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男复原图,武则天真实长相复原图(古代人有现代人漂亮吗)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8 19:19:05
古代四大美男复原图 "天下第一美男"究竟什么样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众所周知,但关于四大美女的说法不一,没有定论。小说版的四大美男子是潘安、邹忌、勇士兰陵和韦杰,宋玉被归为才子。古代四大美男子复原图,才貌双全。潘安——世界第一美男。人们常常以“长得像潘安”来赞美一个男人的美丽。潘安成为了古往今来美男子的代言人。那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多漂亮?3354——《美容仪》。潘安当时已经有了一大批死忠粉丝。《世说新语》记录潘安每次出去玩都有一大批年轻女孩追他。一群群追潘安的年轻女孩给他送花和水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满载而归,这就是“抛果为车”这个典故的由来。虽然整天有那么多美女追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说到妻子,潘安绝对是个好丈夫。潘安的老婆出身名门,地位比潘安家高。他们不适合彼此。因为潘安既是美男子,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愿意嫁给他。潘安迷恋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不仅活着的时候从不出去做爱,她死后他也不会忘记她。妻子去世一年后,他写了三首歌《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歌《悼亡诗》具有开拓意义。因为当时女性地位很低,所以在潘安《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纪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不错,喜欢写悼念文章,可以说是一个忧郁帅气的作家。潘安的长相就不用说了,也是一个感情单一的好丈夫,但是他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外表那么让人羡慕,反而带着一些悲剧的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也没有得到重用。后来,他转向以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蜜为首的贾氏集团。那时候正是贾集团当家的时候。贾南风想废太子,潘安不幸卷入了这场阴谋。有一次,太子喝醉了,潘安被安排写一篇祭神的文章,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照着葫芦画瓢写了一首歌。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后,画了几个速写,变成了谋反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生母被处死。虽然不是主谋,但潘安显然在这场阴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个奸计得逞,潘安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成功夺权。他立即逮捕了潘安,并判他破坏三个家庭。纵观潘安的一生,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个体,有才华,有美貌,有激情,有政治恶。如果后人只记住他的美,无疑是在简化他。在所有群星璀璨的美男子中,潘安经过千百年的洗礼,仍然可以作为一个美男子的象征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才华横溢的才华是他不朽名声的原因。帅哥要想成为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王波《滕王阁序》中,有“盘江陆海云儿之名”。自古以来,磐安就与陆机齐名。潘安的诗位列钟嵘《二十四诗品》的上品,唐太宗的《陆机传序》《晋书》,证明了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当今名著如《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都以抒发哀思著称,潘安在西晋发扬了这种赋风。其中《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010-3360010。北朝兰陵战士——兰陵战士面具背后的伤心王子,也是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子之一。他具备了成为传奇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勇敢善战,比如充满流血杀戮的家族,还有盛年的冤死。
这个传说中最灿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关于勇士兰陵,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传说——。他看起来太软了,吓不倒敌人,所以经常戴着面具上战场。洛阳之战,北周进攻洛阳地区,但围城未被攻占。段绍、胡、高长恭奉命前去救。段绍用谋略打败了北周的军队。高长恭带着500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直抵被围困的金庸(今河南洛阳东北老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里的人不确定是敌人还是我军。高长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张漂亮的脸,鼓舞了军队。于是大获全胜,但据他真实的历史记载,并没有战士兰陵因为长相漂亮而戴面具的记载。《芙蓉赋》等史书记载:“邙山之败,长工为汉军,引五百骑于周军,后下金庸,被围甚急。城里的人都很熟悉,时刻准备着避免露脸,却被弓弩手救了出来,因此大获全胜。”说明他戴的是头盔,不是面具。在史书中,东魏、北齐、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士兵,也就是带头盔、铁面防护的重骑兵防护装备,必须摘下来露出脸,不是后人传下来的面具。尽管如此,战士兰陵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是精致的。《射雉赋》,《北齐书》说他“外表柔软,内心强大,声音和容量都很美”;《北齐书》说他“风中凉,色中艳”;《北史》说他“有才又帅”;《兰陵忠武王碑》说他是“白衣美女”。战士兰陵的父亲是北齐高欢皇帝文祥高成的长子,而母亲连姓氏都没有,这让他的身世扑朔迷离。《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兰陵王长恭,孝子,文祥四子。”《文祥》中还记载,六男子中:“文景元皇后生河间王小宛,宋生河南王小宛,王生广宁王,武士兰陵长工不能随母姓,陈生王延宗,燕生邵昕。”长的外表,软的内心,强的声音,美。为了勤俭节约,每一个甜蜜美好的东西都会和战士们分享,尽管一个瓜有好几个果。战士兰陵当了半辈子兵,立下了赫赫战功。这给他带来了荣耀和厄运。莽山大胜后,先主高伟问他:“你在战斗中陷得太深了,不能后悔输了。”是的,我说:“家事有恩,我没感觉。”高伟纳闷,拥有兵权的武士兰陵是不是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他开始被人忌讳。察觉到皇帝对他的敌意,战士兰陵开始收受他人贿赂,希望能保住性命(爱财的人不爱权),然后他听从他人的建议,说自己有病,远离政务。但如此小心翼翼,战士兰陵还是没有逃脱被赋予死亡的命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已故的高纬主派使者去拜访他的弟弟高素,礼物是一杯毒酒。兰陵大侠怒不可遏,对他的妃子郑说
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宋玉:大才子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宋玉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当今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宋玉并非徒有其表,在文学史上,宋玉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体现了先秦女性美的观念,她在汉民族集体意识中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让后人垂涎了几千年。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辩》确信为他所作。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经到过楚国的京城,在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实际上不善为官的,不合于时,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4, 卫玠:看死出生地不详,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壁人”。 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使他一连几天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这位帅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粉丝多得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怜卫大帅哥就这么香消玉殒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
求:古代四大美男复原图
潘安:晋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潘安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苹果来投掷他。于是,民间就有“果掷潘安”的传说。曹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沈约: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卫玠: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世说新语》中有“看杀卫玠”的故事,记载的便是这个传说。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哪几位
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1,潘安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2,兰陵王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将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武平四年(573年),因言“国事即家事”,坐罪鸩死,时年三十三岁,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3,宋玉宋玉,字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前222年),战国时期鄢(今湖北襄阳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 ,战国末期辞赋家,平生酷爱辞赋,既懂音乐亦善于写文章,曾事楚顷襄王,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齐名。4,卫玠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扩展资料:《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因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愿意下嫁给他。潘安对他老婆是痴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四大美男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四大美男复原图 兰陵王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兰陵王身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到底有多美?为什么看他的复原图就知道?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周围臣子的生杀大权。如果皇帝是个不弑杀的明君那还好办,但古代历史上出现明君的概率又有多少呢?亦或是这一任皇帝是明君,但他死后又如何能保证下一任皇帝是明君呢?所以大部分时候,朝臣们都过得战战兢兢,稍不注意就会人头落地。而今天咱要讲的这号人物就是其中典型,他一生战功赫赫,屡救国家于危难之间,但皇帝却十分嫉贤妒能,并最终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就赐死了他。兰陵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号人物,近几年来他可是荧幕和游戏里的常客。在文娱作品中,兰陵王英俊帅气,胸怀大志,并且在战场上还有万夫不当之勇,这样伟光正的人自然备受老百姓们的喜爱。兰陵王本名高长恭,乃是南北朝时代的人物,他的父亲是北齐文襄帝高澄。正母凭子贵,子以母荣,高长恭因为母亲的身份地位太过低微,所以从小就不受父亲的疼爱。由于早早就确认不会继承家业,因此高长恭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也没人管,年纪轻轻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才刚弱冠之年,高长恭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边境训练军队。由于治军水平高,高长恭被晋升为当地刺史。此时的北齐北面有突厥势力崛起,占据了大片地盘,建立了突厥汗国;西边有周武帝宇文邕励精图治,国家富强,兵马雄壮;南陈虽然国力衰微,但也时刻准备从北齐的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可以说当时的北齐被群狼环伺,稍不注意就有灭国的危险,但也因此高长恭有了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机会。公元563年,北周与突厥结成军事联盟,一同发兵准备彻底消灭北齐。此乃北齐生死存亡之战,北齐的三位大将段韶、高长恭、斛律光奉命于危难之间,率领北齐军队抵御北周与突厥的联军。除了高长恭以外,另外两位将领也都不是庸才,他们俩率军牵制住了大部分的敌军,在遭遇战中重创了对手。但由于敌人实力过于强大,仍有一部分的军队直接杀往北齐的都城洛阳,一旦洛阳丢失,北齐朝廷就会被一锅端。关键时刻兰陵王闪亮登场,他率领手下五百铁骑冲向北周军阵,一路砍杀势不可挡,并最终突破重重包围抵达了位于洛阳西北方向的重镇金墉城。此时金墉城正奋力抵抗北周军队的围攻,见一骑兵杀到,一时间无法分清这是敌是友。高长恭由于长相俊美,为了震慑敌人便一直带着修罗面具出战,直接杀入了敌军之中;城墙上的守军一看是援军来了,瞬间士气大振。北齐将士奋勇杀敌,而地方军队此时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此消彼长之下,北周军队很快就像潮水般纷纷退去。这就是《兰陵王入阵曲》的由来,一战封神不过如此。此战得胜,高长恭凭借五百铁骑就成功解救洛阳之围,声望瞬间达到了顶点。当然这场战斗并非高长恭一人之功,段韶、斛律光这两位将领也都打得非常漂亮,要不是他们成功牵制住了大部分的敌军,高长恭也不可能一个人力挽狂澜。北齐的历代皇帝都是短命之人,没有一个能够将皇位坐得长久(真了解后会发现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北齐高氏太过荒唐)。建国还没几年,皇位就轮到了北齐后主高纬。本来北齐就没几个好皇帝,这高纬更是个难得一见的昏君。战争结束后,高纬问到“你冲阵的时候,难道心里就不怕吗?”而高长恭的回答却为自己日后的殒命埋下了伏笔。他答道:“国事就是我的家事,情况危急我自当奋勇向前。”这番话落在了高纬的耳朵里,却被他理解出了高长恭觊觎皇位的意思。几年之后,高纬找了个由头,派使者给高长恭送去毒酒,一代兰陵王最终饮鸩而死。我们都知道古代打仗出色的将领其实有很多,兰陵王之所以呼声这么高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其俊美的外表,《隋唐嘉话》中直言兰陵王“白类美妇人”;而在《北齐书》中也有关于其容貌的描写:“貌柔心壮,音容兼美”。那么兰陵王真的像传说中那么俊美吗?05年的时候,某电视台节目就通过史书、画像等尽可能还原了兰陵王的真实长相。只见他剑眉星目,五官端正,肤如凝脂,果真是个美男子的模样。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