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党的八大宣告了什么基本完成,八大宣言宣告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

摘要: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建设先进工业国家的要求和落后农业国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经验的基础上,大会继续坚持反保守反进取的经济建设方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资料:中共八大背景:中共七大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在中国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肯定会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新形势下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来源:百度百科-中共八大新闻网-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数据。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党的八大纲领什么时间提出

第一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前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把中国统一为一个真正民主的共和国。第二,它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1923年,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决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是在1925年召开的。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四大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强调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盟友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于1927年。虽然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受到了极大的批判,但对于改革武汉国民党、改革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革命领导权斗争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却没有给予切实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第六次党代会:唯一一次在国外举行的党代会于1928年在莫斯科举行。党的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次会议也有缺点,就是对于中间阶级的作用和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194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种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在1956年召开的。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要求和要求之间的矛盾

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代表大会。1973年召开第十次党代会,延续了第九次党代会的“左”倾错误。十一次党代会: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第十一次党代会于1977年召开。它虽然宣布“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才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2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要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从长期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基本结论。”第十三党

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七大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的内容

1、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起草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明确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大会初步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要求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2、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3、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党的三大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统一战线问题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促进了国民党的改组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革命发展的新局面,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4、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5、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6、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前后的经验教训,提出反对“左”、右倾两种错误倾向;正确分析革命形势,确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方针和任务;通过了《政治议决案》等16个文件和经过修改的党章,成为民主革命时期历次代表大会中形成文件最多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主要是为了系统地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而召开的。7、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8、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9、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方针和政策,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写进总纲。党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10、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继续肯定九大路线,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尽管大会在批判极左思潮上有一些积极成果,但大会总的指导方针是错误的,并没有完成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11、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共有3项议程: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选举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12、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参考资料:人民网_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重大决策及其影响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共八大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扩展资料: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百度百科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