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中国第一部国产动漫(小金鱼的动画片叫什么)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4 11:35:1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是?
《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由万来明、万古禅、万和阿特拉斯执导的动画长片。也是当时亚洲最长的动画电影,长达80分钟。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电影。这部漫画是根据经典小说《西游记》《孙悟空借三把芭蕉扇》改编的,讲述了唐僧的四个徒弟去西天取经,被火焰山借来的三把芭蕉扇挡住去路的故事。在制作过程中,万谷禅、万来明、万、万迪欢不仅借鉴了美国动画片中的一些元素,还大胆尝试将中国古典绘画和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运用到影片中。这部电影所采用的动画技术和人物设定风格,是电影行业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和创新。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等。都使得这部漫画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也是将大量中国古代戏剧元素融入角色设计和动画打斗场景的大胆尝试。
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是什么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屏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宽彩屏动画长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多次获奖。1980年获得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奖,1983年获得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影片主要讲述了陈堂官李靖之子李与东海龙宫的恩怨。这部电影于1979年5月19日在中国上映。电影《哪吒闹海》是迄今为止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峰之一(另一个高峰是《大闹天宫》)。这部作品象征着当时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在几位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哪吒闹海》成功摆脱了原著《封神榜》的阴暗色彩,但这是一部充满童心和童趣的电影。每次看这部电影,似乎都会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时代。电影配乐由金福仔制作,中国传统乐器在本片中运用的恰到好处。优美的配乐也是这部动画电影成功的关键。(《Sina.com评论》)
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
1940年代:中国动画第一部故事片《铁扇公主》 1979年:中国彩色宽银幕动画第一部故事片《哪吒闹海》回顾中国动画80年,中国动画曾经无比辉煌,这也证明了中国动画是强大的,有适合其发展的艺术规律。了解中国动画的发展,对今天的动画创作大有裨益。可以借鉴和吸收优秀传统,发现和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找到一条发展之路。1.说到艰难创始时期的中国动画,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动画鼻祖万氏兄弟(万来明、万古禅、万、阿特拉斯)。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于1926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一页。然后1930年生产了《纸人捣乱记》。从那以后,万氏兄弟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创作中国动画。在反日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兄弟拍摄了《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等一大批鼓吹国货的抗日作品。以及一些儿童寓言《国货年》,《漏洞》,《鼠与蛙》,20多部黑白动画短片。直到上世纪40年代,万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故事片《飞来祸》,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铺平了道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兄弟被迫停止动画创作。当时以钱家俊为中心的一批动画师还画了有抗日内容的动画短片《龟兔赛跑》,后面还有两个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总是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连。同时,最早的动画人也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二、探索民族风格的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开始了其更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电影《铁扇公主》和动画片《农家乐》。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困难条件下完成了拍摄工作,拉开了新中国动画片发展的序幕。从此,中国动画片有意识地开始探索民族风格之路,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特卫任导演。到这个时候,中国动画师的人数已经增长到200多人。万来明、万古禅、万、钱家俊、余哲光、张超群、金金、马、等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初期,中国动画是蹒跚学步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动画技术。同时动画的风格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比如《皇帝梦》 (1952)、《瓮中捉鳖》 (1954)、《小猫钓鱼》 (1955)等带有苏联动画影子的电影。尤其是1956年,《小梅的梦》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参与者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苏联电影。这种误解让中国动画人深刻认识到:“一步一步模仿其他国家的动画,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减少。”只有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种倾向。万氏兄弟《野外的遭遇》是模仿美国动画制作,只是单纯的闹剧。其实这也是动漫娱乐性的体现。电影给人娱乐,才会有观众。
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部动画长片是什么?
第一部动画长片是《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是由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万涤寰执导,王干白编剧,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参与配音的动画电影,于1941年在中国上海上映。影片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受阻于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的故事。《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当时最长的动画片,片长达80分钟。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铁扇公主》影片内容特点:这部影片很明显的模仿和借鉴了迪士尼动画。所有的动物角色都非常迪士尼化。孙悟空的形象是大脑袋,细胳膊细腿,非常像早期的米老鼠。孙悟空变成的小虫子,也和迪士尼早期出现的昆虫差不多。猪八戒完全没有原著中野猪精的凶恶相,反而特别萌,大大的忽闪忽闪的眼睛,脸部活动特别俏皮。耳朵能卸下来当扇子,猪鼻子能当钻头。迪士尼动画里的一些插科打诨的绝招也能在《铁扇公主》中见到。比如人物被打扁后,吹气还能还原。沙僧被风吹到五官消失,还能慢慢长回来。另一方面,人物的形象设计和动作又带有本土特色。铁扇公主、唐僧的脸部刻画都颇为古典。人物的动作则是模仿真人的动作进行描绘的。比如铁扇公主第一次从芭蕉洞里出来,那股端着的气势和步伐,很像京剧中的角色出场。同时它还将中国水墨画融入进来,片中的远景都带有水墨风格。不过中西两种风格过于泾渭分明,远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一味的模仿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而真正让现代观众也能从中获得乐趣的,则是本片颠覆性的人物设定,造成了独特的喜剧效果。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