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最恐怖的一幅画,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梵高的画有个惊恐的人)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0 03:37:41
梵高这幅画叫什么?
看图不是梵高的作品是蒙克的《呐喊》。如何欣赏?看下面。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出生在挪威的洛顿。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就画了许多以疾病和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曾就读于克里斯蒂亚尼(今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1885年先赴法国学习印象派绘画风格,后受到高更、劳特雷克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绘画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1892年,他应邀参加柏林美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他奇特的形象,他的作品在德国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展览仅一周后就闭幕了。于是,以利伯曼为首的自由派退出了美协,成立了柏林分离派。这一行动极大地鼓励了蒙克在德国定居,直到1908年。这16年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的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忧郁和恐慌精神的支配下,他用扭曲的线性图式表达了自己悲惨的人生。他的绘画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成为“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批评家指出:“蒙克体现了表现主义的精髓,并在命名之前彻底实践了它。”(罗伯特休斯,刘平军等译。《新艺术的震撼》,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46页)1890年,他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活组画》。这套画题材广泛,以讴歌“生、爱、死”为基本主题,用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在世纪末的忧虑和恐惧。蒙克1893年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画中最强烈、最精彩的一幅,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蒙克以极其夸张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畸形的尖叫人物,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极度的孤独和压抑,以及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面前的恐惧。蒙克自己描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的小路走着,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我下面的峡湾。我又累又病,所以我停下来眺望峡湾。——太阳下山了。——云红如血。”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响彻天地;我能听到这声尖叫。我画了这幅——,把那些云画得像真血一样。3354那些颜色在尖叫——这就是‘生活群画’里的这个《呐喊》。”(托马斯M刀子乐队,《爱德华蒙克》,哈里N艾布拉姆斯出版公司,纽约,第84页)。作者翻译。)在这幅画中,没有具体的图像暗示引起这一尖叫的恐怖。图片中央的图像令人毛骨悚然。似乎他正从我们身边走过,会转向伸向远方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远处两个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处的两只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则,困扰他的整个孤独感可能会稍微减轻一些。这个孤独的人,完全与现实隔绝,似乎已经被自己内心的极度恐惧彻底征服了。这个形象高度夸张,畸形扭曲的尖叫脸完全是漫画。宽阔的眼睛和凹陷的脸颊让人想起与死亡有关的骨骼。这是一个尖叫的幽灵。”它只能由一个疯子来画,”蒙克曾经在这幅画的草图中写道。在这幅画中,蒙克使用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有关。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土地,绿色的树和红色的天空都是夸张和富有表现力的,但它们并没有失去其近似的真实性。整幅画的色彩令人压抑:浓浓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之上,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它与海荫中的紫色相冲突;这种紫色随着向远处延伸越来越暗。同样的紫色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
另一方面,他的手和头都是苍白、阴郁的棕灰色。画中没有一处不是充满了湍流。天空和水流之间扭曲的曲线与桥厚重笔直的对角线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构图在动态的旋转中充满了粗犷而强烈的节奏感。所有的形式元素似乎都在传达那种刺耳的尖叫。在这里,可以说是画家用视觉符号来传达听觉,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这种用图形表达声波的方式,可能与梵高名作《星夜》中力和能量的图形表达有关。在这里,蒙克将尖叫引起的极度内心焦虑转化为令人信服的抽象形象。就这样,他几乎把自己在银幕上的情感表达推向了极致。
梵高自杀前画的最后一副画是什么???
梵高自杀前的最后一幅画是《麦田上的鸦群》。画完《麦田上的鸦群》两周后,梵高自杀了。这幅画明显充满了骚动和不安,可以明确地认为是梵高最后的绝唱。画中的路像张开的手脚,愤怒地伸向麦田;一群乌鸦突然飞了过来,好像被枪声吓到了。文森特一生有864幅油画,1037幅素描和150幅水彩画,他的水彩画作为油画是出类拔萃的。他喜欢肖像画。他画了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中,7幅在作业背面,7幅在纸板上。资料:梵高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热爱生活,但他在生活中遭受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他投身艺术,大胆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然而,他去世前只卖出了33,360,010-30,000幅作品,当时的价格只有400法郎。直到100年后,他的画才成为世界的瑰宝。因为绘画与现实的反差,梵高的情绪波动很大,1888年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疾病。后来,他被这种精神错乱折磨致死。最后,在1890年7月27日,他以打鸟为借口,向别人借了一把左轮手枪,走到奥维尔镇外的一片麦田里,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那一枪没有杀死梵高。他经历了两次磨难。
天,痛楚难忍的梵高才离开人世,时年37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著名画家梵高为何突然自杀
梵高最著名的15幅画
1、星月夜,凡高荷兰1889年73x92cm 布油彩 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这幅画是凡高第二次精神崩溃、住进圣雷米疗养院时的作品。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火焰状的身躯,呼应着天空的韵律。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栖息,事实上,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那是凡高的幻象,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2、加歇医生,凡高荷兰1890年6月布面油画 68x57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凡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凡高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3、花瓶中15朵向日葵,凡高荷兰布面油画1888年 95x7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幅《向日葵》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4、鸢尾花,凡高荷兰 1889年71cm×93cm 布面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鸢(yuan)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5、罗纳河上的星空,凡高荷兰1888年布面油画 72.5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这幅1888年作品《罗纳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凡高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创作的。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表达出画家澎湃的内心。
为什么梵高的作品我看的很不舒服,还感觉有点恐怖?
嘿嘿,我的电脑桌面就是梵高。《麦田上的乌鸦》(好像这个跟问题没有什么关系吼,那接下来我开始咯)是这样的,要了解一个画家的画,就要弄明白这个画家的经历。有一部非常优秀的油画电影叫做《至爱梵高》,可以一看。因为妈妈说“我们是上流社会的人噢,你不能去跟不符合我们身份的小孩子玩噢”,文森特被关在家里,这个在家里也不大爱说话的孩子出去读书之后,很难适应外面的生活,于是又成为了一个家里蹲。但家境开始走向衰退之路,文森特也不得不出来打工了,因为性子直,被老板调走了,其实全家人都知道,就是他自己不知道。到了伦敦之后,别人都觉得这个叫做文森特的家伙怎么这么丧,文森特也知道自己很丧,他也想多跟别人接触。工作了一段时间,文森特又被调走到法国。啊对的,全家人都知道,他自己就是不知道。文森特就生气了,没有跟家人联系就走了。后来在法国,莫奈雷阿诺的印象派被人骂,文森特开始接触印象主义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印象主义是什么。后来文森特又觉得宗教很棒,去其他地方学神学,因为在教会工作太过热情又被赶出去了。之后他就开始学绘画了,之后身体上的不适应、精神的困扰与前途一再受阻,割耳朵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有一个时期叫做“奥维尔时期”,指的就是文森特来到奥维尔之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其实梵高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饱满而热烈的《向日葵》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一直到了奥维尔时期,最上面的《麦田上的乌鸦》,就是接近梵高死亡的一幅作品。而梵高让人看起来有些恐怖的作品,应该也是属于奥维尔时期的作品。我们说看艺术作品就是在看一个画家的经历,现在看看,为什么梵高的部分作品让人感觉到不舒服呢?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