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厦门老字号,福建厦门特产小吃零食(去厦门必吃的20个小吃)

摘要: 厦门老字号有哪些 厦门中华老字号有哪些 厦门黄泽河食品有限公司0001号地址:思明区中山路22-24号从1945年开始...

厦门老字号有哪些 厦门中华老字号有哪些

厦门黄泽河食品有限公司0001号地址:思明区中山路22-24号从1945年开始,黄泽河和他的师傅就开始沿街叫卖花生汤做甜品。1951年在中山路22号开设手工作坊“黄泽和花生汤店”。1956年为公私合营,由厦门饮食服务公司经营。1981年,黄泽河和师傅承包了“黄泽河花生汤店”,2004年,“黄泽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由儿子黄荣华经营。1994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厦门鼓浪屿食品厂有限公司编号:0002地址:思明区前埔中二路838-840号1940年,14岁的林老师来到厦门艺华兴面包店正式学习美术,后公私合营,由天成等17家糕点店组成厦门鼓浪屿食品厂,林先生为首任厂长。1999年,鼓浪屿食品厂并入厦门新味天食品工业有限公司,2003年,厦门鼓浪屿食品厂改制恢复。现任厂长曾华山先生是第五代传承人,常年致力于鼓浪屿品牌馅饼的源头原创、创新发展。2001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4年,鼓浪屿品牌荣获福建省、厦门市著名商标,同年荣获“全国糕点百强”称号。2015年入选思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佳味冠(厦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编号:0003地址:思明区连岳路172号。1993年,林秋红女士在海沧创办了岳斌饭店。1999年更名为家味馆,专注于闽南渔家菜的烹饪。其中,佳味特色龙图汤被评为“中国名菜”;海沧佳味冻笋被评为“中华名小吃”;雕花鲍鱼鸡获中华美食金鼎奖。现在,家味馆已获得“福建名店”、“全国名店”等称号。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为“厦门老字号”。厦门魏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NO.0004地址:集美区同济南路90号。1993年,王瑞祥在集美区林峰村首家开设魏攸餐厅,秉承“以味会友,以料正宗”的理念。主要经营鸭肉面、脆皮虾、勺炒等闽南养殖特色美食。荣获“中国名店”、“福建省十大名店”、“福建省著名品牌”等称号。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南普陀寺实业有限公司0005号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515号厦门南普陀寺实业有限公司主营素菜、素饼。南普陀素菜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独具诗情、山水、禅味、时尚的素食文化,被称为“天下第一素宴”,连续多年接待了130多位中外领导人。南普陀素饼秉承品质第一,选料考究,皮酥馅软,入口爽,甜而不腻等特点。并已成为具有厦门特色的旅游礼品、拜佛贡品、休闲食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1991年原国内贸易部授予企业“中华老字号”称号,2006年商务部认定企业为“中华老字号”。厦门汇和股份有限公司0006号地址:惠安湖里区芦岭路中伦公园汇和石文化园师傅李邹生,师从清代石雕大师李周。他是南派石雕技艺的第十五代传人,参与并领导了《虎门鸦片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万英雄过长江》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刻工作。1989年,李邹生大师和女儿李亚华来到厦门,创办了汇和腾飞园古建筑工程公司,2008年,厦门汇和石文化园开园。2011年徽派石雕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被评为“厦门

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为“厦门老字号”。厦门路发美食庄园娱乐有限公司编号:0013地址:湖里区海天路外口公寓楼22号1990年,谢路生以“一室两桌”在湖里创办“小路发”,秉承“信誉第一,品质至上”的理念,打造餐桌上的新鲜美味。随后,厦门陆发美食庄园娱乐有限公司成立,蜜粉套餐、玉扇豆腐、椒盐海蛇、黑胡椒生蚝等陆发菜品被评为名牌食品,荣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国十大闽菜名店、福建省著名餐饮名店、上海市名牌企业等数十家省、上海市名牌企业。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为“厦门老字号”。厦门通士达股份有限公司0018号地址:同安区同福路777号1958年,厦门灯泡厂在鼓浪屿成立,这是厦门电光源照明行业的开端。经过38年的实践、奋斗和建设,已具相当规模;1996年,厦门灯泡厂与厦门电子研究所、厦门玻璃厂合并。次年,厦门灯泡厂、电子研究所、玻璃厂、仪表厂、玻璃纤维厂等5家企业组建厦门通士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厦门轻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并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品牌效益企业”等称号。厦门嘉丽海鲜酒家有限公司0020号地址:思明区湖滨南路819号富宝大厦3-4楼“嘉丽”于1983年在鼓浪屿的一家小餐厅起家,秉承热情、温馨、贴心的服务理念,经过30多年的开拓,从鼓浪屿转战厦门、福州、杭州、印尼,成为一家跨国餐饮集团企业。被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饭店协会、烹饪协会认定为特色餐饮企业、国际知名餐厅。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大方素食餐厅。0025号地址:思明区南华路3号1992年,厦门大方素食馆在“厦大街”成立。2008年迁至南华路,受到厦大师生、僧人、居士、民众的一致好评。前南陀寺方丈妙湛大和尚以“慈悲为怀,倡导素食”为题献上礼物。大方素食馆以“慈善经营,快乐生活”为宗旨,弘扬素食文化,坚持慈善公益,荣获“国绿”

餐饮企业”、“福建餐饮名店”、“厦门老字号”称号。厦门舒友海鲜大酒楼有限公司编号:NO.0026地址:思明区白鹭洲东路1号A座“舒友”系陈有鹏1987年创建于厦门鹭江道上的咖啡酒廊,经过近三十年传奇创业,壮大发展成跨越闽、沪、港,集连锁酒楼、高端自助火锅、小舒友排档、茶餐厅、诺亚金樽娱乐会所、一代年华娱乐会所、红馆自助式KTV、名仕水疗SPA、舒友酒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集团企业,获多项省级、国家级荣誉,是“中国驰名商标”。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市吴招治薄饼传统美食有限公司编号:NO.0027地址:同安区祥福花园1号楼1947年,蔡氏家族后裔蔡体,尊祖传薄饼制作工艺,在同安墟市(农贸集市)设摊售卖,颇受欢迎。1952年,蔡体以外孙女“招治”闺名在同安城关西桥尾创办“招治薄饼店”。招治掌握蔡氏薄饼的真传,并研发创新薄饼菜料,深受民众喜爱,声名远播,人称“招治薄饼”。1995—2000年,“招治薄饼”两迁其址,扩大经营,以纯正品牌服务社会。1991年被原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11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厦门兴茂贸易有限公司编号:NO.0029地址:思明区大同路100号厦门兴茂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主营厨房炊具和电风扇的批发及零售,以货真价诚、守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一度被厦门人传颂“买锅找锅王,锅王在兴茂”,“锅王”美誉因而广泛传播。公司多年担任“美的”、“双喜”、“爱妻”、“爱德”、“三源”、“联溢”、“元田谷”等品牌代理商。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市思明区灌口周宝珍卤味店编号:NO.0030地址:思明区长青路89号之81946年,厦门灌口中医世家公子周马瑶,研制出周氏卤味秘方,灌口卤鸭香传四方,人称“卤鸭周”。1986年,“卤鸭周”以爱女闺名宝珍创办“灌口周宝珍卤味店”,从此周氏卤味声传八闽,各地纷纷慕名前来加盟,目前拥有一百多家分店。2004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菜”,1999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编号:NO.0031地址:集美区集美北大道519号1925年,厦门第一家电池厂——月星电池厂诞生。1954年公私合营后,月星等5家电池厂合并成立厦门电池厂。1964年创立三圈品牌,并进军国际市场。2005年“三圈?霸道”碱性电池应市,标志着自产的碱性电池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投产,三圈电池从此开启了新能源时代。厦门市陈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编号:NO.0037地址:思明区营平路39号1929年,12岁的陈高劝下南洋,学得制辣技术,1938年回国后创制出沙茶酱、沙茶辣等多种调味品,在泉州、厦门走街串巷挑担叫卖,深受欢迎,人称“沙茶陈”。1950年他创办“陈有香调味品社”,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厦门酱油厂,1961年他承包“陈有香调味品社”。1996年成立“厦门市陈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交由其子陈腾灿经营。“陈有香调味品”具有浓郁的南洋风味和侨商特色;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福建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光华大药房)编号:NO.0042地址:思明区中山路57号厦门光华大药房前身是中山路上“万记”药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厦门工商业大观》、《厦门大观》中均有记载。1954年更名为“新万记”。1966年,新万记借当时迎接印尼华人华侨回国的“光华轮”的轰动效应,顺应形势改名为“光华药店”。2002年光华、回春等15家药店整合成立厦门光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2010年加入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福建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中山路旗舰店仍保持“光华大药房”名号。1999年,原国内贸易部认定回春药店为“中华老字号”,2011年商务部认定厦门光华大药房为“中华老字号”。厦门市古道茶艺有限公司编号:NO.0043地址:思明区会展路国际明发新城92-101号商场2层C单元1996年,沈学宁在厦门创立古道茶馆,2001年发展为厦门市古道茶艺有限公司,走向连锁发展。古道茶馆崇尚古风,致力茶艺传承,倡导“健康绿色新生活”。曾在海峡两岸茶文化季上荣获“武夷岩茶茶王”;“闽南斗茶”大赛中,“古云红”红茶荣获年度专家推荐奖第一名;“两岸斗茶”茶王赛中,荣获大红袍金奖、清香型铁观音金奖、浓香型铁观音银奖及普洱茶(生茶)、(熟茶)双银奖等;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编号:NO.0044地址:同安区同集中路1666号古龙工业园厦门罐头食品工业肇始于1907年的鼓浪屿淘化公司,1954年成立福建第一个罐头厂,1956年更名为福建华侨投资公司厦门罐头厂,创立水仙花系列品牌,1986年创古龙系列品牌。古龙罐头荣获亚太博览会金奖、中国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罐头行业十强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管理AA级企业。1999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市黄胜记食品有限公司编号:NO.0048地址:思明区龙头路95号1842年,龙溪黄知江到厦门经营肉松肉脯,创立“黄金香”品牌。1915年,其子黄景在大同路设立“黄金香胜记”,1938年迁至鼓浪屿,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厦门市食品公司”。1978年黄景之孙黄满鸿在鼓浪屿重开“黄金香肉松店”,2000年注册“黄胜记”商标,2012年成立“厦门市黄胜记食品有限公司”。1999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均和房地产土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编号:NO.0051地址:思明区槟榔路1号联谊广场写字楼七层“厦门均和”创建于1997年。2000年作为建设部确认的全国百佳房地产中介机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国家级放心中介联合宣言。近二十年来,厦门均和在福建评估业中一直位列前茅。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市林扁工贸有限公司编号:NO.0055地址:思明区中兴路29号1934年,林扁随父林租从泉州来厦门谋生,靠祖传手艺在百家村开设“林扁豆腐坊”,制售豆奶、豆腐、豆花、豆干等豆制品。1995年林扁女儿林顺爱(林美英)创立厦门市林扁工贸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小作坊向现代化豆制品厂的转变,并开设20多家直营连锁店。1996年生产盒装豆腐,生产100多种豆制品系列产品。1997年注册“百家村林扁”商标,享誉闽南。1999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上海慎昌钟表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编号:NO.0064地址:思明区思明西路2号1928年,上海慎昌钟表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思明南路设分公司,定名“慎昌钟表店”,并分设“及时钟表店”和“鼓浪屿分店”,售卖国产时钟和进口手表。1956年并入厦门百货公司,保留慎昌、慎时钟表店为公私合营企业。1991年,慎昌、慎时与国有钟表眼镜批发部合并为“厦门钟表眼镜公司”,慎昌店名依然保留不变。1999年,原国内贸易部认定“慎昌”为“中华老字号”,并载入《福建省志》。2001年,厦门百货公司(含厦门钟表眼镜公司)改制解散。现为上海慎昌钟表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市思明区沙茶林小吃店编号:NO.0065地址:思明区万寿路阳台山3号店1935年,汕头人林初从印尼回到厦门,带来了制辣技艺,在中山路、鹭江道一带挑担叫卖沙茶面,人称“沙茶林”。1990年林初之子林杰生继承父业,在百家村及万寿路一带继续经营“沙茶林”小吃店。2003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1999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厦门慎时贸易有限公司编号:NO.0068地址:思明南路22号1942年,厦门慎时钟表行在中山路成立。1956年并入厦门百货公司,保留慎时、慎昌钟表店为公私合营企业。1991年,慎时、慎昌与国有钟表眼镜批发部合并成立“厦门钟表眼镜公司”,慎时店名依然保留不变。1999年原国内贸易部认定“慎时”为“中华老字号”,并载入《福建省志》。2001年,厦门百货公司(含厦门钟表眼镜公司)改制解散。现为“厦门慎时贸易有限公司”。厦门香满堂食品有限公司编号:NO.0083地址:同安区美禾九路150号1952年,李仰仪师傅在厦门霞溪路创办肉松作坊铺,以味道独特,色香俱佳深受欢迎。1985年成立“厦门市好好食品厂”,2002年更名为“厦门香满堂食品有限公司”,秉承“三诚、三效、三最”理念,逐步壮大至拥有国内先进肉松生产设备的现代化企业。2008年至2012年被福建省老字号协会、中国商联会烘焙公会认定为“福建百年老铺”、“中华烘焙老字号”等。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市亚珠大酒楼有限公司编号:NO.0088地址:思明区斗西路156-158号祥禾广场五楼蔡约珠,乳名亚珠,1982年在厦门鹭江道摆摊,经营煎豆干、炸海蛎、炒蛏子等闽南原乡风味小吃;5年后以“亚珠”为品牌创办“亚珠餐室(厅)”;2001年成立“亚珠大酒楼”。她热情厚道、亲诚待客、菜品可口、价格实惠,因而食客盈门,“亚珠”美名远播海内外。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认定其为“中华餐饮名店”,获“国际美食质量金奖”。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正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天天全家福)编号:NO.0091地址:思明区莲花南路8号1996年,厦门正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莲花南路开设第一家餐厅,现磨豆浆、非矾油条深受赞美,清粥小菜、面食点心、商务套餐,深受食客喜爱。公司坚持健康、诚信、营养理念,如今是拥有14家分店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市周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编号:NO.0095地址:集美区杏林纺织路3号“厦门周正”前身为1996年周秀君女士创办的秀君小炒店,主要经营独特秘方烹制的水煮活鱼等鱼类菜肴,1999年更名为“周正川菜馆”,2010年成立“厦门周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以“周正水煮活鱼”为招牌,专注烹制水煮类的大型川菜连锁企业。其镇店名菜“水煮活鱼”被评为“中国名菜”。2008年以来获得“福建省餐饮名店”、“中国川菜名店”等称号。2012年被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评定为“厦门老字号”。

厦门老字号有哪些 厦门中华老字号有哪些

厦门不可错过的美食老店有哪些?

厦门不可错过的美食老店:乌糖沙茶面该店大名鼎鼎,从选料到制作,老板都有自己的心得与秘方。与别家的不同的是,乌糖沙茶面中的沙茶汤,其中所要用到的花生,老板是特地将花生和沙砾一同翻炒成熟,而不是简单地油炸,这样做出来的花生才会保持原汁原味,沙茶酱也不会很油腻,保留了花生的营养。沙茶面中的沙茶酱十分浓郁,散发着花生的香味。面是厦门人常吃的水面,再配上虾仁、鱿鱼、肉羹等新鲜食材,沙茶酱的浓厚,汤底的微辣,筋道的面条,鲜嫩的海鲜,一切配在起成就了厦门人眼中的好味道。乌糖沙茶面历史有二十多年,附近的邻居从孩子幼年吃到孩子结婚,由此可见这家沙茶面的不一般。赖厝埕扁食店这是一家快餐店,主营厦门特色小吃。店内菜式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味道很棒。推荐菜有鱼丸、三色扁食、拌面、鲜虾仁扁食汤、脱骨汤、肉羹汤、情路套餐、虾肉馄饨等,用料新鲜,口味一流。1980肉粽店这家店是开在居民楼附近的老字号,周围的当地人都会每天在这里安排几顿饭,有时是早餐,有时是夜宵。店里的菜类很多,大多是一些厦门的小吃。推荐菜有猪脚汤、沙茶面、烧肉粽、鱼丸汤、炸五香、海蛎煎、扁食汤等。黄则和黄则和是一个中华老字号,是由黄则和先生创立的,至今已经成为了厦门的标志性符号,在海内外都有很多人知晓。黄则和食品主要是贩卖各种糕点、面包等,不断研发新产品,吸引了一大批顾客。黄则和菜式多样,金牌牡蛎煎、糯米鸡、八宝饭、瓜子饼、水晶包、糯米卷、厦门薄饼等点心小吃备受顾客青睐。

厦门的美食有哪些

炒面线   大多数人可能听都没听过,但是这确实是最具招牌的厦门菜,绝对厦门制造,很少有外地人吃过,那是因为制作的困难程度非一般炒面可比,关键在炸面线和炒的功夫上,稍不注意就会炒得太硬或太烂。炒面线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在婚宴上必定有的。双全酒家,在文化宫肯德基下面,原来有很大的店面,可惜现在一楼只有一间店面,门口在卖烧烤果汁之类的,其它一楼的店面都租给卖衣服的,真有些英雄气短的感觉,没落的厦门老字号代表之一,主店在2楼,趁这家店还没有倒闭之前赶紧去尝尝看。   炒面线为厦门独特名菜,系原"全福楼"、"双全酒家"所创。烹制的方法是:选用上等面线(有些地方也叫线面)放在七成热的油锅里炸至赤黄色,捞上盘后用开水烫去油腻待用,以瘦肉、冬笋、香菇、蒜苗为配料,切成丝炒过,和以扁鱼、虾沥,酌加绍兴酒,然后再把炒过的面线拌配料再炒。吃时以沙茶酱、红辣酱为佐料。   土笋冻   西门土笋冻据说是现在唯一一家厦门正宗的,地点在中山公园西门旁边,要是你不知道,可以从有公共汽车站的南门进去,再往西方向走,不过最好问一下路人,因为中山公园西门确实是有够偏僻,没去过的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目前是廖姓夫妻在经营。这家土笋冻是廖家父亲从肩挑担子卖起的,有70多年的历史。据说,早期廖家父亲经常在西门歇脚,很多吃上瘾的人常常那儿找到他,习惯性地把他的土笋冻叫作西门土笋冻,等他老了开店时,自然就用了这个称谓作店名。   现在是夫妻俩在经营,两人轮班,一个在家里手工生产土笋冻,一个在店里卖。每天都能卖出100多斤。这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土笋冻,用了黄瓜、生姜、花生酱、上好的酱油,配呛鼻的土芥茉和本地甜辣酱。土笋冻不放在冰箱,还是土箱子加冰块,吃起来冰凉酸辣又呛又QQ的。5元钱一盘。价钱极其公道。”   另外,原来在鹭江电影院外面的马路旁也有在卖正宗土笋冻的地摊,不过自从整顿市容后就没有了踪影。   土笋冻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它含有胶质,属环节动物,学名沙虫,身长二、三寸,土笋被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为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粘粘乎乎,盛出来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碗土笋冻了经过熬煮,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其肉清,味美甘鲜。配上好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蛰及芫荽、白萝卜丝、   辣椒丝、番茄片,则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   虾面   吴再添小吃店的虾面味道很特别,是厦门的招牌小吃,全厦门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也就只有吴再添这一家,所以知道吃的人就不多。其特别在于汤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狗虾”的小虾,去壳取肉煮熟,面用的汤是用虾壳、虾头剁碎后和猪骨熬煮而成,在用纱布过滤掉残渣。配料倒是挺简单的:小虾仁、瘦肉片。整碗面一定要加上蒜泥和韭菜段,这是绝对的点睛之笔,起到提香去腥的作用,保证每次吃完后,都会有一种“齿颊流香”的感觉,你一定会觉得,泡面中的极品康师傅/统一的鲜虾面跟吴再添虾面简直是没得比,“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吴再添的虾面是1999年中国名点、1998年福建名小吃 ,但是知道的外地人实在太少了。不过要提醒一点,内陆的同学可能不太习惯那种过于鲜虾的味道,还有大蒜头熏人的气味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鸭肉粥   大同小学对面的鸭肉粥有没有去尝过?在大同路靠近轮渡这一头,要是不知道的话,从轮渡车站坐到大同小学站就能到,只有一个站而已。店面也是不大,不管中午还是晚上去都能看到里面有很多顾客,而且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人,鸭肉粥清淡便宜,老太婆小孩子都适合,咸稀饭和配料是分开卖的,咬得动的可以加鸭肉、鸭脖子,咬不动就加海蛎、鱼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配料可以搭配。旁边有一家“公园沙茶面 ”,生意总是没有粥店的好,顾客通常只有粥店的五分之一,面店老板经常羡慕的望着粥店,他可能是在感叹沙茶面店开错了地方。   沙茶烤肉串   烤肉串在中山路到处都有,但是最有名的要属雅坡的沙茶烤肉串。雅坡咖啡厅是厦门最有早喝咖啡的地方,历史据说有几十年了,店面不大,装修也极其普通,看起来还略有些老旧,里面有一个夹层,感觉很低矮。80年代的老式背靠背桌椅,感觉从我小时候去过就再也没换过新的样式。你可能不会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有点古董的地方,却总是能吸引一些上自六十多岁老家伙,下自十五六岁的高中生。   地点:从思明电影院往湖滨方向走,经过一家无名子快餐店,再经过一家运动鞋店,之后会看到一家门面并不明亮的小店,招牌上写着“雅坡咖啡厅”,OK,这就到了,进去感受一下80年代老厦门的本土咖啡厅。    沙茶面   来过厦门的人几乎都有尝过沙茶面,有人说味道很好当然也有人说不怎么样,有的嫌太甜了,有的嫌不够辣。不过对于厦门人来说,沙茶面是从小吃到大,大肠、瘦肉、豆干这三种几乎可以说是最经常加的配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配料。记得和别人出去吃沙茶面时,为了要显示自己还算得上是位厦门“老饕”,总是点一些古怪的配料,像是什么米血、大肠头、腰花、鸭肠,还有一种叫做“猪肝缘”的肉片等等,感觉选配料还是件挺能显出自己个性的事,不过吃来吃去,感觉还是原来的三样吃起来比较顺口,毕竟没有谁是从小时候经常吃着腰花或是“猪肝缘”长大的。   中山路附近有几家沙茶面店不错:   第九市场的那一家(定安广场旁)不错,可惜人太多了,偶尔沙茶汤卖得太快,就往里头加水稀释,味道会稍淡。   一百后面的那家比较好,可惜店面太小,经常要和陌生人搭台,吃起来难免不够自在。   中山路的文化宫车站附近有一家兼卖烧肉粽,生意奇好,就是店面太小,而且可以说是奇小,可能比你们家厨房大不了多少(我怀疑可能是在厦门店面最小的沙茶面店),只有3张桌子,和陌生人搭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经常吃不到,在你前面还有好几位在门口苦等,谁叫它是在这个风水宝地开的店。可能是因为中山路的店面太贵的原因(一般的都要每月6000元),老板十几年来从未扩充过店面,或许还能产生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这种挤破头的地方吃东西也可以算是一绝吧。   思明电影院对面那家算起来应该是最好的,店面适中(其实也是小),顾客也适中,夹层还有够冷的空调,就是有时候会多加一些你并没点过的配料,最后当然是要多算你钱的啰。   月华沙茶面(很少有人能吃完面后,出来抬起头看看面店的大名,这家例外,因为它上过报纸),地点大概在思明西路和升平路附近,可以沿着一百旁的马路走进去慢慢找。也可以从轮渡车站,沿华联商厦和海关大厦中间的升平路直走200米左右,看到右边一所“名立小学”,左边有一条巷子,巷子门口有一家理发店,巷子里面10米处就是“月华沙茶面”,正所谓“深街陋巷品正宗”。摘自厦门晚报:“镇邦路78号。本来人们都叫镇邦路的沙茶面,十几年前,才挂上了主人陈月华的名号。 这家店现在主要靠女儿、媳妇们经营。但月华老婆婆每天势必一大早过来配料。据说,她80多岁的脑袋很灵活,配料算钱都极其准确,分毫不差。配完料,她也不回家,再热的天都在店边悠闲地坐着。   这家沙茶面汤汁浓厚,对外地人来说,尝不出令人生厌的甜,对本地人来说,甜得恰恰合口。汤是用冰糖、花生酱等熬制的。这家店的好东西还真不少,其中有加进面里的肉筋,也就是猪腰条后的那一层薄膜,通常都要被我们毫不留情扔掉的那部分,他们片下来,连着丝丝缕缕的瘦肉,稍微烫一下,又嫩又Q,口感味道都棒。还有一种料他们叫做猪肝缘的,即猪肝边上的一小块连着膜的瘦肉,吃起来特别的香。附近市场卖肉的,都知道要为他们留下这些边边角角的东西,在这些女人们的手里,它们就变成美味了。 ”   新南轩和黄则和的沙茶面都不行,配料少且次,特别是汤的味道有问题,感觉不够正。   吴再添的沙茶面 有得过中华名小吃。   肉粽   吴再添小吃店的比较有名,在轮渡车站附近。   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烧,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蓉、红辣酱、调味酱油、芫荽,真是味道可口。需提醒一点,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烧肉粽,名副其实。   芋包    吴再添的比较好,新南轩的好看不好吃,最近新南轩改头换面后,很多小吃都变味了,沙茶面简直可以用糟糕二字来形容,肉粽的火候差了一些感觉有点硬,新南轩的市场化在厦门的老字号中做得是最好的,分店越开越多,但东西的味道却越来越不正宗,感觉是不是里面的摊位被被别人承包掉。   芋包,夏秋季节小吃。系将摈榔芋削皮洗净捣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淀粉、精盐、搅拌均匀,在碗的内壁涂上一层油,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猪肉、虾仁、香菇、冬笋、荸荠等片丝馅料,再盖上一层芋泥。轻轻倒扣取出放在蒸笼里蒸炊而成。食用时佐以辣椒、芥辣、沙茶酱等,味道更好。   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店,在轮渡肯德基对面。   厦门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水熬至花生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油葱果   吴再添的比较不错。   中秋节俗称"七月半";有以咸仔果祭祖的旧民俗。其做法是:将肉丝、荸荠丁、炸过碾碎的扁鱼或虾皮、米酱、白糖、地瓜粉、葱白、五香粉、食盐制成团状,放进碗里的米浆蒸煮而成。吃时要切开,放些沙茶酱、桔汁、蒜泥、萝卜酸、芫荽,吃起来柔韧芳香,美味可口。   海蛎煎   据考证台湾的海蛎煎可是从厦门流传过去的。双全酒家的海蛎煎有得奖,新南轩的也还可以。一般的大排档都有,不过叫之前最好先看看海蛎是否新鲜,曾经吃过不新鲜的海蛎煎,那种味道简直是吓人,味道特别腥,海蛎海有点发黑,像这种千万不能要。   海蛎煎选用海蛎中的上品"珠蚝"(一种较小的海蛎)为主要原料,把鸡蛋、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调匀,然后用适量的猪油在锅里煎至两面酥黄。吃时,以蒜泥、芫荽、沙茶酱等为作料,方能达到香脆细、美昧可口之功效。   面线糊   黄则和花生汤店里能够尝到。另外,记得10年前在旧霞溪市场里有两家做得很好,旧霞溪市场拆了后就不知去向,你们要是有谁知道原来旧的那两家搬到哪里请告诉我。   面线糊系以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乱,糊得清楚。面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血或猪血或以一大串猪大肠放入面线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大肠也烂熟,再配上油条,炸葱花、胡椒末作为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炸五香   几家老字号都有,味道也差不多,其实做起来不难,你自己都可以动手试试看,美人宫市场有一家据说做得最好,不过我怎么吃都觉得不如我老妈做的好吃。   炸五香系将瘦肉配上青葱、扁鱼、荸荠、鸭蛋、味精、上等酱油、白糖、五香粉。搅拌均匀,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锅炸熟。 切成小块,食用时配上沙茶酱。红辣酱、芥辣、萝卜酸、芜英、甜酱等佐料,味道更加鲜美。   另外,吴再添的肉羹汤和卤面,新南轩的咸稞和鱼丸汤,黄则和的蚝仔面线糊,双全酒家的加力鱼炖白菜也都是厦门的名点。“厦港卤鸭”(沃尔玛可以买得到,据说由于有特殊的香味,有人怀疑是否在里面加入了罂粟壳,),“友利盐水鸭”(大生里铁路口旁有分店)也都是厦门本地人必买的下酒卤料(卤鸭最好要热吃,盐水鸭这一定要凉吃)。

厦门特产有哪些?

1、黄胜记肉松黄胜记肉松是厦门比较有名的特产,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黄胜记肉松的用料非常考究,制作的工艺也很精湛,因口感独特美味,每年都有着不错的销量。黄胜记也因此成为了厦门的百年老字号,黄胜记肉松也成为了厦门的特色旅游产品。2、厦门牛轧糖厦门牛轧糖是当地有名的特产之一,牛轧糖的奶香十分的浓郁,里面还有很多种不同口味的果仁,在当地开有很多家牛轧糖店铺,口味选择也非常的多,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很不错。3、马巷文昌鱼马巷文昌鱼是厦门的名贵特产,厦门文昌鱼体形很小,只有三四厘米长,但其营养价值十分的丰富,里面富含70%的蛋白质和多种无机盐,既可以当做下酒菜也可以炸成小鱼干,十分的香脆好吃。4、同安凤梨穗龙眼同安凤梨穗龙眼是厦门同安区的名果,每年的8月末9月初成熟,果实成熟果肉很透亮甘甜,果核很小,就可以当零食茶点,也可以入药,因此深受当地人民和外来游客的喜爱。5、翔鹤青津果翔鹤青津果又名橄榄,在厦门被颜家春蜜饯铺制成了药食两用的甘草蜜饯,自此也成为了福建厦门的特产之一。青津果是将新鲜的青橄榄去核去皮精致而成,口感酸甜可口又富有嚼劲,十分的开胃,是当地老少皆爱的传统小吃。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