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房县地震,房县职业技术学校地震(襄阳发生过地震吗)

摘要: 湖北房县地震 绝对是假的。这个谣言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虽然有一个地震带经过房县,但是是一个比较小...

湖北房县地震

绝对是假的。这个谣言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虽然有一个地震带经过房县,但是是一个比较小的地震带。全国有几万个这样的小震区,所以爆发的概率很低。但是,大地震带发生地震的概率很高。

湖北房县地震

房县地震

时间: 2014年5月27日21:57:09.6纬度: 31.9经度: 110.4深度: 7公里震级: M4.0震中位置3360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地震类型3360自然地震

房县地震

“6”湖北十堰市房县上龛乡二荒村滑坡灾害

1基本情况2011年6月14日16时40分,湖北十堰市房县上坎乡黄儿村2组平度河右岸发生山体滑坡。滑坡纵向长度约300m,后缘宽度50m,前缘宽度150m,滑坡厚度10 ~60m,平均厚度40m,总滑动量约15万m3。山体滑坡堵塞了平度河,形成了一个堰塞湖,造成6人死亡。白虎沟电站(装机容量7200kW)前池和部分压力管道被破坏,导致白虎沟电站停运,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1)。图1房县黄儿村滑坡概况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特征2。1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滑坡位于房县南部山区,海拔1100 ~ 1500m,地形切割深度400 ~ 1000m,属于构造侵蚀剥蚀的低山地形。滑坡所在的平度河段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形成一条斜谷。河谷横断面呈V形,宽20 ~40m。两侧地势陡峭,坡角35 ~ 65,部分为陡崖。滑坡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出露,下伏基岩为古生代下寒武统碎屑岩,外侧分布有寒武系下碳酸盐岩。滑坡体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碎石、碎石、块石组成。在区域构造上,调查区位于神农架穹隆的北西侧,淮阳山形构造西翼的反射弧内,即庆丰断裂和阳日-九道断裂之间。滑坡区岩层具有较强的压缩特性,形成多处重叠褶皱,并伴有多处断裂,地层中等陡度,局部直立。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根据本区地层的岩性、岩石组合和水文地质特征,本区地下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砾石中,水量较差;弱岩溶中渗碳酸盐岩岩溶水:主要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坂组和石龙洞组;基岩裂隙水:分布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石牌组砂岩地层中,相对隔水,总体来说水量较差(图2)。2二黄村滑坡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2。2滑坡基本特征二黄村滑坡平面呈三角形,主滑方向305,纵向长300m,后缘宽50m,前缘宽150m,滑坡厚度10 ~ 60m,平均厚度40m,总滑量15万m3,属中型混合型滑坡。滑体由堰塞体和上部扇形堆积体两部分组成。堰塞体平面呈扇形,前缘达平度河,堵塞河道后沿坡面堆积,前缘厚,后缘薄。堰塞体约10万m3,扇形堆积体约5万m3。滑坡由巨砾、碎石、砾石土和粘土组成。漂石和碎石的主要成分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无序堆积。巨石尺寸为3m 2m 1。5m,孤石粒径一般为0。4 ~ 1m,粘粒比例较小,土石比约为19。堆积结构松散,缝隙较大,可以看到上游的水从缝隙流下来。现场勘察表明,该滑床基岩地层与下寒武统水井沱组(C1s)灰黑色硅质页岩、灰岩薄层互层,岩石坚硬。产状29025,岩石节理不发育,主要发育一组3360剪切节理,产状10020,1个/m,切割深度0。2-0.5m,最大延伸长度为2m力(图3)。图3黄儿村滑坡

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在强降水或湖水骤降等因素影响下,一旦堰塞湖溃决,将形成水石流,直接威胁竹山县上坎乡黄儿村、湖西村、柳林乡柳河村2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潜在威胁极大。3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1 .滑坡发生后,市县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指挥人员及专家经紧急会商后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一是建立市县滑坡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二是做好群众转移和维稳管控工作,全力搜救失踪人员;第三,加强监控,确保救援通道的安全;四是加强信息报送。灾难发生后,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会同十堰市国土局、房县国土局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该滑坡的基本形态特征、变形特征、潜在危害、稳定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6月17日完成了黄儿村滑坡应急调查报告材料。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两名工程师对滑坡和山体变形监测进行现场监督。(图4)图4应急响应现场3。2紧急处理和

工程防治用生命探测仪搜救掩埋失踪人员; 组织受威胁居民转移安置 1200 多人,发放救灾食品、帐篷; 成立由武警、国土、水利、通讯各部门组成的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作; 对堰塞体实施分期爆破,降低水位,打通泄流通道,缓解威胁。后续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争取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对滑坡体及堰塞体进行工程治理。建议对后缘不稳定体可采取小药量爆破清除; 为防止再次堵塞河道,建议人工清除坡体上部不稳定的块石,防止对下部施工人员、工程设备造成危害。现状条件全部清除堰塞体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工程量巨大; 二是易引发后缘堆积体再次下滑。建议在堰塞体前缘预留足够的泄流宽度后,对堆积体施灌浆工程,使堆积体形成一人工挡墙,用于稳固后缘,同时为后续的河道疏通提供安全保障。4 经验与启示此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应急反应迅速: 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灾情上报到上龛乡、十堰市、房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抢险物质,人员争分夺秒赶赴现场。科技防灾: 科学分析判断山体滑坡和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对症施策,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关键是要加大泄量,降低堰塞湖水位。启示: 加大各部门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部门间信息资源利用,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综合优势,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部门协作要建立程序,形成制度,长期执行。(本节基础资料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魏云杰)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