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190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1881到190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1923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摘要: 190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件~尽量详细点~篇幅不要太长 1.1900年1月24日(1899年12月24日),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但遭...

190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件~尽量详细点~篇幅不要太长

1.1900年1月24日(1899年12月24日),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皇帝本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股势力,却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政变后,权力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声称光绪皇帝生病不能当局长,实际上把他囚禁在西苑瀛台,成了没有连枷的囚犯。李端之后,王在义的儿子溥娟做了大哥(皇太子),谋求废除光绪皇帝。2.1900年2月11日(农历1900年1月12日),清廷下令李鸿章将广东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全部铲平,以儆效尤。14日,清廷下令闽浙粤总督悬赏10.2万元捉拿开棺验尸的康有为、梁启超,也予以重赏。如果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军衔,你会得到一个例外的奖励。购买和阅读报纸的人将受到严厉惩罚,他们写的书将被严格调查和销毁。3.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道士王元专在第17窟(现编号)意外发现一个“经洞”,内有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文物五六万件,是20世纪初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除汉文外,藏文、梵文、切鲁文、粟特文、古河田文、维吾尔文等民族文字约占六分之一,还有数百种帛画、刺绣等艺术作品。除了大量的佛经、道经、儒家经典外,还有史书、帐册、历法、事迹、书信、文献等。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中外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然而,从1907年到1925年,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先后被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罗斯的欧登堡、日本的橙瑞朝、美国的沃纳等国窃取和掠夺,给莫高窟的史料造成了巨大的损失。4.1900年6月10日(农历1900年5月14日),八国联军因义和团运动而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书籍和经典都被毁了。公园里稀有稀有,十有八九都是用骆驼运到天津,然后一个月一个月运到国外。侵略者从中国偷走了多少财宝?正如瓦德西在《拳乱笔记》中所坦白的:“细节永远查不出来。”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灾难,也是人类文明的灾难。5.1900年7月17日(1900年农历6月21日),沙俄屠杀居住在江东六十四个村庄的中国居民,造成中国人死亡2000余人。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1900年7月16日海兰堡惨案,也被称为“庚子俄难”。6.1900年12月30日(农历1900年11月9日),中俄签订《天津俄租界议定书》。条约指出,俄国在天津的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因此俄国必须在天津租一块土地,这也方便其商人居住和设立企业及仓库。经中国政府许可,俄国在天津东北划出一块俄国租界。租界位于河东,涵盖河东区设立的界牌范围内的区域,除了靠近河流的盐坨边界,因为这个区域是“要害之地”,应该划出,不包括在租界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宣布放弃帝国主义俄国时代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租界。经过双方谈判,天津俄租界于1924年被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190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件~尽量详细点~篇幅不要太长

190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奥匈帝国)等国为镇压中国北方的义和团运动而派出的联合远征军入侵中国而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导致了义和团的覆灭和清军在京津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随光绪皇帝逃往陕西xi安。最终清朝与出兵的八国等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支付了巨额赔款,失去了很多主权。华北大乱期间,东南各省省长宣布自己中立。此后,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低下,汉族权贵崛起。战争还引起了中国的势力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本和俄罗斯为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而进行的日俄战争。

1900年中国(清朝)发生了什么事?

1900年中国(清朝)发生的事情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毁皇家园林(圆明园),掠夺大量国宝(兽首、字画、)。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中国耻辱的一页。

中国1900--1949年期间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900年至1919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的要求变成了资本输出和世界分工。为了反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试图利用义和团来抵御外来侵略。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奥、意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镇压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迫使清政府彻底屈服并与西方十一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共同要求。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我们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抵抗。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为了保证在中国的侵略利益,有必要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所以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八个侵略国和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11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二级联赛的成立

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变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进一步扩大。这一切促使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为了统一革命力量和进一步明确目标,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等,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清末“新政” 1900年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全国各地反压迫、反侵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清政府统治危在旦夕。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清政府从1901年起陆续推行“新政”。“新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面对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式,“新政”并不能帮助统治者度过危机。 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成立以后,陆续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其腐朽的本质。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策划下,1910年4月27日,由黄兴直接领导的大规模反清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爆发。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式的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武昌起义 见前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政”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洪宪帝制 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复辟帝制。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他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接受“二十一条”。帝国主义为扩大侵略利益,也积极支持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做上“中华帝国”的皇帝,改元“洪宪”。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革命党人掀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调兵镇压无效,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忧郁而死。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北洋军阀,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深化。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又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开始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920~1929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共产国际对中国给予大力的帮助;1920年秋开始,共产主义小组在中国各地纷纷建立,这一切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后转到浙江嘉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从此,它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的召开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分割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特别是在中国的侵略利益,1921~1922年,美、英、日等国在华盛顿开会。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达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这样,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在列强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更好地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华盛顿会议以后,帝国主义既各自扶植依附于自己的封建军阀,争权夺利,又联合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进行掠夺,使一战期间有所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迫。国内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大半个中国。这一切导致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共产党在二七罢工失败后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积极倡导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也意识到以前单靠国民党一党领导,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国民党需要新鲜的血液”。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旨在改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就使得国共两党实现了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作。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北伐战争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南昌起义 见前 八七会议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0~1939年 土地革命 1927年三大武装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解除农民身上沉重的封建压迫,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指导下,各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阶级上和经济上的保证。 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早就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方针。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1931年9月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红军的长征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中南方革命根据地无法立足,1934年10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革命的种子。总之,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遵义会议 见教材108页 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继续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号召中国人民起来反对内战,共同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率先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学生的爱国行为,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它使学生开始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的压力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有利于抗日的大局出发,经过多方努力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它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七七事变 1936年,德、日、意法西斯在共同反共产国际的幌子下,勾结起来,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英法美对此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实施全面侵华的计划。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殖民地的野心,同时也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和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中国人民最终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0~1949年 中共七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开始了局部反攻。为了迎接抗战的胜利和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延安整风运动 为了肃清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早已决定了内战的方针,但为欺骗国内舆论,并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的举行,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它虽然不能制止美蒋反动派发动内战,但为国内赢得了短暂的和平局面。 三大战役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