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简历
- 十大排行榜
- 2022-02-28 04:17:38
想知道陈明仁将军的简历。
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第一期学员,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民党军队战斗25年后,他成为军团司令,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被蒋介石授予是非勋章。1948年10月,应白崇禧之邀,赴武汉工作,任“华中剿总副司令”。1949年初,任第1兵团司令员,率29军、71军赴湖南受训,并接管警备司令部长沙,官兵15万人。1949年8月4日,他和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发出起义通电,坚决和平起义,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赞扬。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陈明仁简历 妻子
陈明仁(1903-1974),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市红原乡红原村(今南桥镇红原村)陈加玲,农民家庭。1924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历任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兵团司令、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在长沙领导起义,后任21兵团司令、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55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2-3]
国军名将陈明仁生平?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国民党起义将领、解放军将领,湖南醴陵人。1924年,考入广州军政吴江学校和黄埔军校。参加广东革命政府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后历任国民党陆军第10师第56团团长、陆军第80师副师长兼中将师长、陆军第2师参谋长中将、军事参议院中将、国民党军政部中将主任、陆军预备役师中将师长、第71军副师长兼军长、 东北第五绥靖区司令员中将,第七兵团司令员中将,华中“剿总”副司令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1949年8月与程潜在长沙领导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编辑此段】人生故事1。陈明仁于1903年4月7日出生在湖南醴陵市红原乡陈加玲的一个富裕家庭。1922年中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小学教书。1924年春,迁居广州,入陆军武校4队学习,后转入黄埔军校一期6队。1922年2月,教导团组建,陈明仁被分配到2团2营3连任见习排长。参加过第1次东征,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少尉、排长。1925年7月,第二次远征时,陈明仁被调到1军2师4团3连任排长。同年9月东莞会战,指挥全排抢占制高点,在敌不备缴陈炯明1营枪后,升任3连连长。随后,他领兵攻打惠州城,陈明仁先登上城头与敌肉搏,随后的部队蜂拥攻克惠州。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在庆祝晚会上,蒋介石亲自发布口令,吹响三声号角向陈明仁致敬,并带头喊出口号:“向陈明仁看齐!”在场的全体官兵奉命举枪向陈明仁敬礼,陈明仁当场被提升为营长。此后,陈明仁一路上升,一帆风顺,先是进入军校深造,后升任军校负责人。1931年,陈明仁任独立第3旅旅长,奉命率部联合进攻石友三。陈明仁以一个旅击溃石友三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石头战役后,陈明仁被蒋介石提拔为88师副师长兼238旅旅长。1933年,陈明仁升任88师师长,在东路总司令蒋指挥下,与陈、李等在福建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作战,在七里坪、辛集等地“剿”红军。1934年夏,陈明仁的238旅在沙县被红军击溃后,88师转战龙岩。陈明仁被蒋介石电报派往庐山,留在军官训练团学习,并被任命为第1旅副、中队长。在庐山学习几个月后,他去庐山当了第二师的老师,不久他被调到t的闲岗
战斗打响后,陈明仁亲自督战,以三分之一兵力佯攻三台山,主力部署在回龙山下,准备实际进攻。在陈明仁的诱惑下,敌人真的上当了。日军集结主力,转战三台山。此时,陈明仁下令部队进攻回龙山,伏击拦截了冲向回龙山的日军,取得了回龙山反击战的胜利。11月3日,远征军收复龙陵。后来,为了配合湘西会战,陈明仁奉命率部进入广西,打击盘踞在柳州、桂林等地的敌人。71军所向披靡,先是柳州,后是桂林。
大获全胜。这时,日寇已成强弩之末,71军在陈明仁的率领下,乘胜追敌,挺进湖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三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发动了大规模内战。1946年春,陈明仁率71军到东北参加内战。同年4月15日由永吉向四平进发,行军途中,87师在金家屯以北大洼地区被解放军歼灭1个团,后续部队又被斩成数断,全师溃散,师长黄炎落荒而逃。 1947年6月中旬,四平被解放军围攻。陈明仁调兵遣将,拼死抵抗。不久,军部的核心阵地被解放军突破,活捉了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信,5天时间占领了四平铁路以西地区,到6月24日,解放军已攻占四平的五分之三。此时,解放军主动撤出战斗,指挥出现了失误。蒋介石急调53军增援,使陈明仁守住了四平。由于同时击退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两大军团,被人称为“干城之将”, 同时其指挥的四平战役成为国民党军事研究破防围点打援战略的重要和基本根据! 四平之战后,陈明仁被蒋介石提升为兵团司令官,并颁发青天白日勋章。 后刘翰东等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由陈诚请求蒋介石查办。蒋介石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总统府任中将参军的闲职。 陈明仁在闲居南京期间,71军高级将领致信陈明仁不能再为蒋介石、陈诚卖命。在四平被俘的胞弟陈明信从东北释放回到南京,向他转告了李立三的寄语,叙说了优待俘虏的事实。一些好友也鼓励他抓一点实力做“资本”,以图东山再起,另谋生路。这一切对陈明仁触动很大。1948年10月的一天,陈明仁在一次秘密集会上表示了不跟蒋介石走下去的愿望。 1948年10月,陈明仁应白崇禧屈驾恭请赴武汉就职。陈明仁到武汉后,既有华中“剿总”副司令的头衔,又有武汉警备司令部兼29军军长的实职。不久,国民党恢复71军,成立第1兵团,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官。在武汉,陈明仁口里喊“要战到最后一人”,暗中则与程潜默契,倾向和平(程潜:长沙绥靖主任兼湖南主席,深明大义,决心投向中共,并与中共湖南地下党有联系)。1949年初,程潜派人找白崇禧要求将陈明仁移驻湖南就地整训,充实力量,得到白崇禧欣然同意。2月18日,陈明仁以第1兵团司令官身份率29军、71军到湖南编训,兵团司令部设在长沙。 陈明仁到长沙后,与程潜来往非常密切。为避嫌疑,先指定人员联系,后来,程潜要陈明仁兼任长沙警备司令。陈明仁在回武汉请示白崇禧,得到同意后,即回长沙接管长沙警备司令部。随后,经过中共地下党的一系列工作,程潜和陈明仁共同表示了与共产党合作,走和平道路的意愿。 1949年6月,程潜写了要求和平起义的备忘录,请中共湖南省工委送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毛泽东7月4日给程潜复电:“先生决心取反蒋反桂及和平解决湖南问题的方针,极为佩慰。” 1949年8月3日下午,陈明仁约集汪士楷等人在麻园岭住地共商草拟宣告起义电文稿。8月4日,由程潜、陈明仁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宣布率领全湘军民,正式脱离广州政府,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与人民军队为伍。 当晚8时,程潜致电毛泽东、朱德等:“潜等业经8月4日电宣布正式脱离广州政府,即日成立湖南人民政府临时军政委员会,由程潜、唐生智、陈明仁、仇鳌、唐伯球任委员,并推定程为主任委员的同时,由临时军政委员会推定陈明仁任湖南省政府临时主席,并决定由第1兵团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推定陈明仁兼司令官。” 8月5日,毛泽东、朱德复电同意。随后,陈明仁又兼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和长沙市军官会副主任。8月5日下午,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第138师举行入城式,10万余人夹道欢迎,欢呼湖南和平解放。 9月3日,毛泽东电邀陈明仁到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陈明仁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受到毛泽东等接见。 四 1949年11月,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员。从此,陈明仁以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身份,踏上新的征途。 1950年2月,21兵团由浏阳移驻醴陵,全军集中整训。同年12月,陈明仁率部开赴广西参加剿匪。经过5个月战斗,歼匪3万余人,胜利完成了任务。 1952年1月,第21兵团改组为水利工程队司令部,领导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同年10月,在完成以上两项任务后与其他一部分部队合并为55军,陈明仁任军长。随后,陈明仁率部从桂林开赴湛江,担负守卫祖国南大门的任务。 陈明仁是第1、2、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1届政协委员,第3届、第4届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65岁告老还乡古稀之年儿孙满堂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明仁忽然接到通知,要他回到湖南休养。他接此通知后,即将解放军的红五星帽徽、军衔、军服等,要警卫员送回军部,并写信告诉儿子们,他奉命回到湖南长沙当老百姓了,不久,周恩来得知此事后,即令军部将他的军服、帽徽、军衔送回,并说明不是离开解放军编制,是离职休养,在部队的一切待遇不变。陈明仁欣然接受,随后又迁到湖南长沙上麻园岭。他回长沙后,得知陶峙岳也从新疆离休回到长沙,两人往来甚笃。 陈明仁前妻谢芳如与他甘苦与共生活了三十多年,夫妻恩爱逾恒,不幸谢芳如身患癌症于1950年4月间去世。谢芳如生有两子:陈扬钊、陈扬铨。继配萧毅,系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主治医师,为前妻谢芳如住院期间的主治医师,谢芳如去世后,陈明仁续娶萧毅为妻。萧毅从未生育,无儿无女。1972年夏天,陈明仁突然身患不治之症,陈患病期间,萧毅形影不离,日夜守候在丈夫的病床前细心照料。陈明仁住院期间,湖南军区先送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诊断治疗。周恩来此时也重病在身,但他还亲自过问陈明仁的医疗方案,逐字逐句批阅,并指示一定要尽一切努力挽救陈明仁的生命。戎马一生的陈明仁终于不幸于1974年5月21日黄昏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1岁。 五 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陈明仁将军的骨灰由北京迁葬长沙岳麓山,永远地留在了这片他曾奋斗和关注的故土。2009年8月2日上午,陈明仁将军骨灰回归故里安葬仪式在岳麓山隆重举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敬献了花圈。 毛泽东说:“即使你一人起义,也是成功之举!” 辽沈战役前,陈明仁被调到武汉,任华中“剿总”副司令。此时,他受到程潜的影响,倾向和平。陈明仁和程潜是醴陵同乡,还是程潜的学生,所以程、陈两人得以合作。章世钊先生写信给陈明仁,要他看清局势,认清前途,投靠人民。他在信中还特别引用了毛泽东对陈明仁评价的话——“当年,陈明仁是坐在他(指蒋介石)的船上,各划各的桨,都想划赢,各为其主嘛,我们会谅解他,只要他过来就行了,我们还要重用他。” 其实,早在陈明仁闲居南京期间,原71军的高级将领致信陈明仁不能再为蒋介石、陈诚卖命。在四平被俘的胞弟陈明信从东北释放回到南京,向他转告了同乡李立三的寄语,叙说了优待俘虏的事实。一切对陈明仁触动很大。 陈明仁是胸怀大略的人,虽然决定起义,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为迷惑蒋介石,他甚至以反共的面目出现。陈明仁召集市政府的官员讲话,声称要与共军打到底,坚决按国民党政府的指意从事。可私下,他对身边人说,我保证长沙听不到枪声炮声。 曾与陈明仁在四平血战的四野部队,此时也捐弃前嫌,派出和谈代表到湖南平江县,与程潜、陈明仁的代表和平谈判,相互协商有关长沙起义的具体事宜。1949年8月2日至6日,毛泽东三次电告林彪等人,要妥善对待陈明仁。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湖南和平解放。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两个月,程潜和陈明仁的和平起义,为新中国的成立献上了一份厚礼,特别是迅速解放西南和华南,有着重大意义。 程潜和陈明仁的起义,使毛泽东的家乡免遭战火涂炭。毛泽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和朱总司令在回复程潜和陈明仁的电报中说:“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 8月14日,起义部队开拔到浏阳集中改编,一切补给则由解放军后勤部负责。在浏阳开始整编部队时,所用的关防名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部。”既有“国民党”,又有“人民解放军”等字样,番号印在符号和帽徽上,这是毛泽东亲自批准表示可以暂时使用,这在解放战争中是没有先例的。 1949年12月1日,第四野战军副政委陶铸宣布,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隶属第四野战军,任命陈明仁为司令员,唐天际为政委。 陈明仁指挥的6个军,军长一级人选大部分是黄埔一期的,下属也并不是陈的基本部队。起义后,不少部属率部叛逃。陈明仁则显得非常苦闷。作为一个军人,又是一个兵团司令,处于这种境况中,其心情是可以体会到的。 毛泽东安慰他:“你的义举意义重大,功劳不小。即使你一个人起义,也是成功之举!” 国民党元老李宗仁听说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叹息道:“可惜一个党国元老,一个国军名将,被老蒋逼得走投无路,真是树未倒,猢狲就散了。”
开国上将简历
1、许世友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2、韩先楚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3、吕正操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的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4、周士第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5、韦国清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著名军事家。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世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先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正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士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韦国清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