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 > 正文

土地(农村土地多少钱一亩)

摘要: 土地的定义 土地土地的定义和特征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植被等要素组成的...

土地的定义

土地土地的定义和特征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和历史复合体。它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这个定义持有以下观点:(1)土地是一个复合体。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取决于所有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是取决于任何单一要素。(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可以引起土地相关要素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变化。(3)土地是在地球表面有固定位置的空间物体。(4)陆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陆地是突出海面的部分,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洋沙滩。(5)土地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其他学科对土地的定义;土地概念的区分;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是指自然界无偿赋予人类的地面、水中、空中、光和热的物质和能力。2.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土地是由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劳动等自然要素形成的三维自然复合体。任何土地利用都受到土地生态系统某些要素的制约,并影响土地的演变。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独立于人的意志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是指人们在使用土地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征(1)有限的土地面积。人类不能创造土地。填海围湖只是改变了土地用途,没有增加土地面积。(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它决定了土地的有用性和适用性随土地的位置而变化很大,这就要求人们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同时也决定了土地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不是实物交易,而是土地产权流动的市场。(3)土地质量的差异。(4)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对性。只有在利用过程中保持土地的功能,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2.土地的经济特征(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多样性。(3)土地利用变化的难度。(4)土地增值。(5)土地收益递减的可能性。(6)土地的产权特征(7)土地的不动产特征(3)土地的功能(1)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2)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4)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面积的绝对量大,但相对量小。(2)后备土地资源有限。(3)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4)耕地分布不均。(5)森林覆盖率低。(6)土壤状态下的封闭土地质量较差。漏宴(7)水土资源失衡。

土地的定义

土地概念

【土地】一般来说,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但从广义上讲,土地是主要由地球表面构成的自然和经济复合体,包括大气、水文、地形、土壤、生物和人类活动。【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人类生产生活使用,并能产生效益的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设施、养殖水面、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等。【土地资产】是指处于财产状态的土地。土地转化为土地资产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拥有、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或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通过市场完成交易活动;(3)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土地所有权都有一定的权利,土地所有权主要是指拥有收益权和处分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评价】是指为某一目的对土地进行的性能评价,包括对土地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土地影响的调查分析,以及根据评价目的对土地质量的比较或可持续利用类型和方式的确定。根据土地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并考虑土地的一定用途,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质量评价。【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下,一定土地单元的生产能力。土地生产潜力的单位是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亩或公顷)。【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面积的土地资源所生产的粮食所支撑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人口承载力的预测或计算需要获得两个参数:一是计算或预测该地区土地的年粮食生产潜力;二是计算或预测该地区年人均粮食消费量。这两个参数的比值就是区域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特性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包括生产性利用和非生产性利用。土地的生产性利用,是指以生产生物制品或矿产品为主要目的,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或劳动对象的利用。土地的非生产性利用主要是利用土地的空间和承载能力,将土地作为活动和建筑的基地,而不是以生产生物制品和矿产品为主要目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地用途、生产特征、利用方式、地表特征等因素分类的土地。《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的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土地供求】指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的关系。土地供应量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应量,即地球能够提供给社会使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土地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土地中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部分称为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

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对土地进行改造开发后成为人类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土地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土地税收】是指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力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强制地、无偿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制度。土地税收的计税依据有四种:①按土地面积征收;②按土地总收获量征收;③按土地纯收入征收;④按地价征收。【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按转让土地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保证土地增值的合理分配,增加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迹搏禅控力度,抑制土地投机。土地增值税按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相应的超率累进税率计算征收,实行的是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部分,税率为60%。【城镇国有土地使用税】是指以国有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税的主要特征:①纳税义务人是凡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②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③税率采用定额税率,具体标准分别为:大城市0.5~10元/平方米,中等城市0.4~8元/平方米,小城市0.3~6元/平方米,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2~4元/平方米;④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全年应纳税额=实际占用应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耕地占用税】是指对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指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用税征收范围包括直接占用耕地、鱼塘、园地用于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均按实际占用的面积和规定的税额一次征收;计税标准和税率是根据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别而规定不同的税额。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区适用税额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得超过规定税额的50%。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减半征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征用土地和农用地转用时,对新增建设用地中以出让等有偿方式供给的土地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财政,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土地补偿费】是指国家建设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用地单位支付给被征地单位对土地投入的补偿费用。其实质是对农民在被征用土地上长期投工、投资的补偿。土地补偿费的标准因地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是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耕地的补偿费标准规定。【安置补助费】是用于被征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安置的费用,其目的是帮助失去土地的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及其他生活方面的困难。《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平均每人占用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但是,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征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安置补助费标准规定。【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是指在征用土地时对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用。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如房屋、水井、道路、地上地下管线、水渠的拆迁和恢复费用;被征用土地上林木的补偿或砍伐费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时予以明确规定。【青苗补偿费】是指农作物正处于生长阶段,因征用土地需要及时让出土地致使农作物不能收获而使农民造成损失,应当给予土地承包者或土地使用者以经济补偿。青苗补偿费的标准,一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按一季的作物产值,或按一季作物产值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偿。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是指国家征用城市郊区菜地,除按规定向被征地单位支付征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外,根据《国家建设征用菜地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暂行办法》的规定所缴纳的费用。城市郊区菜地是指城市郊区为供应城市居民吃菜,连续3年以上常年种菜的商品菜地或养殖鱼虾的精品鱼塘。缴纳的标准为: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7000~10000元/亩菜地;城市人口50万~100万的,5000~7000元/亩菜地,在京、津、沪所辖县征用菜地,也按该标准缴纳;城市人口不足50万的,3000~5000元/亩菜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述的幅度内可以根据本地情况规定具体的标准。【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征地补偿费应按照下列原则管理和使用:①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应支付给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管理和使用;②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如所有者是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则应支付给他,由其管理和使用;③安置补助费是专门用于被征地单位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需要安置的人员不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单位安置,要求自主择业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土地复垦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如果没有条件复垦或复垦不符合要求,则要缴纳一定费用专用于土地复垦,这种费用称为土地复垦费。【耕地开垦费】是指占用耕地单位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专用于开垦新耕地的费用。【土地闲置费】是指对认定的闲置土地,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应缴纳的费用。对以下闲置土地,应征收土地闲置费:①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土地闲置费;②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家以有偿使用方式处置国有土地使用权过程中取得的土地收益,它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的土地出让金(纯收益),国有土地租赁中的租金和国有土地作价入股的股金等。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出让等有偿使用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留给地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财政,都只能用于耕地开发。

土地概念


什么是土地

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明竖面及其以轮槐枣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以及动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就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中国地理腊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什么是土地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