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火把节(彝族)

摘要: 蒙古族那达慕是什么?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历史悠久,在蒙古族人民心目...

蒙古族那达慕是什么?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历史悠久,在蒙古族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消遣的意思。每年八月,金风送爽,阳光普照蒙古草原,是牧民收获的季节。那达慕就在这个时候举行,整个内蒙古草原都洋溢着祥和欢乐的节日气氛。据记载,那达慕起源于13世纪初。对那达慕相关活动的最早描述是公元1225年刻在悬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文章说:“成吉思汗征服了华拉墨子。为了庆祝胜利,在布哈苏琪海举行了盛大的那达慕相关会议,并举行射箭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成吉思汗的侄子叶松吉以三百三十五两(两为两臂之长,约五尺)击中目标。”此后这一习俗流传下来,每逢草原上举行庆祝战功、祭旗将军、聚盟旗、祭敖包等活动,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那达慕。此外,在《蒙古秘史》年,那达慕还有几次蒙古族举行射箭比赛的生动场面。在《格斯尔传》等多部民间史诗中,对那达慕大会中的赛马和摔跤比赛也有详细的记载和描述。据说,由于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培养人的勇敢、机智、顽强的性格,他把骑马、射箭、摔跤统称为“男儿三艺”(或“男儿三艺”),是成吉思汗士兵和人民素质训练的内容。那达慕大会上,“英雄三技”成为最重要的比赛。元明时期,在那达慕中比拼“英雄三技”相当普遍,并将其定为那达慕大会的必不可少的内容,还写了一篇优美的颂词加以赞扬。比如悼词中有这样一段话:“马头琴之音悠扬悦耳;洁白无瑕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英雄三艺大赛,一场接一场,蒙古力士队出场。”在另一段中,他说:“你举起万军弓,穿上金色的利箭,像满月一样牵着弓,扣上搭扣。你可以射倒巍峨的群山,你可以射穿飞翔的大雁,啊,祝你,Luxe如生铜熟铁。”蒙古人非常重视骑马、射箭、摔跤等技能,这些技能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一个英雄的三大技能,就是拥有在草原上更好生存的能力,拥有出人头地的高超技能。每年在那达慕大会上取得好成绩的优胜者,往往会得到大众的支持。到了清代,那达慕已经成为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群众娱乐活动。政府组织后,那达慕除了体育文化活动外,还增加了集市贸易和物资交换,丰富了内容。但那达慕,在当时,往往不是起到娱乐普通牧民的作用,而是王公贵族争光取乐的场所。统治者经常利用这个机会强迫牧民献上最肥美的牛羊和最好的皮毛供自己享用。建国后,那达慕真正成为蒙古族人民自己在草原上的娱乐聚会。那达慕大会通常持续五到七天。在此期间,整个草原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牧民们身着盛装,赶着牛羊,有的甚至带着整个蒙古包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参加比赛,表演节目,购买物资,观看精彩的文艺表演。另外,后来又增加了参观各种展览,交流信息,学习科技知识的内容。在那达慕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英雄三技”的地位从未动摇。“英雄三绝”比赛是摔跤、骑马、射箭的比赛。摔跤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运动。历史上大约在13世纪就有蒙古摔跤的记载。摔跤手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布赫钦”。一般都是强壮魁梧的男青年居多,有时还会有女摔跤手和年轻摔跤手的比赛。

每个摔跤手都穿着传统的蒙古摔跤服装“卓多格”,头上戴着红色、蓝色和黄三的头巾,脖子上挂着彩色的飘带。“卓多格”的特点在于,打完之后,无论双方在游戏中的动作有多激烈,抓、钩、绊的技巧有多娴熟,都不会伤到人,也不会撕破衣服。比赛开始前,唱一首响亮的摔跤歌,为即将出征的勇士们加油。随歌出场的摔跤手模仿鹰的动作,张开双臂上下摆动,随着象征威武胜利的鹰舞跃入竞技场。比赛中,双方都会想尽办法让对手失去平衡,直到对手筋疲力尽,然后摔倒。不抱腿是蒙古摔跤的最大特点。《宦海沉浮录》记载:“颛顼与裤衩角力,胜败取决于仆地。”摔跤手在膝盖以上的任何地方落地都是阴性。蒙古摔跤不分等级,采用依次淘汰制,以一个摔倒决定胜负,最终决定卜奎(冠军)和卜奎(亚军)的名次,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金。赛马也是一项非常吸引人的活动。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蒙古人自称是马背上的民族,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崇拜马术高超的人。其实赛马更多的是人和马的配合和默契。不仅要在平日里把赛马训练得非常熟练轻松。还要有熟练的骑术和顽强勇敢的精神。一般比赛分为快马赛、赛马赛和冷门赛。快马赛主要是比马快,一般是直道比赛。获胜者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马赛比赛主要是赛马稳健而轻快的步伐。参加马赛比赛的马必须经过特殊训练。他们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马赛是一个独特的蒙古赛马表演。马赛的终点,骑手们身着赛服和马靴,骑在高头大马上。发令枪一响,几十匹马箭一般向前飞奔。你追我赶赶上激烈的竞争。当第一匹马冲到终点,冠军终于诞生的时候,人们立刻唱起了优美的赞歌,赞美勇敢的骑手和强壮的赛马的凯旋。射箭是蒙古族传统“英雄三绝”的另一项,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之一。狩猎和游牧的需要,抵御外族侵略和野兽袭击兽群的要求,决定了蒙古族人民必须有熟练的射箭技术。长期的训练和积累的经验使蒙古族人民越来越喜欢和擅长射箭。一般来说,蒙古族射箭比赛有三种:静射、骑射、远射。有25步,50步,100步。静止射击时,射手站着不动。裁判下令后,把箭射向目标,最好的一方获胜。骑射时,弓箭手骑在马上,在马奔跑的过程中向目标射箭,最好的一方获胜。参赛者不分性别、年龄、年龄,均可自备马匹、弓箭,自由选择。

择弓箭的样式,而且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等也不设限制。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也就是每人每轮只能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胜负,决出前三名。那达慕在草原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1992年那达慕大会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友好观光年项目,向世界展示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魅力。发展到今天,那达慕已经不仅仅是蒙古族人民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还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而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同时也进行经济贸易,促进物资交流。那达慕已经成为促进草原文体和经济交流的平台。

蒙古族那达慕是什么?

蒙古族的那达慕(简介)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蒙古族的那达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男子三项为那达慕的基础项目。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的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过去时那达慕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 、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 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