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称为什么,湿地属于什么生态系统(湿地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肺)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5 00:48:17
湿地是什么?
今年2月2日是第八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山到海,湿地为我们服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人们称湿地为“地球之肾”,是天然的水库和天然的物种库。湿地是天然的或人工的、长期的或暂时的沼泽、泥炭地或水域,是静止的或流动的,或是淡水、半咸水或微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小于6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括珊瑚海滩和海草床、海滩、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和沿海地区的盐湖。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至少或偶尔会有被水覆盖或充满的区域。
什么叫湿地啊
技术术语定义中文名:湿地英文名:wetland;湿地定义1:湿地或浅水滞水区发展成为水生生物群和含水土壤的地理复合体。包括天然和人工的、永久和临时的沼泽、泥炭地、陆地上的半咸水和淡水水体,以及低潮水位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应用学科:地理(一级学科);湿地(两个学科)定义2:以水陆过渡为界的多功能生态系统,包括低潮线以下深度小于6m的海水区域。申请:海洋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两个学科);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理学、河口海岸学(三级学科)定义3:陆地上有长期或季节性薄层滞水或间歇性滞水,有沼泽或湿生植物的土壤经过湿地断面。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海洋系统中各种沼泽、湿地的总称。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水域生态学(两个学科)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在土壤浸入水中的特定环境中,生长着许多湿地特色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许多珍稀水禽离开湿地就无法繁殖和迁徙,所以湿地被称为“鸟类的天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因此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转化为农田。再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物种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是地球上多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有很多种类型,通常分为两类:自然的和人工的。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人工湿地主要包括稻田、水库和池塘。据统计,全球共有855.8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湿地,占陆地面积的6.4%。【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多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380多种,隶属于156科437属。从生长环境来说,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沼泽和湿生三类。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从植物种类上看,有的是娇嫩的草,有的是粗壮的草本植物,有的是矮小的灌木,有的是高大的树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极其丰富。中国有记录的湿地动物约1500种(不包括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约250种,鱼约1040种。淡水鱼约有500种,占世界淡水鱼总量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都是最有价值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基本分为五类】潮下带海域:低潮时水深小于6米的浅水区,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带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藻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潮间带水域:岩滩,包括礁石和岩滩;砾石海滩;潮间带无植被的沉积物和盐碱滩;有植被的潮间带沉积海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水域和三角洲河口体系。潮间带河口:植物稀疏的潮间带泥、沙或盐碱滩;潮间带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带森林湿地包括红树林、帕尼棕榈林和潮汐淡水沼泽森林。泻湖湿地:一个半咸至微咸的湖泊,有一条或多条类似大海的狭窄水道。盐湖(内陆流域):永久性和季节性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永久河流:永久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临时性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漫滩,包括河漫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洪泛草地。永久性湖泊:永久性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季节性或间歇性泛滥的湖滨;永久性淡水池塘(8km2以上)。季节性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洪泛区湖泊。人工水面,如水库、池塘、稻田等。属于广义的湿地,受到《湿地公约》的认可。【湿地功能多】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并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截留沉积物、毒物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可以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碳,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免受风浪侵袭,并提供清洁便捷的交通方式.由于其有价值和有益的功能,它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也是许多植物、动物,尤其是水禽生长的天堂。同时为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材)、原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地,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质生产函数湿度
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不同的定义】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其他】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是巴西中部马托格罗索州的潘塔纳尔沼泽地(Pantanal),面积达2500万公顷。 湿地科学与刊物 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 水体生态学 《湿地学报》(Wetlands) 《湿地科学》(Wetland Science,杂志,中国) 国际条约与组织 国际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 Day,每年6月5日) 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 湿地科学家学会(Th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ICBP) 国际水禽湿地调查局(Inter-national waterfowl and wetland re-search bureau) 人与生物圈 东北亚地区鹤类保护区网络 东亚-澳大利亚涉禽保护网络 雁鸭类迁飞网络 科学研究机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湿地中心 新南威尔士大学湿地生态研究中心 美国: 美国国家湿地研究中心(NWRC)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湿地研究中心
什么叫湿地?
狭义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6600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扩展资料:湿地的功能:1、物质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2、大气组分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3、水分调节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米。4、净化沼泽湿地像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5、动物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湿地
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能够调节水分平衡并且吸收有毒物质,被称为“地球之肾”。科学家为了便于研究,给湿地下了更为精确的定义,即狭义的湿地: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其中,沼泽是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湿地。湿地的总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为地球20%的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上生活着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一些湿地还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有人把湿地比喻为“天然海绵”,当洪水来临时,湿地可以容纳大量水分——湿地表面被水淹没,底层土壤也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时候,湿地保存的水分会流出,成为水源,补给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湿地,就像给周边区域上了一份水分调节的安全保险,让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干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强。湿地还能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现代工业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全球气候。湿地丰富的水分条件适宜植物生长,所以大部分湿地都有茂盛的植物。湿地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当这些植物死亡以后,残体会交织在一起,在湿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层,碳元素就以固态形式保存下来。除了水分直接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促进水分循环,把湿地里的水分化为气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气中。空气中的水分多了,湿度也就增加了,降水量也会发生改变。湿地就是这样通过水分循环,调节地方气候。湿地植物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湿地不同于河流,这里的水流速缓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被农药等污染过的农业污水进入湿地以后,因为运动速度减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逐渐沉淀下来。而一些湿地植物有非常强大的吸收有毒物质的本领,它们能转化毒素,使水重新变得洁净,有效地净化水质。人体中的肾脏起到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排泄新陈代谢废物的作用,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与此相似,所以湿地被叫作“地球之肾”。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