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国,历史上大理国与云南大理差(秦始皇统一云南了吗)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4 10:14:43
古国大理的历史沿革
没去过大理的人,了解大理大多是从两个来源。一是金庸小说,其中黄野的“一指神威”点出了南诏古国清远的奥秘,让人纳闷。是20世纪二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伴随着一首《蝴蝶泉边的相遇》在全国各地传唱,大理的美景也广为人知。其实大理的远不止这些。大理历史悠久,被誉为“文学大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代人类就生活在那里。西汉武帝在云南设郡时,大理被纳入汉朝版图。唐代大理有两个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隶属唐宋。元代以前,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元朝建立云南省,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是滇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设置了道、府、行署等地市级行政机构。
大理古国的资料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公元4世纪,白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流传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史书上称之为“昆明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地区,在西南地区设立行政机构。此后,中央王朝一直统治着大理。到了汉朝(109年前),汉武帝出兵打败了隶属于昆明的部落,在大理地区设立俞晔郡,开辟了中国南方的丝绸之路,使大理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从四川到印度的中转站。三国时期,云南、贵州、川西南称为华南,属蜀。之后孟获造反,诸葛亮设法平定叛乱,在大理重建云南郡。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朝被史万岁夷为平地。唐世贞年间,唐朝在戎州设巡抚署,大理各县均属其管辖。公元7世纪,洱海周边有勐崔、岳析、朗丘、登州、施琅、勐社等六个“诏令”(部落),其中勐社诏令在所有诏令之南,故称南诏。公元8世纪,在唐朝的支持下,刘钊建立了南诏政权。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的日益强大,与唐朝的冲突日益激烈。最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天宝之战”。经过双方的努力,公元794年“苍山会盟”举行,双方重归于好。南诏后期,朝廷内乱,最后国家在混乱中分崩离析。南诏国亡。937年,通海将军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大理国。大理基本继承了南诏的边界。大理统治云南三百多年,期间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之王”。153年,蒙古忽必烈率军从青藏高原南部攻占大理。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之被俘,大理国亡。元朝于1274年(元十一年)设立云南省;176年改府为道,云南正式成为省司名称。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明军攻大理城,改道府,设大理、鹤庆、花梦三府。此后清朝基本沿袭明制。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属滇西路,后属腾越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成立。辖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云县、冕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等15个县市。1956年,缅甸云县
大理东临洱海,西临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景优美。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大理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理曾经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时期,大理是四川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西汉元丰二年(前109年)崇祀三塔,在大理地区设置俞晔郡,俞晔郡的建制一直到南北朝都没有改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书”中的孟社昭势力渐强。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书”,建立了南诏国。唐宋时期的8世纪至13世纪,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诏、大理的首府。元朝大理崩溃后,云南的政治中心仍设在大理。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建立云南省,行政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依然是滇西最大的城市,一直沿袭至今。大理居住着彝族、回族、傈僳族、苗族和汉族。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族文化、东南亚文化和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文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在服饰、居住、婚姻、信仰、习俗和节日方面充满了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三塔寺是大理之外的另一个显著标志。走在苍山和洱海之间,不经意抬头,会看到三座白色的宝塔矗立在山脚下。走近三塔,这座古老而略显倾斜的塔身传递出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散发出震撼人心的神奇魅力。
大理为什么被称为“南诏古国”?
大理国(937-1094,1096-1253)是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建立的一个多民族政权。全国尊佛,历代皇帝出家的比末年还多。公元937年,后金驻通海使节段思平在洱海地区联合贵族高方、董嘉洛,终结了正义安宁之国,定都杨美琪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李倩。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和老挝。
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