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56个民族的节日表(苗族最重要的节日)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7 09:15:22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有55个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其中,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敖包节、萨满节、那达慕节、马奈节等。傣族的节日包括泼水节、闭幕节和开幕节。壮族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龙端节、陀螺节、花节、辣椒节、麻怀节等。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三大宗教节日:开斋节、宰牲节、盛济节。南节是布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怒族的主要节日是“吉加木”和祭祀谷神的节日。满族人6月6日有“虫王节”,8月加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宰牲节、开斋节、圣日。乌兹别克人主要有开斋节、宰牲节和诺鲁兹节。有藏族木佛节、采花节、藏历新年、萨加达瓦节、女儿节、郭旺节、雪顿节、未来追寻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堂聚会、丰收节、春节等。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子柔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王磐节、达奴节等。佤族有播种节和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日、端午节、吃年节、赶秋节、花山节、吊桥节等。白族有过年、三月街、三灵、火把节、海会、拜太阳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如偷渡节、西迁节等。傣族有门神节和开门神节,彝族有跳门节、插花节、火把节和二八节等。打白象是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扎赉特旗”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祀真武等。水族人有“断节”。羌族的山歌节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总的来说,少数民族的节日很多。每个节日都是其族群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据说是安拉下令杀死自己的儿子献祭。忠诚的易卜拉欣服从安拉的命令杀死了他的儿子。这时阿拉命令他用羊代替儿子。这一天是基齐尔节后70天,即伊斯兰世界的第10天,被定为祭祀和牺牲节。在这些节日里,穆斯林们沐浴盛装去清真寺朝拜,走亲访友,宰羊煮肉待客,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场面非常热闹。基齐尔节,也被称为开斋节,在回历的每年九月庆祝。新疆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庆祝这个节日。在这个月里,成年穆斯林(穆斯林)要“斋戒”(意为快)。他们只能在日落之后、日出之前进食,白天绝对禁食,然后“禁食”到禁食期结束,恢复白天正常的饮食习惯。这是一个大节日,应该连续三天隆重庆祝。少女节来源于藏传佛教(喇嘛教)。相传,弥勒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新疆蒙古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这一天也是蒙古最大的庙会。巴洛提月的前两天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叫巴洛提节,人们会彻夜不眠。据说来自明教。在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代表家庭成员的蜡烛周围,父母按照辈分一个一个地叫他们的名字。被叫者只好回答,然后一起点燃蜡烛,以示吉祥。祈祷后,他们可以一起吃节日晚餐。为了祈求好运,晚上在屋顶上放一个黄油火把,也就是“点天灯”,在屋前堆上草点燃,可以辟邪。第二天,全家人去家族墓地祭扫,一起在墓地吃晚饭。播种节是塔吉克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播的第一天举行。这一天,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全村人向人群和大地撒麦,预示着春播的开始。这个节日还有泼水的习俗。这一天,如果家里有客人,女人们会提着一盆盆干净的水来看门。客人出了门,就会往客人身上泼水。他们溅得越多,就越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你害怕淋湿,你可以呆在室内。西迁节又称“四月十八节”,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节日。那是在公元1764年,也就是甘龙二十九年,他们从东北向西迁移。因此,每年的这一天,新疆锡伯族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每年春分(公历3月20日或21日)为“那吾热孜节”,是哈萨克族特有的节日,意为辞旧迎新。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赉特旗、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长寿歌、拉祜族的中秋节、苗族的花山节等。1.蒙古族的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也叫乃尔。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娱乐、游戏”,表达丰收的喜悦。“那达慕”大会是蒙古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份,牲畜肥壮的时候,“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化、体育、娱乐大会。“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上有惊心动魄的赛马、摔跤、令人钦佩的射箭、竞技象棋,还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比赛开始时,骑手们排成一排,每人头上系着五颜六色的腰带,头上围着五颜六色的毛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上各种彩旗。号角一响,骑手们就会飞上马鞍,鞭打马匹。那时候,红领巾会像箭一样飞来飞去。到达目的地的前五名选手成为草原上最受好评的运动员。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了很多牧民。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五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一次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骑马、蒙古象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傣族泼水节:泼水节,又称“浴佛节”,又称“冷河上汉”,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
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3、藏族的酥油花灯节酥油灯节也叫酥油花灯节、花灯节。藏历元月十五日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日,也是西藏拉萨传召大法会的最后一天。人们白天会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入夜后则满街搭起各种花架,最高的有近十米,低的也有五六米,上面放着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塑象,人们点烧酥油灯进行祝福。花架下,人们赏花观灯,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4、拉祜族的月亮节月亮节是拉祜族农事节日,又叫“哈巴节”。拉祜语音“哈巴”,意为月亮,在拉祜年历八月十五举行,原为祭献月亮,欢庆丰收。祭礼在晚上月出时举行,各家挑选最好瓜果作为祭品,用篾桌摆设,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祭献为人们分出了耕种节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芦笙舞,欢度节日。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赕佛内容,地点改在寨内奘房。由佛爷在奘房挂上一幅绘有月亮图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设供桌、香炉、蜡台等佛事用具。天黑前,人们带着鲜黄瓜、芭蕉、菠萝等供品供佛,点香燃烛、烧纸钱,佛爷念经祈祷。赕佛后,便到寨内活动。老人齐聚喝酒烤茶;年轻人云集歌场跳芦笙摆舞、赛唱传统歌谣,能唱出本民族的历史渊源者就获得歌手称号。5、苗族的花山节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川南南部和中西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十几万人。扩展资料: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蒙古族年节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朝鲜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