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在哪里,中国三大母亲河(黄河源头简谱)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8 04:20:44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河北省境内的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格孜格亚山北麓的卡日曲、巴彦哈尔支脉、星宿海以西的岳古宗乐曲。黄河依次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汇入渤海(莱州湾)。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和东平湖。黄河流域地域辽阔,山脉众多,东西高差大,不同地区地貌差异大。由于盆地位于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影响比较复杂。因此,流域不同区域气候差异显著,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很大。资料公元前3000-2000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期至安阳殷墟)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适宜植被的生长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2左右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出现了雷夏泽、小野泽等众多湖泊。《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繁盛,禽兽繁衍”。直到中国战国时期,关中平原仍有“山川之美,河谷之美,人才之多”。战国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再加上中国古代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的植被破坏已经成为一种长期的、大规模的现象。随着20世纪30年代全球气候开始转冷,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但森林覆盖已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被黄河侵蚀,被大量的泥土卷走,形成了千沟万谷的地表形态。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中国黄河源头在哪里?
中国黄河的源头在卡里曲,它位于青海。黄河的源头在青海腹地。第一条河源是扎曲,第二条是岳古宗勒曲,第三条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以五泉为始,时间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枯水期不干涸,是黄河的源头。古宗烈曲,只有一个泉,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里面有100多个小水池,像星星和珍珠。
黄河源头在哪里?
河北省境内的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格孜格亚山北麓的卡日曲、巴彦哈尔支脉、星宿海以西的岳古宗乐曲。中国的黄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最终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资料:黄河源头位于青海腹地。一个河源是扎曲,一个是酸奶宗列渠,第三个是卡里曲。扎曲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以五泉为始,时间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枯水期不干涸,是黄河的源头。古列曲只有一个泉,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里面有100多个小水池,像星星和珍珠。1978年夏,国家组织河源考察队,深入河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河源地区西部有三条河流流入星苏海,分别是扎曲、岳古宗烈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小,只能算作月谷宗烈曲的支流。与卡日曲相比,卡日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多一倍多。因此,足以确定卡里曲是黄河的源头。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 800米的格孜戈雅山。山脚下几处泉水溢出的清水,是黄河“咆哮千里,触摸龙门”的初始水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源头
黄河源头在哪里?
来源: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北麓的裕固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最终流入渤海。流域内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干,夏秋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每年携带泥沙16亿吨,其中12亿吨流入大海,其余4亿吨在黄河下游滞留多年,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当世界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先辈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割荆棘、除杂草,辛勤劳作、生活,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拓展资料:地质历史时期对黄河孕育、诞生和发展的地质影响是由地质作用控制的,以地壳变动引起的构造运动为外力,以水文地质条件下自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为内力。在成河的历史进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自史前地质时期就一直存在,此后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各种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早更新世第三纪至第四纪
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河道变迁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2019年9月,是黄河治理史上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张黄河治理的新蓝图铺展开来 。上游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