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中国民乐名曲30首,各种乐器的经典曲目(十大经典轻音乐)

摘要: 中国乐器名曲大全 中国十大经典歌曲:1。山流水2、广陵散3、平沙大雁4、十面埋伏5、渔火问答6、夕阳萧与鼓7...

中国乐器名曲大全

中国十大经典歌曲:1。山流水2、广陵散3、平沙大雁4、十面埋伏5、渔火问答6、夕阳萧与鼓7、秋月8、梅花三弄9、阳春10、胡十八拍笛子十佳曲:1。姑苏星2,早辰3,影鸟4,吴起东晓牧民新歌十大名曲:1。清明上河图2。凤凰台3上的肖骁回忆。玉箫声和4。平湖秋月5。怀念老朋友。祭祀仪式7。碧剑柳泉8。袁超之歌9。潘沧浪10。佛殿二胡十大名曲1。二泉映月2。梁潇3。听第四首歌。空山鸟5。明琵琶十大名曲:1。十面埋伏2。海清拿下天鹅3分。霸王卸甲4。塞上曲5。月儿高6。日落长笛和鼓7。阳春雪8。大浪淘沙9。灯光和月光。醉归曲古筝十大名曲1。西部寒鸦戏水2。水莲3。渔舟唱晚4。粉莲5。山水6。战台风江南丝竹十大名曲:1。春江花月夜2、中华刘攽3、欢乐颂4、慢三流5、云清6、慢刘攽7、步行街8、三六9、紫竹调10、花满月扬琴十大名曲:1。海峡声诗2、坛子3、欢乐颂4、霓裳曲5、倒帘6林锣鼓赶夜十大名曲:1。收获锣鼓2。五狮报太平3。深夜4。鸭子斗嘴5。钟声6。奔奔7。寺庙钟声8。鼓点节奏9。清代宴席。山景拓展素材: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人的生产活动,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国音乐的起源: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原音乐、四大区域音乐和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外来音乐的交流和融合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来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源头。中原音乐是指围绕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音乐,是一种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文化,其中商代和西周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性意义。四域音乐是指除中原地区主要由华夏人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连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音乐开始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来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了外国音乐,也引进了乐器、音乐节奏和音阶。中国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中国音乐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3世纪),包括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这一时期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中国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音乐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创造了音乐国际化的新音乐风格。一方面,世界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音乐的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包括辽、宋、金、明、清。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与普通平民阶层密切相关,表现出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其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及其音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音乐(音乐文化)

中国乐器名曲大全

中国民族歌曲100首

中国民歌100首:东方红(陕西民歌)、兰花花(陕西民歌)、三里铺(陕西民歌)、驱邪精神(陕西民歌)、我们的领袖毛泽东(陕西民歌)、抗日战士战歌(陕西民歌)、挂一盏红灯(陕西民歌)、正月迎新(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歌(陕西民歌)、茉莉花、你知道吗(陕西民歌)?九连载故事(江苏民歌)无锡风光(江苏民歌)歌唱少女片《马路天使》集(江苏民歌)四季歌片《马路天使》集(江苏民歌)杨柳青(江苏民歌)太阳出来了,太阳是快乐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四川民歌)槐花什么时候开(四川民歌)采花(四川民歌)玩民歌跨排(江西民歌)送郎当斑鸠调(江西民歌)、小溪滴水(云南民歌)、绣荷包(云南民歌)、猜拳调(云南民歌)、打马民歌(云南民歌)、交城山(山西民歌)、忆绣荷包(山西民歌)、朵朵(山西民歌)必东北风调(黑龙江民歌)月牙五更(吉林民歌)浏阳河(湖南民歌)、一杆两筐(湖南民歌)、花儿(河北民歌)、白菜(河北民歌)、小黄牛(河北民歌)、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王三姐赶集(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安徽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山东小调怎么回娘家(湖北民歌)采茶灯笼(福建民歌)做箩筐歌(浙江民歌)落水(广东民歌)? 解放区十首歌(甘肃民歌)刮风(甘肃民歌)?在那个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有个鲤鱼岩(广西民歌)柳州,有个贵州民歌(贵州民歌)织毛巾(宁夏民歌)。蜗牛和黄鹂鸟(台湾省民歌)送我一朵玫瑰(维吾尔族民歌)、马车夫的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维吾尔族民歌)、扬起你的盖头(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维吾尔族民歌)、伊拉拉(维吾尔族民歌)、北京

有个金太阳(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民歌)想念毛主席(藏族民歌)草原上的鲜花(藏族民歌)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牧歌(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蒙古族民歌)红旗歌(蒙古族民歌)道拉基(朝鲜族民歌)阿里郎(朝鲜族民歌)跳月歌(彝族民歌)阿西里西(彝族民歌)我的花儿(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丽亚(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哈萨克族民歌)其部分山歌具体介绍有:1.东方红(陕西民歌):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2.蓝花花(陕西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叛逆女性--兰花花。该曲由著名音乐家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这首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汉族民歌。3.三十里铺(陕西民歌):一首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优秀陕北爱情民歌。它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根据陕北地区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它的诞生地,也就是陕北绥德县城东30华里的满堂川乡"三十里铺",这首后来成型的民歌也就以"三十里铺"命名了。4.赶牲灵(陕西民歌):如诗如画、广袤厚重的西部大地,自古就是民歌的摇篮。这里流传着许多与赶牲灵和赶牲灵的脚夫们有关的民歌。为了生存,为了贸易,就有了“赶牲灵”的脚夫。5.茉莉花(江苏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有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这首歌展示了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6.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歌曲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歌词主要表达四川的父老乡亲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和渴望丰收的心情。

《中国十大经典民乐金曲》都有哪些曲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简介 NO1.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NO2.广陵散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NO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NO4.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N05.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故事性极强。  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NO6. 夕阳箫鼓……谈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首著名的民乐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历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曾经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音乐。但大家又是否知道,《春江花月夜》原来是改编自一首著名的传统琵琶文曲《夕阳箫鼓》。  《 NO7.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NO8.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NO9.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NO10.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中国轻音乐50首有哪些?

1、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经由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该作品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由时年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管弦乐队协奏。2、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3、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浔阳月夜》、《浔阳曲》,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4、牧童短笛《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该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曲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5、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6、采茶扑蝶《采茶扑蝶》是中国福建、安徽等地的民乐,在70年代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采茶扑蝶》曲调欢快,可以使用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来演奏。也可以用西洋乐器,如钢琴等来演奏。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