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哪些品牌(食品安全十大原则)

摘要: 什么是食品用加工助剂?它有哪些使用规定 食品加工助剂是能保证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

什么是食品用加工助剂?它有哪些使用规定

食品加工助剂是能保证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剂、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溶剂萃取、发酵用营养物质等。这些用于食品加工的物质应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C.1(不含酶制剂)和附录C.2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清单。超出本清单范围的,应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卫生行政许可。

国家明文禁止用于食品的添加剂有哪些

潜在1:三聚氰胺等所谓的“鸡蛋毒蛇”潜在目标:牛奶、动物饲料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由于我国对食品和饲料行业蛋白质含量估算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往往被不法商贩掺入食品或饲料中,以提高食品或饲料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造假者称为“蛋白精”。最近的毒奶粉事件已经名扬天下,这里就不说了。就在我写完这篇文字的时候,浙江又发生了一起皮革水解蛋的毒蛇事件。皮蛋蝰蛇是比三聚氰胺更可怕的奶粉添加剂。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当三聚氰胺余波未平,又发生了类似的事件,真是让人彻底无语.浙江某乳业公司在牛奶中添加了皮蛋蝰蛇。一种以制革下脚料为原料,含铬量高的皮蛋蝰蛇,目前我国允许在动物饲料行业使用。但使用时,鸡因“饲养不当”而中毒,大量死亡。2009年4月24日,浙江金华通报了“陈语安乳业”案件的查处情况。位于浙江兰溪的金华陈语安乳业有限公司,在多批次牛奶中检出一种名为“皮革水解蛋蝰蛇”的物质,是疑似致癌物。鸡蛋蝰蛇皮革水解粉的主要成分是皮革水解蛋白,劣质水解蛋白的原料主要来自制革厂的边角料。皮革废料含有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自然带入产品,被人体吸收。这些物质在体内无法分解,会慢慢积累,导致中毒,关节松动肿胀,甚至孩子死亡。食品专家介绍,皮革水解物添加的食品主要是乳及乳制品和含乳饮料,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和三聚氰胺的区别在于,皮革水解物的检测比三聚氰胺更难。消费建议:最好买全进口产品。如果没有条件,尽量买国外知名品牌(不能完全保证,至少相对安全)。国产品牌,不差钱的话就差远了。如果是劣币,建议你不要喝。对于添加了一些特殊化学物质的所谓“高端品牌牛奶”,潜在清单二:甲醛的潜在对象:水产品、酒精、动物内脏食品。甲醛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甲醛浸泡过的水产品颜色发白,手感坚韧,口感坚硬。甲醛量太大,细嚼慢咽会有刺激性。长期食用含有甲醛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害。由于水产品缺乏统一的包装标签,不法商贩为了增加水产品的持水性和延长保质期,往往不顾消费者的安全,添加甲醛。甲醛银鱼:用甲醛浸泡银鱼,可以使银鱼保持几天不腐烂。它的颜色异常白亮,韧性增强,非常吸引人。(图片)甲醛河蟹,甲醛苦肉温州工商分局检测中队抽检了33批次河蟹,均显示河蟹的蟹黄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甲醛。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检查组重点抽查了蚌肉、九腹鱼、牛百叶、鹅肠等半成品和加工食品。并现场抽取了11个样品,立即送至食品安全监测车上进行快速检测。发现4个档口,包括2个蚌肉样品、1个牛柳样品、1个九腹鱼样品不合格,均含有甲醛防腐剂。啤酒:添加甲醛是国内啤酒行业公开的秘密。啤酒中为什么会有甲醛?由于啤酒是一种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容易产生浑浊和沉淀,影响产品的外观。

如果在啤酒生产的糖化阶段加入甲醛,不仅可以抑制啤酒麦芽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和溶解,使啤酒清澈透明,还可以大大缩短酿造时间。国内外传统的啤酒酿造工艺是在啤酒加工中添加甲醛。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也将甲醛列入食品工业加工助剂推荐名单。所以适当加入甲醛作为稳定剂。虽然国家对啤酒中甲醛的含量有明确的规定,但这只是最低的安全线,并不是完全无害的。考虑到成本,中小啤酒厂不加甲醛是不会酿造的。中小型啤酒厂是否会本着对公众健康负责的态度降低甲醛含量,不得而知。毕竟甲醛是有毒物质。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最好不要添加。目前,一些负责任的知名品牌啤酒生产企业已经放弃了在啤酒中添加甲醛的过程。虽然大部分啤酒产品的甲醛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但打个比方可能不太合适:自来水中重金属和氯的含量一般不会超过国家标准。但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防范自来水中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危害,少喝自来水——同样,建议你选择名牌和无甲醛酿造的啤酒。建议:1。少吃动物内脏食物。2.购买水多的食品时,不要盲目看食品的卖相,要仔细鉴别。用甲醛浸泡后,水性食物蛋白凝固,所以变得坚韧,有弹性,不易破碎,闻起来有点泡水的味道,表面晶莹剔透。3.不要喝不确定、知名度低的啤酒。尽量选购标注不添加甲醛的品牌啤酒。潜在三:溴酸盐农药残留:饮用水、果蔬、天然水、非天然水:在中国,尤其是经济上。

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随着江河湖泊的严重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杀虫剂大量进入市政用水系统,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很难满足居民饮用水的要求,如果有心的话,研究一下我国的城市用水标准,相信你会有惊人的发现。所以当你盲目迷信“天然水”的时候,是否想到天然水后面的大气污染、动物尸体、农药残留和工业废水污染的危害? 矿泉水与臭氧消毒: “溴酸盐”,一个不为消费者所熟悉,但饮用水行业却心知肚明的名词,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去年开始为矿泉水新标准征集意见,这个隐藏在中国饮用水行业中10余年的“秘密”开始浮出水面。 由于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对菌落总数要求非常严格,限定在50cfu/ml,因此,在各个厂家大量使用臭氧进行杀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溴酸盐这样一种副产物,而用臭氧消毒公共饮用水所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 果蔬与农药残留: 据农业植保部门调查:五个主要蔬菜种类按户次的调查统计,在叶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占32.8%。主要蔬菜品种为番茄、黄瓜、菜椒、豆角等。主要用药品种有氧化乐果、对硫磷、甲拌磷、甲胺磷、水胺硫磷、呋喃丹等。其中甲胺磷是最常用的高毒、广谱的农药。由于甲胺磷产量大、价格低、药效好,菜农常常偷着使用。在叶菜上的使用频率高达50-60%,对硫磷在番茄、豆角、菜椒上的使用频率也高达60%左右。更重要的是,调查显示一般都是在收获期前 10-15天以内用药。甚至有在收获前四天用药的。致使蔬菜上农药残留量浓度高,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消费建议: 1、不要迷信天然水或者矿泉水所谓的“矿物质”,饮用水的功能就是解渴,无论是纯净水、矿泉水还是天然“矿物质”水,要仔细看产品标签,选择好的品牌,不要相信层出不穷的概念:象实际出自自来水的“矿物质”水、象标榜PH值碱性的“弱碱性”水,都只是营销的噱头。 2、少喝或不喝城市自来水。 3、养成以碱水或淘米水浸泡蔬菜的习惯,可以去除一部分农药残留。 潜力榜四:瘦肉精 被潜对象:生猪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瘦肉精属于乙类促效剂,它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会让猪只多长精肉(瘦肉)、少长脂肪,可加在猪饲料里供猪只长期食用;饲养成的猪只,体形健美,利润比较高。养殖户可以将瘦肉精拌入猪饲料中喂猪后,能使猪肉快速生长精肉。 瘦肉精猪肉 猪在吃了瘦肉精之后,瘦肉精主要积蓄在猪肝、猪肺等处。如果不依照规定使用使得残余量过高,食用大量的猪肝、猪肺后--就算是熟食也一样,可能会立即出现恶心、头晕、肌肉颤抖、心悸、血压上升等中毒症状。 消费建议: 1.一般含瘦肉精的猪肉肉色异常鲜艳; 2.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 3.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 4.观察猪肉的脂肪层,如果其厚度不足1厘米说明有问题,一般猪肉的脂肪层 在2厘米以上。 潜力榜五:苏丹红 被潜对象:辣椒、鸡蛋 苏丹红,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苏丹红I(SudanI)的。“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为何“苏丹红”嗜辣?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将作为化工原料的苏丹红添加到食品中,尤其使运用与辣椒产品加工当中,一是由于苏丹红用后不容易褪色,这样可以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保持辣椒鲜亮的色泽;二是一些企业将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种,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红心鸡蛋 2006年1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现标称神丹蛋产品检出苏丹红。自然饲养喂不出“红心”蛋,所以专家认为很可能与饲料添加剂有关。无论是鸭蛋还是鸡蛋,蛋黄颜色过深都有可能是添加了某种物质,即使不是苏丹红也可能是其他色素,鸡蛋、鸭蛋中检出“苏丹红”,最大的可能是在饲养鸡鸭的饲料里添加了有问题的添加剂。专家介绍,按照传统的自然饲养方式,给鸡鸭添加营养,不管喂多少虫子,也喂不出“红心”蛋来。 消费建议:专家提示读者,无论购买鸭蛋还是柴鸡蛋,都不要挑选蛋黄看上去红得鲜艳的,因为很有可能这就是毒蛋;此外读者还应该提高警惕,购买蛋制品看清货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潜力榜六:食品添加剂 被潜对象:饮料、零食及部分行动食品 环顾我们生活周边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几乎出现在任一食品的包装标签上。而这些食品添加剂,无一不是化学产品,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潜在隐患。就拿市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果汁饮料来说,它究竟是果汁还是饮料?果汁饮料和果汁的关系,其实就如牛奶饮料和牛奶的关系,牛奶饮料并不是牛奶,果汁饮料也不是果汁。试想一下,一个苹果可以做成四扎果汁饮料、一个西瓜可以做成二十多扎果汁饮料!而实际上,一个苹果压榨的果汁,连小半杯都不到,小半杯变成四扎,那都是用什么填充的?答案就是:食品添加剂。 饮料里一般都加防腐剂亚X钠或亚X钾的,确保足够长的保质期。更有甚者,一些果汁饮料就是直接用香精加水兑成,菠萝、香蕉、水蜜桃、新奇士橙、苹果、葡萄几十个品种,还有酸奶精、鲜奶精,加水以1∶100至2∶100的比例调配,再加上一些糖就可以配制出各种口味的"果汁",如果要存放,还要加防腐剂和稳定剂,否则容易变质及沉淀;配制牛奶则需加点增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包装多为500克左右,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用其制作食品、饮料,成本十分低廉。 有奖问答:曾经流行的某“菠萝啤酒”里有菠萝的成份吗? 消费建议: 如果想通过喝果汁补充维生素,建议还是直接食用水果、蔬菜,或者看准纯天然的果蔬饮品。如果要解渴,尽量还是喝白开水吧。当然,一些大品牌的饮料,有严格的科学检测和艺流程,质量更有保证,适量饮用还是可以的。 潜力榜七:吊白块与矿物油 被潜对象:陈化米 吊白块的化学名称为甲醛次硫酸氢钠,易溶于水,温度稍高或遇酸、碱即可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是一种禁止用于食品的工业漂白剂,主要用于印染行业。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在粮食制品中使用甲醛次硫酸氢钠,但有不少经营者利用吊白块能够漂白、增色、防腐和增加面制品韧性的特性而非法添加。人食用添加了吊白块的食品后,会引起中毒、过敏、肠道刺激,人体摄入10g即可致死亡。

国家明文禁止用于食品的添加剂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

品安全问题绐终是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根本问题,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指导消费,让消费者了解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食品中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糖清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正确选择和食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市场上购买了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糖果,口香糖,无糖食品,酱莱等8大类,103个样品,委托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依照国家标准对样本进行测试,具体检测项目为糖精钠,甜蜜素等两种人工合成甜味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两种防腐剂,以及食品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卫生指标.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继200,2001年之后第三次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广泛测试.  本次测试结果显示,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这四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103种样本,有87个含有甜味剂或防腐剂.但样本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卫生指标情况较好.只有4个样本的细菌总数超标,其他样本没有发现存在微生物方面的问题.  本次测试发现,样本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甜味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依然严重  我国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在标准中没有提及的食品种类,表示国家尚未批准在该类食品中使用某种添加剂.通过对此次测试结果的分析,几类食品样本中近50%的样本存在甜味剂和防腐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情况.果脯蜜饯类20个样本中有17个样本存在超限量使用甜味剂现象,其中有14个样本糖精钠使用超标,占果脯蜜饯样本的70%;9个酱莱样本中有4个样本的甜味剂超标;44个饮料类样本中有7个样本甜味剂超标,均为甜蜜素超限量使用;果冻,糖果,口香糖和八宝粥样本中未发现超量使用的问题,但八宝粥中存在甜味剂超范围使用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蜜饯类食品中,有70%的样本糖精钠测试结果高于国家规定的使用限量,糖精钠最高含量超出允许限量12倍之多.有40%的蜜饯样本甜蜜素测试结果高于国家规定使用限量,检测出的最高含量是国家允许添加量的6.5倍.  酱莱类食品有1/3的样本糖精钠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量值.有1个样本的甜蜜素含量高达1581.14MG/KG,是国家使用限量值的2.5倍.酱莱中还有2个样本的苯甲酸钠含量高于限量值,其中1个样本的苯甲酸钠量达到2686.99MG/KG,超出国家允许限量4倍多.  在国家标准中八宝粥没有被允许使用糖精钠这一甜味剂.但测试的7个八宝粥样本中,都检测含有少量的糖精钠成分.  2>使用甜味剂或防腐剂没有明确标注或标注错误  国家标准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应使用GB2760规定的产品名称和种类名称,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明具体名称.本次检测出含有甜味剂或防腐剂的样本,发现部分样本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作出明确标注,同时还发现有些产品作了错误标注,如检测出含有苯甲酸钠,但标签标注却是山梨酸钾.标签标注问题较多的样本集中在蜜饯类和酱莱类食品.全部103个样本中,使用了防腐剂或甜味剂而没有标注或标注错误的共计67样次.  20个蜜饯样本中均检出含有糖精钠,有19个样本没有标注,只有1个样本进行了标注.11个样本没有标注含有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另有3个样本标注的防腐剂与实际检测完全不符,检测含有"苯甲酸钠",标签却标注为"山梨酸钾".  9个酱莱样本都没有标注出所含有的糖精钠,2个样本没有标注含有的甜蜜精,7个样本没有标注防腐剂或者防腐剂标注不全,如含有两种防腐剂只标注出一种.  44个饮料类样本中,有20.5%的样本没有明确标出其含有的甜味剂或防腐剂.  3>无糖食品中同样含有甜味剂  本次测试的样本中有14个是无糖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和淀粉糖.但必须含有糖醇等一类食糖替代品,我国提倡使用对健康有益的糖醇和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但无糖食品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可循,各生产企业均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测试结果发现有5个产品中存在糖精钠,2个样本含有甜蜜素,3个样本同时含有糖精钠和甜蜜素,糖精钠含量最高达4019.61MG/KG,同时甜蜜素的含量为3882.78MG/KG.鉴于无糖食品的受用者一般为糖尿病者等特殊人群,那么,产品的宣传说明对消费者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但有的产品包装上对无糖食品的宣传和介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宣传其具有降糖疗效.《广告法》规定:"食品,洒类,化妆品广告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和食用无糖食品时,不但要仔细阅读配料表,了解该产品添加何种甜味剂作为糖类替代品,还要认识到无糖食品只是一种食品,绝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更不能相信无糖食品有关降糖功效等医疗用语的宣传.  4>有些食品儿童不宜吃  果冻,饮料,蜜饯,糖果等都是儿童非常喜爱的食品,这次测试样本中果冻的质量普遍较好,其次是饮料样本中的果汁饮料和乳酸菌饮料,但蜜饯类食品样本中普遍存在问题,添加剂使用过量,该标注的添加剂没有标注等,儿童不宜食用这类食品.  食品中过量的添加剂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极容易对食品中的添加剂产生过敏反应.目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儿童食品的安全问题相当关注,都在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来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日许量(ADI值).ADI值的定义为:依据人体体重,终身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它是国内外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这四种食品添加剂的ADI值分别为5MG/KG,11MG/KG,5MG/KG,25MG/KG(单位MG/KG为每天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这一数值对于生产加工安全放心的儿童食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糖精钠在食品中使用依然普遍  糖精钠属于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稀溶液的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后味微苦,与蔗糖相同甜度的重量所产生的热量不能蔗糖产生热量的2%,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因为20世纪70年代有人发现糖精钠含量达到5%~7.5%时,用来喂养的动物的膀胱癌发病率与糖精钠的摄入量明显相关,所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曾提出禁止使用糖精钠.但也有学者认为上述实验与实际饮食中的摄入量有极大的差异,而且流行病学研究并未发现糖精钠的使用与膀胱癌的关联.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了糖精钠的使用限量,同时对其使用范围加以限制.我国有关部门也曾为关于糖精钠等高倍甜味剂的生产使用下发通知,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使用.  本次测试的103个样本中,有57个样本含有糖精钠,占受检样本量的55.3%,其中19个样本的糖精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其余38个样本中的糖精钠国家尚未批准使用.  通过本次对一百余种食品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测试,我们发现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特向广大消费者提示:  1.蜜饯类食品大量使用甜味剂,普遍使用防腐剂,而且多数没有在标签中明确标注所使用的添加剂,问题较多,质量不稳定.消费者应适量,适度食用蜜饯食品,尤其是话梅,陈皮类蜜饯,其甜味剂含量较高.特别是儿童,孕妇等人群不宜食用蜜饯类食品.  2.在我国,果汁(味)饮料国家规定其防腐剂的限量高于含气的碳酸饮料,这样可能会导致果汁(味)饮料中防腐剂的含量比碳酸饮料要高,儿童饮用果汁(味)饮料要适量.  3.对于无糖食品等特殊食品,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其标签中的内容,尤其是配料表,不要相信其宣传的疗效功能,因为食品不是药品,这种宣传本身就是违法宣传.  4.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零食时应谨慎选择,现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食品中,大部分含有食品添加剂,有些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超范围,超限量,这样的食品儿童经常食用对健康非常不利.有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也是造成肥胖儿的原因之一.  5.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选择品牌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并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买,以保证所选食品的安全性,保证自身健康.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限量经及如何标注等都在相关标准中作出了规定,但从企业得到的反馈情况看,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理解比较透彻,而对于标签标注问题,认为只要不超过限量值,标注与否并不重要.还有些企业对标签标准理解不透彻,认为只要不是企业作为配料主动添加的添加剂,可不标注.因此,中消协呼吁企业按标准逐步规范产品的标签标注,诚信生产经营,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呼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国家标准的宣贯力度,加强监督和检查,更好的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添加剂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如果说随意丢弃,那就肯定的了.食品添加剂是作用于于食品配料的,改善加工工艺的.滥用,不按国家规定使用,就会危及人的生命.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并不是百害无一利的.  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1 甜味剂、防腐剂:  大多存在于: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危害:有可能致癌。  2 色素:  大多存在于: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  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  3 过氧化苯甲酰  大多存在于:面粉。  危害: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食品添加剂 是要 加进食品中去的··你又不吃,只是做加工,怎么会 有伤害呢? 难道你工作的时候 这些添加剂 粉末到处飞吗?  我觉得应该不会对你有什么伤害,毕竟 你只是做配料····  通过以下材料的收集和判断,我认为过氧化苯甲酰不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添加剂,它对人体是有较大危害。 专家介绍,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导致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天然成份丧失。过氧化苯甲酰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内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后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极易加重肝脏负担,引发多种疾病;短期过量食用会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神经衰弱等中毒现象。  另外,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砷和铅,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由于过氧化苯甲酰可使人中毒,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附上相关物理化学性质:  过氧化苯甲酰  分子量:  242.22  外观:  白色结晶体或粉末  熔点:  107℃  溶解性:  微溶于水,稍溶于乙醇,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  化学性质:  是一种强氧化剂, 极不稳定,易燃烧。当撞击、受热、摩擦时能爆炸。加入硫酸时发生燃烧。  过氧化苯甲酰是危险品,属于一级有机氧化剂,危险编号为22004  为了安全起见,过氧化苯甲酰工业品中常常含有25-30%的水分。  用途:  合成树脂的引发剂。面粉、油脂、蜡的漂白剂,化妆品助剂,橡胶硫化剂。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52045  CAS号 94-36-0  中文名称 过氧化(二)苯甲酰  英文名称 benzoyl peroxide;benzoyl superoxide  别 名 过氧化苯甲酰  分子式 C14H10O4;(C6H5CO)2O2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炷,微有苦杏仁气味  分子量 242.23 沸 点 分解(爆炸)  熔 点 103℃(分解) 溶解性 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二硫化碳等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3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2(有机过氧化物) 主要用途 用作塑料催化剂,油脂的精制,蜡的脱色,医药的制造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 LD507710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非常易燃,遇热、摩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和用助催化剂和促进剂如二甲基苯胺、胺、胺类或金属环烷酸盐接触会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过滤器收集后,用乙醚洗脱,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NIOSH法)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5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大量泄漏:用水润湿,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末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from http://ke..com/view/488645.htm  无论什么食品添加剂,接触过多或过量都对人体有害。硫酸盐一般会呈弱酸性,接触时间长了,可能会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如果不注意或没有及时清洗,会有溃烂的现象。  只要远离,多清洗,必要时候用一些外敷的药物,会很快好转的。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