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梵高的画,梵高的画图片大全(梵高风景油画)

摘要: 梵高的画有哪些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品有《星月夜》,自...

梵高的画有哪些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品有《星月夜》,自拍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村庄Dherdt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他在一个矿区当过店员、业务代理人和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的绘画风格是写实的,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和法国现实主义学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主义画家,接触了日本浮世绘,其绘画风格随着视野的扩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888年,他来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我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两人性格冲突和观念差异,合作很快失败。此后,梵高的癫狂(有人将其记载为“癫痫”)时常发作,但他在意识清醒时仍坚持绘画。1889年,他创造了《星月夜》。1890年7月,37岁的梵高精神错乱地开枪自杀。主要作品文森特一生有864幅油画,1037幅素描,150幅水彩画。他喜欢肖像画。他画了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中,7幅在作业背面,7幅在纸板上。1.《星月夜》《星月夜》是梵高的名画,很多人看到都赞叹不已。给人安静活泼的感觉。大面积的冷色调和重色调被用来营造一个安静的夜晚。画中的橙色增加了快乐的元素。2.《向日葵》《向日葵》是梵高的标志。很多人看到这幅油画就能想到梵高,很好的展现了后印象派的特征,色彩对比强烈。画中的向日葵花瓣充满张力,色彩明亮。3.《鸢尾花》《鸢尾花》是梵高的经典画作之一,描绘了鸢尾花,看起来非常漂亮。4.《乌鸦群飞的麦田》《乌鸦群飞的麦田》创建于1890年7月。那是梵高自杀前创作的一幅油画。画中,绿色的小路在黄色的麦田中向远方深处延伸,漆黑的天空更添焦虑和忧郁。5.《罗纳河上的星空》《罗纳河上的星空》创作于1888年,绘于法国南部城市奥尔德尼的罗纳河上。凉爽迷人的夜空,点缀其上的微小星星与河面上反射的煤气灯相互辉映,可以表现出艺术家当时澎湃的心情。6.《夜晚露天咖啡座》《夜晚露天咖啡座》创作于1888年。这幅画可以看出画家对绘画的热情。画中黄色的咖啡座与蓝色的星空相映成趣,让这幅画更加美丽。7.《夜间咖啡馆》《夜间咖啡馆》是梵高1888年9月在法国普罗旺斯时创作的一幅画。这幅画目前收藏在荷兰的克勒-米勒博物馆。8.《吃马铃薯的人》《吃马铃薯的人》表现了一个穷人家的辛苦,饭桌上只有土豆。这幅画创作于1885年,目前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9.《加歇医生》《加歇医生》一幅创作于1890年6月的油画,目前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这是梵高为照顾自己的医生加歇医生画的肖像。10.《凡高在阿尔的卧室》《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是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是受欢迎的一幅,色彩明亮,透视效果非凡,主题更加亲密。

梵高的画有哪些

梵高的画,你知多少

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的一个新教家庭。十几岁时,他为伦敦、巴黎和海牙的艺术品经销商工作,后来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传教士。1881年左右,他开始画画。1886年,他去巴黎看望哥哥,第一次接触到印象派作品。他还受到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的影响。1888年,梵高开始用色彩表达强烈的感情。他和高更有过短暂的关系,但后来他失去了理智,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崩溃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影响很大。梵高一生敏感,易怒,聪明。他生前很少在很多事情上成功。他的个人生活不幸而艰辛,但他始终拥有奉献给他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传教期间,他目睹了穷人的艰苦生活,并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自愿收留那些身受重伤、生命垂危的矿工,希望用安慰和自我牺牲的话语帮助弱者抗争。然而,仅仅六个月后,他就被解雇了,因为他对工作太热情了。在短短37年的时间里,梵高把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都献给了艺术,在他早期的绘画中,他爱用荷兰绘画的棕色调,但他对自然的火热热情使他抛弃了荷兰画派的阴郁和沉寂,迅速远离了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画派对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与他充满主观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通过线条而是通过环境来把握物体;他再次改变现实以达到真正的真实,这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梵高(La Oreja de Van Gogh)梵高曾在接近精神崩溃时,用刀片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是想用这一举动来唤醒自己,阻止自己心中日益滋长的疯狂吗?还是这本身就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我记得他有一张自画像,画的是自己耳朵伤口裹着纱布。他的眼里没有痛苦,只有恐惧,仿佛能折射出刚刚消失的风暴的阴影。如果你允许我给这幅画另起一个名字,我会把它命名为《自己的伤兵》。在自己的战场上,梵高伤了自己,包扎了自己。3354和一张自拍留念。是失误,还是蓄谋已久?他把仇恨的边缘对准了自己和一只无辜的耳朵——。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却对自己和镜中丑陋畸形的男人倍加痛恨。结果他的手势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车冲出了轨道,伴随着一阵疼痛。

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只鲜血淋漓的耳朵,成为他自己的牺牲品。莫非在梵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团赘肉——它只能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对内心的狂潮置若罔闻?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倾听自己的呻吟——那简直比外界的雷鸣闪电还要刺目,还要刻骨铭心?否则,他的刀锋不会随便选择发泄的对象——哪怕是针对一只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在冰流的铁器与滚烫的肉体的最初接触中,梵高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充满了破坏欲,必须通过打碎点什么才能获得平衡。这就叫做可怕:   心理的疯狂已演变为生理的反应,甚至表现为某种嗜血的倾向。在一声陌生的惨叫中,梵高本人获得了双重身份:既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理智的天平倾斜了:他对自己的残忍超过了对自己的体恤。第一滴血,意味着他对自身犯下的第一桩罪行。   对于梵高割掉的耳朵来说,海水的声音也就是血液的声音、鲜红的声音。他仿佛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黄昏给淹没了。耳朵是他肩头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击。女作家陈染的小说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不爱长着这只耳朵的怪人,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我愿做这一只耳朵的永远的遗孀。”那只坠地有声的耳朵,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弹片,是一次无声的战争的纪念品——在我们想像中,它一直代替大师那枯萎的心脏跳动着,如同一架永不停摆的挂钟。在世界眼中,梵高疯了。但在这只耳朵的听觉中,世界疯了。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世界没能挽救这个垂危的病人。梵高放下滴血的剃须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轮手枪。他似乎越来越把自己当作假想的敌人,不断挑选着攻击的武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毁灭性的:在法国阿尔的一块麦田里,他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了扳机。每当欣赏着一个多世纪前梵高的遗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能隐约闻见一股硝烟的气息——或者说,死亡的气息。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疯狂似乎更为恐怖。一只被阉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弹的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总是忘不掉一部外国小说的书名:《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那些心碎的死者,有着怎样的特征?我估计他们面部笼罩着比常人更安详的表情。由此,就能理解梵高在受伤后的那幅自画像里,为什么保持着岩石般的平静与呆滞——仿佛疼痛降临在另一个人身上,或者已远离了他的肉体。可以说,在他无法自控地割掉耳朵之时,他的心已经碎了——如同坠地的瓷器。在他审视着镜中残缺的自我之时,他本人已经提前死亡。心的死期要早于生命的死期。心碎的人即使活着,业已是行尸走肉。梵高在死前就已是不完整的。他用刀锋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缺口。

梵高所有的画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1.《吃马铃薯的人》  2.《两棵丝柏树》  3.圣雷米时期的《自画像》  4.《有乌鸦的麦田》  5.《割草的少年》  6.《煤矿的妇女们》  7.《静物:打开的圣经》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马车通过的吊桥》  11.《夕阳下的播种者》  12.《抱着头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15.《星月夜》  16.《夜间咖啡馆—室内景》  17.《夜间咖啡馆—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阿尔之妇女吉努夫人》、  20.《红色葡萄园》  21.《阿尔及利亚的士兵》(半身像)  22.《高更的椅子》  23.《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  24.《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5.《海滨的渔船》  26.《自画像》  27.《开花的巴旦杏树枝》  28.《生养紫色鸢尾花的花瓶》  29.《铃鼓咖啡馆的妇女》  30.《梵高的椅子》  31.《野生植物》  32.《卷心菜和木鞋》  33《沙丘》  34《两辆马车前的少女》  35《林中的白衣少女》  36《拿铁锹或棒子的正在俯身的男人》  37《暴风雨下的海滨》  38《田地》  39《沙丘风景》  40.《耳朵绑着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521.htm?fr=ala0_1_1

梵高画的特点是什么

文森特·凡·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画画特点如下:他采用点彩画法。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拓展资料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的行列。他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十,次于第九伟大的17世纪画家林布兰。1861年梵高开始接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经历了短暂的工作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直到大约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两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尤其在梵高待在法国阿尔勒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