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贵州布依族节日风俗(景颇族的禁忌)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7 07:37:32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1.朝鲜族的节日和汉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出生一周年纪念日、“家辉节”(60岁生日)和“回族婚典”(60岁结婚纪念日)。每逢“节”和“回族婚嫁节”,儿女、亲戚、朋友、邻居都要祝福老人,祝他们生日快乐。2.侗族节日因地而异。大多数地区过去庆祝春节,一些地区选择在10月或11月庆祝侗族年。在4月8日或6月6日,庆祝牛节。节日期间,允许牛休息,并提供新鲜的草,糯米和其他食物。新节多在七月,日期不同。那时,新的米和鱼将被用来祭拜祖先,祝愿丰收。老人死了,男人都要剃头,男女都要打水浸泡身体,然后盛装,口含白银,避免被铜铁附体。丧期,孝子要避免吃素,但可以吃鱼虾。去安葬。信仰多神教,崇拜自然物。3.俄罗斯复活节和圣诞节是俄罗斯各民族盛大的民族节日,都源于宗教。4.鄂伦春族的节日很少,主要有一三年一次的氏族聚会,每年春天和春节的萨满祭祀仪式。5.高山族的祭祀活动很多,有祖灵祭祀、谷神祭祀、山神祭祀、猎神祭祀、婚礼祭祀、丰收祭祀等,其中五年祭祀最为隆重。在“丰收节”这一天,伴随着各种文体活动,少数民族群众带着一坛坛酒来到现场,围着篝火跳舞、吃喝,庆祝一年一度的劳动丰收。6.哈尼族的节日包括十月、六月、吃新米节、端午节和中秋节。7.哈萨克人和维吾尔人一样,哈萨克人的主要节日是宰牲节和肉孜节。8.汉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9.回族传统节日与汉族基本一致,包括开斋节、宰牲节、盖达尔之夜等。10.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会举行“珍珠球”、跳马、骆驼跳马、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11.蒙古族蒙古族节日主要有春节、祭俄节、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十月二十五日元宵节、蒙古成吉思汗纪念日等。12.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日、端午节、吃年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天以后举行。13.土家族庆祝许多节日。所有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要一起欢乐,他们的主要节日有:赶年,4月8日,6月6日,7月30日。14.维吾尔族人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库尔班节、诺鲁孜节。前两个起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由希吉拉计算的,每年都会移动,所以有时在冬天,有时在夏天或其他季节。维吾尔族人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各种娱乐和体育活动,如“麦西来甫”。15.乌兹别克人的主要节日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圣餐节、肉食节和宰牲节,后两个节日尤为盛大。16.瑶族和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大大小小有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王磐节、王人节和捕鸟节。17.藏族有很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相互穿插。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藏的节日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五一节、六月节、七月节和十一月节。传统节日中,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
18.壮族的节日很多,有些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例如,一些生活在云南的壮族人有一个家庭日历,在正月祭祀“老人堂”,在二月初二祭祀猪到龙山,在三月初三祭祀雷神,在五月祭祀杨六郎,在七月十四祭祀祖先。家家都要杀鸡鸭祭祖。19.阿昌族阿昌族有很多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比如火把节,卧螺节,浇花节,春节。其中火把节和卧螺节规模更大,活动也更多。20.白族的主要节日有“元旦”、“三月街”、“三魂绕”、“火把节”、“打海会”、“拜日节”等。和汉族一样,他们也庆祝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三月街”和“火把节”以其独特的特色而闻名。21.宝安节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宗教节日,另一种是传统节日。事实上,宝安的许多传统节日也有一些宗教色彩,以前是宗教节日,但由于历史的演变,现在已经成为民族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主要有大开斋节、小开斋节、圣节、哈其麦节、狼山节等。此外,保安族也过春节(俗称“大年初一”),这主要是受汉族的影响,汉族的春节也被视为传统节日。22.布朗族的节日很多,有祭祀山神、箩筐节、岗永节、祭祀村神、祭祀龙潭、跳社、泼水节、静碧美、过赛、松坎、闭幕节、开节、楼夜、抢听、滥节、祭祀库拉等。23.布依族布依族一中的节日很多,除了与汉族基本相同的元旦(春节)、端阳、中秋节,还有2月2日、3月3日、4月8日、6月6日、6月24日(均指夏历)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24.达斡尔族达斡尔人最隆重的节日是‘阿尼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25.德昂族传统民间节日多与佛教活动有关。如泼水节、闭节、开节、烧白木等节日,都要敬佛。26.东乡族东乡族有四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盛济节和阿舒拉节。这些节日起源于伊斯兰教,并已演变成全国性的节日。27.独龙仅独龙
有一个节日——卡雀哇。节日的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各个家族自己择定,一般是在农历的冬腊月,欢度3天或5天不等。28. 鄂温克族 有春节、清明节、帕斯克节、米阔鲁节、阿涅、奥米那仁、瑟宾节等节日。29. 赫哲族 春节;跳路神,又称“跳太平神”;二月二:赫哲族传统的祭祀节日;乌日贡节: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30. 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过年或祭祀时,家家都要宰杀畜禽置酒备肉,以传统的剽牛活动最为隆重。打铁节:基诺语称“特毛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此外还有新米节、特懋克节、火把节、成年礼。31. 羌族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分别于春秋两季举行。32. 京族 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33. 景颇族 景颇族的节日有全民性的传统目瑙纵歌节、生产方面的新米节、南瓜节、包谷节、青年人的能仙节等。34.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日有诺如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35. 拉祜族 春节、葫芦节、火把节、中秋节。36.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自己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37. 彝族 节日有:跳宫节 、火把节、 二月初七、 三月花会及祭太阳神节等38. 僳僳族 僳僳族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主要节日有盍什节、火把节、刀杆节等。39. 珞巴族 珞巴族没有明确的年月节令和周密的历法,确定日期多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并参照物候知识季节转变确定月份和节日。有些地方的节日是由巫师来安排的。主要有旭独龙、尼乌节、尼波布节、安地若木节、洞更谷乳木等。40. 毛南族 节日主要有毛南“分龙节”41. 仫佬族 仫佬族的节日活动比较多,特殊的节日有:三月初三婆王节(又称小儿节),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祀;四月初八牛节,其活动是让牛休息,并拜祭牛栏神;五月初五端午节。除具有与当地汉族、壮族的端午节相同的内容外,各村寨还抬纸船巡田垌驱虫,以保丰收;八月十五为后生节,是各地青年男女开展“走坡”社交活动的节日。还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每逢立冬后“吉日”举行,大庆以村寨(宗教)为单位,备办猪羊祭宗庙,举行演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活动;小庆则一家一户单独活动。42. 仡佬族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43. 门巴族 传统节日 “藏历年”是门巴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藏历基本上与农历相同,因此,节期与春节相差不多。宗教节日有传招、晒佛节。44. 纳西族 主要节日有:二月初八、转山节。45. 怒族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柔若人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七月十四、新米节、祭山林节等。碧江怒族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要祭谷神,三十则要祭雨神。其他主要节日有鲜花节、仙女节、46. 普米族 普米族的主要节日有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等。47. 撒拉族 由于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的节日也同信仰该教的其他民族一样。主要有:“开斋节”“圣纪节”和“古尔邦节”。48. 畲族 畲族的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其中以春节、端午最为隆重,但也有本民族特有的“招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等民族节日。49. 水族 水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二月二祭龙、夏历三月第一个“蛇场天”祭龙潭,六月六祭秧苗,六月二十二祭山。也过汉族的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50.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他们的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不过,塔吉克族属于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仪教派,不像其他教派那样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51.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此外、还有“撒班”节(也称犁头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52. 傣族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53.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54. 佤族 除了春节、圣诞节、火把节等来自其他民族的节日外,佤族自己还有新米节、播种节等。 55. 锡伯族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新疆的锡伯族把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西迁节,锡伯语称“杜因拜专扎坤”。56. 裕固族 除宗教节日外,受汉族的影响,裕固人也过春节、端阳和中秋等节日。谢谢采纳!
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传统节日: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1、大年节,据方志记载,布依族“以十一月为岁首”。平塘、荔波一带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但大多数地区已将年节并入春节。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除夕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宗,并燃放爆竹,阖家守岁到鸡鸣。2、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云南省的布依族,这个节日要过三天,进行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三月三,主要是祭山神或扫寨赶鬼,预祝丰收。风俗:1、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幸福和光明。2、布依族的民歌,富有民族特色,有叙事歌、古歌、生产劳动歌、习俗歌、情歌、苦歌、哭嫁歌、儿歌、新民歌等。或用布依语演唱,或用汉语演唱,句式和结构不尽相同。扩展资料1、布依族的来源及分布:布依族的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2、布依族的禁忌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人妇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布依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依族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布依族民族节日:1、大年节据方志记载,布依族“以十一月为岁首”。平塘、荔波一带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但大多数地区已将年节并入春节。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除夕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宗,并燃放爆竹,阖家守岁到鸡鸣。正月初一则有姑娘争挑第一担水回家、男孩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入畜圈之俗。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朗绍朗冒”;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有的地方还举行玩龙、舞狮、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娱乐活动。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开始下地干活。2、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云南省的布依族,这个节日要过三天,进行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三月三,主要是祭山神或扫寨赶鬼,预祝丰收。贵阳附近村寨,举行“三月三对歌会”,又称“仙歌节”或“地蚕会”(传说这天害虫闻听歌声就不敢危害庄稼)。3、四月八是纪念耕牛的节日。布依族各地将这一节日称为 “牛王节” 或“牧童节”、“开秧节”等。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并以之喂牛,让牛休息一天,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这一天也是惠水一带布依族青年男女坡上聚会吃糯米饭、唱歌玩乐的日子。4、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借以保护社会财产安全。许多地方(如惠水县的董朗河两岸、兴义市的查白场等)还举行规模盛大的玩山活动。六月六节还有相关的传说。如兴义的查白场传说是为纪念被恶霸逼婚、双双殉情的一对青年男女的;安龙县则是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胜利。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经国家民委批准,确定“六月六”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节。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大年节。5、吃新节又叫尝新节。因各地的谷米成熟有先有后,过节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稻谷将成熟时,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来少量谷穗,放在甑中与糯米一同蒸熟后敬祖。望谟、册亨等地,把新糯谷取来后,先煮熟晾干,舂去谷壳,再用开水泡胀蒸成糯饭,布依语称“根金毫模”。扩展资料布依族的风俗习惯1、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2、主食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布依人嗜酸辣,酸菜,酸汤和辣椒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3、腌菜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部分布依族的分支族人不食狗肉,因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较多的食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防止猪血凝固,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待汤冷却至室温,与猪血一起搅拌稀释,存放至凝固,即可食用,称为“生血”或“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欢用黄牛做菜。4、迎客酒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 便当酒) 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游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5、传统小吃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做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6、乐器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7、食俗布依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一带。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 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 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姑娘茶不仅形状优美,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这种茶叶只 赠亲朋好友。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这就是姑娘茶茶名的来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依族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