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排名,日本工程机械品牌(世界十大重工集团)
- 十大排行榜
- 2022-01-06 08:05:09
中国十大工程机械公司是
1.徐工徐工获得国产品牌第一名,实至名归。2003年,徐工实现了“营业和销售收入翻一番超过100亿英镑”的目标。2004年,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徐工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销售收入超过170亿元,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展现了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品牌的实力。它代表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真正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品牌。世界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与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举办的3336万-30010万,于2004年6月28日发布。徐工排名第62位,以78.52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价值品牌。2.柳工柳工ZL50C轮式装载机“桂柳工”在国内取得多项第一。第一台Z435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Z450,开启了中国装载机的生产历史,为当代中国装载机、第一台地下装载机、第一台最大吨位装载机、第一台“国际国内首创”高地装载机、第一台月度装载机90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最具价值品牌200强中,柳工品牌排名第136位,品牌价值41.66亿元。3.夏宫夏宫ZL50C开拓者装载机1966年,中国第一台装载机在夏宫试制成功,“夏宫”牌装载机和推土机荣获“全国名牌”,2003年机械工业部授予夏宫机械为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在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夏宫”品牌以40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146位,2004年仅装载机产值就达到30亿元。4.中联重科中联重科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采用光、机、电、液的高科技集成开发制造产品。是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大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同时计划5年进入全国客车制造业前五,不久前第一台旋挖钻机的问世标志着其真正进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领域。携手普源,组装国内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被中共宣传部确定为“十大国企改革典型”,2007年销售收入计划达到120亿元,都显示了中联重科的强大实力。在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中联”品牌排名第200位,品牌价值30.54亿元。5.3131 37m混凝土泵车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秉承“创一流企业、育一流人才、作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崇尚“先做人后做事”的核心价值观,以“品质改变世界”的信念,跻身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在工程车辆行业异军突起,与租赁、金融、地产等合作,实现持续稳健发展。这是三一的公司规模。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改革的典范,名副其实的工程机械行业黑马,拥有十大高科技进口工程机械产品,是湖南省工业装备的中流砥柱。三一集团拥有包括三一重工在内的7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设有分公司。在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三一”品牌排名第280位,品牌价值19.98亿元。6.山推山推SD16推土机山推以专业生产推土机著称,年产推土机2000台,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卡特彼勒和小松公司,2004年,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山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拓展新产业,在发展中坚持消化市场不利因素。山推依托自身在推土机行业的品牌优势,采取行业相关的多元化战略。旗下子公司全部专注于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主机产品及配件。在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山推品牌排名第374位,品牌价值11.31亿元。7.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上柴公司为“2004年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004年实现柴油发动机产销9.2万台的目标,同比增长31%。在产品结构上,新产品114系列柴油机已实现产销6万台,成为上柴公司目前在车辆及工程机械市场、研发;d努力打造有计划的研发;d系统。8.昌林压路机中国第二大工程机械企业集团。面对宏观调控带来的各种压力,国内大型工程机械关键骨干企业是力拓的对外发展渠道。在马来西亚建厂是江苏省工程机械行业的首创。2004中国工程机械高峰论坛在长林举行。通过这次会议,更多的业内专业人士加深了对常林的了解,提升了常林的品牌知名度。2004年,仅常林的装载机就突破了7000辆大关。9.宇通重工宇通DH55-V小型液压挖掘机2003年10月18日,宇通重工正式亮相。短短一年时间,宇通重工品牌的各种产品遍布全国。经过连续调整产品结构,仅去年上半年就成功开发出6台新型轮式装载机和2台新型铲运机。自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以来,宇通重工顶住“寒流”攻击,在行业销售回调的大趋势下,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销售业绩同比增速一直位居行业前三,宇通重工实现历史最高产量2522台装载机。宇通重振巩峥,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10.玉柴玉柴WZ25-20挖掘机和装载机玉柴的四款大吨位发动机在2004年初问世,这决定了2004年的玉柴注定是不平凡的。玉柴是国内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多年来一直站在行业前沿,引领发动机技术革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于1994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2年成为中国机械行业第一家联合国采购供应商。2003年,在独立核算的柴油发动机厂商中,产销量位居全球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第一,在纽约上市的100家外资优秀公司中排名第一。玉柴不仅占据柴油机市场,更是国内外知名的“小挖”基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强
2009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揭晓摘要: 中国制造业500强暨工程机械20强销售额为1620.59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2.84%,增幅下降20.15个百分点。至此,20强企业连续三年的创纪录高速增长戛然而止。从整个产业史维度审视,种种波折,无一不促成了企业的修正与升级,推动产业步入新一轮上升。 关键字:中国制造业500强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TOP20 换挡继进一场产业行走速度与进化路径的切换,在经济变天下应势而起。 这是一段艰难的时势。经历多年持续增长后,工程机械行业在增速上开起了倒车。以北美、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原本还算稳定的需求,在动荡中难御一击。虽然还有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借助刚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或凭借政府的经济刺激“重拳”,为世界输送着需求;但与越来越广且越渗越深的危机相比,新兴引擎输出的动力依然式微。这种形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新一届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08年(第五届)“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中,原本傲人的规模、利润指标,陷入一个低谷。受此感染,在对未来进行预判时,企业普遍融入一种保守、甚至悲观的情绪。但无论如何,对于已然历经多次动荡的企业而言,危机和痛苦的意义绝非如此简单。从整个产业史维度审视,种种波折,无一不促成了企业的修正与升级,推动产业步入新一轮上升。在2008年这轮震荡中,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的行进完善轨迹或可记录为: ——使力调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需求的萧条和业务规模的缩水。为了缓解从销售端袭来的压力,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集体性地拉开了一场广泛而深远的内部调整行动。从降低成本、支出,到优化整体运营流程,再到整合企业系统资源、放大资源效益等,各种举措不一而足。这场发端于企业内部的调整,或许不能遏制住整个行业增长趋缓的现实,但却足以让企业在当下低势中,收获良好的运营质量。最具说服力的一个事实是,凭借2006年起步、2008年行至高点的“机构手术”,全球排名第二的小松公司,其营业利润绝对值,历史性地首次超越位居第一的卡特彼勒。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身上。经过多年调整,徐工集团在组织机构、企业治理、业务板块等方面经历了一个由重到轻,由繁入简的过程。2008年,徐工集团积酿已久的治理与完善,终于以利润飙升的形式爆发:虽然在以净销售额计算的20强榜单上,徐工集团的位次没有出现变化,但在营业利润增幅—这个最能折射企业运营质量的指标上,徐工集团赫然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第一。——就利全球化从规模增长、业务扩张,整体运营等方面看,2008年无疑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工程机械20强“收缩”的一年。但是,从全球化角度看,2008年却是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大步迈进,并取得颇多实质性进展的一年。经过多年的融合与发展,对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任何企业而言,全球化已不仅仅意味着跨区域的销售、采购,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组合与调配,而是成为企业熨平波动、参与深层次竞争的基本要件。出于此,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在全球拉开了一场深广锚定。从最基本的网络延伸拓展,到营销服务中心建设,再到海外制造、研发基地破土等,行动囊括了产业链构架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在以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2008年全球巨头们展开了一场“撒芝麻”式的拓展;一时间,上述各个地区新建、扩建的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服务网络、物流节点等,层出不穷。除了数量上的攀升外,巨头们在这些地区的布设也更趋“核心化”。最直接的证明就是,2008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建立了其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卡特彼勒无锡技术研发中心。与国外巨头们竞食新兴市场不同,2008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亮点,当属在欧美发达市场的卖力生长。无论是在欧洲工程机械产业腹地—德国,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北美,都不难见到中国企业拓展网络、建立工厂,甚至收购企业的身影。种种不同手法的国际化疾行,无疑隐含了中国企业对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强烈的企图心与行动力。——竞争力变道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中,以销售业绩为衡量标准制作的榜单,与用其他指标,如盈利能力(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增幅、营业利润率)等制作的榜单之间的差异,从未像现在这样大。除了卡特彼勒和小松的营业利润绝对值遥遥领先之外,排行榜上的其他企业,营业利润与规模之间本应存在的正相关被严重打乱。规模效应与企业效益、实力之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等号。那些拥有强大产业链掌控力,在营销、服务等环节塑造了良好盈利体质,对纯粹规模扩张有着坚忍克制力的企业,正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竞争力。 ——价值递进适逢经济低谷,市场需求下滑,以销售为支点的前市场业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显出疲态。为了在有限的需求中赢得更多用户,稳定整体运营,最大程度的实现开源,2008年企业纷纷在价值创造上,进行递进式的自我强化和升级。其中焦点,无疑是后市场业务。2008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进一步提升后市场在整个业务体系中的地位;收购相关资源、实现内生性拓展,强化在全球市场的服务体系及服务能力;以用户价值链为考量标准,延展自身后市场业务范围。多样且深入的行动之下,效果也显而易见。全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后市场业务,无论在绝对规模,还是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都有了明显提升。除了后市场外,企业在产品上也萃聚了更多精力,以更优化的成本,更灵活的营销手段,更好的性能、性价比等,拉升自身与用户的价值空间。——路径切换下的中国升起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全部以净销售额计量中国企业排名。在这个衡量标准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群体在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榜单上的位次并未出现大幅迈进。但这并不能理解为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后继乏力。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前进”的表达方式甚是广泛。与规模增长同样重要的,还有行进路径、发展模式、运营质量的更迭和质变。在完成初期积累后,中国本土企业,无论从主观、客观而言,都不愿再扮演固守低端的角色;在进一步激发“规模效应”的同时,他们开始涉足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并尝试以“资源整合与转化”的方式,纵深拓展。在确保规模优势,实现对高附加值领域掘进的同时,2008年中国企业更在盈利水平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最好的证明就是,在本届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营业利润增幅分榜中,中国企业一举揽括了10强中的前7席。当现在成为历史,再回望2008时,我们或许可以发现,正是以此为起点,中国本土企业开始了一场向“利润导向型企业”的进化。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排名
“厦工”品牌居行业企业之首,排名第69位,品牌价值为86.75亿元; “徐工”品牌排名第72位,品牌价值为85.95亿元; “雷沃”品牌排名第99位,品牌价值为70.15亿元; “中联(ZOOMLION)”品牌排名第143位,品牌价值为50.12亿元; “三一”品牌排名第166位,品牌价值为43.86亿元; “山推”品牌排名第396位,品牌价值为14.64亿元
2017全球工程机械50强是哪些企业?
共有九家中国企业上榜。排名 公司 总部所在地 工程机械销售额 市场份额1.卡特彼勒(Caterpillar) 美国 213.38亿美元 16.5%2.小松(Komatsu) 日本 140.53亿美元 10.9%3.日立建机(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日本 65.85亿美元 5.1%4.利勃海尔(Liebherr) 德国 61.80亿美元 4.8%5.沃尔沃建筑设备(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瑞典 59.47亿美元 4.6%6.斗山工程机械(Doosan Infracore) 韩国 49.28亿美元 3.8%7.迪尔(John Deere) 美国 49.00亿美元 3.8%8.徐工集团(XCMG) 中国 47.71亿美元 3.7%9.特雷克斯(Terex) 美国 44.43亿美元 3.4%10.山特维克矿山与岩石技术(Sandvik Mining and Rock Technology) 瑞典 36.45亿美元 2.8%11.三一重工(Sany) 中国 35.42亿美元 2.7%12.杰西博(JCB) 英国 34.80亿美元 2.7%13.神钢建机(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日本 32.02亿美元 2.5%14.中联重科(Zoomlion) 中国 30.29亿美元 2.3%15.豪士科-捷尔杰(Oshkosh Access Equipment (JLG)) 美国 30.12亿美元 2.3%16.维特根(Wirtgen Group) 德国 27.95亿美元 2.2%17.美卓(Metso) 芬兰 25.86亿美元 2.0%18.CNH工业(CNH Instrial) 意大利 23.04亿美元 1.8%19.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stries) 韩国 18.75亿美元 1.4%20.多田野(Tadano) 日本 17.26亿美元 1.3%21.住友重机械(Sumitomo Heavy Instries) 日本 17.26亿美元 1.3%22.久保田(Kubota) 日本 17.01亿美元 1.3%23.马尼托瓦克(Manitowoc Cranes) 美国 16.13亿美元 1.2%24.威克诺森(Wacker Neuson) 德国 15.03亿美元 1.2%25.曼尼通(Manitou) 法国 14.71亿美元 1.1%26.阿特拉斯科普柯筑路设备(Atlas Copco Construction Technique) 瑞典 13.83亿美元 1.1%27.帕尔菲格(Palfinger) 奥地利 13.57亿美元 1.0%28.法亚集团(Fayat Group) 法国 11.81亿美元 0.9%29.Astec Instries 美国 11.47亿美元 0.9%30.希尔博(Hiab) 芬兰 11.45亿美元 0.9%31.柳工(Liugong) 中国 10.25亿美元 0.8%32.安迈(Ammann) 瑞士 8.78亿美元 0.7%33.龙工控股(Lonking) 中国 8.36亿美元 0.6%34.竹内(Takeuchi) 日本 7.68亿美元 0.6%35.Skyjack 加拿大 7.59亿美元 0.6%36.Bauer 德国 7.18亿美元 0.6%37.加藤(Kato Works) 日本 7.10亿美元 0.5%38.山推(Shantui) 中国 6.15亿美元 0.5%39.爱知(Aichi) 日本 5.55亿美元 0.4%40.洋马(Yanmar) 日本 5.12亿美元 0.4%41.欧历胜(Haulotte Group) 法国 5.06亿美元 0.4%42.厦工(XGMA) 中国 4.93亿美元 0.4%43.古河(Furukawa) 日本 4.77亿美元 0.4%44.森尼伯根(Sennebogen) 德国 3.60亿美元 0.3%45.默罗(Merlo) 意大利 3.60亿美元 0.3%46.Hidromek 土耳其 3.38亿美元 0.3%47.山河智能(Sunward) 中国 2.99亿美元 0.2%48.福田雷沃(Foton Lovol) 中国 2.71亿美元 0.2%49.Bell Equipment 南非 2.36亿美元 0.2%50.贝姆勒(BEML) 印度 2.17亿美元 0.2%拓展资料:核心观点1 机械行业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同时,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程机械行业处于成熟期,增长速度较低。2 机械行业内部子行业众多,产品覆盖范围广泛,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除少数先进生产制造技术行业外,大部分行业不具备垄断性。同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生产集中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研水平赶不上创新需要,整体来看,行业投资机会较少。3 由于地区环境的影响,机械行业区地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在投入、产出及效益方面均占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基本处于弱势。由于国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这一形势在逐渐改变,东部地区绝对量虽继续大幅增长,但比重呈下降趋势。4 从机械行业销售产值分布情况看,机械产品市场主要是内需拉动型。机械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的生产发展更快,出口产品所占份额比例仍然有限,基本维持在15% 20%左右。5 石化通用机械、农业机械、仪器仪表、机械基础件四个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位于机械行业前四名,工业总产值ਛ超过了1000 亿元,合计共占机械行业总产值的69%, 在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考资料:工程机械行业-百度百科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