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建国后被处理的开国将军,建国后非正常死亡的开国将军(十大元帅谁打仗最厉害)

摘要: 新中国的十大上将都有谁? 1955年,55名将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王平、王镇、王宏坤、...

新中国的十大上将都有谁?

1955年,55名将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王平、王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魏国庆、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思齐、吕正操、朱、刘震、刘亚楼、许、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志成、杨成武。周士第、周春泉、赵尔陆、洪学智、何、郭、唐亮、陶志跃、严鸿雁、黄永生、董、彭、韩先楚、傅钟、傅、谢富治、赖传珠。1955年至1965年,先后有1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57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177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36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被授予或晋升军衔。截至2019年9月30日,仍有10人活着,但他们都死于中将及以上的军衔。第一个去世的人是何(1960),47岁。最后一位去世的人是吕正操(2009年),享年106岁。将军上任时的平均年龄是47.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是陶之岳,63岁。年龄最小的是肖华,当时39岁。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将军

新中国的十大上将都有谁?

新中国成立后,为啥有那么多开国元帅和将领受打击?

别人可以从很多方面理解,女王派和守旧派的斗争(或者后青春派和守旧派的斗争);猫犯了错误,守旧派强烈反对,毛也不承认,就想打击守旧派,于是就有了十年革命。

中国建国以来贵州有哪些将军和元帅?

1.杨志成(1903年11月30日—1967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贵州省三穗县八公镇木街村人,侗族。革命生涯中,先后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连长、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长、中央军事指挥军委总经理兼红军总站站长、总供应部主任兼政委、中央军委第一工作队主任、中央军委采办部主任、 红军后勤部主任,中央军委后勤部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站主任。 中共中央军委总供应部部长、黄河黄河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长、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勤部政委、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长、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后勤部部长等。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军长征、东征战役、平津战役。2.廖西龙,男,1940年6月生,贵州思南人,1963年2月入党,1959年1月入伍。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基础部,大学学历。将军军衔。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3.罗烈文罗烈文是贵州威宁人。1943年4月生(桂威年),1962年6月入伍,大专学历,军校基础部毕业。上世纪80年代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任该师团长兼参谋长。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4.彝族(1912.12~2002.07),男,贵州遵义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长级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5.杨承熹,杨承熹人,男,汉族,1955年11月生,贵州遵义人,197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中将军衔。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他是中共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九大。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杨志成参考文献:百度百科-陈怡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罗烈文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廖锡龙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杨承熹

明建国后汉奸都怎么处理的?

在明朝与满清的较量过程中,投靠满清的叛军汉奸不断涌现。这些人在明朝灭亡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作用。其中有七位名人,他们在不同时期做了很多加速明朝灭亡的事情,最终彻底消灭了明朝。但是这些投靠清朝的明朝人,大多没有好下场,很多都被清朝榨干了,最终在骂名下惨死。《满清实录》,李永方投降第一人:李永方,李永方人,被誉为明朝投降满清第一人。他是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汉族,曾是明朝抚顺千户所的游击队员,万历年间成为抚顺最高武官。抚顺是当时明帝国抵御努尔哈赤的第一道防线,因为它靠近后金的大本营河图哈拉(今辽宁新宾)。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叶赫部时,与李永方有联系,有书信往来,相互熟悉。1618年,努尔哈赤入侵明朝边陲城镇富顺,并亲自给李永方写了一封劝降信,向他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李永方看完信后,权衡利弊,第二天就登上南门向清军投降。努尔哈赤当即任命他为三等副将,并将贝勒阿巴泰的女儿嫁给他。由此,李永方成为投降清朝的第一人,富顺成为努尔哈赤打下的明朝第一个边陲重镇。后来,李永方多次与努尔哈赤进攻明朝边境城镇,先后攻占清河、铁岭、辽阳、沈阳四城。他因功被授予三等连长,还拒绝了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投降。为了奖励李永方,努尔哈赤授予他“三免死”的特权。最

后,李永芳在跟随清军攻打朝鲜的时候,因提的建议遭到贝勒阿敏叱责,说他“你这个蛮奴,怎么这么多话,难道我不敢杀你吗?”不久之后,李永芳郁郁而终,憋屈而死。范文程(图源百度百科)第二位:范文程范文程是明末辽东沈阳人,少时好读书,18岁时考中秀才,与兄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其21岁时,范文程与哥哥范文寀听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后,便一同前往投靠,至于原因,应该是二人嫌明朝政府腐败,虽怀才却不得明朝重视,所以为了谋求发展,便投靠了新兴的女真势力吧。应该说,这哥俩当时的这种行为也是冒了极大风险的,因为那时满清照比明朝实在弱小得很,但他们却凭借长远的战略眼光,为自己后面的发展选择了胜算更大的团队。范文程作为早期投靠满清的汉人,凭借自身才能逐渐得到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多尔衮的重用,帮助满清入主了中原,并为满清制定了开国定制,后来在清初的权力斗争中他也经历起起落落,但最后一直到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70岁的范文程才因病去世,康熙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可算得了善终的一个汉奸。第三位:孔有德孔有德是明末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自己宣称是孔子的后裔。史载,孔有徳后来成为明朝辽东总兵、左都督毛文龙部下,毛文龙死后,孔有德在登州发动吴桥兵变,自号都元帅。崇祯六年四月,登莱之乱失败后,孔有德投靠清朝。崇祯九年,孔有德被满清封为恭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成为满清的急先锋和打手。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孔有德随多铎追剿南明武装力量,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三年,孔有徳被满清封为平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永历政权。顺治五年,满清又改封孔有徳为定南王,出征广西。顺治九年,孔有德被南明的西宁王李定国打败,一路追其到桂林,最后,孔有徳在头中一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手刃爱姬,自焚而死,只有一个女儿孔四贞逃脱。孔有德的尸体被李定国焚骨扬灰,满清为孔有德建了衣冠冢。惟一幸存的女儿孔四贞,则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山东孔府拒绝承认孔有徳是孔子后裔的说法,并禁止其进入三孔祭拜祖先,《孔子世家谱》也没有将其收入。洪承畴(图源百度百科)第四位:洪承畴洪承畴是明末降清的著名人物和官职最高的人,洪承畴是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崇祯时,他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洪承畴出身望族,高中进士。后在陕西担任地方官时,赶上陕西农民大起义,崇祯七年十二月,洪承畴开始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俘杀高迎祥,又多次打败李自成,在朝廷上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明朝一面在陕西对付农民起义军,另一面,又在东北对付满清。洪承畴打击农民起义初见成效后,东北的局势又吃紧,洪承畴作为灭火队长被调到辽东抵抗满清。不成想,辽东却成了洪承畴的耻辱地,最后在松山兵败被俘。开始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据野史记载,后来皇太极的妃子——小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太后),在一天夜晚,携人参汤到洪承畴的居所,对洪承畴展开温柔劝说。洪承畴喝着大补的参汤,望着迷人秀色,听着温柔软语,闻着诱人香味,顿时心神激荡。洪承畴只觉下腹燥热难当,忍不住便胡天胡地起来。就这样,洪承畴投降了满清,成为满清入主中原的一大干将。最后,73岁的洪承畴直到康熙四年病逝,被清廷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第五位:耿仲明耿仲明出生于辽东盖州卫,是清初三藩之一,崇祯初年为登州参将,属毛文龙旧部。耿仲明在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投降后金。皇太极对待他们非常优厚,授予他总兵官职务,并且称呼他的军队为天佑兵。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耿仲明为怀顺王。皇太极屡次出兵讨伐明朝的时候,耿仲明都跟在其身边。清军入关后,耿仲明跟从豫亲王多铎向西进入陕西征讨李自成残部,不久率军南下平定江南。顺治六年,耿仲明被改封为靖南王,并获赐金册金印。耿仲明与尚可喜征讨广东时,刑部上奏耿仲明的部下梅勒章京、陈绍宗等放纵部下私藏逃人,论罪应该被杀。顺治帝就此事询问耿仲明,命他稽查私藏逃人的随征将士。耿仲明查到了三百余人,所以上书顺治帝请罪,大臣们认为耿仲明应该被削去爵位,顺治帝说应该宽大处理,绍宗等人也免于死罪。但耿仲明没有及时得到顺治帝的这些命令,就于顺治六年十一月,部队到达江西吉安的时候吓得自缢而死。尚可喜(图源百度百科)第六位:尚可喜尚可喜出生于明末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起初,效命于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毛文龙死后,由于内部争斗,尚可喜率部投降满清,被封为总兵官。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此三人即为清初的“三顺王”。并将海州赐给尚可喜作为封地,家口及旧部都安置于此,受到皇太极极高礼遇。后随多尔衮征讨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琮签订城下之盟。清军入关后,尚可喜随豫亲王多铎南下,顺治六年清廷加封其为“平南王”,赐金印、金册,与“靖南王”耿仲明携家口旧部进军广东。清顺治七年春,平靖大军抵达广州城下,围城长达10个月,十一月攻陷广州城,大肆屠杀城中居民,后世称为“广州大屠杀”。广州城当时人口大约40万,死难者约五分之一。顺治八年尚可喜又率军攻克肇庆、罗定、高州、雷州,于顺治十三年将广东全境尽归满清版图。其后又镇压张献忠,平定海盗,使东南沿海一带归于安定。由此,尚可喜与耿继茂二王同在广州建立王府,放纵部属为害当地人民。1660年耿继茂移镇福建,尚可喜专镇广东。在三藩之乱时,由于尚可喜和儿子尚之信在是否跟随吴三桂造反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最后,在康熙十五年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了父亲尚可喜的府邸,夺取了广东最高指挥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康熙皇帝给谥曰“敬”。吴三桂影视形象第七位:吴三桂吴三桂恐怕是明朝叛臣中最有名,也是实力最强的一位。吴三桂是明末辽东人,崇祯皇帝登基后,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吴三桂20岁时,在军中担任游击,崇祯八年,23岁的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随后又先后担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宁远团练总兵等职。吴三桂后期成为明朝在辽东抵御满清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最后崇祯皇帝没有等到吴三桂的营救,就被李自成逼死了。崇祯一死,吴三桂率领的明朝精锐部队便成了满清和李自成都想争取的对象,吴三桂也在琢磨投靠哪边更有利。在观望中,他发现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对明朝官员拼命拷掠,连他的家,甚至爱妾陈圆圆都被吴宗敏霸占,吴三桂转而和满清联络,最终投靠了多尔衮,被封为平西王。后来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称帝不久后病死。细数明朝降清的人物还大有人在,如,郑芝龙、孙之獬、阮大铖等等,他们在民族危难到来时,充分暴露了贪婪的本色,但很多人最终也都没得到好的结果。可见,在国家危难面前,总会有一些人有违初衷,成为可耻的罪人!沧海桑田见证历史变迁,珠宝化石诉说古今人事,雕栏玉砌,诗画人生,人类文明万年历程,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你我都是这条路上的承载者。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