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死因(正德皇帝是不是昏君)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3 20:59:38
正德皇帝是哪个朝代
郑德是明朝的皇帝。朱厚照(帝),即明武宗(1505年至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时年号。朱厚照从小就机智聪明,喜欢骑马和射击。他即位后,史书上有两极评价。一面说他办事雷厉风行,批复奏章,决定国家大事。转眼之间,刘瑾受到了惩罚,知望之乱和王宁之乱被安全消灭,蒙古小王子大败,多次得到救济。而且他在位的时候,他的臣下中还是有很多人才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皇帝统治下整体上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颍州大捷,击败鞑靼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瀛州一战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徒手杀敌一人,极大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他是个好将军。资料:明武宗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以前很多人认为他放荡、暴力、怪诞、无耻,是不可多得的不道德之王。但通过近年来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些变化。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人,但他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近年来,历史学家对此有相当不同的看法。朱厚照只是喜欢玩,出生在皇族,期望自由。从他指挥下的颍州大获全胜来看,也算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皇帝了。朱厚照是明朝孝宗朱祐樘和他的生母张小康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化名朱寿,自封为“不可一世的朱寿将军”。生于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10月27日),五年(1492)成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即位,年号郑德(1506-1521),在位16年。在早期,宦官刘瑾受到青睐,这使得李思监督的权力比内阁的权力更重要。后来他偏爱妃子等人,都给他改姓朱;喜好淫荡,建豹子屋享乐;狂放不羁,喜用兵,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几次去傅玄(今河北宣化)、塞北、江南等地旅游,都引起百姓的抱怨。他在位期间,直隶北部、江西、湖广、四川、陕西等地人民起义四起,皇族纷纷造反。没有孩子。溺水后,他生病死了。死后葬于“康陵”,寺名“武宗”,谥号“承袭天大路,苏樱瑞赵哲德立大功,易帝”。来源:百度百科-郑德大帝
明朝的正德皇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的?
武宗虽然荒唐,但对大事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做事雷厉风行,弹指一挥间惩治了刘瑾,使王平、王宁造反,打败了蒙古王子,多次赈灾免役。这些都是郑德时期的重大事件。而且他在位的时候,他的臣下中还是有很多人才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皇帝统治下整体上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朱厚照从小就机智聪明,喜欢骑马和射击。他即位后,史书上有两极评价。一面说他办事雷厉风行,批复奏章,决定国家大事。转眼之间,刘瑾受到了惩罚,知望之乱和王宁之乱被安全消灭,蒙古小王子大败,多次得到救济。而且他在位的时候,他的臣下中还是有很多人才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皇帝统治下整体上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另一方面,他执政期间不道德,国力下降,一生贪杯,习武,无赖,贪玩。很多人认为他放荡、暴力、怪诞、无耻,是不可多得的不道德之王。不过武总虽然好玩,但也有抵御边防军的能力,大事从不疏忽。但通过近年来史学界的研究,史家对此的看法大相径庭,人们对武宗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武总就是喜欢玩,也有人觉得他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但他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性格很棒。从他指挥下的颍州大胜来看,也算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皇帝了。延伸资料明武宗朱厚照之所以在后世眼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原因很简单,继承皇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明世宗的表弟,他把藩王接掌了大权。世宗不太喜欢武宗,和他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在这种前提下,后朝贬低前朝,以凸显继位皇帝的觉悟,是很自然的。所以明世宗在《明实录》的编纂中,命令官员多记录自己的恶行,完全不要“示人以尊”,甚至凭空添油加醋,把“八虎”和蒋斌等鱼村的所作所为,都记在武宗的帐下,这就让武宗的荒唐尽人皆知。武宗虽不入大内,却经常上朝听政,回复奏章,决定国家大事。如果你不想上法庭,你会通过李思监工传达你的圣旨,并命令内阁执行。甚至当他在傅玄时,尽管部长不被允许来,但他强调要将奏折一份一份地送到傅玄。因此,虽然自是荒谬的,但它一点也不混淆重大事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厚照
明朝正德皇帝简介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是张小康王后所生。化名朱寿,自封为“不可一世的朱寿将军”。生于弘治四年(1491),五年(1492)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即位,名郑德(1506-1521),在位16年。在早期,宦官刘瑾受到青睐,这使得李思监督的权力比内阁的权力更重要。后来他偏爱妃子等人,都给他改姓朱;喜好淫荡,建豹子屋享乐;狂放不羁,喜用兵,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几次去傅玄(今河北宣化)、塞北、江南等地旅游,都引起百姓的抱怨。他在位期间,直隶北部、江西、湖广、四川、陕西等地人民起义四起,皇族纷纷造反。因为过度放荡,没有孩子。溺水后,他生病死了。死后葬于“康陵”,寺名“武宗”,谥号“承袭天大路,苏樱瑞赵哲德立大功,易帝”。
:01
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而非影视剧情演绎的那样昏庸无能。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嘉靖帝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推行改革嘉靖帝在位前期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 青词宰相:青词,又叫绿章。因在青藤纸上用朱红色字写而得名,青词本是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界神明的章表奏文,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青词进入官方序列。青词的真正发扬光大,应该是明嘉靖年间,嘉靖对道教是异常入迷,明代因此出现了顾鼎成、严嵩这样以写青词而晋级成功,跻身首辅的文人。扩展资料人物评价嘉靖帝执政的四十五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纺织品和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的时代。嘉靖帝和他父亲读圣贤书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历史上还是不多见。这也可与他在礼仪之争时的强硬态度联系起来。在群情汹涌之中,毅然要为自己父母争得更为尊荣的地位。嘉靖帝是个十足的孝子,但他逞一己的私孝而不顾天下公义,终究太小气太狭窄,有违宽阔浩荡的为君之道,后人说他是“中材之主”,似可认作确论。后世的史家说嘉靖除了他自己和他父母,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在四十五年的统治中,杀大臣杀言官,他毫不留情,连后宫中都到处弥漫着他的强横。嘉靖帝与儿子们的关系也说不上融洽,他一直到死都没有立太子。可以说在他父母去世后,嘉靖帝已经没有可以温馨相处的人。每逢节日和他父母的忌辰,嘉靖帝总要屏退众人,向父母的灵位长跪,流泪默祝,神情惨楚,让偷偷窥见的宫女也为之动容,也只在这时,刚强的皇帝才显出骨子里的些许温情与脆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