罗荣桓相提并论。陈毅作为新四军第三野战军元帅的位置已经固定,而苏只有受委屈的份。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则是人们基于他作为大将军的战绩和排名而产生的猜测。48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华野由粟裕指挥的对外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将华野内部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明确地公布了,徐、谭震林、领导的山东兵团三个月来一直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称。正是因为粟裕自己的反对,这个计划才被取消。同时,粟裕还坚持让已经到达中原的陈毅继续兼任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陆军主官的机会,很难想到他在受任时还会再争辩。2.——将军徐海东(1900-1970)徐海东,湖北黄陂县人,陕北代表人物。他的将军军衔是派系平衡的典型例子。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独立的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军队,即红15军。徐海东是这支部队幸存的指挥官。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后,徐海东担任这支部队的团长。正如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所提到的,蒋介石称徐海东为“对文明的极大危害”。由于他在战争中肺部严重受伤,他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就不能工作,一直在康复中,直到他在70年去世。陕北代表人物刘志丹被杀,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的最高人物。况且他一向忠厚善良,没有竞争就给他将军也不会造成不平衡。3.——将军黄克诚(1902—1986)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第四野战军代表人物。与其他人相比,他的记录和资格有待商榷。我但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这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4.——将军陈赓(1903—1961)陈赓,湖南湘乡县人,第二野战军代表。李达,第二野战军参谋长,31年宁都起义后才加入红军。尽管他有很高的军事造诣,却没有资格作为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成就都是中等,名气很大,是黄埔军校第一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在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他去了台湾,只剩下陈赓。5.——将军谭政(1902-1988)谭政,湖南湘乡县人,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罗荣桓元帅的情况一致。他是一般政治工作的代表,也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点,与派系平衡无关。6.——将军萧(1903—1989)萧,湖南长沙人,第四野战军另一代表人物。海军司令的职位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将军中,只有他在苏联学习过海军业务。论资历,只提一点就够了。当时江西苏区的党内斗争中有一顶以他命名的帽子,叫做“小右倾机会主义”。7.——将军张(1892-1974)张,广东文昌县人,是第三野战军除粟裕外的又一代表人物。它可以
没有其他人像这些高级将领一样。8.——将军罗瑞卿(1906—1978)罗瑞卿,四川南充县人,华北野战军代表人物。他的军事表现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突出,所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当时他的职务是公安军司令员兼公安部长。他的工作的特殊性质与最高级别直接相关。毛泽东非常欣赏他,他在党和军队中是一个冉冉升起的人物。庐山会议后,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的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等重要职务。9.——将军王树声(1905—1974)王树声,湖北麻城县人,红四方面军代表人物。与向倩元帅的情况一致,虽然在王树声战争中没有什么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地位也低于大多数将领,但他担任了红四方面军副总司令,仅此一点就足以保证他的将军军衔。被授予爵位时的职务与陈赓相同,均为国防10部副部长、——将军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人。许光达作为红二方面军将领中的代表人物,是十大将领中争议最大的人物。他的职务、资历、履历明显低于其他人,而且他只在红军中担任教员,不代表红军。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很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被排除在将军之外。原红二方面军副军长肖克是最合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中支持张路线,与此时主持中央军委的彭格格不入。况且他当时的职位比较低,是总参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所以没有得到上将的职位。授予许光达将军军衔的重要因素是当时中国正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设自己的装甲部队。为了平等谈判,中国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应该和苏联有同样的军衔。作为装甲兵的指挥官,许光达是顺理成章的。
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涛。13、王平。14、吕正操。15、傅钟。16、肖华。17、甘泗淇。18、宋任穷。19、赖传珠。20、洪学智。21、周士第。22、郭天民。23、周纯全。24、杨至诚。25、陈再道。26、陈奇涵。27、王宏坤。28、苏振华。29、刘亚楼。30、刘震。31、陈锡联。32、韦国清。33、陈士榘。34、陈伯钧。35、钟期光。36、宋时轮。37、朱良才。38、董其武。39、唐亮。40、叶飞。41、杨得志。42、王新亭。43、黄永胜。44、李天佑。45、陈明仁。46、贺炳炎。47、阎红彦。48、谢富治。49、陶峙岳。50、乌兰夫。51、周桓。52、杨勇。53、李志民。54、赵尔陆。扩展资料:开国上将介绍:1、李克农: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2、刘亚楼:原名刘兴昌。清宣统三年2月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克芳是勤劳正直的农民。兴昌出生不久,母亲死于产褥热。房亲刘德香急人所急,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抱给别人作童养媳,收养兴昌作养子。从此,兴昌改名刘振东。振东8岁读私塾,9岁转入崇德小学。14岁进湘店高小,15岁进武平县立初中,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回乡后,共产党员刘克模聘请他任崇德学校教员。不久,刘克模、李长明派刘振东、刘永光等在店下开文昌栈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起,亚楼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第一次反围亚楼团捉了国民党十八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亚楼手把手教团连政工干部制订政工规划,鼓励政工人员起模范作用。第三次反“围剿”,亚楼的十一师全歼国民党军最精锐的52师。3、张宗逊: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