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鲸鱼的祖先,蛇的祖先进化图(鲨鱼的祖先是谁)

摘要: 早之前科学家发现了始新世时期的“陆行鲸”的化石,表明陆行鲸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一带分布,它是鲸鱼的祖先...

早之前科学家发现了始新世时期的“陆行鲸”的化石,表明陆行鲸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一带分布,它是鲸鱼的祖先,和鲸鱼一样是哺乳类的食肉动物,它既能吃咸水也能喝淡水,它没有外耳,靠通过水下听声来追踪猎物,它常将头部贴近地下来感受振动,来辨别猎物的方位,以最快的速度来伏击猎物。陆行鲸有12英尺,长得像鳄鱼和水獭的结合体,强有力的外突牙齿,长长的嘴巴,大大的脑袋,强壮的肌肉和四肢,有恐怖的张合力和吓人的撕扯力,在5000万年前可以在海底和陆地称霸了,是实实在在的半水生哺乳动物,可能是现代的鲸鱼已经退化了四肢,已经无法在陆地生存了,不然将是众多陆生动物的天敌,当然包括人类!扩展资料:从解剖学的观点看来,鲸类的许多特质都显现了对于海洋中生活的高度适应。然而,解剖学上的证据,并不足以解答许多有关鲸类起源的问题。但是从生化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鲸类与有蹄类动物关系较近,且化石记录(约5000万年前)也支持鲸类是由有蹄类动物演化而来。最早出现的鲸类为古鲸亚目(Archaeocetes)原鲸科(Protocetidae)。原鲸科动物均出现在5000万年前,化石分布在亚洲、非洲及北美。科学家对于在现今巴基斯坦被发现的巴基斯坦古鲸(又名巴基鲸,Pakicetus)的了解较多,这个生活在5000-5300万年前的生物化石,头部喷气孔(鼻孔)已移向后方,具有狭长脑室,且仍具有后肢的动物。在同时期的印度岩层中发现的化石证据也显示,在早期的鲸类间,已经有着难以想象的高度生态歧异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鲸目

鲸鱼的祖先是什么?

“鲸”这个汉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认为鲸是一种大鱼, “鲸鱼”一词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不能责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学常识,因为包括鲸、海豚和鼠海豚(体型较小的海豚)在内的鲸类动物(cetaceans)实在是同鱼太像了:长长的身体呈流线型,尾巴的形状像叶片,后肢退化缩小到没有、只在身体内部还能寻到一点残迹,这些特征无一不是适于水中生活的。 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大约与恐龙差不多同时登上进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动物横行的年代里生活得不甚得意

,直到一场大 灭绝事件——通常认为是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上地球——毁 灭了恐龙家族,才因祸得福地兴盛起来。 在5000至6500万年前的 第三纪,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现代鲸类动物的祖先 也不例外。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凭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动物, 于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开始回归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万年 的时间里,体型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发现特别是巴基斯坦古鲸(Pakicetidae) 已经足够让科 学家激动,因为它们是陆生哺乳动物与现代鲸类动物之间的过渡 型,再次为进化论提供了优美的证据。不过,这些过渡型化石更 加偏向于鲸那一边,要么能够水陆两栖,要么完全适应海洋生活。 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未能解答:鲸类动物的陆地祖先——那些只会 奔跑不会游泳的最原始的鲸类动物,是什么样子?世上现存的哺 乳动物中,哪一种与鲸类的亲戚关系最近? 科学家致力于更详细地鲸类动物的进化历程,不同专业的人 有不同的方法。根据化石的牙齿和耳朵特征,古生物学家倾向于 认为,鲸与一种生活在第三纪、现已灭绝有有蹄动物mesonychians 血缘最近。研究现存动物DNA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家则比较偏爱河 马,认为这种现代偶蹄动物才是鲸最近的亲戚。 今年 9 月20日,Thewissen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 他的小组新发现了两种巴基斯坦古鲸化石,它们完全是陆生的。 就在第二天,Gingerich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另两种也是 在巴基斯坦挖出来的古鲸化石,长着发育良好的后肢,可以水陆 两栖。(看来每一领域的大腕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而且这 两位大概有点竞争的意思,同时在两份地位对等的杂志上发表主 题相同的报告,倒也颇为有趣。)两人的新发现都表明,牛、河 马、猪、骆驼和长颈鹿等偶蹄动物与鲸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对 Gingerich来说,提出这个观点也许稍微多费了一点功夫, 因为他 原先主张mesonychians是鲸的近亲

鲸鱼的祖先和谁的祖先是一样的

原始脯乳动物。生活在陆上的原始鲸。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早期的鲸鱼其实长着强而有力的腿,它们当时主要靠划动腿部在海洋中活动。这一新发现也许可以揭示鲸从陆地走向海洋的神秘进化过程。 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详细公布了他们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称,鲸的祖先曾经生活于陆地,与其他陆地哺乳动物一样都长有4条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慢慢开始习惯于水中生活。它们的前腿逐渐退化为鳍状肢,后腿和臀部消失。但是,现代鲸仍然都还保留着骨盆的痕迹,而且经常发生返祖现象,即一些新生鲸竟然长有后肢。到底是什么原因驱动鲸改变自己的解剖结构以适应水中生活?早期的鲸到底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解剖结构的呢?大量神秘的问题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兴趣。要揭开这些谜底,最关键就是要明确鲸长出宽大的尾片的确切时间。 美国阿拉巴马州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尤荷恩解释,“鲸尾片的出现也许是鲸从陆地走向海洋转变的最后一步。”为了探索这一神秘的过程,尤荷恩对最新发现的古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业余骨头爱好者于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边发现的,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死后所形成的骨头化石。沃洛特乔治亚古鲸生存于大约4000万年以前,游弋于北美墨西哥湾海域。这种古鲸身长大约3.7米,主要依靠其锋利的牙齿捕食鱼类为生。已知的最早长有尾片的鲸与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属近亲关系。但尤荷恩却发现,当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从其他鲸类分离出来仅仅200万年后,很明显没有尾片。 尤荷恩重点分析了一种新发现的大约5厘米长的尾部椎骨。这种椎骨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大约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经分析发现,这种椎骨与鲸尾片附近的椎骨并不相象。于是尤荷恩认为,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主要是依靠摆动自己的后脚来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认为这种古鲸有着巨大的臀部,表明它们也长有巨大的后腿。奇怪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它们的骨盆与脊椎骨并没有相连。直到现在,这一现象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尤荷恩说,“我们所证实的观点就是,这种古鲸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摆动臀部,通过脚部划水进行游泳。这与现代鲸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过现代鲸主要依靠身体的起伏波动进行游泳。” 在生物的进化史上,从古代的陆上四足动物到现今的水中哺乳动物,一直缺少了一环。因此,学者们认为,上述发现的古鲸化石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然而,古鲸为什么要从陆上迁到水中呢?原来,古鲸生殖及哺育后代的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就如现在的海狮、海狗、海豹等两栖动物一样。但是,生物的进化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约在5000万年以前,由于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对于陆地环境更易于古鲸生存,它们便开始进入水里;大约在距今1000万年时,古鲸的后代进化得与现代鲸非常相似,它们长着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后足也退化为鳍状的附属物,从此它们就不再上岸来了。 科学家们对一种生活在4500万年以前的古鲸颅骨化石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扫描,发现它具有一个陀螺仪状的器官--内耳。内耳的作用是产生平稳感,它为一细小的管道,里面含有液体,管道内壁有敏感的细毛,当身体的平衡受到影响时,液体就会移动,并触动细毛基部的细胞,细胞则向大脑发送出相关的信号。科学家表示,正是内耳这一器官支持着古鲸由陆上转化为水中生活。上世纪末,美国密执安大学和巴基斯坦地质调查所的联合研究小组又发现,生活于陆地上的古鲸属于偶蹄目动物。2000年,他们在47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掘出两具古鲸的新化石,从其后蹄骨发现了该种具有偶蹄目动物特有的形状,从而掌握了表明鲸是偶蹄目动物的决定性证据。 鲸属哺乳纲鲸目动物,世界上现存的鲸类有12科77种,它们中最大的体长可达33米,最小的仅有1米左右。现代鲸有颈而不明显,有前肢却呈鳍状,有后肢但完全退化。因此,古生物学家猜测鲸的祖先曾在陆地上活动过。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