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旧西湖十景,西湖美景图片高清大图(西湖美景图片)

摘要: 老西湖十景资料 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基本分布在西湖周围,部分位于湖上。苏堤肖春、屈原风荷、...

老西湖十景资料

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基本分布在西湖周围,部分位于湖上。苏堤肖春、屈原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六郎文英、华钢观鱼、雷峰落日、双峰茶韵、南屏晚钟、三滩银月。西湖十景各有千秋,组合起来就能代表西湖古景点的精髓,所以无论是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游客都在说,先游泳最好。南宋以后,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年新西湖十景,2007年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十景。1.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山脚下,全长近三公里。他就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他疏浚了西湖,并利用挖掘出的发酵淤泥来建造西湖。后人把苏命名为堤,以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长长的堤岸卧在波浪中,连接着南山的北山,为西湖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南宋时,苏堤肖春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被称为“柳岩六桥”,被列为钱塘十景,可见其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寒冬过后,苏堤像是迟来的春天的使者,岸边杨柳依依,鲜艳的桃在燃烧,湖面波光如镜,映出美丽的影像和无限的柔情。最令人感动的是黎明时分,月落西山,微风徐徐吹来,杨柳袅袅,留在堤上,引人入胜。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客提供了一条可以悠闲漫步、变幻莫测的观光线。走在堤上、桥上,湖光山色如画般铺展开来,各种风情让人欣赏。苏堤上的六座拱桥从南到北依次命名为英博、索兰、望山、堤、东浦、过虹。在桥头能看到的是引路:英博桥与华钢公园相邻,垂柳横雨,烟浪摇曳;锁桥看周孝正,远处看包书铁塔,贴近现实又远离现实;在山桥上向西望去,丁家山很美,两座山峰插入云端。堤桥位于苏堤南北黄金地段。在过去,它也是湖船从东向西行驶的水路通道,而“苏堤肖春”京北亭就在桥的南面。东圃桥有理由怀疑这是朴树桥的误传,它是观看湖上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过虹桥看雨后天空的彩虹飞架,湖光山色满眼阳光,犹如进入仙境。2.歪院清风荷,以夏日观莲为主题,是苏堤西湖十景之二。“屈原”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灵隐路红椿桥附近,当时靠近西湖岸边,近岸湖面上种植荷花。每到夏天,风和日丽,徐来之时,荷花和酒的芬芳四处流淌,让人不饮而醉。南宋诗人王米有诗赞道:“避暑山庄自寒泉来,码头满锦,夜凉天气。艾曲香阵与人远,过高桥可买船。”后屈原逐渐衰落,消失。清康熙皇帝题写了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虹桥对面建了屈原风荷景碑亭。剩下的只是一个小院,门前的湖面上有一朵小荷花。曲峰莲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夏天赏莲。公园内大大小小的荷花池中,种植了数百种荷花,其中

“明代万历年间西湖十幅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幅仍以游客在湖船上仰望明月为主。湖田一碧楼位于景区西侧,原为清末民初一位犹太富商、冒险家哈通的私人别墅罗源的遗迹,后成为中国近代新木刻运动的摇篮——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变成了西陵书画院,为湖山胜景增添了一份书卷气。4.断桥(断桥融雪)断桥,现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大大小小的许多桥中,她是最有名的。据说早在唐朝就有断桥修建,胡璋当时的诗中就有“断桥”二字。王铭Keyu 《题杭州孤山寺》有一句妙语评论西湖胜景:“西湖胜时,清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世界上有多少人!“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季都很短,大雪天更是罕见。银妆一裹,便营造出与平时景色大相径庭的雪湖胜景。如今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单孔圆孔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距6.1米。年前大修过,但其古朴典雅的风格基本保持不变。桥东有康熙御碑亭,亭旁有水榭,题“云淡水清”,青瓦竹柱,飞檐走壁,桥与亭构成西湖东北角的一幅古典名画。明代画家李《西子湖拾翠余谈》说:“当我们走到湖边,我们会死于断桥。我们知道,湖水就像晨光中的树木和明月中的鲁。景观体现的时候,其他地方有巨大的沉浸感,还不如。“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断桥可以得湖光山色之神之髓,而不仅仅是残雪!5.柳林唱黄鹂如今的柳林唱黄鹂,经过近40年的不断开发建设,已经从当年帝王享用的御花园,演变成普通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翠绿的柳色和婀娜的莺声作为公园景观的基调,沿湖堤和园路主干道种植垂柳、狮柳、醉柳、浣纱柳等特色柳树。在公园中部的主要景点,设置文英馆,在文英馆不远处配置巨型网箱“百鸟天堂”,营造三月烟火,柳飘飘,莺声凄美的氛围。在文英馆的东侧,用草坪和茂密的林带形成友谊园景区,并引进大量日本樱花。在草坪的北侧,矗立着一个石台,“中日不再有战争”

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 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 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和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柳浪闻莺现已归西湖老年公园。 6、花港观鱼(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7、雷峰夕照(Sunset glow at Leifeng pagoda)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 8、双峰插云(Twin peaks piercing Clouds)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们:双峰插云的景观。 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至今未变。南高峰临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显露,绝壁峥嵘。登上山巅向东俯瞰,西湖全景历历在目不是画图,胜似画图。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灵隐寺的坐山,从寺西侧上山,石磴多至数千级, 盘折回绕三十六弯,沿途山溪清流回转,林木重叠,古人有诗赞道:‘一路松声长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山东侧,建有西湖叭一的载人索道,全长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钟。 9、南屏晚钟(Evening bell at Nanping hill)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 ,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净慈寺、兴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庙,形成继灵隐、天竺之后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钟暮鼓,焚贝佛号,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随之产生音箱效应,增强了共鸣。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 10、三潭印月(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老西湖十景资料

西湖新旧十景

西湖十景分为老十景和新十景,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西湖旧十景和新十景分别是哪些

西湖旧十景指的是:云溪竹径、九溪烟树、虎跑梦泉、黄龙吐翠、满陇桂雨、玉皇飞云、龙井问茶、宝石流霞、吴山天风、阮墩环碧。西湖新十景指的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西湖的旧十景更侧重在于自然风景,而新十景,则更多是对人文底蕴的融合,将故事与风景黏合到一块,成了独特的杭州风韵。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着名旅游景点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历史上,杭州曾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极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在南宋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西湖被誉为“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故有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名自景始,景以名传,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景名流传于世。

西湖旧十景有哪些?

玉皇飞云 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湖山空阔,江天 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为‘玉皇飞云’:以其壮阔、崇高而入选新西湖十景。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交通情况:游3玉皇站下吴山天风 吴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杭州城区的尾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南界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吴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吴山为山不高,主位独好,林茂泉丰,山上山四通八达,南宋以不,祠庙寺观越建越多,至明清,商业店肆纷纷挤入,步步楼台,处处寺庙,香客游人摩肩接踵,一片热闹景象。 城隍庙是吴山上最大的神庙,仿宫殿式建筑,基址可寻。 庙内空庭中古木参天,气象森严,大时樟树至今郁郁葱葱。在人们心目中,当年的城隍庙不可等闲视之,以至连山名也因此庙而顺口叫做城隍山了。 交通情况:乘35、38、40路到吴山广场站下。 阮墩环碧  西湖有三座人工岛屿: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庆五年(一八00)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公墩。又因其泥软地低,常为湖水浸漫,俗呼其为阮滩。阮公墩成岛后,杂木葱茏,蔓草萋萋,天真未凿。 满陇桂雨  西湖秋游,日赏桂,夜赏月。赏桂以南山满觉陇最盛。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西湖栽培桂花,盛自唐朝。西湖早期诗篇中每每以桂入诗,都是西湖北山灵隐、天竺一带寺庙所植。而满觉陇秋赏桂花,是明以后才形成规模气候的。满觉陇亦称满家弄,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吴越时,这里多有小型佛寺,其中有一座圆兴院,后改满觉院,地以寺为名,花大约也是寺僧所植并渐成大观 龙井问茶 龙井,一句龙泓,龙湫,位于西湖西南的风篁岭山。五代此地建有龙井寺,北宋时龙井已成为旅游胜地。诗人苏东坡常品茗吟诗于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苦蛟龙潭”的诗句赞美。相传龙井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故名。且龙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搅动时,水面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摆动,然后慢慢消失。龙井泉水清澈甘洌,与虎跑、玉泉合称西湖三大名泉。龙井茶更负盛名。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种茶,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乾隆还题“湖山第一佳“五个大字,并将过溪亭、涤心池、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定为”龙井八景”。新西湖十景将这里评为“龙井问茶”新景点。交通情况:乘27路、508路龙井村站下。 九溪烟树 九溪,俗称“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西边群山中的鸡冠垅下。北接龙井,南贯钱塘江。源发翁家山杨梅岭下,途汇清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清头和方家九溪,曲折隐忽,流入钱江黄龙吐翠 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处,隐藏着颇具道教洞天福地气象的黄龙洞古迹南宋以来这里作为湖上五大祀龙点之一而享有盛名清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山积翠》一景即指此一九八五年,集宗教文化内涵与寺观园林景象于一体面的黄龙洞辟建为仿古游乐园,入选新西湖十景。虎跑梦泉  虎跑梦泉 西湖胜景,湖山相依相连,这相依相连的“使者”,便是三南云山间的泓泓清泉,道道溪涧。位于大慈山下的虎跑泉,则是西湖从多名泉中的翘楚。虎跑泉的得名,始于佛教神话传说,实际上这是历史上西湖名泉的开发、保护、利用乃至留存与佛、道信徒及寺观兴衰休戚相关的一种世俗的折射。 宝石流霞 西湖三面云中,葛岭、宝石山自成一体,景色奇特。它们的山体均由侏罗系凝灰岩构成,其中最多见的是熔结凝灰岩。这里的山岩呈赭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每当阳光映照,满山流韦纷披,尤其是朝阳或落日红 光洒沐之时,分外耀目, 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断断生辉。宝石山正因此而得名。云栖竹径 云栖竹径 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翠竹成荫,溪流叮咚,清凉无比。长一公里的云栖竹径,两旁翠竹成荫,小径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动听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与闹市相比,格外使人感到恰适轻松,爽心悦目。交通情况:乘27路、508路龙井村站下。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