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中国人留下的(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书)

摘要: 请问: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哪个国家人留下的? 哈雷彗星最早、最完整的记录都在中国;据朱文心考证,自...

请问: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哪个国家人留下的?

哈雷彗星最早、最完整的记录都在中国;据朱文心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彤二年(1910年)有29条记载,与推算结果一致。在欧洲,哈雷彗星的记录也非常详细。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11年。然而,哈雷彗星的回归和其他彗星一样,往往被许多迷信的居民与一颗罕见的灾难星联系在一起,与恐慌和灾难有关。1066年4月,英国回国时,恰好处于诺曼底公爵之前的侵略战争中。当时居民看到彗星高高悬挂的恐惧被绘在贝叶挂毯上,并流传后世。【编者】据古籍记载,公元前613年,《春秋》年,“七月秋,一星落北斗”。公元240年,《史记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彗星初出东方,见北;见《西方五月十六日》。[1]。公元164年下半年,巴比伦的陶板有了记载。公元12年10月,《新约圣经》被称为伯利恒之星。67年3月,日本书史上有记录。[18]684年10月,日本书纪(天武十二年)记载。1989年9月,日本和中国都有记录。这一年,日本的雍正三年改为雍正元年。145年4月,日本天阳二年改为久安元年。10月301,日本《镰仓年代记》,中国《元史》有记录。【编者】1910年回归到1910年回归,虽然是工业化社会,但还是对哈雷彗星充满恐惧。当时的计算结果显示,哈雷彗星经过近日点后的彗尾会扫过地球,一些报纸故意夸大其对扩散的恐惧(彗尾中的有毒气体渗入大气层,毒害了地球上大部分人,其实彗尾中的气体是流星自然产生的,不会毒害人类)。当时,一些偏远村庄的人感到极度恐慌,一些中东欧人甚至因此自杀。这次回归之初,哈雷彗星有照片和光谱记录;这种回归最早发现于1909年9月11日,当时彗星光度为16等。1910年5月中旬到年底,彗星的彗核亮度达到2-3等。5月17日,彗尾达到100度,进一步发展到140度。天文学家曾预测地球将于5月20日与哈雷彗星的彗尾擦肩而过(两者之间的距离只有0.15 AU),这导致气象学家开始进行环境监测。这段时间拍摄的彗星头部照片显示,彗星头部结构复杂且动荡,有光晕和鸟形光。5月24日,彗核中心被分成两部分,每部分都被抛物线包围。当年8月为9级,次年1月变为13 ~ 14级,那次回归的最后一次观测记录是1911年6月16日。[编者]1986年的回归1986年初它回归的时候,人类对它进行了最细致的观察。1982年10月16日,首次由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5米反射望远镜用CCD拍摄。当时光度24.2等。当时暂定名为1982I。因为1910年观测时没有计划,当时各个天文台的观测方法和仪器没有联网,所以没有好的结果。为了更有效地协调全球观测网络,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共同观测。以JPL为中心,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起,IAU批准,由22名天文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于1982年8月16日在IAU召开的第18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哈雷监视(IHW)。该计划有统一的观察原则,公布标准化的观察数据和方法,还考虑了数据整理,从而使比较研究更容易。这个项目从1983年10月中旬开始,到1987年底,连续观测哈雷彗星。为了观测哈雷彗星,在当时参与国际哈雷彗星观测计划的国家航天中心中,美国宇航局、前苏联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日本空间研究所共发射了7个空间探测器,其中美国发射的ICE、欧洲发射的Giotto、先锋和launc彗星

1991年2月,南欧天文台用1.54米的丹麦望远镜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亮度突然从25增加到21.5,出现了20弧秒(约20万公里)的彗差,很可能是小行星撞击或太阳耀斑的冲击波造成的。【编者】21世纪的观测20世纪摄影中最后一次发现哈雷彗星是在1994年1月10日,由智利的3.58米新技术望远镜观测到。2003年3月6日,天文学家用南欧天文台的三台8.2m VLT望远镜在九头蛇头部再次拍摄到它(81张照片,共曝光9小时),距离地球27.26 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学家认为,以目前的观测技术,即使它比2023年的远地点(35.3 AU)暗2.5倍,仍然可以捕捉到它的图像。哈雷彗星的下一个近日点是2061年7月28日。

请问: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哪个国家人留下的?

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哪国人记录下来

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是中国人记录的。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是在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七月秋,一星坠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哈雷彗星的准确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中国有31个记载。1850年,J.R.Hind根据中国彗星的历史资料进行计算,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是逐渐变化的,有助于研究彗星的起源和演化。1972年,布雷迪应用中国彗星记录探索1682年以来的彗星运动,探索1986年哈雷彗星的回归,提出太阳系存在未知的第十颗行星的假说。这些情况

都说明了中国古代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确有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它为解决现今天文学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扩展资料: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不仅证实了周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进了彗星天文学的发展。此外,哈雷彗星还像巡回大使一样周期性地检阅太阳系各大行星并经历各种各样的环境,带回丰富的信息,因此,它的每次回归都引起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绝大部分时间深居在太阳系的边陲地区,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难以搜寻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们只有在它回归时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能够见到它。一般来说,人的寿命只有70岁左右,因此一个人很少能两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寿星”才有这种机会,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咿呀学语的幼年,而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蹒跚的晚年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

哈雷彗星(Halley"s comet):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虽然哈雷死于1742年,没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现,但在1759年它果然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近日距为8,800万公里(0.59天文单位),远日距为53亿公里(35.31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0.967。  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哪国人记录下来的

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中国人。中国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20世纪初,英国人克罗密林和科威耳曾经利用中国古代哈雷彗星记录,跟计算所得的每次过近日点时间和周期相比较;最古记录上推到公元前240年。对照结果都比较符合,足证古代记录的可靠。五十年代法国人巴耳代在完成研究1428颗彗星的《彗星轨道总集》之后断定说:"彗星记载最好的(除极少数例外),当推中国的记载。"1955年苏联什克洛夫斯基赞扬:"在中国近2000年的史志记载中,毫无遗漏地记载哈雷彗星的出现"。 由于中国彗星史料丰富、连续和较精确可靠,所以在近现代的天体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巨大的现代科学价值。扩展资料: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雷彗星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