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的都城是,齐威王的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哪些改革)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9 07:26:38
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在哪里?
战国时,赵国都城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至中牟城(今鹤壁),后迁至邯郸(今河北邯郸),后主封兴为信都(邢台)。晋阳,赵国的第一个都城,位于太原西南部,太原盆地北端,农业条件优越。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死后,其弟之子赵桓为赵显子,之子赵佳驱逐赵显子,迁至中牟。公元前424年赵恒子死后,中国人民欢迎赵显子归来,仍以中牟为都城。中牟,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西部山区,是赵国建都不到40年,时间短,影响小。很多人不知道河南鹤壁市曾经是赵国的都城,但是在中牟作为赵国都城期间,赵国被周王室正式承认,成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为诸侯,赵正式建立。赵由中牟迁至邯郸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内乱。公元前387年,赵登上的王位。前386年,赵武王的儿子赵侯景迁居邯郸。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中牟相对于当时赵国的疆域来说太过偏远,离齐魏边境太近。从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赵国定都邯郸期间,经过赵武灵、王、骑射等军事改革,邯郸成为能与抗衡的强国,邯郸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赵还设别都新都,位于今邢台市,位于赵成侯时期(前355年)。辛是赵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赵魏战争中,邯郸失陷,赵以辛为根据地三年,收复邯郸。秦末,赵国复辟后,新都为都城。资料:赵国的都城有过三次迁徙,先是晋阳,然后是中牟,最后是邯郸。这三个地方,晋阳在今太原,中牟在河南鹤壁,邯郸在今河北邯郸附近。赵频繁迁都的原因是赵开国君主的意思。三晋分家时,赵占据的是晋北地区,与现在的山西中北部不同。这些地区有许多山区,不利于农业发展。因此,当时的赵国君主希望占领更多的中原地区,那里土地肥沃。赵国之所以从晋阳迁都中牟,是因为赵国公以中原文明为先的思想,不愿意在北方戎狄混杂的地方生活。经过几代赵国君主的治理,中牟已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方。从中牟到邯郸,始于一场叛乱。众叛亲离势力盘踞中牟,魏势力遥相呼应。这使赵国君感到不安全,于是他迁都邯郸,邯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背靠太行山,南临漳河,交通十分发达。经过几代人的经营,邯郸真正成为了天下通衢,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赵都城的南迁在中原地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小国,如,终日忧心忡忡,史载魏人出城拾柴,不敢仰视赵国都城。赵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魏国的73座城市。然而,更严重的反应在于其他大国的行动。赵是中原的后来者。在他之前,魏国和齐国已经相当稳固地存在了。赵迁都中原,引起了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魏惠王登基之初,就发生了内乱。赵和韩国联合攻打魏国,一度控制了魏国的一切。这时,赵和韩国在如何对待魏的问题上意见不一。韩国应该把魏一分为二,这样形成的两个国家都很小,不会有很大的威胁。赵不同意把魏国一分为二,而是主张换一个君主。结果,谁也不会服从谁。赵撤回了h
现在中原的战斗更加激烈了。为了复仇,多次攻打赵国,其都城邯郸也遭到攻击,史称“邯郸之难”。然而,魏和赵互相攻击,其他国家却从中受益。齐国以孙膑为军师,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了魏军,这样,赵魏在中原的实力就有限了。秦国也趁机攻占了魏国,占领了故都安邑。可以说,赵国和魏国都不是在争夺中原时占了对方的便宜,而是因为互相争斗,才导致了强敌的崛起。中原战场的果子不好吃。赵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赵没有积极参加中原战争。它在邯郸以南修建了长城来抵御其他国家的入侵。然而,由于赵占据了魏国70多座城市,并获得了可观的利益,等人并不希望他退出中原战场,不断进攻。赵就是不主动还手,连挖黄河都挡不住敌人。与此同时,赵的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北方。赵武灵王继位后,采取北上战略,将娄烦、东湖等民族地区纳入自己的范围。此外,他还率领二十万士兵奋战五年,灭了中山。通过北进战略的实施,赵国的疆域扩大了2000里,国力大大提高,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单独对抗秦国的国家。从赵国迁都来看,它首先看到了中原的富庶,所以攫取了大片土地,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邯郸一度被攻破。赵看到中原战争的泥潭太深,坚持实行南守北拓的战略,开拓北方疆域,把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来源:百度百科——赵国
历史上赵国的都城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425年前迁到中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鹤壁。386年前迁到邯郸。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当时赵国的都城在新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县。
春秋战国时期 燕国 赵国的首都是哪里啊?
燕都:蓟(今北京);赵国都城:晋阳、中牟、邯郸、新都。战国时期,赵国的领土非常广阔。在鼎盛时期,疆域横跨河北、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以及河南和山东。
省的部分地区。赵氏立国之初,赵襄子甫一即位便实施北进战略,并逐渐将大部分代戎之地兼并,开始了对该地区的经营。赵国三选都地: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再迁邯郸(今河北邯郸)。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前228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扩展资料: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召公奭封在蓟地(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但召公奭没有前往蓟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蓟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继续辅佐周王室。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前372年赵成侯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为赵之别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燕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国
赵国的都城是:
在 现在的邯郸市南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