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达斡尔族图片(56个民族哪个人口最少)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5 04:37:12
珞巴族有什么习俗
巴罗民族的节日和习俗吉祥元旦除了散居在墨脱、米林的少数巴罗人与藏族共度藏历外,各地的巴罗人都有自己的元旦。巴罗节是根据国家历法推测的。虽然放假时间不一致,但都是一年劳动之后。罗瑜西部的巴罗人在藏历二月庆祝“徐都龙节”。过年的时候,一个“新布”(巫师)拿着一根沾满五颜六色羽毛的棍子,在村子里挥手诵经。全村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祈求丰收。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拿出酒肉,一起吃年夜饭。老人们追忆着部落的古老历史,而年轻人则表达着对歌曲的喜爱和深情。夜幕降临后,篝火旁,欢歌笑语很多。罗瑜东部的巴罗人在藏历12月15日庆祝“东更古如木”的节日。人们把年前宰杀的猪和牛剁成块,送给家族或母系里的亲戚朋友,保持着分享劳动成果的古老习俗。吃完牛肉,头骨并没有扔掉,而是高高地挂在你家的墙上,作为勤劳和财富的象征,代代相传。生活在墨脱、米林地区的珞巴族遵循藏历,所有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大多数珞巴族人使用他们自己假定的历法。由于珞巴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每年节日的日期因地而异,一般定在每年劳动之后。因此,庆祝元旦包括庆祝丰收、迎接新年和辞旧岁。元旦前夕,家家都要废米酿酒,杀猪宰羊,富人家还要杀牛。锡盟的珞巴族人称新年为“调更谷奶节”。届时,宰杀的猪、牛、羊肉将被切成块,分发给同种族的人。在很多地方,“宗族聚会”的古老习惯依然存在。逢年过节,村里的村民要自带酒肉欢聚一堂,村里的男女老少围坐在地上,或喝酒或吃肉,一直欢歌笑语,搞各种娱乐活动。自称“帕塔尼”的珞巴族人,用珞巴语称之为“莫让”,是一个祭祀繁衍以求丰收的节日。这个节日是由巫师在腊月或正月决定的。流行地区是西藏罗瑜地区的西坝夏曲地区。届时,村里所有的男孩和少年将排成一排,身着盛装,在巫师的带领下绕着邻村游行。经过田野时,巫师撒米粒,少年挥舞长刀敲打铜盘,队伍最后一位老人沿途撒米粒。经过要播种的土地时,手持竹制男性生殖器的年轻人会在田里跳舞。每到一个村子的广场,都是载歌载舞,村民备酒热情接待。游行队伍将访问这个部落的所有部落。这个节日意在祝愿丰收。因为人们认为庄稼的繁衍和人的诞生是一样的,所以在田野里跳生殖舞。在一些珞巴族地区,你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用木桩制成的男性生殖器竖立在自己的房子旁边,以祈求繁荣昌盛。中国很多民族都有过生殖崇拜,在一些南方民族节日里还能看到这种遗存。只要明白生育的重要性,就能理解生殖崇拜的成因。世界屋脊上的“南方人”珞巴族。据传说,大地母亲生下了金冬(太阳)的九个兄弟姐妹,金冬生下了冬冬(老虎),冬冬的儿子阿巴达尼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有四只敏锐的眼睛,前面两只观察光明世界,后面两只只监视妖魔鬼怪。他可以进入天地,世间万物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还是一个能工巧匠,发明陶器和架桥,为人类做了很多好事。阿巴达尼是珞巴族的祖先。珞珈地区是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珞巴族人主要从事
他们喜欢佩戴石珠、贝壳、铜饰,喜欢喝酒、抽烟、吃辣椒。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母语。他们信奉原始的万物有灵论宗教。巴罗民族的婚姻习俗巴罗民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在一些部落的富裕家庭中盛行。严格实行氏族婚姻和等级婚姻制度,买卖婚姻盛行。丧偶的妻子在已故兄弟的房间里换房间是惯例。女性地位很低,财产的继承属于男性。一些珞巴族部落还实行严格的父子命名制度。珞巴族的宗教信仰珞巴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孕育和诞生珞巴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实土壤。由于氏族和部落之间生产环境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价值观的不同,部落之间的原始宗教信仰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珞巴族的观念中鬼和神的概念没有明显的区分。他们把鬼、精灵、神、鬼统称为巫有,即精灵或鬼。他们认为“无有”可以附着在任何自然物和人身上,这就使他们具有了“灵”和“鬼”的属性。“吴优”种类繁多,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的知识基础上的,所以崇拜形式多样,崇拜内容丰富。
珞巴族有60万人,怎么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中,尴尬的是除了汉族,都是少数民族?能有多少少数民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哪个民族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为什么这个民族人口最少?真的是少数人吗?巴罗民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起察隅,西至罗瑜的西藏地区,人口仅2000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虽然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但是珞巴族人数众多,总人口约60万。只因珞巴族在中国控制区的人口只有2000多,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中国只有2000多巴罗人,那剩下的5970万巴罗人呢?其中领土纠纷设计,其余59.7万珞巴族在藏南——的印占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藏南:藏南。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的主权领土。中印边界东段印度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占领区。这个就有点让人窝火了,明明一个有60万人口的民族,却成了“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我还以为这只民族人数稀少,只有两千多人呢!珞巴族的起源从远古时代起,珞巴族先民就生活在珞渝一带,与藏族先民和门巴族先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远古文明。珞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没有关于本民族历史的文献记载,在藏、汉文献中,也鲜有关于珞巴族族源和历史的记载。中国一批考古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获得了一批珍贵的考古发现,但它们尚不足以勾画出珞巴族先民活动的连续的历史轨迹。因此,关于珞巴族的族源问题,只能从喜马拉雅山区生成的各部落丰富的民族传说中去探寻。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珞巴族大概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一带的古老群体中的一支或数支繁衍而来”,“在历史上珞巴族曾有一个从北向南迁徙的历史过程。”根据民族神话传说、藏族古代有关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分析,可以初步认为珞巴族是珞渝地区古老的土著群体与西藏高原东部数支古老的群体融合繁衍而来。新中国成立后,珞巴族地区先后获得解放。1959年西藏三大领主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以后,陆续进行了民主改革,实现了珞巴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在西藏自治区以及县、区、乡各级人民政府中,珞巴族人民都有自己的代表参加。国家在珞巴族地区兴建了新村,办起了学校和医疗站。使得珞巴族本民族有了自己的干部、医生、文艺和体育工作者。看过小编的文章,是不是知道了珞巴族的起源?是不是知道了原来“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其实人口并不少?56个民族,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希望我朝能早日解决藏南问题,让珞巴族兄弟姐妹们能够团圆!
珞巴族的介绍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1,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2。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2。珞巴族有自已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1。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1。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已的文化传统1。
珞巴族有几人
2856人生活在西藏的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西藏东南部的米林县有一条南伊沟,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环抱着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成群的牛羊在山坡河谷间觅食,春季桃花盛开,秋来果实满枝。 这里就是珞巴族在我国最大的聚居地——西藏林芝地区南伊珞巴民族乡。 “珞巴”一词为藏语,意为南方人,因居住地不同而有多种称谓,如“博嘎尔”、“崩尼”、“崩如”等,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洛瑜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隆子等县的边沿山区。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00年底,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珞巴族人口为2856人。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尚未确定,且各地区的方言差异较大。除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使用藏语外,其余通用珞巴语。珞巴族无本民族文字,解放前还采用刻木、结绳记事方法,少数人会用藏文。 珞巴族自古就在西藏的塔布、工布、白马冈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广大地域内生息,是由活动在这一带的古老群体中的一支或数支“蕃”繁衍而来的。 据藏文史籍记载,很早以前,藏族和珞巴族人民的交往便很密切。松赞干布时期,该族所属地即辖于吐蕃王朝。17世纪以后受命于清代中央王朝的西藏地方政府设有专门管理该地区的机构。在近代史上,曾屡次开展驱逐帝国主义间谍和“远征军”的斗争,为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做出过极大贡献。 珞巴族的服饰各地区差别很大,珞瑜北部部分地区的珞巴族男子,一般穿着羊毛织的长到腹部的黑色套头坎肩,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上。帽子有熊皮圆盔和竹藤条编制的圆盔两种,后者帽沿外还套一个带毛的熊皮圈。男子喜欢赤脚、戴竹骨耳环、项链,腰挂弓箭、长刀等物。妇女穿自织的羊毛、麻、棉衣料做的短上衣和统裙。各式各样胸饰、腰饰、背饰是珞巴族人民喜爱的装饰品,且各地佩戴方式颇不相同。 珞巴族的住房都是竹木结构的二层干栏,户外另建粮仓,习用头额背负物资。 在珞巴族流传着大量民间故事和传说等口头文学。喜庆集会时,人们一边喝酒一边以特定曲调对唱古老的传说,常可通宵达旦。 西藏和平解放前,珞巴族生活在奴隶社会,生产生活基本处于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时代。那时,绝大多数珞巴人一年到头衣食无着,还要给领主服役,缴纳繁重的苛捐杂税,当时的珞巴人被西藏官家、贵族、寺院上层视为“野人”。 上个世纪50年代末,珞巴族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现代社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珞巴人开始走出深山洞穴搬到地势平坦、通公路、有电站的河谷定居。他们开荒造田,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开展了编织竹器、烧木炭等副业生产,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国家在珞巴族地区兴建了新村,办起了学校和医疗站,本民族干部也得到培养。 目前,南伊珞巴民族乡已有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去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12.5万公斤,人均纯收入2256元,其中现金收入就有1400元。现在乡里村村通电话,大部分家庭购买了电视机,家产数十万元的有十几家,还出现了“百万富翁”。今天的珞巴人正大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文明。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