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的论文(全球变暖的作文800字)

摘要: 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变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英国气象台的科学家声称,自从1850年开始有可...

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变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英国气象台的科学家声称,自从1850年开始有可靠的世界气温记录以来,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上最热的十年,1990年是世界上最热的一年。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科学界一致认为,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造成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本身含量不高,一般占大气的0.03%左右,是有机物氧化的产物。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腐烂以及动植物的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大气层下20公里的薄层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几乎不吸收太阳辐射,但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你可能见过温室。通常,温室是由大面积的玻璃窗组成的。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很容易地穿过玻璃,加热房间。被加热的房间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不易透过玻璃散射,使一部分太阳能被阻挡,以热能的形式留在室内,形成温室。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类似于温室玻璃窗。阳光通过大气发射到地球,地球向太空辐射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大量的长波辐射,从而减少地表热量向太空的辐射损失,在大气中保持一定的热能,提高地表温度。人们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这种效应称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不一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害,关键在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过去的10万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自然消耗,一直保持着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280 ppm(即百万分之280),刚好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不会造成气候的大变化。然而,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变暖?

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

越多的二氧化碳,越多的冰箱和汽车会使世界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你说的只是一小部分。当大量的人失业时,会有几个人获利。这是一个道理。在绿色和平论坛上发表一篇以前的文章,看看谁关心这个问题。毕竟,谁会关心气候变化呢?谁在乎全球气温上升一两度甚至六七度?谁会关心北极和南极冰架的崩溃或融化?谁在乎北极熊是死是活?谁在乎有多少物种灭绝了?谁在乎沿海地区有多少城市被淹没?谁在乎每年有多少雪山融化?谁在乎每年夏天有多少人死于高温?谁在乎有多少森林被高温引起的大火烧毁?谁在乎有多少个干旱的城市?谁在乎呢。对于宣传全球变暖危害的朋友们,当我们向别人展示全球变暖的影响时,我们是否有信心让对方感受到同样的危机感?个人认为,这些事情基本和一个不了解全球变暖的正常人无关。这些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和关系?几乎没有!最多冬天少穿点衣服,夏天开一会空调。偶尔单位学校太热放假。这不是很好吗?按照这个好处,越热越好!老弱病残都热死了,还能减少污染。那为什么要靠这些东西让别人关心全球变暖呢?这说明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们倒退着走进了一条单行道。我们只考虑自己的价值观,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全球变暖带来的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还有很多影响,都与人类的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为什么我们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气温升高会影响人体生理机能,人类患病的概率会增加,各种生理疾病会迅速蔓延,甚至会滋生新的疾病。眼科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人民社会会为医疗付出越来越多的钱,越来越多的人会死于暴力致死。巨蟹会越来越流行;促死会越来越普遍。再多的钱,再好的医生,也不一定能救你的命;气温升高带来的热能会给空气和海洋提供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台风、飓风、海啸等灾害。每年,我们遭受和面临越来越多的灾难,生命和金钱的损失越来越难以接受。再多的钱也救不了你的命;台风、海啸等灾害不仅会直接摧毁建筑物,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还会带来许多次生灾害,特别是台风、飓风等引发的强降雨,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命安全;气温升高不仅会直接从海洋吸收水分,还会从陆地吸收水分,使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减少粮食和饲料的产量。而且粮食和肉制品会供不应求,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稳定。由食物引起的恐慌和挣扎将不再发生在落后的村庄;气温上升融化的冰山是我们生存的淡水主要来源。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全部由冰山融水组成。当温度平衡正常时,冰山有一个冰雪循环系统,即夏季冰山融化,流下山,进入地下,为平原地区积累淡水,起到过滤作用。冬天,水以蒸汽的形式回到山上,冰雪通过大雪重新堆积,这也是一个过滤的过程。整个循环过程确保了淡水的稳定平衡。现在,全球变暖使得冰山上的冰雪堆积速度远远快于融化速度,甚至有些冰山已经停止堆积,切断了当地的饮用淡水。

这会导致缺水引发冲突和战争;气温上升逐渐打破了自然食物链。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海洋的碳酸化,从而杀死大量的微生物。底层食物的消失会让海洋

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温度的上升,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昆虫们提前苏醒,因为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庄稼,就等于人类没有了食物; ·而蜜蜂数目的大量减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彻底崩溃的前兆。没有了蜜蜂帮助传播花粉,植物将无法繁殖。也就是说,庄稼无法繁殖,无法结果,人类将没有食物。全球人类将面临食物短缺,为争夺食物而引发的战争将越来越多,越来越近。而供我们争夺的食物,也将越来越少;·全球变暖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随时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频繁。大火无情,我们的家将24小时处于危险当中。我说24小时,就是说即使在夜间也会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全球变暖所能确定的并公开的最大威胁,是冰河时代的突然降临。对这一结果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后天》这部电影,其内容就是讲述冰河时代降临的恐怖。但这部片子只做成了灾难片,而几乎没有起到多大教育意义。我都只有在看第二遍时才察觉到在电影开头时,讲到了全球变暖和冰河时代的关系。跛脚的美国灾难片;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最恐怖的结果,也是未确定(?)未公开的结果,那就是,由于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海啸等海洋性灾难次数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所带来的次生灾难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当海洋性灾难达到一个最高点时,也就是量变产生质变的那一点时,部分地壳被海洋所撼动,造成地震,而部分地壳附近的火山被引发,连锁反应,来带更大的地震,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所产生的数万吨上千摄式度的火山灰,所到之处,便是火海,即使没有点燃的,也被压扁。世界上近八成的人口将在这次火山爆发中消失。待火山平静下来,大量冷却的火山灰掩盖天空,将有至少长达两年之久的黑暗生活笼罩整个世界。没有阳光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粮食。坚持到最后的,恐怕只有老鼠和小强。大家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这一类的后果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之前我们经常听到见到提到的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别人抱炸弹,一个是自己抱炸弹。相信大家和我的感受会很相似。大家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充满爱心的人,都是肯为环保事业奉贤自己力量的可爱的人。但我们只是在宣传环保时,忘却了一点,那就是对方的感受。如果我们可以对对方的心理进行推敲,拿捏,在了解了对方后,再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宣传,宣传效果岂不会更加理想?对症下药,这是无论在哪里都适用的完用理论。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更震撼人心的影响,告诉周围人的话,那么,大家必定会重新审视环保的重要性,并发自内心地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地球奉贤出一份力量!

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人口剧增因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自然因素1.火山活动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3.冰山融化科学家发现,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北极冰山融化将释放大量被捕获、截留在冰和冷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研究者警告这些聚集在极地的大量的毒物是未知的,它们的释放将严重危及海洋生物和人类生存环境。这些将渗出的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DDT、氯丹等。所有这些都是持续性的有机污染物,或会导致癌症和先天缺陷,此前被北极的冰层和冻水捕获。但挪威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监测1993年和2009年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量结果时发现,全球变暖正在使这些污染物重获“新生”。4.太阳活动有专家认为现在气候变暖跟太阳周期有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火星增温和地球增温周期一致,主因是太阳;美国一些科学家也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太阳,1975年~2000年之间,太阳磁循环和北半球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几乎一致;另外,丹麦天文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宇宙。但是更多人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查看全部4个回答酸雨在线检测仪-莱比信中国关注酸雨的人也在看提供专业的环境与气象等领域科研与业务产品,方案和相关...lab-sun.com.cn广告 学校商超人体测温仪_红外人体测温仪 艾睿光电±0.3℃_高精度_全自动精准测温红外热像仪.InfiRay_看清...iraytek.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扩展资料 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 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暖47 浏览242792019-10-08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20世纪全世界平均温度约攀升0.6摄氏度。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约10天。 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 扩展资料: 基本危害介绍: 1、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2、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3、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 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 4、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 5、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 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暖14 浏览60352019-07-09全球变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5 浏览39742019-11-04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球变暖?125 浏览1462019-11-04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