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十大品牌排行榜(品牌包包排行榜)
- 十大排行榜
- 2022-04-07 20:05:39
移位寄存器?
1.特点与分类、工作步骤与进度:从逻辑结构上看,移位寄存器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移位寄存器由相同的寄存器单元组成。一般来说,寄存器单元的个数就是移位寄存器中的位数。为了完成不同的移位功能,每个寄存器单元的输出与相邻的下一个寄存器单元的输入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是不同的。(2)所有寄存器单元共享一个时钟。在公共时钟的作用下,各个寄存器单元的工作是同步的。当输入每个时钟脉冲时,寄存器中的数据依次向左或向右移位一位。一般来说,CMOS移位寄存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分类。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输入方式可分为串行输入和并行输入。串行输入是指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要输入的数据从一个输入端逐位送到寄存器;并行输入是将输入数据从几个输入端同时发送到寄存器。在CMOS移位寄存器中,有些品种只有串行或并行一种输入方式,但有些品种同时具有串行和并行两种输入方式。串行输入数据加到第一寄存器单元的D端,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输入,所以数据传输速度慢;一般并行输入数据由寄存器单元的R端和S端发送,传输速度较快。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方向可分为右移和左移。右移是指数据依次由左边最低位输入,右边最高位输出;左移时,右边第一位是最低位,最左边是最高位。数据从低位的右边输入,从高位的左边输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也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串行输出是指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寄存器的最后一位输出端逐位输出寄存器的数据。并行输出意味着寄存器的每个寄存器单元都有一个输出。有些种类的CMOS移位寄存器只有一种输出模式,但有些种类有两种输出模式。实际上,并行输出模式还必须具有串行输出功能。
逻辑板两条排线分别控制什么
主板中两条扁平电缆的第一条控制负LVDS差分信号,第二条控制正LVDS差分信号。一般逻辑板的线缆是直接插在屏幕接口上的,但是如果屏幕不是一般的屏幕(就是屏幕的接口有点不一样,有人把这个屏幕叫做双线缆屏幕),就要加一个适配卡。根据屏幕的接口不同,适配卡也不同。如果能改,一定要改到同规格。逻辑板也称为屏幕驱动板、中央控制板和TCON板。逻辑板的作用是将数字板送来的LVDS图像数据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包括RGB数据信号、时钟信号和控制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液晶屏的LVDS信号,然后直接送到液晶屏的LVDS接收芯片。图像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通过处理移位寄存器的存储转换成屏幕可以识别的控制信号,行和列信号RSDS控制屏幕中的MOSFET工作,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驱动液晶显示屏显示图像。逻辑板是一个带有软件和固有程序的组件,内置移位寄存器(水平和垂直移位)的专用模块FLASH即使是制造商也无法更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逻辑板。
Inter AMD 的CPU ,怎么比较啊?
Amd公司概述AMD(超微半导体)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森尼维尔。AMD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闪存和低功耗处理器解决方案。AMD致力于为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的技术用户——提供基于标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AMD在世界各地都有业务办事处,在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都有制造工厂,在世界各大城市都有销售办事处,员工超过16000人。2004年,AMD的销售额为50亿美元。AMD 70%以上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该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AMD。在AMD的业务发展中,我们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创新驱动”的理念,这是指导AMD所有业务运营的核心准则。我们与客户建立了成功的合作关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与技术领导者密切合作,开发下一代解决方案,拓展全球市场,推广AMD的品牌;我们还与一些世界级的领导者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克服艰巨的困难,依靠技术取得成功。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2000多家软件和硬件开发商、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分销商宣布支持AMD64位技术。在福布斯全球2000强的前100家公司中,超过75%的公司正在使用基于AMD Opteron处理器的系统来运行企业应用程序,其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AMD的产品系列计算产品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和IT基础设施的企业用户,AMD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采用直连架构的AMD皓龙处理器可以提供领先的单核和双核技术。AMD速龙64处理器可以为企业的台式电脑用户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资保护。双核AMD速龙64处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多任务处理性能,帮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AMD龙轩64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利用移动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动办公能力和领先的64位计算技术。AMD皓龙处理器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出色的性价比,还能提高员工的日常工作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AMD也提供了全系列的64位产品。AMD的双核Athlon 64处理器允许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包括商业应用和视频
、照片编辑,内容创建和音频制作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那些即将上市的新型媒体中心的最佳选择。 • AMD 速龙™ 64 处理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数字媒体效果――包括音乐、视频、照片和 DVD 等。 •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轻薄型笔记本电脑领略 64 位性能的消费者, AMD 炫龙™ 64 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提供安全的移动办公能力。 • 对于那些希望获得最佳性价比的消费者, AMD 闪龙™ 处理器可以提供从文字处理到照片浏览的各种常用功能。 嵌入式解决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决方案以个人电脑以外的上网设备为目标市场,锁定的目标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及娱乐系统、家庭与小型办公室网络产品以及通信设备。AMD Geode™ 解决方案系列不仅包括基于x86的嵌入式处理器,还包括多种系统解决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决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处理器、无线技术、开发电路板及参考设计套件。随着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相继推出,AMD 的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有助确立 AMD 在新一代产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研究与开发 为了确保公司产品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 AMD 多年来一直致力投资开发未来一代的先进技术。目前 AMD 已着手开发未来 5 至 10 年都可适用的高性能技术。 目前 AMD 设于美国加州桑尼维尔 (Sunnyvale) 及德国德累斯顿 (Dresden) 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负责多个研发项目。 此外, AMD 也与 IBM 合作开发新一代的工艺技术。 AMD 的自动化精确生产 (APM) 技术 为了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功,跨国电子公司需要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来为他们按时按量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因此, AMD 采用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合作伙伴的研发模式,确保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始终在性能和功率方面保持领先。借助于行业伙伴的技术和资源, AMD 为它的产品集成了先进的亚微米技术。它的产品通常领先于行业总体水平,而且成本远低于平均成本。 为了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无缝地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AMD 开发和采用了数百种旨在自动确定最复杂的制造决策的专利技术。这些业界独一无二的功能现在被统称为自动化精确生产( APM )。它们为 AMD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 AMD 中国简介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日益成为 AMD 全球战略重点之一。 2004 年 9 月, AMD 公司大中华区在京正式成立, AMD 全球副总裁 郭可尊女士任 AMD 大中华区总裁兼总经理,统辖 AMD 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所有业务,进一步 把握“中国机会”。 AMD 首开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无缝移植 32 位、 64 位计算优势的技术;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 AMD 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 64 位计算。 2005 年, AMD 再开行业之先河,推出了双核处理器。 AMD 的客户及业务伙伴已遍布中国,覆盖科研、教育、电信、气象、石油勘探等行业, AMD 的产品受到了中国市场与用户的广泛肯定 。 在中国, AMD 已与众多 OEM 厂商建立联盟,其中包括联想、清华紫光、曙光、 方佳、中科梦兰 等中国公司,以及 HP 、 IBM 、 Sun 等全球领先的计算机制造商。 为了实现美好的远景,把握“中国机会”, AMD 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AMD发展历史自成立以来,AMD就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众多员工也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将简单介绍AMD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预见公司的灿烂前景。 AMD的历史悠久,业绩显赫。这个传统已经成为一股凝聚力,将AMD的全球员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AMD创办于1969年,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甚至总部就设在一位创始人的家中。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AMD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家年收入高达24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下面将介绍决定AMD发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动AMD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并按时间顺序回顾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寻找机会对Jerry Sanders来说,1969年5月1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与其它七个合作伙伴一直为创建一家新公司而埋头苦干。Jerry已经在上一年辞去了Fairchild Semiconctor公司全球行销总监的职务。此刻,他正带领一个团队努力工作,这个团队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为生产计算机、通信设备和仪表等电子产品的厂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构成模块,创建一家成功的半导体公司。 虽然在公司刚成立时,所有员工只能在创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办公,但不久他们便迁往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铺后面的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地点。到当年9月份,AMD已经筹得所需的资金,可以开始生产,并迁往加州森尼韦尔的901 Thompson Place,这是AMD的第一个永久性办公地点。 在创办初期,AMD的主要业务是为其它公司重新设计产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效率,并以"第二供应商"的方式向市场提供这些产品。AMD当时的口号是"更卓越的参数表现"。为了加强产品的销售优势,该公司提供了业内前所未有的品质保证--所有产品均按照严格的MIL-STD-883标准进行生产及测试,有关保证适用于所有客户,并且不会加收任何费用。 在AMD创立五周年时,AMD已经拥有1500名员工,生产200多种不同的产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开发的,年销售额将近2650万美元。 历史回顾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迁往位于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总部。 1969年11月--Fab 1产出第一个优良芯片--Am9300,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这时AMD已经拥有53名员工和18种产品,但是还没有销售额。 1970--推出一个自行开发的产品--Am2501。 1972年11月--开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厂房中生产晶圆。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发行了52.5万股。 1973年1月--AMD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设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1973--进行利润分红。 1974--AMD以2650万美元的销售额结束第五个财年。 1974-79 - 定义未来 AMD在第二个五年的发展让全世界体会到了它最持久的优点--坚忍不拔。尽管美国经济在1974到75年之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销售额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仍然在此期间增长到了1.68亿美元,这意味着平均年综合增长率超过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际,AMD举办了一项后来发展成为公司著名传统的活动--它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会,即一个由员工及其亲属参加的游园会。 这也是AMD大幅度扩建生产设施的阶段,这包括在森尼韦尔建造915 DeGuigne,在菲律宾马尼拉设立一个组装生产基地,以及扩建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厂房。 历史回顾1974年5月--为了庆祝公司创建五周年,AMD举办了一次员工游园会,向员工赠送了一台电视、多辆10速自行车和丰盛的烧烤野餐。 1974--位于森尼韦尔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经济衰退迫使AMD规定专业人员每周工作44小时。 1975--AMD通过AM9102进入RAM市场。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为本,产品和利润将会随之而来。" 1975--AMD的产品线加入8080A标准处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于帕洛阿尔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举办了第一次盛大的圣诞节聚会。 1976--AMD和Intel签署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77--西门子和AMD创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马尼拉设立一个组装生产基地。 1978--AMD的销售额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年度总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 1978--奥斯丁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79--奥斯丁生产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寻求卓越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两个著名的标志代表了AMD的处境。第一个是所谓的"芦笋时代",它代表了该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场提供的专利产品数量的决心。与这种高利润的农作物一样,专利产品的开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最终会给前期投资带来满意的回报。第二个标志是一个巨大的海浪。AMD将它作为"追赶潮流"招募活动的核心标志,并用这股浪潮表示集成电路领域的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我们的确是不可阻挡的。AMD的研发投资一直领先于业内其他厂商。在1981财年结束时,该公司的销售额比1979财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间,AMD扩建了它的厂房和生产基地,并着重在得克萨斯州建造新的生产设施。AMD在圣安东尼奥建起了新的生产基地,并扩建了奥斯丁的厂房。AMD迅速地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竞争者。 历史回顾1980--Josie Lleno在AMD在圣何塞会议中心举办的"五月圣诞节"聚会中赢得了连续20年、每月1000美元的奖励。 1981--AMD的芯片被用于建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1981--圣安东尼奥生产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决定延续并扩大他们原先的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82--奥斯丁的第一条只需4名员工的生产线(MMP)开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签署围绕iAPX86微处理器和周边设备的技术交换协议。 1983--AMD推出当时业内最高的质量标准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1989 --经受严峻考验 AMD以公司有史以来最佳的年度销售业绩迎来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庆祝完周年纪念之后的几个月里,员工们收到了创纪录的利润分红支票,并与来自洛杉矶的Chicago乐队和来自得克萨斯州的Joe King Carrasco 、Crowns等乐队一同欢庆圣诞节。 但是在1986年,变革大潮开始席卷整个行业。日本半导体厂商逐渐在内存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个市场一直是AMD业务的主要支柱。同时,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冲击了整个计算机市场,限制了人们对于各种芯片的需求。AMD和半导体行业的其他公司都致力于在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竞争手段。 到了1989,Jerry Sanders开始考虑改革:改组整个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AMD开始通过设立亚微米研发中心,加强自己的亚微米制造能力。 历史回顾1984--曼谷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84--奥斯丁的第二个厂房开始动工。 1984--AMD被列入《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一书。 1985--AMD首次进入财富500强。 1985--位于奥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启动自由芯片计划。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芯片。 1986--AMD推出业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于长时间的经济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来的首次裁员计划。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为公司总裁。 1987--AMD与Sony公司共同设立了一家CMOS技术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诉讼。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达成并购协议。 1988年10月--SDC开始动工。 1989-94 - 展开变革 为了寻找新的竞争手段,AMD提出了"影响范围"的概念。对于改革AMD而言,这些范围指的是兼容IBM计算机的微处理器、网络和通信芯片、可编程逻辑设备和高性能内存。此外,该公司的持久生命力还来自于它在亚微米处理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这种技术将可以满足该公司在下一个世纪的生产需求。 在AMD创立25周年时,AMD已经动用了它所拥有的所有优势来实现这些目标。目前,AMD在它所参与的所有市场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 兼容市场。该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碍,可以生产自行开发的、被广泛采用的Am386? 和 Am486? 微处理器。AMD已经成为闪存、EPROM、网络、电信和可编程逻辑芯片的重要供应商,而且正在致力于建立另外一个专门生产亚微米设备的大批量生产基地。在过去三年中,该公司获得了创纪录的销售额和运营收入。 尽管AMD的形象与25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仍然像过去一样,是一个顽强、坚决的竞争对手,并可以通过它的员工的不懈努力,战胜任何挑战。 历史回顾1989年5月--AMD设立高层领导办公室,其中包括公司的三位高层主管。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ny Holbrook继续担任首席技术官,并成为董事会主席。 1990年9月--SDC开始使用硅技术。 1991年3月--AMD推出AM386微处理器系列,成功打破了Intel对市场的垄断。 1991年10月--AMD售出它的第一百万个Am386。 1992年2月--AMD对Intel的长达五年的法律诉讼结束,AMD获得了制造和销售全部Am386系列处理器的权力。 1993年4月--AMD和富士建立合资公司,共同生产闪存产品。 1993年4月--AMD推出Am486微处理器系列的第一批成员。 1993年7月--Fab 25在奥斯丁开始动工。 1993--AMD宣布AMD-K5项目开发计划。 1994年1月--康柏计算机公司和AMD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合作协议,康柏计算机将采用Am485微处理器。 1994年2月--AMD员工开始迁往AMD在森尼韦尔的另外一个办公地点。 1994年2月--Digital Equipment 公司成为Am486微处理器的组装合作伙伴。 1994年3月10日--联邦法院陪审团裁决AMD拥有对287数学协处理器中的Intel微码的所有权。 1994年5月1日--AMD庆祝创立25周年,并在森尼韦尔和奥斯丁分别邀请了Rod Stewart和Bruce Hornsby献艺。 1995-1999 --从变革到超越 AMD在这段时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提供越来越具竞争力的产品,不断地开发出对于大批量生产至关重要的制造和处理技术,以及加强与战略性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而实现的。在这段时期,与基础设施、软件、技术和OEM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够带领整个行业向创新的平台和产品发展,在市场中再次引入竞争。 1995年,AMD和NexGen两家公司的高层主管首次会面,探讨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创建一种能够在市场中再次引入竞争的微处理器系列。这些会谈促使AMD在1996年收购了NexGen公司,并成功地推出了AMD-K6? 处理器。AMD-K6处理器不仅实现了这些起点很高的目标, 而且可以充当一座桥梁,帮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 速龙? 处理器系列。这标志着该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龙 处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标志着AMD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设计和生产一款业界领先、自行开发、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处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够采用针对AMD处理器进行了专门优化的芯片组和主板、业界领先的处理器。AMD速龙 处理器将继续为该公司和整个行业创造很多新的记录,其中包括第一款达到历史性的1GHz(1000MHz)主频的处理器,这使得它成为了行业发展历史上最著名的处理器产品之一。AMD速龙 处理器和基于AMD速龙 处理器的系统已经获得了全球很多独立刊物和组织颁发的100多项著名大奖。 在推出这款创新的产品系列的同时,该公司还具备了足够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市场对于其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1995年,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丁的Fab 25顺利建成。在Fab 25建成之前,AMD已经为在德国德累斯顿建设它的下一个大型生产基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Motorola的战略性合作让AMD可以开发出基于铜互连、面向未来的处理器技术,从而让AMD成为了第一个能够利用铜互连技术开发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处理器的公司。这种共同开发的处理技术将能够帮助AMD在Fab 30稳定地生产大批的AMD速龙 处理器。 通过提供针对双运行闪存设备的行业标准,AMD继续保持着它在闪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闪存已经成为推动当时的技术繁荣的众多技术的重要组件。手提电话和互联网加大了市场对于闪存的需求,而且它的应用正在变得日益普遍。AMD范围广泛的闪存设备产品线当时已经能够满足手提电话、汽车导航系统、互联网设备、有线电视机顶盒、有线电缆调制解调器和很多其他应用的内存要求。 通过多种可以为客户提供显着竞争优势的闪存和微处理器产品,能稳定生产大量产品、业界领先的全球性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未来、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制造计划,AMD得以在成功地渡过一个繁荣时期之后,顺利地进入新世纪。 历史回顾1995--富士-AMD半导体有限公司(FASL)的联合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95--Fab 25建成。 1996--AMD收购NexGen。 1996--AMD在德累斯顿动工修建Fab 30。 1997--AMD推出AMD-K6处理器。 1998--AMD在微处理器论坛上发布AMD速龙处理器(以前的代号为K7)。 1998--AMD和Motorola宣布就开发铜互连技术的开发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1999--AMD庆祝创立30周年。 1999--AMD推出AMD速龙处理器,它是业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计算的第七代处理器。 2000---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AMD将会继续秉持它过去所坚持的理念:来自竞争的驱动力,对客户的关注,创新的产品,以及了解和适应变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未来将由AMD员工塑造。他们的长期努力已经让AMD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传奇性的公司。2000--AMD宣布Hector Ruiz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兼COO。 2000--AMD日本分公司庆祝成立25周年。 2000--AMD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销售记录。 2000--AMD的Dresden Fab 30开始首次供货。 2001--AMD推出AMD 速龙? XP处理器。 2001--AMD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龙 MP 双处理器。 2002--AMD 和 UMC宣布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共同拥有和管理一个位于新加坡的300-mm晶圆制造中心,并合作开发先进的处理技术设备。 2002--AMD收购Alchemy Semiconctor,建立个人连接解决方案业务部门。 2002--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担任AMD的首席执行官。 2002--AMD推出第一款基于MirrorBit™ 架构的闪存设备。 2003-AMD 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皓龙) 处理器 2003-AMD 推出面向台式电脑 和笔记簿电脑的AMD 速龙™ 64处理器 2003-AMD推出 AMD 速龙™ 64 FX处理器. 使基于AMD 速龙™ 64 FX处理器的系统能提供影院级计算性能.2004-AMD推出AMD第一款双核Opteron处理器.2006-AMD推出了最新的AM2接口.支持DDR2内存的64全系列位处理器。并首次在闪龙中集成了内存控制器。 英特尔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尔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回顾说:“35年来,我们不懈地追求优秀与完美,这为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创新理念并保持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特尔能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值得庆祝的。”英特尔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今天,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不仅正在改变商业运作的模式,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英特尔在中国的机构英特尔在中国(大陆)设有13个代表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济南、福州、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特尔在中国亦设有研究中心,即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中心组成,于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该中国实验室主要针对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中国采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此外,英特尔中国实验室还负责协调该实验室与英特尔全球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协作,以及资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的开发工作。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领导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的工作。英特尔在中国的使命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相一致,即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构造模块的杰出供应商。除此之外,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在中国,这一战略可从英特尔在中国的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反映:*技术启动:英特尔在中国设有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组成。如英特尔中国实验室,隶属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面向微处理器和平台架构的相关工作,推动英特尔处理器架构(IA)技术在业界的领导地位。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尔亚太区应用设计中心(ADC)。该中心面向中国计算和通信行业的OEM与ODM厂商,旨在满足他们对世界一流设计与校验服务的需求,并帮助他们为客户开发更出色的产品英特尔亚太地区应用设计中心(深圳)将为亚太区包括深圳和中国其它地区的客户就近提供先进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协助亚太地区及中国的客户强化其在全球的竞争实力,并且促进这些客户相互间的合作。英特尔还通过战略投资事业部(IntelCapital)在中国进行IT技术方面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型技术,如无线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迄今为止,英特尔的战略投资事业部已向亚太地区进行风险投资近6亿美元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