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佛教四大天王,千万不能拜四面佛(弥勒佛身边的四大天王都是谁)

摘要: 佛教四大天王叫什么名字 又称护世四天王,分别是:持国天王、成长天王、宽眼天王、多识天王。他们是佛教...

佛教四大天王叫什么名字

又称护世四天王,分别是:持国天王、成长天王、宽眼天王、多识天王。他们是佛教的保护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天王是二十天界中的四神,位于第一天界,也叫四天王。佛教典籍记载,须弥山腹部有一座山,名为犍陀罗山,山中有四座山,各居一山,以保天下(四大洲,即东升神州、南山不州、西牛河州、北举泸州)。所以又称为护世四天王,是六天欲之首。

佛教四大天王叫什么名字

佛教四大天王是谁

有一首歌谣叫{小和尚},里面有两句话:“阿弥陀佛坐在中间,四个大金刚立在两边。”听到这里,我知道作词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佛教造像,也不知道怎么指代名词。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因为在佛教中,四大法菩萨被称为天王而不是“金刚”,坐在其中的是弥勒佛,而不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末世佛,弥勒佛是目前应该承担普渡众生任务的佛。另一方面,大金刚奉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在佛陀灭佛与弥勒佛重返人间的间隙时间,以及未来佛陀重返人间之后,充当维护佛教道场安宁的“护法”。佛教把整个宇宙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所有有欲望的众生,包括人类,都生活在这个感性的世界里。欲界有六层天,称为“六欲天”。在须弥山山腰高处有42000个十天(一个十天是军队行军的一天路程,是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这是六大天王的第一天,犍陀罗山,取名“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就住在这里。犍陀罗山有四座山峰,由四位天王守护。他们负责维护这里佛教道场的安宁。东方是国家之王,南方是成长之王,西方是宽眼之王,北方是多识之王。四大天王连同他们的军队、部属、随从、随从、信徒,住在有七宝、七网、七宝铃、无数鸟鸣和谐的宫殿里。他们履行着保家卫国、惩恶扬善、记录众生善恶并及时向各方面汇报和反馈的使命。{四天王经}上说:“每月斋月初六,四天王下四州,观众生善恶,报皇上释法”。为什么把古印度佛教中的四王形象塑造成中国古代武将形象?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结果。四大天王雕像的原型,他们的出身都不是很高贵,属于那种“放下屠刀,就地成佛”的人。四大天王原型的由来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也就是我们梦想中的“魔法家族四大宗师”。在周武王起义反抗暴虐无良君主——年商纣王的正义战争中,魔家四兄弟曾率于佳孟关部队阻止周武王东进。经过几次战斗,结果是周武王的军队消灭了他们所有人。莫力海、莫力清、莫力寿、魔礼红四兄弟也被周军杀死,战争结束后,姜子牙在开封开神榜时,这四个“鬼子”被封为“四天王”。高大、勇敢、雄伟的天王雕像就来源于他们的形象。左边第一尊雕像名为“执国之东王”:因能保家卫国,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专用于镇守东胜中国。身着白衣,身披铠甲,手持琵琶,说明他是在用音乐感化和劝导他止邪行善。音乐曲调。左边第二尊雕像名为“南方生长之王”:因能使他人长出好根而得名,是专门用来守卫南方占布国的。身着青色,身穿突甲,手持宝剑,说明他是在用武力惩恶保善。剑客。右边第二尊雕像名为“西方宽眼王”:因用干净的眼睛观察尼姑的世界而得名,是专门用来守护Xi牛河洲的。早期的雕像大多身穿红色盔甲,手持一张名为“丝绳”的网,专门用来抓敌人。现在基本上都是捧龙的造型。但无论如何塑造,都说明他惩恶扬善的方式不是杀戮,而是逮捕敌人,迫使其改过自新。网眼,网,龙,都融为一体。右边的第二座雕像叫做“H”

这表现了佛教“庄严国土,幸福亲情”的大情怀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慈悲祝愿。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四大天王法力和武功都很厉害,以后佛祖会善于给他们兵器和法器。他们被授予弦乐琴,出鞘的剑,无龙伞和无骨伞。这样他们既能维护佛教道场的安宁,保卫未来佛,又能被未来佛控制。

佛教四大天王叫什么

四大天王素有“魔家四将”之称,死后被封为四大天王,即老大是南方成长天王莫,老二是北方流行天王,老三是东方民族天王莫力海,老四是西方万能天王莫。他们曾经是守卫商朝的四将军。他们曾经是一个姓文忠的手下的甲蒙关总兵,也被称为魔家四兄弟。因为是不同的人教的,所以各有特长,有四大厉害武器(青风剑、混元珠伞、碧玉琵琶、紫花狐貂)。同时使用时,四宝威力无穷,势不可挡。四兄弟都是魔性很高的奇人。他们是帮助别人的将军。在与周朝的战争中,他们与西周的训诂大师们一争高下。四兄弟连败黄天华,被其暗器所杀。死后鬼神进入神榜,最后被姜子牙封为“四大天王”,命他们负责人间的好天气。四天王是天军之神,负责守卫凌霄殿四大天门的安全事务。都是很厉害很厉害的。有时候他们负责降魔降魔。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天宫,私下有权调动天军,控制天宫的军事管理,在玉帝手下工作战斗。是仙界的主力之一。孙悟空在天宫大闹的时候,四大天王是玉皇大帝的天将之一。他们参加了讨伐郭华山的运动,但是被孙悟空打败了。四天王各有一样宝物(剑、伞、琵琶、灵蛇)。

佛教的四大天王是

哪四位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唐代不空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说:天宝元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寺也特设别院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多闻天王被中国军人尊崇为军神、四天王之首,单独立庙祭祀。到了宋代,军中供奉毗沙门天之风更盛,几乎每支部队的驻营地都建有天王堂。后来,这种对毗沙门天的崇拜随着中国佛教流传到了日本,使日本出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毗沙门天降主的越后军神上杉谦信,他的军旗就画着多闻天王。他率领的黑骑兵在川中岛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赤备的五次激战,使他扬名后世,也使军神毗沙门天的名字更加响亮。四大天王,是欲界六天之一。他们分别护持着释迦佛世界的四个洲。四个洲是如何划份呢?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东方的叫东胜神洲,又称持国天,其统领叫提多罗;南方的叫南赡部洲,又称增长天,其统领叫毗琉璃;西方的叫西牛贺洲,又称广目天,其统领叫毗留博叉;北方的叫北俱芦洲,又称多闻天,其统领叫毗沙门。四大天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将,镇守佛国一方。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中就有四天王的形象。在中国的石窟中,四天王作为护法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敦煌第二八五窟西壁上画的四天王,头戴花鬘冠,上身穿着甲胄,下身穿战裙,赤脚。南边的二天王,一个是持两股戟的西方广目天王,一个是执矛的南方增长天王;北边的二天王,一个是托塔的北方多闻天王,一个是持剑的东方持国天王。现在寺庙中保存的四大天王像,多数是明代以后的作品。这些形象比早期的天王像加入了更多的中国风俗,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器有所改变,被象征为风、调、雨、顺。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剑,象征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象征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象征雨;西方广目天王手握一条蛇,象征顺。这种象征如意吉祥的天王,比印度象征四大(地水火风)的天王,更容易被一般中国人所接受,所以关于天王的传说很多,但往往将天王与金刚相混淆。在四大天王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大概是北方天王了,就是手中托塔的毗沙门天王。从唐代后期开始,毗沙门天王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了密宗供养的主像之一。敦煌唐代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多是雄踞在侧壁,全身武士装,左手托一宝塔。宋代以后,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就不多见了。现在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托塔天王,是毗沙门天王和唐代名将李靖的混合体,已经成了中国形象的佛教护法神了。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