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楷书四大家是哪几位,欧阳询楷书字帖(四位楷书大家的姓名和朝代)

摘要: 楷书四大家有哪几位 楷书四大家:唐(欧体)、真清(颜体)、公权(刘体)、元赵孟頫(赵体)。代表作品:1。唐代欧...

楷书四大家有哪几位

楷书四大家:唐(欧体)、真清(颜体)、公权(刘体)、元赵孟頫(赵体)。代表作品:1。唐代欧阳询:楷书严谨险峻,被誉为“唐代第一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2.唐代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阔。在国际上被称为颜体,代表作有《颜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 《多宝塔碑》。3.唐代刘公权(刘体):楷书干净、浑厚、结构严谨、笔法细腻、笔力雄浑。被誉为“柳体”,代表作品有《麻姑仙坛记》、《玄秘塔碑》。4.元代赵孟頫:其楷书圆润细腻,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的飘逸灵动。在国际上被誉为“赵体”,代表作品为《神策军碑》。

楷书四大家有哪几位

楷书四大家是指哪几位

楷书四大家是书法史上以楷书闻名的四位书法家的统称,也称四大楷书。分别是唐代的欧阳询(欧体)、唐代的颜真卿(颜体)、唐代的刘公权(刘体)、元代的赵孟頫(赵体)。

楷书四大家是指哪四位

楷书四大家是书法史上以楷书闻名的四位书法家的统称,也称四大楷书。分别是唐代的欧阳询(欧式)、唐代的颜真卿(颜式)、唐代的刘公权(刘体)、元代的赵孟頫(f)(赵体)。(一)欧阳询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他曾经是庚陵亲王,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庚陵”。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很高的声誉。唐朝时,年近古稀的欧阳询仍在“弘文阁”教授书法。欧阳询早年学过王羲之的书法。据说他曾经用一大笔钱买了《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给王羲之的干儿子学汉字,他日夜临摹苦读。还有一次,他和虞世南一起出门,看到了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石碑,就席地而坐。他仔细观察和描述,并在石碑旁研究了三天,这表明欧阳询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广泛研究北朝碑刻,同时吸收了一些地方书法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的楷书之中,形成了“刚健浑厚,法度严整”的“欧体”(又称“更体”)。风格欧阳询的书法,因为融合了韩立、金代楷书的特点,在六朝也有参与碑刻书,可以说是博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挺拔、苍劲。字形虽稍长,但洁白工整严谨,中宫紧实,主笔拉长,奔放疏密,准备充分,多才多艺,生动恰到好处。点画的协调,结构的安排,就是平的中心比较陡,大部分字体向右延伸,但是重心还是很稳,没有倾斜和倾斜的感觉,险象环生,很有意思。欧阳询楷书碑文多为中文字母,主要有《指归图》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虞恭公温彦博碑》 《皇甫诞碑》 《九成宫醴泉铭》等。用笔特点欧阳询的书法工整,略显正式,苍劲细致。包青陈石曾说:“欧洲指法扎实,充满力量,充满四面八方,没有虚假的外力。”也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来的笔画刚劲有力,性格有所包容,不会太瘦也不会太丰满。每一笔太长加一分,太短减一分,轻重适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运用也讲究笔画中间部分的力度,有些横画看起来中间部分饱满,在“中实”中有意思;有些人物的主笔画向外延伸,特别是右半幅的竖画,往往向上夸张,以显示其超人的豪放。这些是欧洲钢笔的独特之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这是魏徵写的碑文,记录了唐太宗在九城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情况。欧阳询的圣旨。此碑书法高贵庄重,法度严整,方笔画圆笔画,结构安排严谨严谨,上下贯通,左右贯通,局部险而整体威,不乱不松。陈明吉如曾说:“此驿深如山,薄而硬,寒而满气,能使诸侯屈膝,不到他驾之时。”原碑24行,1108字,因长年风化,脊椎过度膨胀,破损严重,后人挖掘修复,使笔画边缘完全丢失。传世最好的拓片是明代李奇收藏的宋代拓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二)颜简介贞庆(709-785),唐景昭万年(今陕西安)人,原籍唐琅琊临猗(今山东临猗)。陈清这个词。它是书法革新的代表人物之一

当安禄山在杨帆建立他的军队时,河北的每个县都投降了。只有颜真卿坚守平原城,是起义军的领袖,为唐朝鞠躬尽瘁。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向叛军李希烈投降,并被杀害。他一生的英雄悲壮事迹,提升了他在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性格就像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是用积极向上的风格。所以颜法的所谓八股笔法,艺术价值较少,但这种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人的从容刚毅。中唐以后,由于藩属割据和灾难性的战争,旧制度处于瓦解状态。颜真卿建立楷书新模式,正是新秩序重建的体现。然而,规则严格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去甚远。所以唐末以后,书法的发展集中在草书上,古典模式最终让位于个人主义的抒情风格。颜真卿的书法被称为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留下的碑文很多,后世书法家认为在他的一些碑文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与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颜真卿被用圆笔的书法家视为先驱。而王羲之对方笔的使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存作品颜真卿现存书法作品有:多塔碑、颜氏家庙碑。

,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字体匀称,丰腴。725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四月立。碑存陕西西安碑林。三)柳公权人物简介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动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会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他29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又一丝不茍,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巨资争相请他。柳公权享年88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主要特点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代表作品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等。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四)赵孟頫人物简介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1287年(元二十四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风格特点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代表作品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楷书四大家是哪几位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