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党的八大几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今年是十几个五年计划)

摘要: 党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是? 从2011年到2015年 请问我国共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分别是什么时候,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是?

从2011年到2015年

党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是?

请问我国共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分别是什么时候,内容是什么

到2019年,中国发布了十三个五年计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是为未来十年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小册子。该书包括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十六篇文章。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延伸资料五年计划背景: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后两极对抗最激烈的时期。随着冷战的逐步发展,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两大阵营不仅在政治体制和军事实力上全方位竞争,还围绕两条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激烈竞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处于东方集团,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封锁,导致中国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和西欧国家相比,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的充足资金和先进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和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苏联和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放弃颠覆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并没有消失。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东方集团,重建或恢复相对完整的工业化体系都是最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前殖民地国家来说,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巩固和保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工业化浪潮。在国内,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来源:百度百科-五年计划

党的八大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中国1073万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劳动党、工人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应邀与会。会上,毛泽东送了《开幕词》,刘少奇送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送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送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会上,朱德、陈云、董作了重要讲话。党的七大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在中国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肯定会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新形势下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来源:百度百科-中共八大

请问我国共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中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这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计划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和当时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于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发展。其次,1956年出现了全面的皮疹。第三,社会主义改造太快太猛,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留下了后遗症。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 -1962年)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周恩来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二五”计划 - “二五”目标“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 “三五”成就“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 “六五”成就六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七五”。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七五”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八五”成就在“八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 “九五”目标“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会议上说,做好“十五”规划工作,要把握好六个重要原则和四个思想方法。-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