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采访问题(白族文化介绍)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3 08:55:45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些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阿昌族、鄂温克族、傈僳族、水族、白族、高山族、巴罗族、塔吉克族、保安族、仡佬族、满族、塔塔尔族、布朗族、哈尼族、毛南族、土家族、布依族、哈萨克族。德昂族、基诺族、纳西族、锡伯族、东乡族、京族、怒族、瑶族、侗族、景颇族、普米族、彝族、独龙族、柯尔克孜族、羌族、裕固族、俄罗斯族、拉祜族、撒拉族、藏族、鄂伦春族、黎族、畲族。在中国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其他民族都是少数民族。1.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俄语:,原名通古斯卡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生活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国的内蒙古和黑龙江,在蒙古有少量分布。在俄罗斯,他们被称为埃文基人。鄂温克族是自称的鄂温克族,意思是“住在山里的人”。2.阿昌族: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龙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松阿昌族乡、九堡阿昌族乡,其余分布在泸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邻国缅甸还有一些阿昌族。3.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语自古以来就被白族人民广泛使用。4.保安族: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族。由于与周边汉族和回族的交往,以汉语为社会交际工具的宝安语中出现了许多汉语借词。5.布朗族: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民族语言为布朗语,属于南亚语系僧高棉语系布朗分支。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没有自己的语言。布朗族有着极其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最具特色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惯。扩展资料:分布特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和流动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广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大部分县级单位都居住着两个以上的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省等省区。云南省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有25个民族。来源:百度百科-56个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有哪些?
1.庄2。藏语3。裕固族4。易5。姚6。锡伯族7。乌兹别克语8。维吾尔族9。Wa 10。土家11。图12。鞑靼人。塔吉克语14。水15。她16岁。撒拉族17。强18。普米19。Nu 29。李30。拉祜31。柯尔克孜族32。景颇33。京34。基诺35。惠36。赫哲37。哈萨克38。哈尼39。仡佬40。高山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人43。壮族,原名章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壮傣语支。
中国少数民族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中国的少数民族。由于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民族很少,所以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承认的民族有56个。同时,中国还有身份不明的民族同胞。一、中国各民族分布特点(一)大散居、小聚居、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和流动形成的。(2)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广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大部分县级单位都居住着两个以上的民族。(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省等省区。(4)云南省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在中国56个民族中,云南有52个民族,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有25个。二。中国身份不明的民族。中国未被承认的民族是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汉族或其他民族同化但未被官方承认的民族,或因民族歧视不明而未被官方承认的民族。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有640101个未确认的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如下:1。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方城自治县江平乡的罗威、屋头、山新三个小岛上,素有“京族三岛”之称。京族,历史上自称“京”、“岳”、“安南”,1958年根据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歌咏节。其中最隆重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歌
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二、基诺族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三、德昂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四、保安族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五、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少数民族基本政策: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二、生育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明显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三、语言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尽管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目前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四、宗教平等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具体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各民族群众,不论信仰何种宗教,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他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中国少数民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1、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 2、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 3、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 4、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 5、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 6、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 分布特点两个特点: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