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7 11:37:28
中国少数民族有那些节日?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雷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长寿歌,拉祜族的中秋节,苗族的花山节。因为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有同样的重大节日,比如宰牲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农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月。蒙古族的节日也叫“白节”或“白月”,与牛奶的洁白密切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敖包节、发艺节、那达慕节、马奈节等。蒙古族的节日蒙古族的节日又叫“白节”或“白月”,与牛奶和食物的洁白密切相关,“白”在蒙古族心目中是“开元”的意思。关于蒙古族的节日有不同的传说。据史料记载,蒙古人自元代开始接受汉历,所以蒙古人的白月与汉族春节的第一个月重合。这就是蒙古族春节的由来。朝鲜族的节日和汉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的第一个生日,家辉节(60岁生日)和回族婚典(60岁结婚纪念日)。第一个结婚日和第二个结婚日,孩子、亲戚朋友、邻居都祝福和庆祝老人的生日。
少数民族著名节日
1.蒙古族:马奶节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喝马奶酒。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持续一天。为了庆祝丰收,互相祝福,除了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抓肉”款待客人,举行赛马活动,邀请民谣歌手演唱祝福语,向蒙古老医生赠送礼物等等。相传,这就是那达慕的由来。2.朝鲜族:婚礼当天,清新民族崇尚礼仪,注重节日。每逢元旦和喜庆的日子,都要举行盛大的宴会。那时,桌子上必须先放一只煮熟的公鸡,公鸡嘴里必须叼着一个红辣椒。宴席的传统菜肴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美观华丽,许多食物要做成鸟兽。它的节日和汉族的节日基本相同。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出生一周年纪念日、“家辉节”(60岁生日)和“回族婚典”。归乡节,又称归乡节,是结婚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孩子们,亲戚,朋友和邻居都向老人表达他们的祝福。同学会比婚礼更热闹。3.苗族:拉骨节,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今天的苗族自治区融水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苗语称为“xi牛”。该节日每十三年举行一次,演奏一尺三尺长的鼓。该节日每三年举行一次,演奏一种五英尺长的鼓。不管大节小节,总是三天三夜才能尽兴。当一个村庄的主人举行鼓乐节时,各族人民和附近村庄的亲戚朋友都去赶节“吃鼓”,苗语称之为“努牛”。农历十月举行一天。节日以祭祖为中心,由族群推荐的第一或副第一活动主持。4.瑶族:王磐节是祭祀祖先盘古、盘庚、盘瓠的主要节日,国内外人民都非常重视这一民族仪式。由潘家族首创,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男女老少的祭品都要穿上各自的民族节日服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王磐节。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音乐歌曲(下面会特别介绍);舞蹈是一种群舞,每只手拿一个长约80厘米的鼓,一般为两人或四人。王磐节、王磐歌和长鼓舞都有悠久的历史。5.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狂欢节”。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举行火把节,大多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比赛等。在新的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资料:民族节日是指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因素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节日。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也因为一些传说而流传千古。参考资料:民族节日百度百科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请列举一个?)
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汉族-春节白族-三月节朝鲜族-寒食节哈尼族-澡堂节回族-目瑙节蒙古族-白色节(即春节)彝族:火把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还有“米脂节”、“插花节”等近百种服饰可以区分,典型的就是三三节。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和小家庭制,有抢婚的白族:三月街、祭祖节、火把节等。都是作为盛大的服装传授的。男人通常头戴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穿白色双排扣衣服和黑色立领上衣,下穿白色裤子。女人们身着白大褂,红、黑、紫三色丝绒衣领,白色或蓝色裤子,绣花印花彩色毛巾,胸前挂着“三只熊”、“五只熊”等银饰。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和小家庭制。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后来改为土葬。葬礼相当隆重。哈尼族在:年十月崇尚黑色,喜欢用自己的蓝黑色布料做衣服。男人穿双排扣上衣和裤子,老人戴黑布或白布的瓜子帽。各地的女性服饰各不相同,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糖醋食品,辛辣食品。实行一夫一妻制,表亲之间优先结婚的习俗盛行。人们死后被埋在棺材里。热爱音乐,擅长唱歌跳舞,随身携带乐器。壮族:的“三月三”服饰上,男性和汉族没有太大区别,女性则是多样的,各有特色。穿无领上衣,左短裤,宽裤子,腰间有花。节日里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女人爱嚼槟榔。进行棺葬,擅长歌舞。傣族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农历新年。届时将举行泼水、划龙舟、促销等活动。
实行土葬,少部分实行水葬。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妇女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欢酒和酸辣食品,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普遍爱好歌舞。民歌多由“赞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著名。 傣族村寨多临江河建筑,竹篱环绕,各户自成院落。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苗族:“花山节” 实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部分地区有四代,五代同堂的父系大家庭。有姑舅表优先婚和转房等习俗。实行棺木土葬。僳僳族:“刀杆节”“阔时节” 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克等饰物 住房多为“千脚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但仍有姑舅表优先婚制等习俗。 人死后,亲友要带酒肉吊唁并绕尸歌舞,唱“尼莫”歌,实行土葬,在坟前悬挂弩弓,织麻布工具随葬品。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人死后,要请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移置木匣内,实行土葬,由阿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拉祜族:主要节日“扩塔节” 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岔很高的长袍,除衣领和开岔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筒裙或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剔光头发,包黑色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角牌)。男子裹黑头巾,穿黑色无领大襟衫和长裤,外出时佩刀。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刀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夫妇不和睦,可请人出证,饶断丝线,即可离异。 人死后根据性别,年龄和辈份放置尸体,实行火葬,部分地区采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丢鸡蛋占卜选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佤族:主要节日“崩南尼”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后实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红布包头,身穿无领短衣,宽大短裤,赤足,身佩长刀,颈戴藤圈,有纹身习俗。妇女穿无领短衣,下着围裙,小腿裹布,并在腰腿套足藤圈。遇到重大事情要剽牛。纳西族:主要节日“棒棒会”“螺马会” 男子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妇女着右衽大襟宽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用彩色丝线纺织7个精美圆形图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劳之意。瑶族:主要节日“盘王节” 妇女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最爱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绣上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围以五彩细珠,佩戴银制头钗,头针,耳环,颈圈,银牌,手镯等饰物。男子亦畜发盘髻,以青布或红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外加坎肩,下着宽裤。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过节日唱歌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成亲,但不与他族通婚。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表婚。 男子成年后举行民间制作的精美刺绣,桃花,蜡染,瑶锦等手工艺品最负盛名,信仰多神,崇拜祖先。藏族:节日多与宗教有关,主要节日“藏历年”葬俗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多种,信仰藏传佛教。每逢节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骑马比赛。景颇族:“目脑节”是其传统民族节日。男子喜穿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妇女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颈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花纹色彩鲜艳。还在腰,颈,腕,足戴有涂过红,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钱的人,往往腰缠数十圈。布朗族:主要节日“关门节”“开门节” 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男子穿对襟短衣,下穿黑蓝色肥腿长裤。有纹身习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种花纹。 人死即速葬,按年龄辈份大小,分高,中,低三台叠葬在一起。普米族:主要节日“大过年” 兰坪,宁蒗等地普米族过年要为十三岁儿童举行“穿裤子(裙子)”成年礼仪式。怒族:“新年节” 男女均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长衣短裤,喜佩腰刀,肩背弩弓及兽皮箭包。泸水,福贡的怒族妇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着长
少数民族节日有什么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沐佛节、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节”。羌族的祭山会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