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寻找宜居星球,目前发现最宜居的星球(十大宜居星球)
- 创业
- 2022-06-07 20:05:00
霍金的三大预言是什么?
霍金的三个预言如下:1。2032年全球气候将发生变化,目前的自然环境确实不够乐观;2.2060年前,地球人将向星空迈进一大步,即载人航天技术全面成熟,目前也有可能实现;3.也就是2100年,会出现一个新的人类种族。如果载人航天技术成熟,有人去太空生活,可能真的会诞生一个新的种族。延伸:霍金的“灰洞”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后,会重新释放到宇宙中。他在论文中承认,他最初对视界的理解是有缺陷的,光实际上是可以穿越视界的。当光从黑洞核心逃逸出来时,它的运动就像一个人在跑步机上跑步,通过向外辐射慢慢收缩。“经典黑洞理论认为,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从黑洞中逃逸,而量子力学理论表明,能量和信息都可以从黑洞中逃逸。”与此同时,霍金指出,对这一逃逸过程的解释需要一个能够成功整合重力和其他基本力的理论。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物理学界没有人试图解释这个过程。
新发现24颗超级宜居行星,就在100光年外,霍金预言要成真?
霍金生前说过,人类应该尽力发展航天科技,这样我们就可以改造其他星球,迁移到那些星球,成为多星球物种,避免地球上的大灭绝。虽然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物种存在过很长时间。在过去的5亿年里,地球经历了数十次物种灭绝,地球上99%的物种都灭绝了。有些威胁来自地球本身,比如超级火山爆发;其他威胁来自太空,如小行星撞击和超新星爆炸。好在宇宙给人类留了一条出路。太阳是一颗恒星,我们的星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恒星,几乎每颗恒星都有一颗行星。夜空中肉眼可见的许多恒星都被行星包围着。目前,已知的太阳系外行星有4500颗。有些像木星一样是气态巨行星,有些像海王星一样是冰质巨行星,有些像地球一样是岩石行星。在这些系外行星中,天文学家最关心的是岩石行星,尤其是一些特定轨道上的行星。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所以天文学家在寻找外星生命时,总是以地球为参照标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使得地球接收到适当的太阳辐射,以维持表面的液态水,从而使生命得以进化。虽然地球是宜居星球的参考标准,但它很可能不是宇宙中最适合生命繁衍的星球,一些系外行星的条件完全有可能超过地球的标准。出于这个原因,天文学家详细筛选了数千颗已知的系外行星。根据发表在杂志《天体生物学》(天体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研究,天文学家筛选出了24颗超级宜居的系外行星,它们很可能都比地球更适合孕育生命。甚至,那些星球上存在高级外星文明。太阳是一颗黄矮星,目前年龄为46亿岁。恒星质量越小,核聚变燃料消耗速度越慢,可以燃烧的时间越长。在宇宙中,红矮星和橙矮星是质量小于太阳的恒星。它们的寿命比太阳长得多,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几万亿年。在太阳诞生之前,低质量恒星就已经形成,并一直存在至今。对于那些年龄超过50亿岁甚至数百亿岁的低质量恒星来说,如果它们的周围存在宜居行星,那么这些行星将有足够的时间孕育生命和智慧文明。此外,如果岩石行星更大,行星上的可居住区域也会更多。如果岩石行星的温度和湿度更高,热带雨林的范围更广,就更容易使生活更加繁荣。基于各种条件,天文学家选择了24颗系外行星,这些行星被认为是超级宜居的外星世界。但是有一个很悲哀的问题,人类如何才能到达这些遥远的外星世界?要知道,它们距离地球100多光年。以人类目前掌握的航天技术,飞一光年大约需要2万年。如果要飞到100光年以外,需要200万年。这样的星际飞行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飞船的速度能达到光速的10%,飞行100光年至少也要1000年。未来,除非人类能造出足够接近光速的星舰,让飞船上的时间足够慢,并结合低温冬眠技术探索外星世界,才会成为现实。或者你可以制造虫洞来实现任何距离的穿越。然而,这样的星际飞行充满了未知的风险。首先,有可能这些行星根本不适合居住。也许宇宙中存在着难以想象的生命。他们生活的星球环境和地球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地球的标准上。其次,如果在那些超级宜居星球上孕育出超级外星文明,而且科技水平远高于人类,那我们要搬到他们的星球上去,就像飞蛾扑火一样。
这是霍金生前所担心的。他强烈建议人类不要主动接触外星人。我们要非常小心,否则,人类不仅无法迁移到外星世界,还可能吸引外星文明入侵地球。
霍金是如何阐述“突破摄星”计划的?
11月5日下午,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腾讯we大会上通过视频发表了《寻找宜居星球》的演讲。霍金说,去年,他和企业家尤里米尔纳共同启动了“突破性星际探索”(Breakthrough Starshooting)计划,该计划将向太阳系中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Alpha Centauri)发送一个探测器,探索该星系的可居住星球。霍金介绍,“突破流星”是人类最初的一步。
外太空的机会,方式是以光束来驱动纳米飞行器的前进,速度能达到光速的五分之一。二十年后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其轨迹可能包括“比邻星b”,这颗颗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宜居带的行星,与地球的大小类似。目前看来,这些都可能成为现实。只是1吉瓦功率的激光器仅能提供几牛顿的推力,不过因为纳米飞行器因为只有几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这个问题。霍金进一步表示,及时如此,挑战依然存在。工程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纳米飞行器必须经受极限加速、极寒、真空和质子,以及与太空粉尘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于大气湍流,将一套总量100吉瓦功率的激光组瞄准太阳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以下是霍金的演讲全文: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欢迎来到腾讯WE大会。我今天的演讲,是关于在宇宙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最好地阐述,我需要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思考人类的未来,二是研究我们探索太空、寻求其他潜在宜居星球的选择。我今天的目的,是问大家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够确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类的未来达到尽可能完美?其次,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过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长率是指数级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长。目前这一数值约为1.9%。 这听起来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着,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 2022年,我将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这段历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时膨胀了四倍。这样的指数增长不能持续到下个千年。 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摩肩擦踵”,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但是理由充分吗?难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 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 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对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那些被剥夺权利地位、走投无路的人来说,新世界成为了他们的乌托邦。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进化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出现。不过,如果概率很低,那么出现生命的两个星球间的距离,可能将异常遥远。在太阳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显而易见的选择。水星和金星太热,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气体星球,没有坚实的表面。火星的卫星非常小,并不比火星本身更优。木星和土星的一些卫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卫星之一欧罗巴,它的表面是冰层,但其下可能会有液态水,也就可能会孕育生命。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种可能?是否必须登陆欧罗巴,然后钻一个洞?星际航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所说的长期,是指未来二百到五百年。但是,还有另一种选择。去年,我与企业家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一起,推出了长期研发计划——“突破摄星”,目标是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内,我们将向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送一个探测器。“突破摄星”是人类初步迈向外太空的真正机会,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这是一项概念验证的使命,其中涉及三个概念:迷你太空飞行器、 光动力推进和锁相激光器。“星芯片”是尺寸被缩小到仅几厘米、但功能完备的太空探测器,它将附着于“光帆”上。“光帆”由超材料制成,重量仅有几克。我们设想,一千个由“星芯片”和“光帆”组成的纳米飞行器将被送入轨道。 在地面上,激光器阵列将共同形成一道超强光束,光束穿过大气,以数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这项创新背后的想法,是以光束来驱动纳米飞行器的前进。这样产生的速度虽然不及光速,但也能达到其五分之一,约合每小时1亿英里。这样的系统可以在一小时内抵达火星,几天内到达冥王星,一周内就可以追上并超过旅行者号探测器,并在仅二十年后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重要的是,“星芯片”的轨迹可能包括“比邻星b”,这颗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宜居带的行星,与地球的大小类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摄星”与欧洲南方天文台携手合作,进一步探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宜居行星。目前看来,这些都可能成为现实。但我们也看到重大的挑战。1吉瓦功率的激光器仅能提供几牛顿的推力,不过因为纳米飞行器因为只有几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纳米飞行器必须经受极限加速、极寒、真空和质子,以及与太空粉尘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于大气湍流,将一套总量100吉瓦功率的激光组瞄准太阳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还有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让数百道激光穿过大气波动时聚合,如何推动纳米飞行器又不烧毁它们,如何让它们瞄准正确的方向?此外,我们还需要让纳米飞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环境中工作二十年,这样它们才能将信号传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然而这些都是工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而工程挑战往往最终都会被解决。随着技术进步日趋成熟,我们可以展望更多令人兴奋的使命。如果“突破摄星”计划能传回毗邻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图像,这对人类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希望我已经解答了我演讲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人类作为独立的物种,已经存在了大约二百万年。我们的文明始于约一万年前,其发展一直在稳步加速。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一百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