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10个中国人,中国三大国父(21世纪中国伟大人物)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0 00:33:42
中国最伟大的十个人
一个人是否伟大,要根据他对我们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贡献来评判!1.大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把中国定为九州!2.嬴政——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3.商鞅——,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为大秦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4.孔子是3.3354亿代人的老师,中国的楷模,儒家思想影响世界至今!5、李世民——唐朝,统治贞观,天下第一强国!6.孙子——孙子兵法世代相传,军事史上第一人!7.孙中山——消灭了封建君主专制,我们的开国元勋!8.毛泽东——开国领袖,世纪伟人,恢复了4亿中国人的信心!9.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设计师,让所有中国人共享改革成果!10.——年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带领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人,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民族危机!
最伟大的十个中国人?次序?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孔子思想。杜甫忧国忧民。武则天,.范蠡了解情况,知道如何进退。苏武在中国保持了几千年的节日,伟大的人物太多了。然而,能够影响整个历史,整个中国文化,具有正直和伟大人格的人,黄帝和炎帝是我们的人文祖先,但他们是伟大的.岳飞是有气节的,但是他什么都没存。论战功,他不如卫青、霍去病,甚至不如李广。狄青.孙中山有伟大的思想,但他没有实现他的理想.在军事上,这甚至更加困难.连革命军都只听黄兴的话,不听他的。成吉思汗开疆拓土,不如康熙。康熙双手献血,闭关锁国。
最有贡献的10个中国人
钱学森,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至1938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193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现代力学的创始人卡门。钱学森是卡门领导的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要成员。1947年至1955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学术专著有《工程控制论》 (1954)、《星际航行概论》 (1963)、《物理力学讲义》 (1961)等。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深远的影响。郭沫若和他的忠信教育一样,在书法艺术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郭沫若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和实践持续了70多年。过以宏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始于1911年。十年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问世,使他的书法在更广泛的观众面前展现了风采。20世纪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从金文铭文入手,以言辩史,以史为鉴,熟悉了汉字和书法的演变轨迹,建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回国抗日,在民族危机中,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与书法相结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建国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后,从事了更加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大方,见多识广,为名胜古迹、工矿学校、国内外各界朋友留下了无数的墨宝。他的书法作品数量众多,影响深远,很少有最好的。郭沫若把“回头是岸,回头是岸”作为写八字书的重点。其书法风格既重视师法,又有诸多创新,表现出大胆的创造精神和清新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式”。郭沫若擅长跑草,用笔清爽洒脱,操作灵活,魅力无穷。他的楷书作品虽然保存的不多,但是特别的娴熟,精神饱满,形神兼备。郭沫若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位四川大学者,在书法成就上与东坡齐名。东坡的书法历来为书法界所重视,是宋代书法风格的代表。郭沫若的书法出自宋四家,无论用笔还是形体都有宋四家的意味,但个性突出。苏东坡的书法曾被黄山谷打成‘石压蟾’,但其横向走势有一段来自隶书书法史的历史,与黄山谷的纵向走势完全不同。正如秦小侃老师所指出的:“汉唐词的组合有两种类型:横向和纵向。不一定是疾病。沙孟海老师用‘斜画紧结’和‘横画宽结’来总结。郭沫若的书法和东坡的书法属于横画宽结的范畴。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在重庆时,写了很多书法作品。同时,他与、常等人对江北汉墓进行了试掘,发现了带有“财”字的砖,为保护文物作出了贡献。由于他时任国民党政治部三馆主任兼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艺界、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的甲骨文研究中算出来,成果丰硕。在20世纪60年代,
经历了一生大风大浪的郭沫若,在书法上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大学者、大文学家的风范:每一部作品,无论是长文还是短笺,用笔肯定果断,毫不犹豫,毫不迟疑;写作内容多为自创诗词,新旧皆有,充满时代气息;我对古典书法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深得苏东坡和颜真卿的神韵。郭沫若对书法的研究,并不像一般人那样,一辈子献身于一家,而很难有自己的特色。
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任命邓稼先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国务院授予邓稼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奖章。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学习。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外国有一本书,题为《比一千颗太阳还亮》。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盘点影响世界的十个中国人是哪些人
一、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二、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正),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赵正)、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三、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成吉思汗(Chinggis Khan),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四、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五、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六、隋文帝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七、老子 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dān),汉族,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一说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八、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汉族人。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今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九、祖冲之 祖冲之(ZǔChōngzhī,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先世迁入江南,祖父掌管土木建筑,父亲学识渊博。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县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数)和3.1415927(盈数)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十、蔡伦 蔡伦,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 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窦皇后随葬宝剑及其它物品,亦由其设计、监制,“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