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大领导班子,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七个领导简历)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2 13:31:13
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召开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全国3965万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一)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2)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三)根据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共有1936名正式代表和61名特邀代表(1953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代表了中国4600多万党员。大会的议程是: (一) (二)审议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三)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4)审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五)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正式代表1989人(1965人出席开幕式),特邀嘉宾(1927年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二)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四)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五)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六)选举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代表大会应有正式代表2048名,特邀代表60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2074名),代表全党5800多万党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书面);(3)审定《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4)选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五)选举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十三大党章的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选举单位选出的1936名代表和中央政府特邀代表61名,代表了中国4600多万党员。这次修改是对十二大党章十条中的十三条进行修改,目的是使党的建设更加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十二大后,党中央采取措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妥善处理了许多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机构改革和各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开展恢复和发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教育,使党的作风。 但是,由于时间短,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上存在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整顿,十年内乱的流毒还没有完全肃清。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借改革开放之机加强了,对党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十二大以后,党中央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十二大以后,党中央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为了彻底肃清十年内乱的流毒,使党的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首先根据十二大党章对党员和党的干部的严格要求,从1983年冬到1987年5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党。本着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净化组织、团结同志、共同进步的目的,经过思想、作风、组织的整顿,在处理好必须处理的问题的基础上,最后郑重登记党员。第二,在党内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斗争,处理了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1986年9月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方针、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2.十二大后改革开放的新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后,党中央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抓好党的建设的同时,坚决推进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改革是我国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体系;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用新一代人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队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内容。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为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后不到半年,即1985年3月,党中央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两个月之后,中央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僵化的经济体制得以冲破,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改善,大多数人过上了温饱生活,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市场供应大为改观,基本扭转了过去消费品长期严重匮乏的局面,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显著改变,逐步转上了大体协调发展的轨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就。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在政治、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逐步发展;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进展。国防建设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前,我们也还面临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这就是:我们正处于新旧体制的交替之中,许多制度尚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许多方面的制度、管理、监督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僵化的思想仍然束缚着一些同志的头脑,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还有市场,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在不同环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工作中还有不少失误。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党的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与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建设分不开的,说明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而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则说明我们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和做法,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即我们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还有许多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伟大而艰巨复杂的任务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这条基本路线,大会提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①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6页。十三大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①具体地说,这个任务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二是促进经济横向联合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四是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五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六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政策。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27页。十三大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还提出了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根据这条基本路线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规划了基本蓝图,也是给我们提出了要为之努力奋斗的伟大而艰巨复杂的任务。为了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了胜利完成十三大提出的伟大、艰巨、复杂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十三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调指出:“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当体现这个指导思想。”②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48页。总之,十二大以来我们党的建设状况,十二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以及十三大给我们提出的复杂而艰巨的宏伟任务,都要求我们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必须适应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条件和新任务,必须进一步转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二大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十二大制定的党章从总体来说是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和对政治体制改革愈益紧迫的要求,十二大党章中的部分条文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任务的要求了,为了保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修正已不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条文,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党的十三大的任务之一。 党的十三大通过的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没有对总纲部分进行修改,而只是对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党章条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和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办法,《修正案》对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产生的办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条文,更加明确地规定和突出了要用差额选举的办法来选举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和党的各级委员会,能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进行党内选举,相对于过去长期实行的等额选举来说,这是对党内选举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完善党内讨论和决定重要问题的办法和程序。《修正案》对有关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特别是讨论决定重要问题的办法和程序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条文,突出了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增加了党内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的内容。这是发展党内民主,改变党内存在的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的不良作风,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扩大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修正案》在十二大党章第十九条末增加了一段关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职权问题的条文,进一步扩大了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有利于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那种把党的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忽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作用的现象。扩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也是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修正案》对中央领导机构的设置(中央书记处)或组成成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产生办法进行了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对党的各项工作的领导和对党的工作的监督。修正后的条文更体现了民主选举的精神。2.更加重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修正案》对企业和不同领导体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在企业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不是领导本单位的工作,而是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实行保证监督,以主要精力加强党的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支持行政负责人按规定充分行使职权,并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而在尚未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党的基层委员会和不设基层委员会的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的职能,却是领导本单位的工作。这是党对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一项改革,有利于正确处理党企关系和更好地发挥党在不同领导体制的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作用。 党的建设问题,从来都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同党肩负的历史重任联系在一起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因而,党在新时期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适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党的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为完成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使党能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重任,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转变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观念和做法,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发展党内民主,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发展党内民主,靠改革和制度,靠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路子的体现。
红军长征的领导
长征初期的领导人是“三人团”,即博古、李德、周恩来。但由于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博古不懂军事,实权由李德掌控。周恩来只负责一些具体事务,孤掌难鸣。遵义会议后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三人团为中共党史名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四个“三人团 “;1931年,为推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路线,王明接二连三地派出“中央代表”、“中央代表团”分赴各革命根据地。赴中央苏区的中央代表团共3人,即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人称“三人团”;长征前期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秦邦宪(1907~1946),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李德(德国名字奥托·布劳恩),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32年春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奥托·布劳恩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 “从第一天起”,奥托·布劳恩“就不得不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中央领导人是如何排名的
中央领导人排名:1、正国级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2、副国级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纪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此处,特别说明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简称:国家副主席)这个职务为副国级,但荣毅仁、王岐山担任该职务时的级别均高配为正国级。3、准副国级领导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家级副职政治待遇。现任中央军委委员为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等四人。扩展资料: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的职务、职级与级别,按照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如下条款:1、第十六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2、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3、第十八条公务员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和机构规格设置。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政级别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级别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