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热像仪国产十大品牌(国产十大放心奶粉品牌)

摘要: 国产热像仪有哪些品牌 目前国内的热感相机越来越多,主要是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各种技术和核心探...

国产热像仪有哪些品牌

目前国内的热感相机越来越多,主要是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各种技术和核心探测器都有了自研。以下是国内外各大品牌产品参数和价格对比:产品核心参数对比:产品价格对比:目前海康威视处于领先地位,提出了“千元时代”的口号,热像仪从小到大走向大众。

红外热像仪哪些个牌子好点?

热像仪比较好的品牌有福禄克、费里尔、中欧特供、金。热像仪主要用于研发;d或工业检查和设备维护,它也广泛应用于防火,夜视和安全。一般来说,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的红外能量转化为可见的热图像。图像顶部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热像仪品牌为中欧特普,深圳中欧特普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非接触式测温解决方案。代理红外测温产品:德国OPTRIS、国产CES系列;产品包括:便携式、在线(光纤、双色)、红外热像仪、黑体辐射源、激光焊接红外测温控制系统等多个系列产品。更多问题,请联系中欧TEP科技客服!

红外热像仪哪些个牌子好点?

红外热像仪有哪些比较好的品牌、型号?

(一)全球红外产业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1。全球军用红外产业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军用红外热像仪领域的市场化竞争程度较低。大部分军品主要供应国内军队,出口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国家政治军事政策决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的红外热像仪企业在军事领域一般不存在直接的市场竞争。为了国家安全利益,红外热像仪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需求端来看,根据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稳定增长,2013年全球红外军用市场达到79.00亿美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8.26亿美元,其中红外探测器和探测器模块12.3亿美元,红外系统85.96亿美元。军用红外热像仪产品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4.47%,其中红外探测器和探测器模块增长率为2.9%,红外系统增长率为4.7%。在世界范围内,军用红外热像仪的前三大主要消费区域分别是北美、欧洲和亚洲,其中北美占据军用红外热像仪全球市场的一半左右,欧洲市场约占20%,亚洲市场约占10%。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红外热像仪普及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拉美、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军用红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百万美元)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供应方来看,该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集中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其中,美国凭借强大的科研优势保持领先,在国际军品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的相关企业在各自特定领域保持相对优势,部分与美国竞争。据美国Maxtech International统计,2014年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前10大供应商中,美国厂商占了7席。其中,排名前三的美国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神公司和L-3公司占据了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45%以上的份额。四至十家公司分别是美国的FLIR系统公司、法国的萨基姆公司和美国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法国泰雷兹公司、美国联合技术航空航天公司、英国BAE系统公司和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2.全球民用红外产业市场在民用领域,红外热像仪产业已经完全实现了市场化竞争,所有企业都可以自由参与市场竞争。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民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远大于军用市场。民用市场红外热像仪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红外热像仪在电力、建筑、执法、消防、车辆等行业应用的普及,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从需求端来看,2013年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达到29.56亿美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07亿美元,其中制冷15.12亿美元,非制冷39.95亿美元。民用红外热像仪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00%。目前,北美市场占全球红外热成像产品的60%以上,而欧洲和亚洲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下图可以看出,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13%的年复合增长率远高于非制冷红外热像仪6%的年复合增长率,这说明随着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技术的发展,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份额已经

民用红外热像仪全球市场规模(百万美元)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供给侧来看,民用领域竞争实力最强的行业公司是美国的FLIR公司,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第一台民用红外热像仪,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最全的红外热像仪产品供应商。2013年,FLIR公司占据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40%的市场份额,测温红外热像仪市场份额高达61%。此外,美国DRS公司、英国BAE系统公司、美国L-3公司、美国FLUKE公司也是民用红外热像仪领域的有力竞争者。目前,国际上红外热像仪行业的企业并购非常活跃,产业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仅在2007年,这种情况就发生了。

FLIR Systems 公司收购法国 CEDIP 公司、美国 L-3 公司收购 WESCAM 公司( RAYTHEON 商用红外部)、 TELEDYNE 公司收购 ROCKWELLSCIENTIFIC 公司高端制冷焦平面业务(天文,太空和军事)、NIPPON AVIONICS公司和 NEC SAN-EI INSTRUMENTS 公司合并组成 NEC AVIO INFRARED TECHNOLOGIES公司、AMETEK 公司收购 LAND INSTRUMENTS 公司、FLUKE 公司收购 RAYTEK 公司等数宗收购及合并交易。FLIR 公司通过多次并购,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在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产品领域其市场占有率已达 40%,前十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68%。(二)、国内红外产业市场规模1、国内军用市场外军红外热像仪已装配在导弹、飞机、坦克、火箭、炮、枪等多种现代武器中。红外热像仪在我国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士兵人均准备 1.7 具红外热像仪产品。我国的军队人员数量约为 200 万人,如果未来我军 10%的部队装备红外热像仪,则我国单兵用红外热像仪市场容量可达到 20万套,以每套 2 万元来计算,其市场容量可达 40 亿元。红外热像仪在坦克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以及制导武器上均有广泛应用。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军用红外市场的市场总容量达 300 亿元以上,假设红外系统更新周期为 10 年,每年的市场规模平均约在 30 亿元以上。我国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规模 单价估计(万元/套) 规模估计(亿元) 单兵 20万套 2 40 坦克装甲等车辆 7500辆坦克+7700辆装甲战车+2475辆自行火炮 50 88 舰船 约300艘 1000 30 军机 约300架 200 60 红外制导武器 20000枚 20 40 合计 - - 318 应用领域应用领域规模单价估计(万元/套)规模估计(亿元)单兵20万套40坦克装甲等车辆7500辆坦克+7700辆装甲战车+2475辆自行火炮5088舰船约300艘100030军机约300架20060红外制导武器20000枚2040合计318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预计2017 年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约为 95 亿美元,2013 年亚洲军用红外市场约占10.5%,由此粗略计算 2017 年亚洲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约为 1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70 亿元。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军用红外系统年市场规模在 30 亿元以上。而军用红外产品由于其敏感性,进口受到管制,因此我国军用红外产品竞争主要限于国内研制生产企业。2、国内民用市场国内红外热像仪产品市场还处于发展期,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内市场对于红外热像仪的需求也日趋旺盛。由于红外热像仪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且能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未来对红外热像仪的市场需求将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1) 消防领域消防领域是发达国家红外热像仪最大的民用市场,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从潜在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消防类红外热像仪的市场需求非常大。目前我国消防车保有量约为 3 万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车配备红外热像仪将成为一个趋势,如果每台消防车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我国消防行业的红外热像仪潜在市场需求将达到 3 万台左右,每台按 4 万元计算,需求总量达到 12 亿元。2) 电力领域电力行业在预防检测领域中是目前应用最成熟、最稳定的,作为最成熟、最有效的电力在线检测手段,红外热像仪可以大大提高供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大大缩短设备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我国电力行业红外热像仪的总需求量约为 2.5万台,以平均每台售价 8 万元计算,市场需求总额约为 20 亿元。3) 建筑领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实施的《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脱粘结缺陷技术规程》,对红外热像仪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规范。截止 2015 年底,我国大型建筑业单位数量约为 10 万个,每家配备 1 台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总量可达 10 万台,以平均每台售价 2 万元计算,市场需求达 20 亿元。4) 制造业领域我国冶金、电子、食品等制造业单位约有 132 万家,如果上述制造业中 10%的大型企业配备红外热像仪,以提高其产品品质,按每家企业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来计算,则市场需求总量达到 13.2 万台,以每台售价 10 万元计算,市场需求额可达 132 亿元。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应用领域 潜在需求 平均单价(万元) 预计规模(亿元) 消防 3万辆消防车,每车1台 4 12 电力 电力需求2.5万台 8 20 工程建设 建筑业单位10万家,每家1台 2 20 制程控制 冶金、电子、食品等单位132万家,10%的大企业,每家1台 10 132 合计 184 应用领域潜在需求平均单价(万元)预计规模(亿元)消防3万辆消防车,每车1台12电力电力需求2.5万台20工程建设建筑业单位10万家,每家1台20制程控制冶金、电子、食品等单位132万家,10%的大企业,每家1台10132合计184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预计2017 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约为 43.5 亿美元,约为 300 亿元人民币,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销售金额复合年增长率为 11.00%。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总的市场容量约 184 亿元,按照 10 年的产品更新周期,年市场规模约18.7 亿元。目前在全球民用市场,红外热像仪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三)、国内红外产业市场格局1、国内红外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初—20 世纪 50 年代末,红外热像仪的初步接触与了解。中国首次知道红外热像仪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获得了红外热像装备。此后相关科研人员开始对红外热像装备的工作原理、材料、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初—20 世纪 80 年代末,军用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制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除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电科集团11 所、兵器工业集团 211 所,一些高校如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也开始了红外技术的研发工作。第三阶段:1990 年至今,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上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技术的开发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的研究与发展,以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红外热像仪企业开始研制生产非制冷民用红外热像仪,并大力攻关上游核心器件红外探测器,取得了突破。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非制冷型和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国产化生产能力。2、国内红外领域研制力量红外行业的上游产品是红外探测器,中游为红外探测器组件,下游为红外整机产品。红外探测器成本约占红外热像仪总成本的 80%,因此红外探测器的采购价格对红外整机产品的销售价格影响较大。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和中国 5 个国家掌握红外探测器的产业化生产能力。国内红外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目前已经具备从红外探测器到红外整机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红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研制单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我国从事红外研制生产的单位可以分为科研院所及其产业化公司和民营企业两部分,并且民营企业作为后起之秀,研制和生产能力不容小觑。国内从事红外产品的科研生产单位主要有: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长春光机所,兵器集团夜视子集团(兵器 211 所、北方广微、云南北方光电),光电子集团(兵器205 所、江苏北方湖光光电、浙江华东光电、山东北方光电),凌云子集团(北方长城光电),兵装集团湖北华中光电,中国电科 11 所,中船重工 717 所(含久之洋),航天科工 8358 所,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中航工业 613 所等,以上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据了军用红外领域主要的市场。国内民营红外产品企业通常是国有科研生产单位的合作方,作为军品生产的分包单位进行红外热成像产品的配套生产。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被允许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以及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民营红外产品企业与国有科研院所之间逐步演变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关系。包括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和艾睿光电在内的国内实力较强的民参军红外企业开始逐步直接参与军队与武警红外产品装备的供应,占据了部分市场。民用市场上,国内从事红外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的单位约有 400 余家,初具规模的约有 30 余家。民用红外热像仪的供应商有 10 多家,但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弱,品牌影响力小,许多企业实际上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或者是系统集成商,不具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些研发实力较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开发红外热像仪的优秀企业逐渐脱颖而出,主要有高德红外、大立科技、艾睿光电、广州飒特和科盾科技等。随着这些优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中将加速。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