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战士有哪些,抗日英雄人物事迹300字左右(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9 22:28:21
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有哪些
1.刘胡兰(1932年1月12日—1947年),原名刘福兰。山西省文水县云洲溪村人。1945年,他进入中国共产党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1946年被分配到云洲西村做妇女工作,成为中共候补委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洲溪村村长史佩怀。时任山西国民政府主席的阎锡山于1947年1月12日出兵逮捕刘胡兰。因为不肯投降,15岁时被铡草机杀死。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她题词:“生之伟大,死之光荣”。2.董存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当儿童团团长时,13岁机智掩护区委书记逃脱日寇追击,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加入八路军。作为某系六班的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有着出色的军事技能,在战斗中足智多谋,勇敢无畏,在一次战斗中独自俘虏了10多个敌人。他有3次重大贡献,4次微小贡献,获得3次“勇气勋章”和1次“毛泽东勋章”。他带领的班级获得了“董存瑞模特培训班”的称号。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龙华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的连队负责进攻国民党守军防守的重点龙华中学。他担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先后炸毁4座炮塔、5座碉堡,圆满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立即发起冲锋,突然被一个隐蔽的桥型碉堡的猛烈火力封锁。部队被堵在空旷地带,二班和四班连续两次炸碉堡失败。董存瑞上前询问连长:“我是共产党员,请允许我去!”毅然拿起炸药包,冲向黑暗的城堡,前进中伤了左腿,顽强地坚持冲下桥。因为桥式暗堡离地高度多,两个桥台放不下炸药包。危急时刻,他毅然左手提起炸药包,右手拉起导火索,高呼:“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路。他只有19岁。3.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决心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出国“视察工业”。船到美国,吉鸿昌接连遭遇意外刺激。比如那里的一流酒店不接待中国人,却被日本人神化了。有一次,吉鸿昌要往中国邮寄衣服,邮局工作人员听不懂中国。随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你是日本人,可以礼遇。”吉鸿昌当即怒喝:“你觉得中国人丢脸,我觉得中国人光荣!”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板,用英文在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4.王璞生于1929年,卒于1943年。他是河北省万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山脊下的河北省万县叶场村。11岁时,他被选为儿童组的组长。他死时只有14岁。王璞出生在村里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土匪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占领了华北,战火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凶残行径,点燃了王璞幼小心灵中的民族仇恨之火。有一次,叶场村的所有村民都被日寇赶到村里,包括王普。日寇拿着一份被汉奸金拱过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让汉奸翻译一个个揪出来。狗贼笑着问王璞:“你是秦兵的首领王璞吗
日寇突然拔出东洋的指挥刀,对准王普的胸口,狂吼道:“你个小八路,快说,你不说你死定了!”王璞对日本鬼子和强盗刺刀的回应,让他想起了张和秀的“五不誓约”,更想起了他主导的《儿童团员宣言》“头可以破,血可以流,秘密不能泄露!”然后咬着牙,昂起头,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就这样,王璞为祖国英勇牺牲了年轻的生命。5.杨靖宇在山里与敌人激战数日,多处受伤。在被敌人包围后,他仍然无所畏惧,英勇战斗,共杀死20多人,英勇殉难。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砍下他的头,剖开他的腹部。他惊恐地发现他的胃里塞满了未消化的干草、树皮和棉花。没有一粒粮食,日寇都惊呆了。他用鲜血浇灌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人类正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哪些少年英雄?
1.王普,王普,又名王普(1929-1943),河北省万县(今顺平县)叶场村人。11岁时,他被选为村儿童组组长,带领村里的孩子开展站岗、查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等各种活动。1943年5月,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他拒绝透露八路军枪支弹药等物资的藏匿地点,最终被侵略者残酷枪杀,年仅14岁。在抗日战争中,出现了一批小英雄。他们和成年人一样,顽强、血性、英雄,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王璞就是其中之一。七七事变后,战火很快就烧到了王璞的家乡。侵华日军烧杀抢掠的凶残行径,让王璞幼小的心灵燃起了民族仇恨之火。他从小随父母参加抗战,11岁当选村里儿童组组长。当得知八路军正在抗击日本鬼子时,年轻的王普梦想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一整天,王普带着一群红缨丝的少年团员,站岗认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为了对付鬼子的“扫荡”和民兵搞水雷战,王普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制雷。有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打死了一个叛徒,还帮民兵抓了两个鬼子。1943年春,日军对唐河两岸进行了扫荡。作为八路军冀中军区的后勤补给部门,野场村成为日军的重点打击目标。5月7日,由于汉奸告密,日军突然包围,藏了200人。
多名群众的后石沟,并在山坡上架起了机枪,威逼群众说出八路军的枪支、弹药、粮食与服装的隐藏地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怒视敌人,始终没有人出声。恼羞成怒的敌人以对天鸣枪相威胁,惊慌的人群开始骚动;而年仅14岁的王璞却表现得非常镇定,他把周围的8个孩子拉得更近,低声鼓励大家,不要理睬敌人。日军又用温和的腔调说:“谁说出八路军的粮食、弹药藏在哪里,就放了谁。”此时的王璞已无法压住满腔怒火,他痛骂汉奸,并高声对人们说:“大家要记住《抗日公约》,就是死也不能说。”几个孩子也跟着大喊:“死也不能说。”人群中也发出了齐声呐喊:“死也不能说!”穷凶极恶的日军军官举起指挥刀狂喊:“统统给我杀掉。”三挺机枪同时向人群喷出罪恶的火舌,小王璞与母亲及128名群众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纪念王璞,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称号。2、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将他狠狠地摔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3、夏秋生松江县人,家住城内会星桥堍。自小身体瘦弱,但聪慧过人,学习成绩优异·抗战爆发,日机滥炸松江,不久,松江沦陷。日本侵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他时有所闻。当时,夏秋生他虽年幼,但也感受到亡国苦和民族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腊月某日,在方塔墙身上写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8个大字。不久,被日军发现。当天下午,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包围了三公街,强逼居民交出写这标语的人。日军官又把一批少年儿童集中起来,哄骗威逼,可是谁也不说。就强迫写字,终于对出了笔迹,把秋生拖到会星桥上,逼迫着说出是谁指使写的,但他始终一言不发。最终秋生被日军掷入河中,却被姐姐救回家。日军官又冲进屋来,把秋生拖到方塔下,背倚塔身,面向南方,被端着刺刀的日军团团围着。日军官用手枪对准他的胸膛,用生硬的中国话威逼秋生,要他讲出是谁让他这么干的。秋生怒目而视,不发一语。日军威逼无效,就用刺刀将他刺死。时年12岁。4、李爱民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5、周银海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省靖江市侯河乡(今马桥镇)幸福村人。家境贫困,主要靠父母种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银海不得不帮大人干活,有时挖点野菜充饥。1940年新四军东进,周银海的家乡获得解放,从而使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乡里成立农抗会和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1947年1月18日清晨,国民党整编第四师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学开会的乡干部,要他们迅速转移。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
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英雄有哪些
一:抗日小英雄王朴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二: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三: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四:抗日小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五:黄继光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六:赵一曼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英雄以及其事迹呢?。
1、李兆麟李兆麟,男,汉族,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小荣官屯人。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一九三二年七月,李兆麟又联络了奉界的林子升和辽阳各地的山林队及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近万人,八月二十八日深夜攻打奉天,冲入南关和飞机场,城内伪军和便衣队纷起内应,破坏了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库并烧坏飞机七架。这一创举,轰动了全中国,击痛了日寇司令部。2、谢晋元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汉族,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在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的领导下,各路守军奋起战斗,阻击日军前进。日军数次冲锋均被十九路军击退,使日军不能前进一步。十九路军士气高涨,日军初战失败,死伤巨大,在败退之时,到处纵火,地方上民众受火劫之损失,实不堪言。3、赵尚志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42年,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日本特务在行进途中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将日本特务击毙,终因腹部中弹,被预先埋伏的人押回伪警署。赵尚志英勇不屈,坚强就义,时年34岁。4、戴安澜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5、叶成焕叶成焕(1914.10.19-1938.4.18),河南新县人。他是深受刘伯承器重和战士拥戴八路军优秀指挥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4月18日,为国捐躯,终年24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兆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晋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尚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安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成焕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