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名曲,世界最著名的十首名曲(名曲10首钢琴)

摘要: 中国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以《博雅古琴遇知音》为主,书多。有钢琴曲和筝曲两种,名称相同,...

中国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以《博雅古琴遇知音》为主,书多。有钢琴曲和筝曲两种,名称相同,风格不同。古代钢琴曲。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流水山河钢琴曲的故事,所以也有说《高山流水》是博雅写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分数《高山》和《流水》的答案是:“这本书只有一首歌,《高山》和《流水》”。起初,我关心的是山,说仁的人指的是乐山。野心在乎流水之后,说明智者乐水。唐朝分两首,不分小节。山有四段,水有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连同博雅古琴遇知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明清以来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和《流水》有了很大的变化。《传奇秘谱》份不分段,后世分数分段。明清以来,在各种曲谱中,以清代唐编著的《天闻阁琴谱》(1876)为最具特色,由川派钢琴家张空山改编,增加了第六段“滚、吹、绰、注”为流水之音,又称“七十二滚流水”,形象生动。据秦家考证,在《流水》出现之前,《天闻阁琴谱》的所有乐谱都没有张空山演奏的第六段,全篇只有八段,与《流水》所说的一致。而《张空山传》却增加到了九段,后来的秦家也多按此谱奏。还有筝乐《神奇秘谱》,与钢琴曲有很大不同,也是以《博雅古琴遇知音》为蓝本。书有很多流派。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浙江武林派传》,旋律优雅,韵味隽永,有“巍峨高山流水”之姿。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四个小曲的合奏,《高山流水》,《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又称《书韵》,33300。河南派的《四段曲》取自民间《四段锦》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第一次见面时经常演奏这首曲子,以示尊敬和友谊。它们和古琴《高山流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都是同名不同的歌。NO2。广灵三秦.广陵三琴:古琴。又名《老六板》,据《高山流水》、《广陵止息》记载,韩国大臣颜仲子与宰相夏磊有仇,而聂政与颜仲子交好,他为了颜仲子刺杀了韩翔,体现了一种“知己者死”的情绪。这是一个普遍的看法,关于这首歌的《战国策》的标题就来源于这个故事。东汉蔡邕的《史记》讲述了一个与这首歌有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的朝鲜人,他的父亲因为铸剑破了期限而被汉王杀死。聂政没能为父亲的遇刺报仇,但他知道朝鲜国王如此高兴后,毁容并去山里学了10多年钢琴。当我带着特殊技能回到韩国时,没有人认识我。于是,找机会在宫中为朝鲜国王弹琴,他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了朝鲜国王,自己也壮烈牺牲。现代钢琴家白认为,这首歌起源于《神奇秘谱》年间的河间杂曲。第三。平沙的大雁.《琴操》是一首古琴曲,流传的体裁很多。意图借洪灏之志写史燚之心。沙洛言: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琴学丛书》 (1634),又名《琴镜》。自出版以来,已出版了50多种音乐集,传播音乐的体裁也很多。只有1962年出版的第一集《33,360,010-30,000》收录了六位音乐家的演奏音乐。这首歌的作者是唐朝的陈立昂。宋代毛民忠、田志翁的理论,以及一些

一开始就像鸿雁的客人,天空很空灵,大雁在和谐的飞翔,又隐又显。它想坠落,环顾四周,在空中盘旋;它会掉下来。声音斜扫,环绕大陆三圈。它落下来,还有另一个目的。三五成群,它飞着,睡着,吃着,得到了对的感觉:母子相让,也能品尝。“这个解题中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整首歌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又名《聂政剌韩王曲》、《平沙落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梅花的代表作,《古音正宗》记载此曲是东晋桓伊演奏的最早的笛曲。郭茂谦《雁落平沙》卷二十四鲍照(约414 ~ 466)南宋《古琴曲集》说“中国笛歌有《平沙落雁》首”,“其音今犹存”。在今天的唐诗中有很多关于笛乐《古音正宗》的描述,说明了南朝至唐代流行笛乐《梅花引》。关于《玉妃引》的音乐内容,历朝历代的曲谱都有介绍,南朝到唐代的《神奇秘谱》的笛子音乐,大多表达的是怨天尤人的悲怆之情。明清秦乐33,360,010-30,000余首,以梅花之高冷,气节气质之高洁不屈为特征。”桓伊吹笛子,奏出三农梅花调,出神入化,后人入琴。”“梅花是最清的花,钢琴是最清的音,用最清的音写出最清的东西。若有霜降之韵,“三巷”即三弦外之音,同弦不同云。”(明《乐府诗集》)从这里可以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然后改编成了一首古琴曲(作者是谁很难确定)。今有玉山派琴箫合奏《梅花落》(清显祖编,1820年印),节奏规整,适合合奏。广陵派后期《梅花落》(秦秦淮汉纪,1868年出版),其节奏较为自由,曲尾前变调令人耳目一新。在结构上,这首曲子采用循环再现的方法,将整个主题重复三次,每次都演奏泛音,所以称为《梅花落》。体现了梅花白雪霜的高贵品格。1972年,《王建忠》被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这首曲子,主题是毛泽东的词《梅花落》。N05。四面埋伏.四面埋伏:著名的琵琶传统武曲。描写了楚汉之战,故事性很强。乐谱最早出现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华的《梅花三弄》中,但在此谱之前,只记载了描绘同一题材的《梅花落》。明代王有鼎《梅花三弄》中有一幕,当时被人们称为“唐琵琶”的唐颖曾经弹过《伯牙心法》:“两军决战,天下为之动容,瓦房倒。而徐察之,有金音,有鼓,有剑弩,有马。

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  《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NO6. 夕阳箫鼓……  谈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首著名的民乐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历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曾经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音乐。但大家又是否知道,《春江花月夜》原来是改编自一首著名的传统琵琶文曲《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乐曲原分有10段,分别为:  一、夕阳箫鼓  二、花蕊散回风  三、关山临却月  四、临水斜阳  五、枫荻秋声  六、巫峡千寻  七、箫声红树里  八、临江晚眺  九、渔舟唱晚  十、夕阳影里一归舟  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NO7.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NO8.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NO9.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江南丝竹《汉宫秋月》:采用的原为“乙字调”(A宫),由孙裕德传谱。原来沈其昌《瀛州古调》(1916年编)丝竹文曲合奏用“正宫调(G宫)。琵琶仍用乙字调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深远的哀怨苦闷之情。中段运用了配器之长,各声部互相发挥,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与向往。最后所有乐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现出中天皓月渐渐西沉,大地归于寂静的情景。  琵琶曲《汉宫秋月》: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有不同传谱。目前一般是据无锡吴畹卿(1847-1926)所传,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NO10.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中国十大名曲

世界十大名曲

世界十大名曲分别是第一:肖邦:“军队”波兰舞曲 第二: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第三:李思特:爱之梦 第四: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第五: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六: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第七: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延长绵柔版~如果要听所有乐章,还是百度一下第八:肖邦:“英雄”波兰舞曲 第九:莫扎特:第八钢琴协奏曲 第十:圣桑:第二钢琴奏鸣曲 嘿嘿!!!!你怎么找这个?

中国名曲有哪些?

《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汉宫秋月》;《胡笳十八拍》;《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夕阳萧鼓》,《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1、高山流水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2、广陵散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遭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4、梅花三弄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5、十面埋伏中国传统琵琶曲之一。《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有哪些好听的世界名曲

1、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为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的第三乐章,又称为 Alla Turca(土耳其风回旋曲)。于1778年间在慕尼黑或维也纳所作。2、约翰·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D大调卡农与吉格(德语:Kanon und Gigue in D-Dur für drei Violinen und Basso Continuo),也称约翰·帕赫贝尔卡农(Pachelbel"s Canon),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因,为它是最著名的卡农乐曲。3、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Frühlingsstimmen Walzer,op.410)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4、莫扎特-《小夜曲》,《小夜曲》是一首斗志高昂、旋律优美的古典乐曲,其作者是奥地利著名音乐作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5、马斯奈-《沉思曲》。沉思曲是由马斯奈于1894年所作,出自《泰伊思》第二幕第1场与第2场间,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承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是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成为了马斯奈的代表作。扩展资料:1、世界名曲拥有动人心弦的旋律,有的影响着音乐的走向,还有的则表现出作曲家独特的人格,当然也有这三者都具备的乐曲。无论如何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这些乐曲具有的广泛性,以至于在你不经意间就已经听过,但是当你细细品味这些旋律时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世界。2、近百年来因为历史的进步,音乐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欧洲音乐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表现力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和效仿,浪漫主义后期也出现了富有民族特色、宣扬民族个性的民族音乐。3、进入新的世纪后,一大批现代主义音乐派别也登上舞台,走进人们的视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名曲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