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常见月饼口味有多少种(月饼的方法教程)
- 十大排行榜
- 2022-02-28 19:30:41
月饼有多少种?
按照地域划分,月饼主要分为广式、京式、苏式、潮州式、云南式等。每一种月饼都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具有地方特色的月饼。广式月饼地区:广东、广西、江西。外观:一般为圆形或方形;颜色方面,不同材质的皮肤颜色会有所不同。配料:广式月饼最大的特点是外皮,一般用小麦粉、倒糖浆、植物油、碱水等制成。馅料成型后刷上一层蛋液再烘烤,使广式月饼具有馅料薄、口感软的特点。馅料有甜的和咸的两种。甜的馅料一般是莲蓉或者各种捣碎的水果馅料,咸的馅料一般是五仁馅料或者香肠馅料,但一般会加一两个咸蛋黄。特点:皮薄柔软,造型美观,设计精美,图案清晰,不易破损,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京味月饼区域: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区。外观:外观类似广式月饼,比广式月饼更扁更小。食材:传统的京味月饼主要以小麦粉、绵白糖、猪油、小苏打为主要原料,而馅料则比较单一,主要是冰糖、桃仁、瓜子仁、桂花、青梅或山楂糕、青丝、香油。特点:京味月饼一般比较甜,甜度适中,皮馅比为2: 3。香油重复使用,口感甜脆。苏式月饼区:苏式月饼起源于苏州,流行于江浙一带。外观:与广式月饼需要用模具成型不同,苏式月饼是用馅料包裹,直接手工成型,外观与普通月饼相似。配料:苏式月饼由小麦粉、麦芽糖、食用植物油、猪油、水等制成。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成饼;用猪油、桃仁、松子、瓜子、糖桔皮、黄桂花、玫瑰花或熟火腿作馅料。特点:苏式月饼最大的特点是皮脆,层层叠叠,皮酥,色美,馅肥而不腻,味脆甜咸。潮式月饼区:潮式月饼又称潮式面包,以潮汕方言中的猪膘为特色,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外观:一般圆形,饼体扁平,饼皮洁白,无需模具设置。食材:潮式月饼类似苏式月饼,皮是糕点。通常用猪油、细糖、高筋粉、低筋粉制作油皮和糕点,以绿豆、黑豆、水晶、紫芋头为主要馅料,果仁包括蛋黄或海鲜(无仁)。特点:皮脆馅细,油而不肥,入口甜而不腻,口感绵软。云南月饼区:云南及周边地区。外观:扁平圆饼状。配料:传统云南风味月饼用料简单,主要是蜂蜜、面粉、糖粉。近年来,根据馅料的不同,制作不同的糕点,有的是广式油皮,有的是苏式白面点。在馅料方面,滇式月饼的派系并不庞大,传统馅料的主角只有硬壳火腿、洗沙、白糖、火麻仁。使用玫瑰和“鸡枞”等特殊配料作为馅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创新方法。特点:饼皮疏松,馅酥脆,甜咸适中,色泽黄黄,油而不腻。台湾省地区。外观:圆饼状。配料:餐桌月饼的饼皮有两种,一种是饼皮,一种是糕点皮。饼材与广式月饼相似,口感绵软。面点层次分明,一般的做法是用水袋做面点,然后反复擀、松、包、定型、低温烘烤。餐桌月饼的馅料主要有枣泥、莲蓉、豆沙、五仁、椰子、可可等。类似于广式月饼,但没有Cantone那么湿润
特点:港式月饼是以广式月饼为基础,混合了多种口味,主要有甜、咸、咸、甜、辣等。他们品味丰富,兼收并蓄。徽州月饼区:安徽省徽州地区。外观:外观比广式月饼更扁更小。食材:徽式月饼是用面点,用精粉和素油制作而成。饼焰是用野菜(苦菜)腌制,拌上新鲜的猪板油和白糖。馅料主要是豆沙、枣泥、糖、猪油、玫瑰、桂花。特点: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皮脆馅足。曲式月饼产地:浙江衢州,是浙江衢州的特产。外观:大部分都是两寸左右的圆形。特制的曲式月饼可以达到两英尺,重量超过两斤。正面用植物颜料染的彩色芝麻画出各种吉祥喜庆的图案。配料:屈式月饼通常以面粉、香油、麦芽糖、纯碱、扑粉、面麻、芝麻为馅,白糖、橘饼、香油、麦芽糖、核桃、花生、芝麻为馅。特点:曲式月饼最大的特点是以芝麻为重要原料,酥脆可口,味道清香。秦式月饼地区:陕西地区。外观:大小均匀,形状饱满。食材:秦式月饼皮厚,五仁月饼最受市场欢迎。皮主要是面粉,因为水分少,比较干硬。馅料主要是青红丝、玫瑰橘糕、五仁等果脯。特点:秦式月饼种类繁多,以冰糖和羊脂为主,以素为主,荤素兼备,糖、油、胎料突出,皮酥馅甜,甜而不腻。山西风味月饼区:山西地区。外观:一般圆饼状,表面棕红色,有光泽。配料:晋式月饼的配料主要是油、糖、鸡蛋。外皮由发酵面粉、葵花油、麦芽糖、白糖、精粉、食用碱制成,馅料由熟面粉、白糖、香油、麦芽糖、红绫、蜂蜜、核桃仁、花生仁、青梅制成。特点:“面作馅”是晋式月饼最突出的特点,甜而醇,外形简单,口感醇厚,酥而爽口,甜而不腻。
月饼的由来
你好,月饼(拼音:yu bng)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糕点之一,也是中秋节的饮食习俗。月饼圆圆的,全家共享,象征着团圆和谐。古代的月饼在中秋节被作为祭品食用。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月饼在北宋时期流行于宫廷,后流传于民间,当时俗称“小饼”、“月子团”。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全民普遍的饮食习俗。月饼融入了当地的饮食习俗,并发展成广式、北京式、苏式和潮式。
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
月饼的寓意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古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发展至今,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扩展资料: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