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亭,中国四大名表(中国四大伟人)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6 23:21:26
中国四大名亭是哪四大?各因为什么而出名?
四大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景点,因为文人的诗词文章。它们是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和杭州胡鑫亭。1.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脚下,是安徽省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这个亭子是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醉翁亭小巧别致,有江南亭阁特色。紧靠陡峭的山壁,从屋檐上挑出来。虽然几百年来反复被抢重建,但永远不会被遗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修缮。2.陶然亭公园位置位于北京南二环陶然亭桥西北。公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这座花园建于1952年。它是建国后北京建造的最早的现代园林。它是燕京的一个景点,被称为“杜门胜地”,历史悠久,古迹斑驳。著名的陶然亭和贝茨庵就坐落在这里。美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光荣的革命历史遗迹使它成为一个旅游胜地。3.爱晚亭位置: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面的青峰峡山上。它有八根重檐柱,顶上盖着绿琉璃瓦,顶上是宝顶,内柱是红木柱,外柱是花岗岩方柱,天花板上画着藻井,十分壮观。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山首罗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称“艾丰亭”。据唐代诗人杜牧《醉翁亭记》,更名为爱晚亭,取“夜阑坐爱林峰,霜叶红于二月”的诗意。亭内有一横匾,刻有毛泽东手书《山行》字样。亭额上的“爱夜亭”四个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夜亭时,毛泽东同志应李达校长的要求题刻的。中国馆的石头上刻着张楠轩、钱南元的七律诗,称为“二南诗”。亭前石柱上镌刻着对联:“山径黄昏红舒,新植五百桃;云深绿,一对温驯鹤候笼。”爱晚亭对中国的亭台楼阁影响很大,堪称亭台楼阁中的经典建筑。4.胡鑫馆位于外西湖的中心。清雍正《沁园春长沙》卷九:“亭在全湖中央,湖中央有老庙,庙外有三塔。明孝宗年间,寺塔俱毁。”聂心堂《西湖志》说:胡鑫寺外的三塔,其中塔和南塔废弃,是北塔基建亭,称为胡鑫亭。在老寺庙的底部重建德胜殿,让它自由。据此,老胡鑫庙就是今天的放生池,今天的胡鑫亭就是北三塔的基座。《县志》卷三:明》万历四年,我们观察徐婷的裸体重建,说‘有点太虚了’。李思督军孙龙在周围堆石,拓宽场地,建了秦熙馆,但统称为“胡鑫馆”。该州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在左右两翼有雕刻的栅栏,在顶部有地板.“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御书《淡清中》额。抗日战争后,西青亭旧址改建为财神庙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岛上雕刻了一块带“虫”(异体字,是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的太湖石碑,寓意“风月无边”。引申资料、传说、典故、传说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欢琅琊山。闲暇之余,我常去山上自娱自乐,与黎民百姓同乐。孩子们喜欢听他讲故事,山里人喜欢向他倾诉心事
加上“楚河四周都是山”五个字,简洁明了。苏轼仍恐碑太浅,不能代代相传,特书《新碑》留在滁州。来源:百度百科-醉翁亭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名亭
中国古代四大名亭是哪几个?谁知道啦…
四明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景点,因为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具体如下:1 .安徽滁州醉亭。醉亭是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李青六年(1046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以写文章《湖山便览》而闻名。楚河的山川,越来越多的从欧洲大众的笔下获得光明。众所周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还在山水之间’更多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比喻。景区内亭台楼阁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被称为‘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中国四大寿星之一,欧阳修手书碑《醉翁亭记》为稀世珍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2.北京陶然亭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和陶然亭地区的名称就是以这个亭子命名的。陶然亭公园是建国后北京市政府修建的最早的现代园林。著名的陶然亭和贝茨尼姑庵就坐落在这里。3.湖南长沙爱情夜亭。爱夜亭,位于湖南岳麓山下的青峰峡,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醉翁亭记》。它与醉翁亭、西湖中心亭、陶然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是革命胜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亭形似八柱,重檐琉璃瓦,飞檐翘角。从远处看,它像是一次齐射。它是内丹的彩绘园柱,外檐的四根柱子是花岗岩,亭内的彩绘藻井,亭的东西两侧挂着红底鎏金的“爱晚亭”,是时任湖南大学校长李达在一封专函中请毛泽东亲笔所作。爱晚亭的枫叶有说不出的美,爱晚亭有说不完的故事。希望你有机会去岳麓山——享受我们的爱晚亭,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4.浙江杭州西湖中央亭浙江杭州西湖中央亭:位于西湖中心,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不到三潭印月。它们比阮公敦还大,合称“湖中三岛”,胡鑫馆称“蓬莱”,三潭银月馆称“瀛洲”。阮公敦是方丈。但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西湖的三个岛屿之一。
最早营建的岛,"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在
中国四大名亭是什么?
在我国古建、园林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古建、园林相伴而生、相适发展,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形式之一。在我国从千里冰封的塞北,到四季常青的海南;从西部的大漠,到东部的海岛,到处可见到亭的英姿。至于中原地区,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更可谓亭亭玉立,星罗棋布。“亭”以它优美的身姿,高超的建筑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为人们所赞誉,使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题诗作赋,从而使”亭”在华夏文明史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散发出缕缕馨香。我国著名的四大名亭分别为安徽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醉翁亭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五公里的琅琊山下。琅琊山主峰高317米,其山势逶迤起伏,层峦叠嶂。山上奇石茂林,景色秀丽。山中曲径通幽、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又有濯缨泉、归云洞、雪鸿洞、石上松、南天门等自然景观更增其迷人的神采。自唐代大历年间(766~799)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僧人法琛在这里创建了琅琊寺(原名宝应寺)后,来此游山的人便与日俱增。以后历代又对琅琊寺重修或增建。因而寺内外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明月观、三友亭、翠薇亭、无梁殿、拜经台等建筑。此地还有历代摩崖、碑刻,遍布山间路旁,保存了大量的古人真迹轶文。醉翁亭,就建在这里的入山处。醉翁亭的建筑,最迟不晚于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是琅琊寺僧智仙,为欧阳修游山歇息所建。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曾自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智仙见欧阳修常来山中,很同情他的奔波辛苦,便出资在入山处的酿泉(原名玻璃泉,又名让泉)旁建了一亭。欧阳修不但常到此亭中饮酒、歇息,还常在亭中处理公务。“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的诗句,就是他常在亭中饮酒、办公的真实写照。欧阳修自称“少饮辄醉”,虽年仅40岁(庆历六年),但在同游者中已算高龄了,因而自号“醉翁”,其亭也因此得名。欧阳修到滁州的第二年便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不但其文成了千古名篇,醉翁亭也借此千古流芳。醉翁亭的大门口有一幅清人写的对联。上联是: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下联云: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对联不仅道出了清代游人的心意,也表达了后人对先贤的崇慕、思念之情。从庭园东首入门,迎面就是一座飞檐立柱的古亭,这就是欧阳修当年“少饮辄醉”的醉翁亭主亭。亭旁立有一块略微倾斜的石碑,上刻“醉翁亭”三个篆字,字体风骨道劲,石碑傲然挺立。醉翁亭的四周墙上布满碑文石刻,是后人留下的“游记”、“重修记”等。醉翁亭的西面有“宝宋斋”,这是明天启二年(1622),南京太仆寺卿冯若愚所建。斋内藏有两块高2.4米、宽1米的石碑,就是苏轼当年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从宝宋斋往西,穿过洞门,就到了庭园中心。这是一个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独立院落,院内亭台高低参错,上下相望;又左右相倚,互为陪衬。在这里,可以见到许多风格迥异的亭。有可以观山听泉的”意在亭”和观”九曲流觞”的“影香亭”;有能登亭远眺令人心旷神怡的“怡亭”;也有凭栏小立、可观游鱼戏水的“览鱼亭”;还有寓意为”醉翁”醒酒的”醒心亭”和令人称道的“古梅亭”。“古梅亭”前还有三株梅花,传为欧阳修亲手所植。真可谓:亭点景景衬亭奇亭异景。庭园中隐亭园蔚为大观。在醉翁亭这一组合庭院中,还有玄帝宫、二贤堂、冯公祠、六一泉等各含典故的建筑和景点。这些建筑采用粉墙、漏窗、洞门、曲流、细木柱、鹅颈椅、小青瓦屋面等江南园林和民居的处理方法修成,别具一格。醉翁亭在明清两代,都有过重修和增建的复兴,也有过毁坏和损伤的不幸。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亭台殿阁、石阶花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游人面前。特别是在旅游业蓬勃兴起的今天,醉翁亭正以其迷人的英姿吸引着八方游客,并向世人展示其沉浮的经历。陶然亭陶然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西南隅,旧北京的外城西、南下洼黑窑厂南的慈悲庵内。陶然亭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江藻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江藻字鱼依,又字用侯,湖北汉阳人,康熙朝任工部郎中,长于诗文,懂建筑。他最初在庵内建一小亭,称为“江亭”,但他又觉亭名不雅,便取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为“陶然亭”。后来又拆去小亭,建了三间“小敞轩”,但仍以“陶然亭”为名。现在悬挂在慈悲庵门内檐下金字木匾上的“陶然”二字,就是江藻遗墨。江藻所撰的“陶然吟”石刻,仍镶嵌在亭南壁。由于小敞轩与园林中常见的亭有所不同,所以人们曾有“陶然亭无亭”之感。但如果知道古书上往往称这类敞轩为“路亭”或“驿亭”,也就不足为怪了。陶然亭所处地势高于内城城堞,可登高远眺;周围的水塘环境又增添了自然景观的色调及其地处闹市附近的僻静等特点,使它对游客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所以在清代,每当秋高气爽之际,人们便到这里登高览景。许多文人雅士也来这里饮酒赋诗。经过几百年来文人的渲染,使陶然亭的名声遍闻全国。亭中有阮崇德楹联一幅,上联为: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下联为: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这一充满诗情画意的对联,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以清疏淡雅的语言,道出了这里幽静凄凉的景色。尽管如此,游人还是乐于投足,使这里曾盛极一时。爱晚亭爱晚亭坐落在岳麓山、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一座小山上。原名“红叶亭”,后改为“红枫亭”,也称“爱枫亭”,最后才定名为“爱晚亭”。该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或称当时重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爱晚亭建在风景如画的岳麓山中,又临近学人云集的岳麓书院,无怪乎享有盛名。传说此亭是乾隆时岳麓书院的院长罗典所建。罗典是个治学严谨,很有名望的经学家,有很多弟子跟他从学。他在讲学之余,经常到岳麓山中游览,清风峡则更是他常去的地方。他爱这里四季不同的秀丽景色,更爱这里的秋枫红叶,于是他便请来匠人,在这里建了一座精巧的重檐攒尖八柱方亭。时值深秋,他望着满山红叶,便给亭取名为“红时亭”。亭名传开,已是冬去春来。他看到满山翠绿迎春的景象,才感到亭名与四季景色不协调,便改为“红枫亭”。但不久,他还是感到不妥,又改为“爱枫亭”,总算舍掉了四季中有三季不见的“红”字而换成了“爱”字才稍觉满意。出入山里的人们,见到这座爱枫亭,无不为它和大自然交相映美的景色所迷恋。不知是出于对自然景观的附会,还是对时政的嘲讽,有人编了一个关于“红叶亭更名为红枫亭”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爱晚亭曾在清同治朝重新修建,光绪、宣统年间又加以整修。整修时,湖南高等学校监督程颂万还将张南轩与钱南园的游山七律诗刻于亭中方石上,题名“二南诗刻”。虽然爱晚亭建在山间,远离尘世,但其本身及周围的优雅环境引来众多游客。凡来岳麓书院讲学和学习的学者、或到岳麓山览胜的游人,常到这里来观景赏亭。1952年,人民政府在原址重修新亭。当时在湖南大学任校长的李达同志请毛泽东主席题写了“爱晚亭”金字匾额,悬挂在亭檐下。1968年,又对该亭进行了重新修整新亭宽阔方正,四根白色水泥明柱,支撑着灰色的两层翘角,四角攒尖的亭顶铺盖绿色琉璃瓦。整座亭造型庄重,结构严整。重檐四披,气象肃穆。亭的正面挂着一幅木质的弧形对联,鲜蓝的底色阴刻白色楷字。上联为: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下联为:峡云深滴翠,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取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命名。亭子古朴典雅,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亭内当中摆着一张方桌,四周置有长凳,可在此饮酒喝茶。亭的周围是高大、苍劲的古枫,爱晚亭掩映在翠绿葱郁的林木之中,显得仪表非俗。亭左有山泉流水,水声潺潺;亭右有清风桥,桥下小溪叫兰涧;亭前有池塘,池中碧波粼粼又有游鱼戏水。每当春季来临,满山的枫林青翠喜人;到了夏天,林荫凉爽适于休憩;深秋霜降,枫叶红艳,层林尽染;冬天淡景,别有佳趣。然而久经风雨、屡度枫红的爱晚亭,却更显得深藏若虚,神秘奇谲。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心的小岛上,提起它,会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杭州两湖及西湖十景,想到整个杭州园林风景区。杭州园林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西湖则以湖心亭为中心,也许这就是它听以著名的原因之一。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那就是它本身悠久的历史和文人渲染的结果。杭州西湖,汉代称明圣湖。传说汉时,有金牛见于湖中,人称“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后世又称武林水、钱塘湖、两子湖,都各有其因。此湖三面环山,一而濒市,因在杭州城西,所以此唐代以后便通称西湖。在以西湖为中心的49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达40余处。环湖的南、北高峰和玉皇山等山峦叠翠,山中花木繁盛。峰、岩、洞、壑之间,穿插着泉、池、溪、涧;青碧黛绿丛中,点缀着亭、榭、楼、阁;还有宝塔、石窟和寺庙立于平地之上,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名胜古迹诱人遐想。这里有说不完的美景,讲不尽的故事。西湖湖体近似于椭圆形,湖面上有白堤和苏堤。白堤,原名白沙堤,在湖面上横亘东西,从“断桥残雪”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唐代诗人自居易任官杭州时有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诗中的“白沙堤”即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称此堤为白公堤,简称白堤。苏堤,也称苏公堤,在湖面上贯通南北,南起南屏路,北接“曲院风荷”,全长2.8公里。宋代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白、苏二堤将湖面分成外西湖、里两湖、后西湖、小南湖、岳湖五大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四岛。湖心亭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翘角飞檐,外观两层,黄色琉璃屋面,显得堂皇而又庄重。湖心亭四而环水,花柳相映。绿荫丛中有“虫二”碑,相传为乾隆皇帝所题,影射“风月无边”四字。在湖心亭眺望两湖。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就是所谓“湖心平眺”,清“钱塘十景”之一。昔人有诗曰:“百遍清游未似还,孤亭好在云水间;停阑四面空明星,一面城头三面山。”
中国的四大名亭有哪些?
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它们分别是:绍兴的兰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 1、醉翁亭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2、陶然亭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3、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4、兰亭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